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廣東省廣州市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1926年 |
編號 | 12 |
認定時間 | 1961年3月4日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原名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農民運動講習所。簡稱農講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培養農民運動幹部的學校。舊址前身為番禺學宮,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四路,現名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有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亦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農講所歷史
國民黨於1924年改組後,共產黨員林伯渠在廣州擔任了國民黨第一任中央農民部部長,彭湃任農民部秘書(相當於秘書長職位)。1924年5月,設立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為適應當時農民運動發展的需要,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採納彭湃的建議,決定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當時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農民運動講習所」[1]。 1924年7月3日,第一屆農講所在廣州越秀南路「惠州會館」正式開學,由彭湃擔任主任。至1926年9月,廣州農講所共辦了六屆,彭湃、羅綺園、阮嘯仙、譚植棠分別擔任一至五屆主任。毛澤東擔任第六屆農講所主任。農講所地址一至二屆在「惠州會館」;三至五屆在東皋大道1號,即現中山三路永興街6號;第六屆在惠愛東路「番禺學宮」,即現農講所舊址紀念館。前5期共有畢業生454人,主要目的是:「第一,調查廣東大勢;第二,派特派員到農村工作。」其中第1至4屆學生全部來自廣東,第5屆學生「分兩個班,一個是外省班,另一個是本省(即廣東)班」。[2]
1926年3月,國民黨中央農民部聘請毛澤東擔任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6屆農講所吸取了前5屆農講所的經驗,擴大了招生規模和地區,成為全國性的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5月3日正式開學,收有來自全國20個省區的327名學生。[3]這屆農講所授課時間最長,訓練4個多月;開設課程最多,共開設25門課程,內容都是圍繞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展開的,其中關於農民運動的課程占8門。毛澤東親自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地理」3門課。「中國農民問題」是所有課程中授課時間最長的,共23課時。 毛澤東在擔任農講所所長期間,還組織編印了一套《農民問題叢刊》,供全國各地從事農民運動的人員參考。叢刊內容共分3類:一類是關於農民運動的重要文獻,如《孫中山先生對農民的訓話》、《中國國民黨之農民政策》;一類是農講所教員的專題研究報告,如《俄國農民與革命》、《海豐農民運動報告》;還有一部分是學生的調查材料。原來準備出版52種,後來受條件限制只出版了26種。1926年9月1日,叢刊第1輯出版,毛澤東為此專門寫了一篇序言,題為《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該文發表後,引起各方面的重視,1926年9月21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主辦的《農民運動》第8期全文轉載。 第6屆農講所學員畢業於1926年9月11日。為配合快速發展的北伐戰爭,學員全部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分赴各地,直接投身農民運動。畢業於第6屆農講所的學員王首道來自湖南,回憶:「9月末,我從廣州學習回來,即被國民黨省黨部和中國共產黨湖南區委以省黨部特派員的身份,派到祁陽縣負責農運工作。」曹廣化(1955年少將)作為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入伍生因為身體原因而退學,就頂替壽縣因故未來參加學習的趙屏東的名額進入廣州農講所第6期學習,也於1926年9月從農講所第6期結業,回到家鄉合肥在北鄉雙河集崔家祠堂成立了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直屬時在上海的黨中央領導,並秘密籌建了「安徽省農民運動委員會」。[4]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一覽表
屆別 | 時間 | 地點 | 負責人 | 教員 | 學員 | 注釋 |
---|---|---|---|---|---|---|
