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德生 (嘉慶進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德生
大清东川府知府
籍貫河南省南阳府镇平县
族裔漢族
字號字仲惠 号培階
出生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十四日酉时(1782年2月25日)
河南省南阳府镇平县
逝世咸丰二年九月十六日未时(1852年10月28日)年七十一
云南省东川府
墓葬李进士墓
配偶张恭人,诰封恭人,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子时(公元1778年11月12日),卒于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戊时(公元1860年12月26日),咸丰十一年二月七日(公元1861年3月17日)与进士合葬,享年八十三
出身
  • 嘉慶二十四年乙卯恩科同進士出身
經歷
  • 童生;幼年就读于县城西赵河泮五岳庙名校名家(十六岁之前)
  • 祖儁畅岁贡生;嘉庆四年(1799年,十七岁)
  • 贡生;嘉庆五年(1800年,十八岁)
  • 长子旭出生;嘉庆十年二月(1805年,二十三岁)
  • 祖儁畅故;嘉庆十年九月(1805年,二十三岁)
  • 中举;嘉庆十八年八月(1813年9月,三十一岁)出自湖北天门蒋立镛门下(蒋立镛,嘉庆十六年辛未科进士状元,以翰林院修撰任嘉庆十八年河南乡试正考官)
  • 第一次进京会试未俊;嘉庆二十一年三月至四月(1816年4月至5月,三十四岁)
  • 父锦弟琳故;嘉庆二十一年四月初一日,正值第一次进京会试期间,对考试有重大影响,返家后哀泣毁脊禁食,母劝勉始进膳,(1816年5月6月,三十四岁)
  • 中进士;嘉庆二十四年乙卯恩科(1819年,三十七岁),出自福建侯官林则徐门下(林则徐,嘉庆十六年辛未科进士,以翰林院编修任嘉庆二十四年四月会试同考官,分校礼闱第十二房,推荐五十余卷,得士状元陈沆等十三人)
  • 居家授徒室庐为满;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十八岁)
  • 临颍书院讲习;道光五年(1825年,四十三岁)
  • 南阳书院讲习;道光六年(1826年,四十四岁)
  • 长孙子强出生;道光六年十月(1826年,四十四岁)
  • 母故;杨太恭人卒于道光十年七月初一日,享年七十四(1830年,四十八岁)
  • 云南定远县知县;道光十三年二月吏部选派(1833年3月,五十一岁)
  • 赴任定远知县途中遇昆明大地震,奉委勘灾,见昆明县城乡,震倒房屋压毙人口甚多,哭声遍野,闻者伤心。澄江府暨嵩明州一带更重,惟迤西颇轻(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五十一岁)
  • 到任定远县知县;勘察灾情,尚无倒毙者,心甚慰。道光十三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到任(1833年9月28日,五十一岁)
  • 著《裁革考试陋规碑记》;道光十三年秋冬(1833年,五十一岁)
  • 著《北界呈请自立小户判词》;道光十四年(1834年,五十二岁)
  • 修《定远县志》;道光十四年冬至十五年冬(1834---1835年,五十二,五十三岁)
  • 云南大姚县知县;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任三个月,五十五岁)
  • 云南定远县知县;道光十七年复任(1837年,五十五岁)
  • 云南易门县知县加五级,记录二十一次;道光十八年任(1838年,五十六岁)
  • 赠部属刘文杰(镇平县高丘乡谷坡村人)《拔幟先登》匾,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十六岁)
  • 著《重疏水城碑记》;道光十九年(1839年,五十七岁)
  • 著《铜政论》;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十八岁)
  • 修《易门县志》;稿成未付梓,擢升镇雄知州(1840年,五十八岁)
  • 云南镇雄州知州加一级;道光二十年六月任(1840年,五十八岁)
  • 云南镇雄州知州加同知衔;道光二十年十月丙子(1840年十月十三日,五十八岁)
  • 云南东川府知府;道光二十二年任(1842年,六十岁)
  • 重修东川府城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六十二岁)
  • 处置审理“湯丹案”;道光二十七年正月(1847年,六十五岁)
  • 向林则徐汇报“湯丹案”;道光二十七年春夏(1847年,六十五岁)
  • 送林则徐东归至沾益州;道光二十九年冬(1849年,六十七岁)
  • 巧家厅同知兼摄东川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十八岁)
  • 呈请辞职朝廷未批准仍留东川知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十八岁)
著作
  • 《定远县志》8卷
  • 《易门县志》手稿
  • 《铜政论》
  • 《平成闸记》
  • 《惠民仓碑记》
  • 《重疏水城碑记》
  • 《捐给军犯口粮记》
  • 《裁革考试陋规碑记》
  • 《配给新添哨兵银米记》
  • 《北界呈请自立小户判词》

