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金鑑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金鑑
出生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七日〔1903年12月5日〕
 大清河南省彰德府安陽縣
逝世1989年10月22日(1989歲—10—22)(85歲)
臺灣
國籍 中華民國
別名張明誠
母校開封明誠預備中學
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學
北京大學
中央黨務學校
史丹佛大學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行政學政治學
機構國民政府中央組織部
江寧縣黨務指導委員會
西北日報
河南大學
南開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中華學術院行政管理研究所
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
台北市豫劇改進會

張金鑑(1903年12月5日—1989年10月22日),幼名清林,初字自善,亦字正之,又字亮公,後明誠河南安陽人,中華民國行政學家。主要從事與行政學有關的教學與研究,成績卓著,被譽為「中國行政學之父」[1]

生平

1903年12月5日,張金鑑生於安陽夏寒集。祖父是生員,而父親幼年失怙,以農耕為業。十歲始入私塾,同時幫助家中務農。1918年,到安陽縣城讀私塾,師從程翰臣。

1919年9月,進入開封明誠預備中學肄業。1920年夏,考入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學,但因經濟困難沒有入學次年夏正式入學。期間當選彰德學生聯合會會長,參與五四之後激起的愛國運動,亦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五卅慘案後,安陽學生成立反帝國主義大同盟,作為聲援,並發動學生驅逐林縣知事。6月,畢業後,家中經濟無法支撐學業。其時,中學老師常壽祺被任為獲嘉縣知事而到公署做收發員,後又隨老師貢沛誠新鄉縣辦社會教育。1926年1月,返回安陽縣公署工作。

1926年夏,考入國立北京大學,但因北大欠薪風潮未能上課,後因家事返回安陽。1927年2月,東交民巷案發生,張作霖在北京大學搜捕革命黨人。因此向國民黨北京黨部申請擬往廣州投考中央軍校。此時北伐軍已佔領武漢,到中央軍校武漢分校訪中學同學郭聲鏞,在武漢小住,感到中共對武漢政府的影響,決心離開。7月下旬,至南京借住金陵大學宿舍。8月15日,中央黨務學校招考,由周宣德王開基做保,參加考試並錄取。11月22日,參與谷正綱段錫朋領導的打倒國民黨特別委員會運動,促成蔣介石復職。1928年3月,北伐繼續,被派至劉峙第一軍政治部工作。5月3日,濟南慘案發生,隨軍親歷。6月,北伐告成後返校畢業,在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工作。12月,和張明經一起到隴海鐵路沿線整理黨務,登記黨員。1929年,隨駱美奐到濟南任山東黨務指導委員會宣傳部指導科長。4月,與陳調元何思源等同被任為黨務整理委員會委員,主管組織訓練和宣傳工作。1930年8月,到天津北方黨務行動部交通組工作,對抗汪精衛召開擴大會議後成立的改組派組織。1931年1月,奉派視察湖南、湖北黨務。

1931年6月,考取河南省留學歐美公費。9月,與張之程馬純德同赴美國,10月,入史丹佛大學政治系學習。同時也在聖荷西州立大學暑校修課。1934年1月,畢業後入斯坦福大學政治研究所攻讀行政學

1935年3月,畢業回國,受時任江蘇省主席陳果夫推薦到江寧縣任縣務指導委員,同時兼中央政治學校講師。時任江寧黨部主任委員是李宗黃、縣長是梅思平。5月,被推薦給甘肅省主席朱紹良,至蘭州後任西北日報總編。9月,被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李敬齋招攬,任河南大學教授兼訓育主任。為團結愛國學生,在校內組織忠義青年聯盟會而被藍衣社劉藝舟調查。1936年4月,被其扣押,由陳果夫、劉健群來電報救出。

1936年7月,被聘為天津南開大學教授兼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負責地方行政研究和大學部行政學課程。同時,南開、燕京清華金陵晏陽初主持的平民教育促進會鄒平鄉政學院合組華北農村建設協進會,亦參加推行鄉村建設運動,與張鴻鈞章元瑋楊開道梁仲華同事,以濟寧縣實驗鄉村建設。1937年12月,至貴州貴陽開展實驗工作。

1938年7月,到中央政治學校任教,與陳之邁尹文敬李企泰同事。1944年5月,被陳果夫任為中央組織部黨員訓練處處長。11月,赴河南視察黨務並競選國民參政員。1945年2月25日,當選國民參政員並赴中央訓練團受訓。後任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主任。5月5日,當選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47年元旦,公佈中華民國憲法後開始選舉民意代表,接續國民參政員,參選立法委員並當選。夏,中央政治學校改制為國立政治大學,任政治學系主任。1948年5月8日,立法院開議,參加法制委員會,與楊幼炯金鳴盛等任召集委員。1949年2月,隨政大赴台。[2]

在台灣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併兼政治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所主任,中華學術院行政管理研究所理事長,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後亦擔任台北市豫劇改進會理事長,創辦了《民主憲政》半月刊及《中原文獻》月刊。

1969年3月,參加中國國民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3年其80歲生日之際,成立「張明誠先生行政學術基金會」,募集新台幣120餘萬元,獎勵台灣各大學研究行政學的優秀學生。

1989年10月22日,病逝於台灣[1]

家庭

其子張潤書也是行政學家。

學術成就

張金鑑出版過40餘部專著。主要代表作品有:

  • 《行政學之理論與實踐》
  • 《行政學典範》
  • 《中國政治制度史》
  • 《中國文官制度史》
  • 《西洋政治思想史》
  • 《政治學概論》
  • 《人事行政學》
  • 《當代美國左翼現狀及其發展前景》

主要觀點

關於行政職能

張金鑑在其所著《行政學典範》一書中,對行政職能進行了相關闡述,將行政職能大體分為維持、保衛、扶助、管制、服務、發展六個範疇。

  • 維持(maintenance)職能:即維護國家法律典章、維持國家基本制度以保持國家和社會穩定的職能。
  • 保衛(protection)職能:即對外保衛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對內保衛公民生命、財產等基本公民權利,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
  • 扶助(assistance)職能:即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扶助各界公民、公民團體、工商組織均衡發展,扶助弱者生存的職能。
  • 管制(regulation)職能:即為了實現公共利益,限制和約束社會行為主體與國家公共權力主體的社會行為的職能。
  • 服務(direct service)職能:即通過興辦公立學校、公共運輸等各類公共事業,直接造福於國民的職能。
  • 發展(development)職能:即運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積極引導創新的意願和積極性,促進、推動發展和進步的行為的職能。[3]

關於行政領導

在著作《行政學新論》中,張金鑑對行政領導的定義做了界定:「行政領導就是機關的各級主管適應部屬的心意與需要,運用思想溝通、人格感召、智能表現及管理措施,促使之踴躍熱烈地共赴事功,以協同一致的努力,有效地完成機關的使命與任務。」[4]

參考文獻

  1. ^ 1.0 1.1 张金鑑:中国行政学之父. 河南日報 (鄭州: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2012-08-02: 11 [2013-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中文(中國大陸)). 
  2. ^ 張金鑑. 明誠七十自述. 台北: 中國行政學會. 
  3. ^ 張國慶.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02: 72-73. ISBN 978-7-301-11524-4 (中文(中國大陸)). 
  4. ^ 張國慶.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02: 135. ISBN 978-7-301-11524-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