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史館

座標25°02′23.95″N 121°30′38.85″E / 25.0399861°N 121.5107917°E / 25.0399861; 121.51079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史館
Academia Historica(拉丁文)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基礎資訊
所屬部門總統府
員額149人
年度預算額新臺幣2.03億元(104年度)
授權法源國史館組織條例
主要官員
館長陳儀深
副館長許瑞浩
主任秘書周曉雯
任命者總統
組織編制
內部單位4處、3室
附屬機關臺灣文獻館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14年
聯絡資訊

國史館總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設置總統副總統文物館
地址10048 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館本部;臺北館區)25°02′23.95″N 121°30′38.85″E / 25.0399861°N 121.5107917°E / 25.0399861; 121.5107917
23152 新北市新店區北宜路二段406號(新店館區)
網站www.drnh.gov.tw

國史館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史政機關,為總統府直屬機構,以修纂國家歷史、史料整理、史料文物採集,以及行憲以來歷任已卸職之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為主要任務。

國史館於1947年在南京成立,1957年在臺灣復館。由於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部分中華民國政府史料及檔案保留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沿革

大陸時期

臨時政府及北京政府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成立。1912年3月17日,胡漢民黃興等97人聯名具呈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請設國史院,編纂《中華民國建國史》;孫中山在批轉請設國史院呈文時表示贊同,並且指出「民國開創,為神州空前之偉業;不有信史,何以照耀宇內、昭示方來」。

半個月後,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臨時大總統為袁世凱。1912年12月11日,袁世凱任命王闓運為國史館館長,並且在12月29日公布了原南京臨時政府擬訂的《國史館官制》。但是延至1914年5月25日,國史館才正式宣告成立,6月17日在北京後王公廠開館[1]。1914年冬,王闓運離京回湘,袁世凱於1915年1月9日任命王的弟子楊度為國史館副館長,代理館務[2],此後楊度為倡議帝制,國史館館事停滯不前。1917年4月19日,段祺瑞政府以經費拮据為由,將國史館停辦[3]。1917年6月併入北京大學,在文科中國史學門內附設國史編纂處,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兼任國史編纂處主任[4]。1919年6月,大總統徐世昌以「國史有關製作僅由學校附設機關,不足以昭鄭重」為由,於1919年8月30日由國務院公布《國史編纂處簡章》,使國史編纂處改為直隸國務院,「掌編纂國史並徵集保存關於國史之一切材料」,以國務院參事塗鳳書兼任國史編纂處處長,以王樹枬任總編纂。1927年9月21日,張作霖組織的安國軍政府頒布《國史館制》,恢復國史館。1928年,隨著張作霖在北伐戰爭中倒台,安國軍政府覆滅,國史館也隨之停擺。[5]

國民政府時期

1931年8月,國民政府內政部教育部呈准行政院設立國史館籌備處,並公布了《國史編纂處組織規程》,規定該處受內政部、教育部指揮監督,負責籌備國史館。1934年1月,邵元沖居正等人在中國國民黨四屆四中全會上提出「從速重設」國史機關的提案。4月28日,行政院制定《整理國史及檔案辦法》。6月1日,行政院、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內政部共同草擬了《國立檔案總庫籌備處組織章程草案》。11月2日,設立「行政院檔案整理處」,由行政效率研究會籌備處主任兼任行政院檔案整理處處長,統一各院、部、會整理檔案辦法,為籌設國立檔案庫與國史館奠定基礎。1935年3月,行政院檔案整理處成立,但是不足半年便因行政院經費困難而遭裁撤。[5]

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會中張繼吳敬恆鄒魯等13人又提出建立檔案總庫、籌設國史館的提案。1940年2月1日,國史館籌備委員會重慶李子壩成立,張繼、鄒魯、葉楚傖鄧家彥胡毅生王伯群楊庶堪7人任委員,張繼任主任委員。籌委會下設:總幹事、副總幹事及一、二兩組。第一組負責設計國史體例和史料整理方法、起草有關法規並採訪事宜;第二組負責文書、會計、庶務等事項。1946年9月,國史館籌備委員會自重慶遷至南京,張繼等人提議將國史館籌備委員會改為國史館,經國防最高委員會會議通過,並經立法院審議,完成了相關的立法手續。1946年12月23日,國民政府公布《國史館組織條例》[5]

