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Tenbeens/sandbox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颱風天秤
Typhoon Tembin (PAGASA: Igme)
颱風(日本
四級颱風(美國
2012年8月20日,強度幾近巔峰的颱風天秤
形成2012年8月17日
消散2012年9月1日
2012年8月30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最高風速10分鐘持續 150公里/小時(90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20公里/小時(140英里/小時)
陣風: 215公里/小時(130英里/小時)
最低氣壓950百帕毫巴);28.05英寸汞柱
死亡總計造成10人死亡
損失$825萬(2012年美元
影響地區菲律賓北部沿海、中國廣東省沿海、臺灣本島及其東部附屬島嶼日本琉球群島朝鮮半島
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颱風天秤[注 1](英語:Typhoon Tembin,國際編號:1214[注 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5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gme)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四個被命名的風暴。「天秤」(日語:テンビン)一名是由日本提供,即天秤座[2][3]

天秤與當時另一個颱風布拉萬發生藤原效應,故其發展過程及路徑相當奇特,曾三次增強及減弱、四次路徑大轉彎,並二度侵襲恆春半島綠島蘭嶼,造成當地繼1991年颱風耐特後損失最為慘重的災情,但所幸無人傷亡。也因此,被臺灣中央氣象局將其與1986年颱風韋恩、1991年颱風耐特、2001年颱風納莉,並列為「侵臺四大怪颱」。[4]

氣象歷史

根據薩費依-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2012年8月16日,一熱帶擾動臺灣本島東南方海面形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英語:NRL)給予其擾動編號「96W」。[5]翌日晚間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發出烈風警告(Gale Warning)。[6][7]

解釋說明

  1. ^ 根據其原文發音,以及中華民國教育部之《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內容表示,「秤」的注音應為ㄆ一ㄥˊ漢語拼音則為Píng[1]
  2. ^ 前二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末二碼(2012),末二位代表天秤是當年被日本氣象廳14個升格為熱帶風暴熱帶氣旋

來源出處

  1.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天秤座」.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5-04-03]. 
  2. ^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5-04-03]. 
  3. ^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香港天文臺. [2015-04-03]. 
  4. ^ 風暴潮速算模式之開發暨1845年雲林口湖風暴潮事件之初步研究 (PDF).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5-04-03]. 
  5. ^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re. [August 17,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17, 2012). 
  6. ^ JMA WWJP25 Warning and Summary August 17, 2012 06z. 日本氣象廳. [2015年4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8月17日). 
  7. ^ 日本氣象廳2012年度熱帶氣旋報告 (PDF). 日本氣象廳. [2015-04-03]. 

參見

同期出現的熱帶氣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