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隆公司
安隆公司 |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NASDAQ:ENRNQ) |
公司結局 | 宣告破產倒閉 |
成立 | 1985年(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 |
結束 | 2001年 |
創辦人 | 肯尼思·萊 |
代表人物 | 肯尼斯·雷伊,創始人 Stephen F. Cooper, Interim CEO and CRO Ray Bowen, Executive VP and CFO John J. Ray, III, Chairman |
總部 | 美國休士頓 |
標語口號 | Ask Why. |
產業 | 能源 |
營業額 | 100,789,000,000 美元 (2000年) |
稅後盈餘 | 979,000,000 美元 (2000年) |
總資產 | 65,503,000,000 美元 (2000年) |
員工人數 | 300 [1] |
網站 | www.enron.com |
安隆公司(英語:Enron Corporation,或譯恩隆,中國譯安然;股票代碼:NYSE:ENRNQ),曾是一家位於美國的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市的能源類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產之前,安隆擁有約21000名雇員,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天然氣以及電訊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營業額達1010億美元之巨。
公司連續六年被《財星》雜誌評選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隆公司在全世界聲名大噪的,卻是這個擁有上千億資產的公司2002年在幾周內破產,持續多年精心策劃、乃至制度化、系統化的財務造假醜聞。安隆歐洲分公司於2001年11月30日申請破產,美國本部於2日後同樣申請破產保護。目前公司的留守人員主要進行資產清理、執行破產程序以及應對法律訴訟。從安隆醜聞案那時起,「安隆」已經成為公司欺詐以及墮落的象徵。
成長
安隆公司成立於1930年,最初名為北部天然氣公司,是北美電力電燈公司、孤星天然氣公司以及聯合電燈鐵路公司的合資公司。1941至1947年間,隨著公司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權漸漸分散,到1979年,InterNorth Inc.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並取代北部天然氣公司在紐約證交所掛牌。
1985年,InterNorth收購競爭對手休士頓天然氣公司,並更名「安隆」(Enron)。本來公司欲更名為「安特隆」,但很快因字意不雅(Enteron:腸子)而再次縮略。
公司最初從事美國全國的電力、天然氣的配送,並在世界範圍進行電廠的建設、管道鋪設等基礎建設。1998年公司成立Azurix公司,進軍水務業,並於1999年六月在紐約證交所部分上市。Azurix在主要的經營地布宜諾斯艾利斯未獲成功,造成了巨額虧損,2001年4月安隆宣布將關閉Azurix並出售其資產。
通過率先將電力、電信等業務及附屬業務轉化成可以買賣的金融產品,甚至包括非同尋常的「氣候衍生產品」,安隆自稱公司一直保持著健康成長。《財星》雜誌自1996年到2001年,持續6年將安隆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2000年安隆更被該雜誌評為「全美100最佳雇主」,在華爾街精英中安隆裝修奢華的辦公室也被奉為美談。然而,正如後來被揭露的,安隆報表所反映的許多利潤被虛增,甚至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公司通過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財務關聯交易,將虧損的部分留在表外。
產品
安隆在其網站「安隆線上」上銷售800種以上的產品,包括:
- 廣告
- 風險控制
- 帶寬業務
- 寬帶服務
- 建築服務
- 煤炭
- 信用風險控制
- 原油及其製品
- 電力
- 排放許可
- 能源採購
- 能源資產管理
- 智庫
- 設備管理
- 森林產品
- 貨運
- 媒體風險控制
- 金屬交易
- 天然氣
- 木材
- 液化石油氣
- 石化產品
- 塑料
- 能源
- 本金投資
- 紙漿
- 日用品風險管理
- 貨代
- 鋼鐵
- 水處理
- 氣候風險控制
- 風能
公司同時從事廣泛的期貨貿易:糖、咖啡、羊毛、魚肉及其他肉類。
安隆線上
1999年11月安隆開通線上服務。安隆線上是第一個在全球的商家中實現線上交易的系統,但系統只允許用戶與安隆進行交易。因為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失敗以及網站本身所需的巨大現金投入,安隆此時已陷入了現金枯竭的窘境,安隆財務總部需要更多的金融創新來維持公司運行。