行憲政府初期

1947年1月20日,國史館南京正式開館,張繼與但燾任正、副館長;國防部史料局亦告成立,吳石任局長[6]:8270,國史館直屬國民政府,館內設有三處二室:史料處(內分檔案科、圖書科)、征校處(內分時政科、實錄科、徵集科、校對科)、總務處、會計室、人事室。此外還設有兩個非常設機構:史料審查委員會、國史體例商榷委員會。另外還設有纂修、協修、助修各若干人,負責中華民國史編纂事宜[5]。1948年5月,改隸總統府

當時,國史館和國防部史料局都是參與中華民國史編纂工作的重要機構。1946年6月,國防部成立,同時成立國防部史料局(局長吳石)。1947年4月,國防部史料局更名為國防部史政局,吳石仍任局長[7]。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配合戰鬥內閣縮編人員,國防部史政局縮編為國防部史政處。1957年7月,國防部史政處再度擴編為國防部史政局。1973年5月1日,國防部史政局與國防部編譯局合併為國防部史政編譯局[8]。後來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縮編,改爲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1948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國史館將館藏重要檔案360箱、重要圖書86箱、國史館所編史稿20箱運往上海。1949年除夕前夜,國史館副館長但燾等十餘人離館赴上海。攜已運到上海的464箱檔案資料遷往廣州,後遷桂林、重慶等地。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四川前夕,國史館未及撤出,館務乃告停頓。[5]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原國史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接管,後來移交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代管。1950年底,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決定在南京設立史料整理處。

1951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王可風等人會同南京市文教局、中國科學院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在南京市淮海路31號(原國史館辦公地址)完成了接收原國史館的交接手續;共接收原國史館員工37人,檔案290,881宗、8,457捆、177箱、14櫥,圖書雜誌6,547冊、348捆,房屋155間。

1951年2月1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在淮海路31號正式成立。[5]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前身。[9]

臺灣時期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因久無館長主持館務,國史館檔案人員大多未能隨政府遷來臺灣,國史館業務暫由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代行。1957年,國史館在臺灣復館,初設於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新店館區)。

1973年3月5日,行政院秘書處《臺(六十二)檔字第一八八一號函》通報行政院各機關,「各機關大陸運臺舊檔案及在臺已失時效案卷、文牘,移送國史館珍藏」。

2002年1月1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改隸國史館,更名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年11月10日,交通部搬離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改由國史館使用。2007年11月,國史館加入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甲種會員[10]

2010年4月29日,國史館本部遷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2010年10月10日,國史館本部一樓成立總統副總統文物館。12月,國史館因為舉辦「民國百人誌」網路票選活動,在投票選項列入中國共產黨政治人物包含毛澤東鄧小平,而引發政治爭議,館長林滿紅因此請辭。[11][12][13]

2016年8月1日,《國史館館藏檔案史料開放應用要點》施行,國史館檔案典藏由完全開放更改為僅對具備中華民國國籍僑民及部分外國人開放,並採審查預約制,引發學界連署反對[14]

組織架構

  • 館長
    • 副館長
      • 主任秘書

內部單位

  • 修纂處
  • 審編處
  • 采集處
  • 秘書處
  • 人事室
  • 主計室
  • 政風室

附屬機關

歷任館長

北洋政府時期
姓名 就職時間 備註
王闓運 1912年12月11日 未就職
蔡元培 1917年4月 國史編纂處處長
塗鳳書 1919年9月 國史編纂處處長
柯劭忞 1927年9月21日
國民政府時期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張繼 1946年12月18日 1947年12月15日
行憲後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戴傳賢 1948年6月5日 1949年2月12日 因病未就職,後身故。
居正 1949年4月12日 1951年11月23日
在臺復館後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羅家倫 1957年6月29日 1969年2月26日
黃季陸 1968年8月26日 1984年6月6日
朱匯森 1984年6月6日 1990年9月19日
瞿韶華 1990年9月19日 1995年3月16日
潘振球 1995年3月16日 2000年4月1日
張炎憲 2000年5月20日 2008年5月19日
林滿紅 2008年5月20日 2010年12月15日 回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離任後由劉寶貴代理
呂芳上 2011年1月20日 2016年5月19日
吳密察 2016年5月20日 2019年2月13日 轉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離任後由何智霖代理
陳儀深 2019年7月10日 現任

