跳转到内容

背点若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背点若鲹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鲹形目 Carangiformes
科: 鲹科 Carangidae
属: 若鲹属 Carangoides
种:
背点若鲹 C. dinema
二名法
Carangoides dinema
Bleeker, 1851
Approximate range of the shadow trevally
异名
  • Caranx deani
    Jordan & Seale, 1905
  • Carangichthys dinema
    Bleeker, 1851
  • Caranx dinema
    Bleeker, 1851

背点若鲹,又称曳丝平鲹双线若鲹,俗名为甘仔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鲹科的其中一个

命名及分类

背点若鲹首先由荷兰鱼类学家Pieter Bleeker在1851年根据从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雅加达海域采集的标本进行科学描述和命名,他将这个新物种命名为Carangoides dinema[1]此分类目前仍被认为是正确的,尽管其他学者有时将该物种转移到CaranxCarangichthys属。该物种于1908年由David Starr Jordan和Alvin Seale独立改名,他们将Caranx deani这个名字应用于该物种。根据ICZN命名规则,后来的命名被认为是无效的,并且被称为初级同义词。[2]

分布

本鱼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斯里兰卡印度安达曼群岛马尔代夫日本台湾中国沿海、菲律宾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澳洲所罗门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瑙鲁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萨摩亚群岛复活节岛加拉巴哥群岛夏威夷群岛法属波里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厄瓜多尔巴拿马的沿岸等海域。

深度

水深2至80米。

特征

本鱼上部蓝绿色,腹部为银白色。具有2个背鳍,第2背鳍基部有一排黑褐色矩形斑点,越后面斑点越大;尾鳍叉形,上叶淡黄色,臀鳍及胸鳍为白色。上下颔具有绒毛状齿,鳃盖后方有一黑斑,侧线的弧形部叫直走部长;第二背鳍的基底稍下方有甚多小斑点,胸鳍的长度向后超过肛门少许;第二背鳍、臀鳍的第一~六软条,向后延长成细丝状。第一背鳍有硬棘8枚,第二背鳍有软条17至18枚;臀鳍有硬棘2枚,软条约17枚;棱鳞粗大者约23至25枚。最大可达53公分。

生态

本鱼生活于近海沿岸礁石,肉食性,以甲壳类、小鱼为食,生活习性不明。

经济利用

美味的鱼,清蒸最适合。

参考文献

  1. ^ Lin, Pai-Lei; Shao, Kwang-Tsao. A Review of the Carangid Fishes (Family Carangidae) From Taiwan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Records. Zoological Studies. 28 March 1999, 38 (1): 33–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2.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08). Carangoides dinema. FishBase. Version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