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茨拉夫四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瓦茨拉夫(四世)
布蘭登堡選帝侯
統治1373年10月2日 — 1378年11月29日
前任鄂圖七世
繼任西吉斯蒙德
羅馬人的國王
統治1376年6月10日 — 1400年8月20日
加冕1376年7月6日
前任卡爾四世
繼任魯普雷希特
波希米亞國王
統治1378年11月29日 — 1419年8月16日
加冕1363年6月15日
前任查理四世
繼任西吉斯蒙德
出生1361年2月26日
神聖羅馬帝國紐倫堡
逝世1419年8月16日(1419歲—08—16)(58歲)
波希米亞王國布拉格
安葬
王朝盧森堡王朝
父親查理四世
母親安娜·希維德尼察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瓦茨拉夫四世Václav IV.,1361年2月26日—1419年8月16日)波希米亞國王(1378年—1419年在位),羅馬人的國王(1378年—1400年在位,稱文采爾一世Wenzel I.)。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波希米亞的「卡雷爾一世」,Karel I.)之子。

瓦茨拉夫四世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在波希米亞和德意志的頭銜。儘管他事實上已經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但他從未加冕為皇帝。直到他被諸侯廢黜為止,瓦茨拉夫的頭銜一直是「羅馬人民的國王」。

瓦茨拉夫四世在位時,波希米亞的王權大大衰落,貴族們企圖割據。1384年至1395年,瓦茨拉夫四世同布拉格大主教揚進行鬥爭,甚至在1393年淹死無辜的副主教臬玻穆的若望(死後被尊為殉教的「聖人」)。因為大環境的不利,以及國王嗜酒殘暴的作風,14世紀90年代形成了一個反對瓦茨拉夫四世的貴族聯盟,聯盟領袖是強橫的羅森堡家族英語House of Rosenberg,而未來波希米亞的民族英雄揚·傑式卡,以及瓦茨拉夫的兄弟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等,都參加了這一聯盟。在與貴族的戰爭中,瓦茨拉夫四世兩次被俘(1394年、1402年)。他被迫向貴族們作出一系列讓步。1396年波希米亞創設由大領主組成的常設委員會以限制國王權力。

因為瓦茨拉夫四世忙著在波西米亞與反對派貴族鬥爭,他既未尋求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更長期未踏足德意志土地去履行其羅馬人國王的職責。對國王長年的怠工與失職造成了廣大的憤怒,1400年德意志的選侯們廢黜了他的羅馬人王位,改立普法爾茨選侯魯普雷希特三世為國王。但是瓦茨拉夫四世拒絕退位,也拒不承認魯普雷希特的王位,因此魯普雷希特在他的十年任期(1400-1410年)中,從未能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兩個羅馬人國王並存的爭議,一直延續到1411年,瓦茨拉夫之弟西吉斯蒙德接替魯普雷希特被選為國王,瓦茨拉夫才終於放棄了自己的羅馬人王位,承認弟弟的王位繼承。

在瓦茨拉夫四世執政晚期,波希米亞王國出現了胡斯運動。瓦茨拉夫四世曾是揚·胡斯宗教改革計劃的支持者。

他死後因為沒有子女,波希米亞王位傳給其弟西吉斯蒙德,造成揚·傑式卡領導的胡斯戰爭(1420-1434年)爆發,波希米亞的王權徹底衰弱,一直到1620年代的三十年戰爭才大幅上升。

參考書目

  • 周力行,《捷克史─波希米亞的傳奇》,台北:三民書局,2008
  • 周惠民,《德國史──中歐強權的起伏(增訂二版)》,台北:三民書局,2009
  • Lindner, Thomas. Deutsche Geschichte unter den Habsburgern und Luxemburgern. Vol. II. Stuttgart, 1893.
  • Theodor Lindner (1896), "Wenzel", Allgemeine Deutsche Biographie (ADB) (in German) 41, Leipzig: Duncker & Humblot, pp. 726–732
  • Marco Innocenti (2005). "Wenzel IV.". In Bautz, Traugott. Biographisch-Bibliographisches Kirchenlexikon (BBKL) (in German) 24. Nordhausen: Bautz. cols. 1521–1531. ISBN 3-88309-247-9.
瓦茨拉夫四世
出生於:1361年2月26日逝世於:1419年8月16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查理四世
羅馬人的國王
1376年–1400年
繼任者:
魯普雷希特
波希米亞國王
1378年–1419年
繼任者:
西吉斯蒙德
前任者:
奧托七世
布蘭登堡選帝侯
1373年–1378年
前任者:
文策爾一世
盧森堡公爵
1383年–1388年
繼任者:
約布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