相關議題

組織改造

由於現今已較少國家是由官方主導寫史,國史館的定位受到不少質疑。隨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的成立,有政治人物建議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來源請求]2017年12月15日,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段宜康表示,國史館是中華民國最荒唐機關,「什麼時代了,竟還有官方修史」,他將於立法院提案修法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自由民主時代的確不宜再官方修史,先進國家都有層級夠高的檔案館,檔案管理局與國史館合一是可考慮方向[15]

2018年3月14日,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林昶佐於立法院提案修改《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組織法》,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16]

2021年2月24日,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表示,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下的國史館都有政黨立場,這是讓大家無法信任的原因[17]

臉書內容惹議

2022年8月7日,國史館臉書粉絲專頁發表文章稱[18],前台灣憲法學會理事長許慶雄日前在國史館線上講堂的演講內容指出,聯合國國際社會都認定中華民國已經由北京政府代表、繼承。文章引發爭議,國民黨質疑許慶雄演講內容是否為總統兼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意見。同日深夜,國史館館長陳儀深發出聲明稿表示,兩蔣時代的中華民國與故總統李登輝以後的中華民國是「同名異物」,許慶雄演講當天他有當場表達不同意見,許慶雄演講內容不代表國史館主張[19]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張其祿說,國史館直屬總統府,是國家行政機關,並非如陳儀深所說是學術機構。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陳歐珀說,國史館對演講者論述要有基本了解,不當發言模糊了國史館功能,國史館有必要檢討。

著名館藏

參見

參考文獻

  1. ^ 國史館開館誌聞. 新聞報 (上海). 1914-06-22. 
  2. ^ 國史館將重行改組. 盛京時報 (奉天). 1915-03-31. 
  3.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7-04-20, (457號) [2023-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0-23). 
  4. ^ 教育部接收國史館辦法. 時事新報 (上海). 1917-07-02. 
  5. ^ 5.0 5.1 5.2 5.3 5.4 5.5 第二节 档案馆,载 江苏省志·档案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2016-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6.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7. ^ 吳石,傳記文學,於2016-12-12查閲. [2016-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5). 
  8. ^ 李庭瑜,從史料局到史政局: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業(1946-1973),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3年. [2016-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9. ^ 莫茵,〈本館近期檔案史料書籍介紹〉,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民國檔案》1992年02期
  10. ^ 本會簡介/歷年大事紀要(1990年-2011年).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2011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6). 
  11. ^ 選「建國百人」鄧小平奪冠 國史館挨轟. TVBS新聞. 2010-12-08 [2017-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 
  12. ^ 「民國百人」票選出大包 網友:毛澤東有中華民國國籍?. NOWnews今日新聞. 2010-12-10 [2017-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7). 
  13. ^ 民國百人票選惹議 林滿紅請辭獲准. 公視新聞. 2010-12-16 [2017-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7). 
  14. ^ 國史館新限制 400人連署反對.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2016-08-04 [2017-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15. ^ 葉素萍. 國史館:不宜官修史 可考慮與檔案局合併. 中央通訊社. 2017-12-14 [202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4) (中文(臺灣)). 
  16. ^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第1215號 委員提案第21686號 (PDF). 立法院. 2018-03-14 [2020-12-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2) (中文(臺灣)). 本院委員林昶佐等16人,有鑑於國外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多為隸屬於文化部,我國之檔案管理局卻隸屬於國家發展委員會,不僅異於先進國家經驗,組織管理上亦扞格不通。又國史館所代表的官方修史為傳統正統論,與現代的歷史教育、歷史研究相違背。且國史館現有之檔案或文物管理業務,亦與檔案管理局重疊。應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爰擬具「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組織法修正草案」。是否有當?敬請公決。 
  17. ^ 曾薏蘋. 施正鋒質疑獨派 到底要什麼. 中國時報. 2021-02-25 [202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7). 
  18. ^ 國史館臉書PO文「中華民國已由北京繼承」引眾怒 陳儀深急發聲明:非館方主張. 菱傳媒.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8). 
  19. ^ 丘采薇. 國史館貼文指中華民國已由北京政府繼承 館長陳儀深急滅火. 聯合新聞網.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 

註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