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78年盗窃罪法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8年盗窃罪法令
Theft Act 1978[1]
国会法令
英国国会
详题本法令旨在废除《1968年盗窃罪法令》第16(2)(a)条而代以其他反欺诈性行为条文,以及为相关事宜订定条文。(An Act to replace section 16(2)(a) of the Theft Act 1968 with other provision against fraudulent conduct; and for connected purposes.)
引称1978 c 31
日期
御准1978年7月20日
生效1978年10月20日[2]
现状:已修订
原来文本
修订后法规文本

《1978年盗窃罪法令》(英语:Theft Act 1978;c 31)是英国国会的一项法令。它透过改革原有罪行的某些方面及增订新的条文,增补了《1968年盗窃罪法令》第15及16条中所包含的欺骗罪行。

另见《2006年欺诈罪法令》。[3]

条文

第1条 - 以欺骗手段取得服务

(第1条于2007年1月15日因《2006年欺诈罪法令》附表3而略去)
(1) 任何人以欺骗手段而不诚实地取得另一人的服务,即属犯罪。
(2) 凡有他人被诱,藉着作出某作为,或藉着导致或准许作出某作为而授予利益,以为所授利益已获或将获支付代价,此等情况即属取得服务。
(3) (第1(3)条于1996年12月18日由《1996年盗窃罪(修订)法令》第4(1)(2)条增补)

相关案例有:

  • R v Teong Sun Chuah and Teong Tatt Chuah [1991] Crim LR 463, CA
  • R v Cooke (David) [1997] Crim LR 436, [1997] 4 CL 187, 3 Archbold News 2, CA
  • R v Cummings-John [1997] Crim LR 660
  • R v Naviede [1997] Crim LR 662, CA

第2条 - 以欺骗手段逃避法律责任

(第2条于2007年1月15日因《2006年欺诈罪法令》附表3而略去)
(1) 除第(2)款另有规定外,凡任何人以欺骗手段——
(a) 不诚实地获得免除作出付款的全部或部分现有的法律责任,而不论该法律责任是他本人的或是另一人的;
(b) 意图不履行作出付款的全部或部分现有的法律责任,或意图让另一人如此办,而不诚实地诱使债权人或任何代表债权人申索款项的人等候付款(不论付款日期是否获得延期)或放弃要求付款;或
(c) 不诚实地取得任何豁免或减除作出付款的法律责任,
则属犯罪。
(2) 就本条而言,法律责任(liability)指可依法强制执行的法律责任;而第(1)款不适用于未获接受或未被确立的为某项错误作为或不作为而支付补偿的法律责任。
(3) 就第(1)(b)款而言,任何人被诱使接受支票或其他付款保证作为付款,作为有条件地抵销已有的法律责任,须视为并非获得付款,而是被诱使等候付款。
(4) 就第(1)(c)款而言,取得(obtains)包括为另一人取得或使另一人能够取得。

第3条 - 不付款而离去

(1) 除第(3)款另有规定外,任何人明知须为任何已供应的货品或已提供的服务即场付款,或明知被预期须为该等货品或服务即场付款,而不诚实地离去,并无如所须般或被预期般付款,意图逃避支付应付的款项,即属犯罪。
(2) 就本条而言,“即场付款”(payment on the spot)包括在收取已予施工或提供服务的货品时的付款。
(3) 凡货品的供应或服务的提供是违法的,或提供服务所须付款是不能够依法追讨的,则第(1)款概不适用。
(4) (第3(4)条于2006年1月1日因《2005年严重有组织罪行及警察法令》而略去)

第4条 - 刑罚

第4(2)(a)条于2007年1月15日由《2006年欺诈罪法令》附表3废除。

第5条 - 补充

第5(1)条于2007年1月15日由《2006年欺诈罪法令》附表3废除。

第5(3)条由《1989年引渡法令》(Extradition Act 1989)第37(1)条及附表2废除。

第6条 - 为北爱尔兰制定相同的条文

参见《1978年盗窃罪(北爱尔兰)令》(Theft (Northern Ireland) Order 1978;S.I. 1978/1407 (N.I. 23))。

第7条 - 简称、生效日期及适用范围

第7(2)条订定,该法令在其通过之日开始的三个月时段结束时生效。其中“月”指公历[4]法令通过之日(1978年7月20日,即获得御准之日)包括在三个月的时段内。[5]这意味着该法令于1978年10月20日生效。该法令不可引伸适用于苏格兰或北爱尔兰。

参见

参考文献

  • Allen, Michael. Textbook on Crimi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5) ISBN 0-19-927918-7.
  • Criminal Law Revision Committee (CLRC). 13th Report. Section 16 of the Theft Act 1968 (Cmnd. 6733) (1977)
  • Griew, Edward. Theft Acts 1968 & 1978, Sweet & Maxwell: London. ISBN 0-421-19960-1ISBN 0-421-19960-1
  • Ormerod, David. Smith and Hogan Criminal Law, LexisNexis: London. (2005) ISBN 0-406-97730-5
  • Smith, J. C. Law of Theft, LexisNexis: London. (1997) ISBN 0-406-89545-7.
  • J R Spencer [1979] Crim LR 24
  1. ^ The citation of this Act by this short title is authorised by section 7(1) of this Act.
  2. ^ The Theft Act 1978, section 7(2)
  3. ^ Fraud Act 2006 commentary.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6). 
  4. ^ The Interpretation Act 1978, section 5 and Schedule 1
  5. ^ Hare v Gocher [1962] 2 QB 641, [1962] 2 All ER 673; Trow v Ind Coope (West Midlands) Ltd [1967] 2 QB 899 at 909, [1967] 2 All ER 900, CA.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