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尼古拉斯·羅法蘭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古拉斯·羅法蘭尼Nicolas Loufrani,1971年12月17日)出生於法國塞納河畔的訥伊市,是Smiley Company公司的CEO。該公司在100多個國家擁有笑臉表情(Smiley)和名稱的商標版權[1]

Smiley Company公司

1996年,尼古拉斯·羅法蘭尼和他的父親,法國記者富蘭克林·羅法蘭尼一起創立了Smiley授權公司,[2]收回了自1971年起富蘭克林·羅法蘭尼在Smiley笑臉標誌上一直持有的商標專用權。[3]

Smiley品牌的成長

尼古拉斯·羅法蘭尼拓展了品牌名稱的註冊,並開始為標籤包裝產品及類似物品建立新的品牌形象,從而使標識與名稱更緊密地聯繫起來。他制定了全面的「醒目標識」品牌戰略,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代表機構,為所有授權合作夥伴提供支持。其目的是建立和其他標誌性標識,如耐克「彎勾」,或鱷魚牌鱷魚同一水準的品牌標識。[4]

圖形表情

1997年,尼古拉斯·羅法蘭尼[5]注意到,ASCII表情符號在移動技術中的使用正在增加,他開始嘗試動畫效果的笑臉表情,[6] 目的是使用純標點符號設計一套與現有ASCII表情對應的彩色圖標,以促進其在數字領域的使用。Loufrani由此編譯了在線表情符號詞典 [7] ,將這些符號分成不同類別,包括:經典類、情緒類、旗標類、慶賀類、娛樂類、體育類、天氣類、動物類、飲食類、民族類、職業類、行星類、星座類、嬰兒類等,這些設計最初於1997年在美國版權局註冊,隨後全套圖標於1998年以.gif格式文件在網絡上發布,成為科技行業中使用的第一套圖形化表情符號。[8]

2000年,用戶開始可從聯網上通過smileydictionary.com為手機下載Loufrani創建的表情目錄,該目錄編譯了超過1,000個笑臉圖形表情符號及其ASCII版本。該目錄在2002年由Marabout以書籍形式出版,名稱為Dico Smileys。[9]

2001年,表情符號公司Smiley Company開始向各家電信公司的手機提供羅法蘭尼圖形表情符號的授權下載,這些公司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SFR(沃達豐)和SkyTelemedia

沃爾瑪糾紛

2001年,Smiley Company在美國與超市品牌沃爾瑪發生了長期的法律糾紛,沃爾瑪聲稱自己是該形象化品牌的權利人。[3]這場衝突並不涉及由尼古拉斯·羅法蘭尼創造的圖標,或笑臉表情(Smiley)品牌名稱權利的任何異議。[10]該案最終於2010年提交至芝加哥一所聯邦法院前,由雙方達成和解,相關條款並未公開。 該公司之前的工作和法庭訴訟產生的印象共同促成了笑臉標識的高認知度,同時新的合作夥伴獲得了品牌產品和舉行推廣活動的授權,如服裝香水、毛絨玩具文具等。[11]

SmileyWorld慈善基金會

2005年羅法蘭尼創立了一個慈善機構,即SmileyWorld慈善基金會 (SWA)。[12] Nicolas Loufrani隨後決定將道德產品商業化,使用有機棉生產服裝,實施公平貿易採購,[13]並將公司的部分利潤轉入SmileyWorld慈善基金會。.[14]

合作夥伴和理念店

尼古拉斯·羅法蘭尼與Tommy Hilfiger、Ora ito、[15]及Jean Charles de Castelbajac這些高端設計師建立了合作,[16]而「笑臉表情(Smiley)」也開始出現在各大知名理念店,如巴黎Colette洛杉磯的Fred Segal、紐約的Henry Bendel和慕尼黑的Stierblut。[17] 2011年12月,Smiley的第一個理念店在倫敦開業。

財務排名

Smiley Company公司為全球100家最大的授權公司之一,2012年營業額達1.67億美元。

參考文獻

  1. ^ Prisma Media. Ses petits Smiley lui rapportent de plus en plus gros. Capital.fr. 2009-08-03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 
  2. ^ Parmy Olson. Scott's Wal-Mart In Trademark Clash Over Smiley Face. Forbes. 2006-05-08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9). 
  3. ^ 3.0 3.1 Smiley Face Is Serious to Company.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7-05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3). 
  4. ^ Magazine Digital - Challenges.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1). 
  5. ^ Smiley ou l'histoire d'une OPA sur un sourire. Le Figaro.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7). 
  6. ^ THE BIG INTERVIEW: Nicolas Loufrani, CEO, Smiley.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6). 
  7. ^ Symbols.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8. ^ Nicolas Loufrani im INTERVIEW: “Mein Vater hat den Smiley erfunden.” - Interview.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9. ^ DICO SMILEYS: Amazon.ca: VIRGA: Books.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10. ^ Fini de sourire. Libération.fr.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8). 
  11. ^ Licensing.biz.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9). 
  12. ^ 存档副本. [2015-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7). 
  13. ^ Interview Nicolas Loufrani.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5). 
  14. ^ 存档副本.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4). 
  15. ^ Magazine Digital - Challenges. 
  16. ^ Jean Charles de Castelbajac collaborates with French label Smiley (Vogue.co.uk). Vogue UK.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8). 
  17. ^ 存档副本. [2015-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