李德生(1782年2月25日—1852年10月28日),字仲惠,號培階河南南阳镇平县石佛寺李营人,清朝政治人物,嘉庆乙卯進士。历官云南定远县大姚县易门县知县镇雄州知州同知衔、巧家厅同知兼摄东川府、东川府知府

生平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乡试中举,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登進士,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门下,敕授文林郎,诰授朝议大夫。

道光十三年二月(1833年3月),吏部选派云南省定远县知县(民国三年改称牟定县至今),道光十三年八月十五日(1833年9月28日)仲秋节到任,题其署衙大堂名曰:「与民相见」,楹联为:「早座堂,早结案,早完国稞,勤勤慎慎,从此地做去;不想钱,不生气,不纵家丁,安安祥祥,向其中讨来。」每次出门,不用威仪,仅一二仆人相随,路遇百姓争执,每置座而劝解之。勤政爱民,清廉奉公,无日不以兴利除弊为急务。裁减童生考试费用,捐增文龙书院津贴以发展教育;精简吏役剔除征税中间环节,替山区穷苦农民完税,减轻底层人民负担;积极响应林则徐禁烟运动,查禁地方罂粟;在深山密林形势险峻要道关隘处筑路建哨,维护地方治安,利于商贾行旅;建平成闸以兴修水利;逢农事节令必到乡间视察农民耕种丰欠,李德生有《午日赏农》诗一首:“寒烟连树子规啼,田野争趋雨一犁。人向忙中过节令,我乘霁后踏新泥。榴花结艳辉红陌,菖叶分光映绿畦。独恨此行忘载酒,慰伊力作遍招携。”明年政通人和,申请修《定远县志》,获云南布政使司批准,由李德生任纂修,于道光十五年冬成书。李德生在《定远县志》凡例中强调:「惟实实有关于此地民生大事始录之,恐其一字之诬诬全书,因理正之以成信志 。《定远县志》自天文、地理、山川、建制、暨学校风俗,靡不详载。类分三十六目,共成八卷,以卷领目,名目为志。详而不冗,简而不漏。采访节孝百三十人予以旌表,表彰贞节,维持风化。仓储一志,内容详备,防灾救灾,可见一斑。《定远县志》最早用文字记录了中国西南边疆彝族传统左脚舞等民族风俗;最早用文字记录了定远县铜矿生产和盐井生产。后人采之,即据为千秋之信史。[1][2][3]

道光十七年(1837年)署大姚县知县三个月,时间虽短暂,但任事实心,行政干练,裁汰规费,减免童试卷价,夫人教姚民纺织,造福大姚百姓,姚民竟立长生禄位,禁弗能止,其政绩被道光《大姚县志》撰文永记。[4]三个月后复任定远县知县,在任六年定远大治,立大功五次。

道光十八年(1838年)调任易门县知县加五级,纪录二十一次。初抵任时颇繁难,前任多名循吏皆因铜政被议,李德生有《易门即事诗》云:“宦迹蓬飞两鬓残,笵甑褚笠守儒寒。学为廉吏谈何易,博得循声称亦难。才短愧无新雨露,事忙懒换旧衣冠。何时闲散偿归志,平子台前把钓竿。”[5][6]经过深入细致调查研究铜务(开采、冶炼、储运、销售)著《铜政论》 ,决心革除之前各级官吏诸多攘公肥私弊端,改进铜矿管理办法,铜产量增加。[7]

道光二十年六月(1840年7月)升镇雄知州(加一级)[3],十月丙子(十月十三日;11月6日),又以办铜逾额加同知衔。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办铜有功升东川府知府。李德生以民生为执政首要,体恤民苦,仁政惠民,向上请准减免繁重矿税,捐置义地,使众多失业矿工得以复业,为惠尤巨,深受各族百姓爱戴。[8]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东川府城垣坍塌,禀请重修,照前规模加高三尺,内皮改用方石扣砌,另用净土筑填牢实。垛口排墙,一律拆砌,添用新砖。石帽楼橹,炮台柵门,重新建造,较前坚固。城身高二丈一尺,周围垛口一千三百七十二个,李德生带头捐银并劝官绅士民富户捐银,共筹捐银一万六千三百六十六两,并未报请帑。事俊题奏,蒙议叙在案。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三日(1847年2月27日),东川府巧家厅湯丹厂突发回汉百姓聚众持械斗殴伤毙案,史称“湯丹案”,李德生闻信,从一老奴,单骑走山径中,越两昼夜达难所,处置审理“汤丹案”强调:“同系赤子,但分良莠,不问汉回”。判别曲直,分清首从,只诛首犯,从者不问。调拨粮款对难民给粮筑屋予以救济,并拿自己的俸银安慰抚恤难民,民怨释然。[9][10]受到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的高度赞赏:“汝之为官,可谓不负所学,亦不负吾所知矣!即如湯丹一案,谁能如是,肯如是,敢如是者!”[11][12]林则徐亲书「太守第」匾额赠与李德生,深加奖励卓異列上考,李德生在东川府四续其任。