衰落
隨著公司行賄以及在拉丁美洲、非洲以及菲律賓等地遭受政治壓力的謠言甚囂塵上,安隆公司的全球形象日益受損。特別是在與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電力公司一筆30億美元的合約中,安隆被指通過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和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向印度政府部門施壓,2002年1月9日,美國司法部宣布對安隆進行罪案調查,並於1月24日舉行國會聽證會。
2001年11月中旬,在被捲入一系列會計欺詐醜聞之後,安隆和其聘請的會計事務所「安達信」面臨世上規模最大的破產深淵。一項由一家較小的能源類公司Dynegy發起的「白武士」拯救計劃最終宣告失敗。
在2001年裡,安隆的股價崩盤,由90美元跌至0.3美元。由於安隆股票歷來被視為優質股,因此這對金融市場造成了史無前例的毀滅性打擊。股價的灌水,始於公司被揭發,通過與「特定目的公司」進行關聯交易來虛增營業額和利潤,而這些「特定目的公司」都是由安隆實際控制的。這些關聯交易導致公司的許多經營虧損未在財務報表中披露。這種作帳手段從此被業界稱為「安隆經濟」。
內線交易
開端
內線交易,又稱內幕交易,這裡特指公司根據大量內部消息而進行的內部證券交易,在安隆可以一直追溯到1980年代,最早有案可查的內線交易發生在1987年:審計師Woytek與Beard發現公司的銀行記錄顯示數百萬美元的款項由安隆的戶頭劃入兩個名叫Louis Borget和Thomas Mastroeni的個人戶頭中。
據傳Louis Borget和Thomas Mastroeni曾負責接待沙烏地阿拉伯與科威特國家元首,獲取了石油輸出國組織實施工程的內部消息。這些內部消息使公司在石油交易中能夠獲得更豐厚的利潤。在事情被審計師發現後,安隆公司執行長肯尼思·萊支持了審計師進一步進行調查以「追回每一分錢」,然而,卻沒有立即對責任人展開追究。
兩位審計師最終搜集到足夠證據證明Borget和Mastroeni參與了內部交易並挪用公款。這些證據包括經篡改的銀行記錄。儘管證據充分,但兩位審計師還是被公司董事長Mick Seidl和財務長Keith Kern告知終止調查。很顯然,安隆公司高層更加看重Borget為公司帶來的巨額利潤,相比之下,奉公守法反倒顯得不那麼重要。
發展
安隆顯然沒有從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訓,為了追逐更多的利潤,公司不惜以身試法。公司先後成立了多家境外公司,用境外公司來避稅,提升公司盈利。境外公司的設立使安隆得以隨心所欲的調遣資金而不被注意,同時能夠掩蓋公司的經營虧損。這樣,公司變得虛胖了。但同時,公司高級主管不得不在每個季度絞盡腦汁掩蓋虧損、虛增利潤,以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安隆的股價屢創新高,公司的高管開始利用內部消息大把炒作自己的股票,金額達數千萬美元。公司CFO一手創立境外公司虛增利潤,一手操縱股價交易,使自己和朋友們的上億美元股本穩賺不賠,而安隆公司和其他不知情的股票投資者卻要為此付出代價。
2000年8月,安隆股票達到歷史高位每股90美元,這時安隆公司董事長開始拋售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他當然知道公司所隱瞞的虧損有多少。與此同時,一般投資者被建議繼續買進安隆股票,股價還會無休止的漲下去。安隆高層向投資者承諾公司股價會漲到130-140美元一股,背地裡卻悄悄將自己手裡的公司股票出空,因為他們知道公司前景不妙。
公司高層的拋售行為導致了安隆股價回落,而投資者仍然被建議繼續買進或持有安隆股票,他們被暗示股價即將反彈。 來面對市場的不利傳聞,深居不出,直到無法迴避時才出來發表一則聲明鼓勵投資者,保證公司運轉一切正常。
到2001年8月15日,安隆的股價已經跌至42美元一股。許多投資者仍舊深信萊的講話,認為安隆股票會引領市場,他們越買越虧、越虧越買。到10月底,股價已跌至15美元,而很多投資者卻視此為一個買入安隆的良機,只因為萊不斷在媒體上為他們加油打氣。直到一個月後,2001年11月28日,公眾才獲知了安隆以前所隱藏的經營虧損,而這時安隆的股價已經跌破1美元。
安隆公司執行長萊被指控於11月28日當天售出總價超過70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用以償還公司貸款,此外,他還在二級市場拋出2000萬元公司股票。他的妻子琳達,也被指控拋售總價120萬美元的安隆股票,但拋售所得沒有進入她個人的腰包,而是被直接劃入某慈善基金,用於慈善資助慈善機構。股票交割單顯示琳達在當天10:00至10:20下單,而安隆醜聞被公諸於世是在10:30。
安隆前部門經理Paula Rieker被指控犯內部交易罪。她曾以15.51美元的價格買入18,380股安隆股票,於2001年7月以每股49.77美元的價格拋出,時間正是在公眾獲曉她對公司10.2億美元虧損知情的前一周。
後果
2005年12月28日,安隆公司前首席會計師Richard Causey向法庭認罪,承認犯有證券欺詐罪。他被判7年監禁,並處罰金125萬美元。如果Richard Causey同意配合法庭檢舉肯尼斯·雷伊以及傑弗里·史基林的罪行,他可獲減刑2年。
