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歌德學院
Goethe-Institut
Photo of the exterior of the Goethe Institut headquarters building, in Munich
歌德學院位於慕尼黑的總部
命名緣由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成立時間1951年,​73年前​(1951
創始人德國聯邦政府
類型文化組織英語Cultural institution
法律地位註冊協會[*]
地址
產品德國文化和語言教育
服務地區全球
重要人物
  • 卡羅拉·倫茨博士(Dr. Carola Lentz,院長)
  • 約翰內斯·艾伯特(Johannes Ebert,秘書長)
  • 雷納·波拉克(Rainer Pollack,業務總監)
獎項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 for Communications and Humanities[*]Deutscher Sprachpreis[*]Konrad-Duden Prize[*]Comenius EduMedia Award[*]
網站www.goethe.de
歌德學院布拉格校區

歌德學院(德語:Goethe-Institut德語:[ˈɡøːtə ʔɪnstiˌtuːt])是德國在全球範圍內從事文化活動的機構,以德國最受景仰的人文思想家歌德的名字命名,任務是在全世界推廣德語德國文化。目前歌德學院在德國有13所、在德國以外有128所分院。

其它國家的類似機構有:法國法國文化協會英國英國文化協會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義大利但丁協會葡萄牙卡蒙斯學院中國孔子學院等。

組織機構

歌德學院是一個非營利的協會性機構,總部位於慕尼黑

依據1976年與德國外交部簽訂的框架協定,歌德學院受託執行一系列對外文化政策範疇內的任務,以此為基礎為國家服務,自負責任。除了框架協定中列舉的任務範圍,允許在事先徵得外交部同意的情況下,從事其它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框架協定確定了歌德學院與外交部的關係,即在執行協定所述任務時「緊密合作」。

在例外情況下,外交部可以直接干涉歌德學院的活動,例如,德國駐外使領館可以提出反對、要求阻止外國分院的某項活動,當派駐國外的雇員有損害國家的行為時,外交部可以要求其立即停職。

文化活動

歌德學院開設德語課程,舉辦大量文化活動。它每年給全世界大約1700名德語教師發放獎學金。德國的作家音樂家藝術家在國外的分院出席活動,促進德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

歷史

歌德學院成立於1951年,其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德意志學院。最初,它的任務是為外國的德語教師在德國提供進修培訓。1953年首次開設德語課程,同年承擔起在外國推廣德語的任務。1959到1960年後,海外的德國官方文化機構陸續成為歌德學院的分院,但仍有少數例外,如1963年在台北成立的「德國文化中心」[1]:p709至2009年7月1日才更名為歌德學院[2]。而於2000年德國在台協會成立前的30多年間,該文化中心甚至在當地扮演著德國主要代表機構的角色[1]:p787

2001年,學院與外交部成立的對外宣傳機構——Inter Nationes合併。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1. ^ 1.0 1.1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外交年鑑. 台北: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2000. ISBN 957-02-5836-5. (繁體中文)
  2. ^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外交年鑑. 台北: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2012: 頁124. ISBN 978-986-03-2422-8. (繁體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