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
(重定向自城隍廟)
道教 |
---|
道教主題 |
中國民間信仰系列 |
中国民间信仰 |
---|
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在中国、朝鮮半島、越南文化中,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縣令。城隍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只有縣治以上層級的城市才能設有官方的城隍廟。
所謂陰廟,在道教上來說,是指祭祀無主孤魂的廟。而祭祀陰界神明的廟宇,如城隍廟、地藏庵、東嶽殿、閻羅宮等,亦為神廟而非陰廟。兩者不可混淆,亦不可同日而語。[1]
歷史
城隍廟源自城隍神信仰。周朝天子祭祀“八蜡”中的“水庸”,被認為是祭祀城隍之始,但與後世城隍信仰情況不太相同。相傳三國時代的吳國曾建城隍廟,根據《隋書》的記載,南北朝時民間信仰中城隍神已較為普遍。
漢唐時,道教成形,城隍神信仰也被吸收到道教神祇體系當中。由於道教的普及,城隍信仰大盛,各地相繼建設城隍廟。元朝時在京城大都(今北京)建城隍廟。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出生于土地庙,所以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崇敬,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筍般一下子修了起来。
著名城隍廟
中國大陸
- 福建都城隍庙(建于西晋太康年间 公元280--289年,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扩大规模,为有史以来第二早的城隍庙,距今已有1700多年。)
- 山西省解州直隸州芮城城隍庙(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
- 安徽省庐州府城隍庙(建于北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清咸丰三年,即公元1854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重建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 浙江省杭州府吳山城隍閣(建於南宋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
- 北京都城隍廟(建於元朝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
-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城隍廟(建於元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
- 山西省长治市潞安府城隍庙(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
- 江西省南昌城隍廟(建於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 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城隍廟(建於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 江蘇省蘇州府城隍廟(建於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 浙江省寧波府城隍廟(建於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
- 西安都城隍廟(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
- 江蘇省松江府上海城隍廟(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
- 廣州都城隍廟(建於明朝,位於中山四路,因文化大革命被關閉,廟內的神像被移至佛山,之後寺廟曾被改建為餐廳、民宅、倉庫等,之後空置,在2010年10月30日經修復後重光對外免費開放)
-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霞城城隍庙,建於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是臺灣霞海城隍的“祖庙”。
- 河南省鄭州直隸州城隍廟(建于明朝)
臺灣
- 台灣府城隍廟(建於明鄭永曆二十三年,西元1669年,位在當時承天府城(今台南市)東安坊郡署的右側)
-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建於清朝咸豐九年,西元1859年)
- 台北府城隍廟(建於清朝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
- 松山霞海城隍廟(建於嘉慶末年-道光元年之間 (西元1820年-1821年)
- 臺灣省城隍廟(清朝光緒七年(1881)開基 後為日治政府所拆轉為民間祭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十月廿五恢復公開祭祀)
- 基隆護國城隍廟(建於清朝嘉慶二十三年,西元1818年)
- 新北瑞芳九份昭靈廟
- 頭城開成寺城隍廟(建於嘉慶初年。因洪水氾濫沖毀原廟,於同治11年西元1872年再重建)
- 宜蘭城隍廟(建於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年,官廟)
- 宜蘭蘇澳頂寮城隍廟
- 宜蘭蘇澳山海關城隍廟
- 宜蘭蘇澳港城隍廟
- 宜蘭南方澳城隍廟
- 新竹都城隍廟(建於清朝乾隆十三年,西元1748年)
- 新竹普天城隍廟(建於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
- 桃園市西廟(建於清朝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
- 苗栗縣城隍廟(建於清朝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
- 苗栗公館出礦坑城隍宮
- 台中城隍廟(建於清朝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
- 台中市晉封威靈公都城隍廟(建於民國五十五年,西元1966年)
- 台中大甲城隍廟
- 北台中城隍廟
- 南投埔里瀛海城隍廟
- 南投竹山靈德城隍廟
- 彰化城隍廟(建於清朝雍正十一年,西元1733年)
- 鹿港城隍廟(建於清朝乾隆十九年,西元1754年)
- 雲林虎尾大屯城隍廟
- 雲林土庫都城隍廟
- 嘉義城隍廟(建於清朝康熙五十四年,西元1715年)
- 中寮安溪城隍廟(建於清朝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
- 嘉邑鹿草安溪二隍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建於西元2016年)
-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 (建於清朝康熙五十年,西元1711年
- 南邑城隍廟(建於西元1996年)
- 高雄市霞海城隍廟(建於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
- 鳳邑舊城城隍廟(建於清朝康熙四十三年,西元1704年,位在當時鳳山縣 (臺灣)(今左營區)署於興隆內外裡之埤子頭街)
- 鳳邑城隍廟(建於清朝嘉慶五年,西元1800年)
-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建於清朝嘉慶十九年,西元1814年)
- 小琉球城隍廟(建於民國八十年,西元1990年)
- 潮州城隍廟(建於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
- 花蓮城隍廟
- 馬公城隍廟(建於清朝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
- 文澳城隍廟(建於清朝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
香港
澳門
新加坡
- 丹戎巴葛都城隍廟:成立於1898年,丹戎巴葛都城隍庙属于省都级,供奉的是威靈公。
- 雙林寺城隍廟:成立於1903年,原名为廣福宮。
- 楊桃園城隍廟:成立於1926年,香火从韭菜芭城隍廟分爐到楊桃園安奉。
- 韭菜芭城隍廟:
- 淵源自中國福建省安溪縣城隍廟 安溪城隍顯佑伯 第五副身。
- 西元1918年安奉鳳梨山的天公壇(即現在的翡瓏山路海星中學附近)
- 西元1926年建廟奉祀
- 西元1938年 太平洋戰爭期間,鳳梨山一帶為英軍兵營基地,由當時政府於是將分配到羅弄韭菜(LORONG KOO CHYE)以靠近東邊的一塊地段,俗稱「韭菜芭」,並安頓受到影響的村民。
韓國
越南
越南城隍信仰有廉京城城隍信仰以及鄉村城隍信仰之分。約在唐穆宗之時城隍信仰傳入,然供奉的城隍其意義並不等同於中國的城隍。越南的亭(Ðình)是村社中最重要的精神象徵,除了供奉村社的保護神,舉行祭典之外,也是村社的公會所與議事廳,是越南村社的重心。[4]
- 胡志明市Đình Nhơn Hòa(人和亭)
馬來西亞
- 檳城城隍廟,創立於1862年
- 霹靂怡保城隍廟,創立於1874年
- 雪蘭莪州雙溪毛糯城隍府
參考資料
- 高万桑:〈清代江南地区的城隍庙、张天师及道教官僚体系〉。
- 李焯然:〈社群流徙與信仰遷移:新加坡的安溪移民與城隍廟的分靈活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