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年老请辞,朝廷未批准,且以助永昌军需功继续留任东川知府(道光三十年五月至十月任巧家厅同知兼摄东川府),咸丰二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852年10月28日)以疾终于东川府官邸,享年七十一岁。

论著

目前发现的李德生论著有:《定远县志》,《易门县志手稿》,《铜政论》,《重疏水城碑记》,《平成闸记》,《惠民仓碑记》,《裁革考试陋规碑记》,《配给新添哨兵银米记》,《北界呈请自立小户判词》,《捐给军犯口粮记》,《镇西楼二故官像》,《倒插山茶》,《僧天文》,《跃龙门》,《樟木树》等文;诗《开征》、《住莲城寺》、《由莲城寺回县》、《午日赏农》、《易门即事诗》等五首。

李德生所修撰云南《定远县志》被收集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中,云南人民出版社已于2005年出版发行[13][14]。《定远县志》抄稿本还被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方志丛刊,于2010年8月1日影印出版发行 。易门县历次修志都全文载李德生所著《铜政论》和《重疏水城碑记》。

河南《镇平县志》[15][16]、云南《东川府志》[8]、《定远县志》[1](牟定县志[2])、《易门县志》[5][6]、《大姚县志》[4]、《镇雄县志》[3]、《巧家县志》[9]、《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13]、《东川古代简史》,以循吏立传记载李德生的事迹[17]。清代缙绅录集成(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书)一书对李德生在云南各地任职有比较详细的记录[18],林文忠公政书和林则徐集(奏稿、下)有李德生任东川府知府期间处置审理汤丹案的记载[19][11]。道光朝实录157二十年十月丙子记载“以办铜逾额,加云南知州李德生同知衔”[20]

墓葬

李进士墓,镇平县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公布,保护范围:以墓为中心东南西北四向各外延二十五米。咸丰四年(1854年)灵柩由三子李旸四子李晋护灵,从云南东川启程经水路回河南老家,所过州县均对灵柩刷漆一遍以示哀悼,长子李旭次子李晖陆路接灵。咸丰四年十月十九日(公元1854年11月8日)归殡西老坟祖茔。

李德生的墓茔已被镇平县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評價

李德生云南为官二十载,由定远、大姚、易门、镇雄、巧家、至东川,每到一地都能整顿吏役,兴利除弊,发展生产,亲民惠民。《东川府志·循吏篇》[8]记载:知府李德生,性仁爱,教民勤俭,捐置义地,厂欠有逃亡者禀请豁免,硐户子孙得以复业,为惠尤巨。李德生一身正气,慷慨捐助,病故后运送其灵柩回家乡的资费拮据不够,只能暂厝于江右人之乡堂,夫人先回原籍筹措资费,两年后(咸丰四年十月十九日;1854年11月8日)灵柩才运回故里安葬。光绪二年镇平县志编纂者及李德生传作者王翊运(举人出身、85岁)在撰写李德生墓碑文时万分感慨:「张恭人先归兄弟拮据归櫬之资仍由原籍所措置......令人敬仰之余又为长太息唉,呜呼!音容虽隔模范匪遥。」李氏家族中流传,李德生在官场曾遇一赃官,那赃官讥讽李德生所穿马靴破旧,李德生当面回敬赃官:“帮破底子好”。直揭赃官的痛处,那赃官顿时面露尴尬无言以对,并怀恨在心伺机陷害报复。