第一屆 | 1924年7月3日——1924年8月20日 | 廣州越秀南路五十三號(今八十九號)「惠州會館」當時是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 | 彭湃 | 彭湃(兼)、譚平山、阮嘯仙、羅綺園.鮑羅廷、佛朗克、加倫等。孫中山.廖仲愷曾來所講演。 | 入學三十八名,畢業三十三名,皆廣東籍。其中黨團員20人。 | |
第二屆 | 1924年8月21日——1924年10月30日 | 廣州越秀南路五十三號(今八十九號)「惠州會館」當時是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 | 羅綺園 | 羅綺園(兼)、譚乎山、阮嘯仙、彭湃等。 | 入學二百二十五名,畢業一百四十二名,皆廣東籍。 | 羅綺園亦兼《中國農民》主編
|
第三屆 | 1925年1月1日——1925年4月1日 | 東皋大道一號(今中山三路禮興街六號),是沒收廣州商團頭目陳恭受的私房 | 阮嘯仙 | 阮嘯仙(兼)、廖仲愷、陳延年、彭湃、譚植棠、鄧植儀、唐澍、鮑羅廷、馬馬也夫、加倫等。 | 入學一百二十八名,除二名廣西籍、一名四川籍外,余皆廣東籍,畢業一百一十四名,皆廣東籍。 | |
第四屆 | 1925年5月1日——1925年9月1日 | 東皋大道一號(今中山三路禮興街六號),是沒收廣州商團頭目陳恭受的私房 | 譚植棠 | 譚植棠(兼)、阮嘯仙、彭湃、唐澍、趙自選等。 | 入學(正取生)九十八名,畢業五十一名,其中廣東籍九十二名,湖南籍四名,廣西籍二名;另有旁聽生十五名,其中廣東籍一十八名,湖南籍七名,全部畢業。 聶洪鈞 | |
第五屆 | 1925年9月14日——1925年12月8日 | 東皋大道一號(今中山三路禮興街六號),是沒收廣州商團頭目陳恭受的私房 | 彭湃 | 彭湃(兼)、毛澤東、羅綺園、阮嘯仙,譚平山、鮑羅廷、馬馬也夫等。 | 入學一百一十四名,來自八個省,其中湖南四十四名,廣東四十一名,江西四名,廣西六名,湖北七名,山東七名,安徽2名,福建2名(另一名不明)。分為外省班與本省班。全部畢業。包括毛澤民、高文華 | |
第六屆 | 1926年5月3日——1926年9月11日 | 惠愛東路「番禺學宮」-孔廟(今中山四路四十二號),原為第二軍官學校校址(即現農講所舊址紀念館) | 所長毛澤東 教務部主任陸沉 庶務部主任王文炳 軍事訓練部總隊長趙自選 農講所支書彭公達 |
毛澤東講授《農村教育》、《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地理》課;蕭楚女講授《帝國主義》、《中國民族革命運動史》;周恩來講授《軍事運動與農民運動》;惲代英講授《中國史概要》注重講歷代的農民暴動;李立三講授《中國職工運動》;彭湃講授《海豐及東江農運狀況》,陳啟修講經濟學常識,於樹德講供銷合作社。另有張秋人、安體誠、周其鑒、趙自選、羅綺園、彭述之、韋義光、蒲良柱、黃焯華、李一純、毛憲、陳其瑗、甘乃光、陳公博等擔任教員。阮嘯仙、鄧中夏、郭沫若、譚平山、何香凝等曾來所作報告或講演。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講黨課。 | 入學三百二十七名,來自二十個省區,其中直隸(河北)--十二名,山東二十三名,河南二十九名,熱河四名,察哈爾五名,綏遠八名(康富成即賈力更、榮繼珍、任殿邦、趙文翰、麟祥、李春榮、高布澤博和王建功),陝西十六名,四川二十五名,湖北十七名,湖南三十六名,江西二十二名,安徽一十五名,江蘇十名,福建一十六名,廣東二名,廣西四十名,雲南十名,貴州一名,奉天二名,浙江五名。畢業三百一十八名。包括安友石、王首道、曹廣化、郭紹儀、解學海、張明遠。學員編為一個總隊、下分兩個支隊和按省區組成6個區隊。 | 開設25門課程。教務部負責教學;庶務部負責行政和後勤;軍事訓練部負責軍事訓練。快畢業的時候到海陸豐參加當地的農民代表大會和群眾大會,住了一個星期。畢業時印有同學錄,毛澤東寫了序言。 |
番禺學宮歷史
明洪武三年(1370年),番禺學宮由知縣毛忠、訓導李昕始建。現在的格局形成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道光十五年重建。原來的學宮闊三路,深五進。現左右兩路除尚存明倫堂、光霽堂外,大部分建築已毀壞。中路現存櫺星門、泮池拱橋、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及東西廊廡。占地5425平方米。主體建築大成殿規模較大,面闊五間24.72米,進深14.22米,高12.62米。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抬梁式木結構。1926年,由於毛澤東在此舉辦過農民運動講習班,所以在1953年這裡被闢為農講所舊址紀念館。
參觀安排
目前農講所已免費參觀,但每天限定人數3000人。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公共運輸
參見
參考文獻
- ^ 唤起工农——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北京: 人民網. 2002年9月20日 [2012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4日).
- ^ 農講所前5屆畢業學員名單,曾詳細刊載在當時出版的《中國農民》第2期上。但第6期的畢業學員名單則沒有保留下來。
- ^ 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資料選編》一書中的《第六屆農講所畢業生姓名表》此表為「紀念館調查所得,不全」。
- ^ 百岁开国将军曹广化的传奇人生 《黄埔杂志》 作者:杨飞 2010-11-01. [2015-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