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冷战
冷战主题
特色条目
太空竞赛是指约从1957年到1975年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开发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人类登月等空间探索领域的竞争。
太空竞赛的技术条件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火箭技术的成熟,但竞赛开展的本身源于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紧张以及冷战的开始,一般认为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1颗地球人造卫星史泼尼克一号标志着太空竞赛的正式开端。由于涉及尖端技术和国防科技,“太空竞赛”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军备竞赛”的一种体现。比起其实际意义来讲,太空技术因其在军事上的应用潜力和鼓舞人心的巨大作用而成为这场角逐中的焦点。但其巨额花费都使得双方颇感吃力,并最终走向合作道路。从宏观上看,苏联在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突破虽比美国早,但后来由于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美国成为最后的科技领头。
太空竞赛的基础源于火箭技术的成熟,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此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尤以沃纳·冯·布劳恩博士与其设计的V2火箭成为二战后期美苏暗中争夺的焦点。后来由于冯·布劳恩在苏军攻占佩内明德前及时撤走,苏联抢夺冯·布劳恩的计划失败。最终美军通过争夺纳粹德国技术专家的“回纹针行动”,将以冯·布劳恩团队为主的大批德国火箭技术专家转移至美。同时将大批火箭零部件在占领后一个月内,抢在苏军之前转运回美(美苏之前的协议中规定,V2火箭生产地位于划定的苏占区内)。苏军只得将剩余零件和工厂内残余秘密转移回苏联境内,同时从当地发掘出一些未随美方离开的德国专家。在人才争夺战中,苏联和英国占得了部分便宜,但是最后美国被证实是最大的赢家,大部分的高阶研究人员最后到了美国。苏联则启用在大清洗中被迫害的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主持火箭研究项目。 (更多...)
特色图片
特色人物
伊格尔·谢尔盖耶维奇·古琴科(俄语:Игорь Сергеевич Гузенко,1919年1月13日-1982年6月28日)是一名苏联密码员,原在渥太华的苏联驻加拿大使馆工作。1945年9月5日他带着109份关于苏联在西方谍报活动的文件叛逃。这迫使威廉·莱昂·麦肯齐·金组建了皇家谍报活动调查委员会。
古琴科的叛逃曝光了约瑟夫·斯大林窃取核机密和当时还不为人知的潜伏特工计划。“古琴科事件”被认为是冷战的导火索。 (更多...)
分类
名言
“ |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已受到莫斯科日益加强的控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