家族

  • 李蛟龙(高高祖,字海吾,坟在苏寨东南)
    • 李世奇(高祖,字茂等,府庠生,坟在苏寨东南)
      • 李 綵(曾祖,字绘天号绘堂,乡饮介宾,拔茔西老坟,生于康熙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卒于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享年七十七)
        • 李儁畅(祖,字秀万,岁进士,诰封朝议大夫,光绪县志载其“笃志勤学人推为纯儒”,建“和平堂”,立祖训:耕读传家即为敬宗尊祖,忠厚善良便是孝子贤孙,谦恭俭让。生于乾隆元年四月三日,卒于嘉庆十年九月十三日,享年七十)
          • 李 铣(伯父,东和平堂)
          • 李 锦(父,字云章,邑庠生,西和平堂,勅授文林郎,加赠奉政大夫,诰授朝议大夫,生于乾隆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卒于嘉庆二十一年四月初一日,享年六十三)
          • 杨太恭人(母,诰封太恭人,生于乾隆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卒于道光十年七月初一日,享年七十四)
            • 兄弟四人大行九人:
            • 李大生(堂兄,行一大行一)
            • 李恒生(胞兄,监生,行一大行二)
            • 李德生(行二大行三)
            • 李本生(胞弟,行三大行五,岁贡生,县志载其品优学裕家居授徒等于河汾之设教焉)
            • 李琳生(胞弟,行四,学成而未得年)
            • 李华生;李广生;李运生;李景生(堂弟)
              • 子四人:
              • 李旭(长子,字晓亭,号竹泉,附贡生,誥授儒林郎,侯铨训导加理问衔。生于嘉庆十年二月十三日辰时,卒于同治五年八月十七日酉时,享年六十二)
              • 李晖(次子,增贡生
              • 李旸(三子,附贡生,白井提举加运铜衔,署安宁羅平两州事)
              • 李晋(四子,监生,贵州遵义同知
                • 孙十一人(子辈):
                • 李子强(长孙,大门 ,岁贡生,清例授修职佐郎,五龄熟复尔雅,任光绪县志采访,任石佛寺义学经理,因皖匪猖獗曾居苇湖山寨,晚年修家谱牌位,请县志总攥者举人王翌运撰进士碑文,为祖进士立碑并沐浴更衣亲书碑文,一生乐善好施,宁亏己不亏人,生于道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寅时,卒于宣统二年七月初七日戊时,享年八十五,坟营北)
                • 李子襄(邑庠生);李子川(六品军功);李子卓(孙,二门)
                • 李子滇(从九品);李子封(太学生);李子勉(五品蓝翎);李子雄(五品蓝翎);李子堃(孙,三门)
                • 李子衿(八品军功);李子黔(孙,四门)
                  • 曾孙二十八人(夫辈)
                    • 玄孙六十一人(鸿辈)
                      • 六世孙百十二人(毓辈)
                        • 七世孙二百三十六人(克辈)
                          • 八世孙三百九十八人(守辈)
                            • 九世孙(家辈)
                              • 十世孙(法辈)
                                • 振作显荣,光传庆永

参考文献

  1. ^ 1.0 1.1 定远县志 编著者: (清) 李德生 等篡修 丛书名: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抄稿本方志丛刊 ISBN 978-7-81108-866-3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2. ^ 2.0 2.1 牟定县志 编委会编纂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ISBN 7-222-01285-0
  3. ^ 3.0 3.1 3.2 镇雄县志 编委会编纂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ISBN 7-222-00041-0
  4. ^ 4.0 4.1 大姚县志 光绪三十年印 纂修 大姚知县黎恂
  5. ^ 5.0 5.1 续修易门县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主编 梁耀武 ISBN 7-222-02078-0/Z246
  6. ^ 6.0 6.1 易门县志 中华书局出版
  7. ^ 易门矿务局志 易门矿务局编 2002年
  8. ^ 8.0 8.1 8.2 东川府志▪东川府续志 梁晓强校注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ISBN 7-222-04868-5
  9. ^ 9.0 9.1 民国巧家县志稿 编委会编纂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0. ^ 巧家县志 编委会编纂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ISBN 7-222-02221-X
  11. ^ 11.0 11.1 林则徐集(奏稿 下) 林则徐著 中华书局出版
  12. ^ 林则徐传 作者:杨国桢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007526
  13. ^ 13.0 13.1 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定远卷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主编 杨成彪 ISBN 7-222-04434-5
  14. ^ 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大姚卷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主编 杨成彪
  15. ^ 镇平县志 胡会云主编 方志出版社出版 ISBN 7-80122-349-7
  16. ^ 光绪二年镇平县志 纂修 吴联元 王翊运
  17. ^ 东川古代简史 东川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
  18. ^ 清代缙绅录集成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文献丛刊● 大象出版社影印出版
  19. ^ 林文忠公政书 林则徐著 中国书店出版 ISBN 7-80568-310-7
  20. ^ 157-清道光朝实录 古代文献在线阅读(网址http://wenxian.fanren8.com/06/03/79/157.htm)[失效連結]
官衔
前任:
彭舒萼
东川府知府
道光二十二年?月?日-咸丰二年?月?日
1842年?月?日-1852?年?月?日
繼任:
汪之旭
前任:
胡道骥
巧家厅同知兼摄东川府
道光三十年六月-道光三十年十月
1850年7月?日-1850年11月?日
繼任:
董钰
前任:
恒文
镇雄州知州
道光二十年六月?日-道光二十二年?月?日
1840年7月?日-1842年?月?日
繼任:
章宽
前任:
熊守谦
易门县知县
道光十八年?月?日-道光二十年六月?日
1838年?月?日-1840年7月?日
繼任:
严廷珏
前任:
黄嘉榖
大姚县知县
道光十七年?月?日-道光十七年?月?日
1837年?月?日-1837年?月?日
繼任:
吴守仁
前任:
邵世培
定远县知县
道光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道光十八年?月?日。
1833年9月28日-1838年?月?日
繼任:
盛化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