2006年1月13日,職業說客,綽號「謀士」的William Roberts承認在安隆案調查期間曾冒充參議院委員會職員。2004年6月,一家德國銀行僱用Roberts去說服參議院某委員會開立一份該銀行已就安隆倒閉做過盡職調查的證明[1]。
美國法院於2006年1月對安隆公司創始人、前董事長肯尼斯·雷伊和前執行長傑弗里·史基林為在公司醜聞中的作為進行審判,一同受審的還有公司前CFO Richard Causey。起訴書長達65頁,涉及53項指控,包括騙貸、財務造假、證券欺詐、電郵詐欺、策劃並參與洗錢、內部違規交易等等。安隆的律師曾提出要求進行不公開審判,並把案件審理地點放在休士頓以外的的地方,理由是他們認為在安隆所在地公眾的負面影響會妨礙審判的公正性,但這些要求都被美國地方法官Sim Lake駁回。
肯尼斯·雷伊對自己所面對的11項指控進行無罪辯護,他聲稱自己事先對醜聞毫不知情,完全被手下誤導了。美國證券委員會(SEC)準備對肯尼斯·雷伊處以9000萬美元以上的罰款,這筆罰金還不包括股東提出的的賠償要求。同時,SEC還將取消肯尼斯·雷伊今後在任何上市公司擔任管理職務的資格。
肯尼斯·雷伊的妻子琳達的案子比較複雜。琳達在2001年11月28日安隆倒閉的消息公開宣布的前30分鐘至前10分鐘,拋出了50萬股安隆股票,而安隆高管早在一年前就知道公司將會崩潰,這一點顯然對他很不利。但是,她隨後拋售股票的所得捐入家族經營的慈善基金,該基金的所有收益都將用於公益事業。同時,由於涉及婚姻私密權,無法強迫肯尼斯夫妻披露他們之間是如何溝通安隆公司事務的。因此,要證明琳達知曉安隆內部消息,還需要第三方證人。這兩點都對起訴構成了障礙。
安隆公司前投資公關部經理葆拉·里克爾承認犯有內部交易罪。里克爾同意不再擔任任何上市公司管理職務。因為里克爾曾負責安隆公司向分析師披露消息,她還是本案的重要污點證人。
2006年5月25日,負責安隆醜聞案的陪審團宣布,肯尼斯·雷伊和傑弗里·史基林犯有欺詐等多項罪行。10月6日,美國休士頓聯邦地區法院作出判決,葆拉·里克爾因犯內部交易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緩刑兩年。[2]10月17日,休士頓地區法院以肯尼斯·雷伊已去世為由,撤銷了對他的多項刑事指控。[3]10月23日,休士頓聯邦地區法院作出判決,傑弗里·史基林被判處24年又4個月徒刑。[4]11月17日,休士頓聯邦地區法院作出判決,對兩名充當污點證人的安隆公司前高管予以從輕發落。前財務長助手的麥可·科珀最終獲刑3年零1個月;前投資公關部主管馬克·凱尼格獲刑1年零6個月。[5]
影響
安隆事件的長期影響尚無法預料,但目前此事已震動到美國和英國政壇,據悉自1990年以來安隆向兩國政要獻金超過600萬美元。與此同時,以前與安隆有染的機構也被殃及,為安隆服務的著名五大國際會計事務所之一安達信被訴妨礙司法公正,並因此倒閉,更由此引出另一電信巨頭世界通訊的醜聞,隨後世界通訊宣告破產,取代安隆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倒閉案。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也因涉嫌財務欺詐,向安隆破產的受害者分別支付了20億、22億和6900萬美元的賠償金。
2002年11月1日安隆舞弊行為的策劃者,前CFO費斯托(Andrew Fastow)被聯邦大陪審團以78項罪名起訴,罪名包括詐騙、洗錢等。他的妻子莉(Lea Fastow),公司前助理出納於1月14日向法院認罪。費斯托本人被法院判處10年監禁外加2380萬美元罰金;莉被從輕判處監禁5個月,緩刑1年,作為回報,莉同意充當污點證人。
安隆前出納Ben Glisan Jr.是最早因安隆事件而被送進監獄的人,他承認犯有共謀證券欺詐以及郵電欺詐。
曾提出「死亡之星」交易策略的能源交易員John Forney也因在安隆事件中涉嫌欺詐而被起訴,他的上司現在都是該案的污點證人。
安隆事件導致了《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中國大陸譯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產生,該法案被視為自1930年代以來美國證券法最重要的修改。
隨著安隆的破產,公司員工的養老金計劃成了一個問題,為此美國養老金保險公司已經啟動了一項拯救計劃。
重組
自從2001年申請破產以來,安隆公司一直試圖重組以儘可能挽回債權人的損失。在公司倒閉後不久,公司的創新核心能源交易部門被美林公司買下。安隆的同行業競爭者Dynegy公司的拯救計劃曾給安隆帶來了最後一線生機,但談判最終因Dynegy尋求對安隆的控股方北部天然氣公司的控制權而宣告失敗。
最終的破產計劃於2003年開始付諸實施,涉及從安隆分離出三個新的獨立公司:CrossCountry Energy L.L.C.,、Prisma Energy International Inc和Portland General Electric。
公司的剩餘資產將被拍賣。
相關作品
電影《安隆風暴》(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6]被提名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