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昆蟲部
昆蟲部正面
位置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3巷21號
坐标25°00′39″N 121°32′24″E / 25.010932°N 121.540135°E / 25.010932; 121.540135坐标25°00′39″N 121°32′24″E / 25.010932°N 121.540135°E / 25.010932; 121.540135
建成时间1903年
持有者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官方名称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昆蟲部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衙署
评定时间2017年10月6日
詳細登錄資料
農業試驗所宿舍群
位置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9巷70、74、76、92、94號及62弄3 號
建成时间日治時期
官方名称農業試驗所宿舍群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评定时间2018年10月15日
詳細登錄資料
臺大昆蟲館
位置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3巷27號
官方名称臺大昆蟲館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學校
评定时间2017年10月6日
詳細登錄資料

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為台灣日治時期1939年成立的中央研究機構,從事各式農業試驗,本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蟾蜍山北側山腳下,並在台灣各地有多處支所。其前身可追溯至1895年設立的試作場,及後續的臺北縣農事試驗場、總督府農事試驗場、中央研究所農業部。

戰後,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改為台灣省農業試驗所,1977年遷至台中縣霧峰鄉。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的僅存建築中,昆蟲部、農業試驗所宿舍群、臺大昆蟲館被指定為台北市文化資產。

沿革

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作為日治時期的農業試驗機構,其歷史可追溯至1895年8月,為引進日本行稻米品種,在台北城內(後來文武町總務長官官邸前)設立的「試作場」。1896年5月,試作場搬到大龍峒山仔腳營盤占地約2,000坪的土地。1899年9月,試作場改為「臺北縣農事試驗場」。1901年12月,設置台中農事試驗場台南農事試驗場,並招收農事講習生,為台灣農業教育的濫觴。

1903年11月,上述三處農事試驗場裁撤,並在大加蚋堡頂內埔庄(後來的台北市富田町)合併設立「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1908年6月,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下分設種藝部、農藝化學部、昆蟲部、植物病理部、畜產部、教育部、庶務部,以從事農業增產改良、農業試驗研究、種苗及種畜育成、農業講習等。1908年7月,設立「嘉義支場」,主要從事熱帶農業試驗。

1921年8月,台灣總督府將既有的總督府研究所、糖業試驗場、園藝試驗場、茶樹試驗場、種畜場、林業試驗場及農事試驗場整合成「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中央研究所農業部下設種藝科、農藝化學科、植物病理科、應用動物科、畜產科,以及士林園藝支所平鎮茶葉試驗支所嘉義農事試驗支所恆春種畜支所嘉義種畜支所、大埔種畜支所、高雄檢糖支所。1932年3月,中央研究所糖業科和高雄檢糖支所合併另設糖業試驗所,並同時裁撤大埔種畜支所。1936年1月,新設魚池紅茶試驗支所

1939年4月28日,中央研究所裁撤,其農業部改制為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下設種藝科、農藝化學科、植物病理昆蟲科、畜產科、園藝科,並增設鳳山熱帶園藝支所台東熱帶農業試驗支所。1943年,植物病理昆蟲科改分為植物病理科、應用動物科。1944年,增設台中農業支所、屏東農業支所。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至終戰前,下轄6科1課10支所。[1][2]

組織

  • 育種農藝科:負責農作物育種、栽培、及農業氣象的研究調查。
  • 農藝化學科:負責土壤、肥料、農產物儲藏、農作物相關化學的研究調查。
  • 病理昆蟲科:負責植物病蟲害的研究調查。
  • 畜產科:負責家畜、家禽的飼養、改良、疾病及畜產物加工的研究調查。
  • 園藝科:負責園藝作物栽培的研究調查。
  • 總務課:負責庶務、會計、各種出版物及文獻的蒐集整理。

土地使用變遷

二戰前,大部分土地皆為農場和牧場,其他為農試所廳舍、昆蟲館、宿舍,和西側的養蠶所。戰後陸續設為學校和軍事用地,農業試驗所東側成為空軍作戰指揮部福興營區,西側成為美軍十三航空隊駐地和美軍招待所。羅斯福路以南的農試所相關廳舍變成台灣大學教室。靠近山坡處則有39戶的煥民新村,包含周遭的60戶違建。

1977年,農業試驗所遷出後,原本約十公頃的農地成立了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台科大前身)[3],部分土地也撥用作為公館國小[4]

歷任首長

磯永吉澁谷紀三郎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澁谷紀三郎
(1883–)
1939年4月28日 1942年6月3日
2 磯永吉
(1886–1972)
1942年6月3日 1945年10月25日

文化資產

中央研究所農業部昆虫標本室增築工事
農業試驗所宿舍群74號

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昆蟲部

此建築為1903年興建的台北農事試驗場廳舍,後來成為中央研究所農業部昆蟲標本室,代表當時在農業上昆蟲研究之重要性,也是農試所現存的重要建築。建物為一層磚造,1929年在四周增建了磚拱迴廊[5],平面呈「回」字形。內部天花有通風口,有大面積上下推拉窗,通風採光佳。2017年登錄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農業試驗所宿舍群

農業試驗所宿舍群,包含4棟日式宿舍,2018年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其中,70號為「臺灣洋菇之父」胡開仁的寓所。[6]

臺大昆蟲館

因應原昆蟲標本存放空間有限,便在於1936年在原昆蟲標本室東側新建此昆蟲館,現今為台灣大學昆蟲學系附設昆蟲標本館,2017年登錄為台北市市定古蹟。[7]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要覽. 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 194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2. ^ 2.0 2.1 台灣省農業試驗所一百年來支試驗研究專刊 (PDF). 台灣省農業試驗所. 1995-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9-21). 
  3. ^ 本校沿革.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4. ^ 公館沿革. 公館國小.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5. ^ 中央研究所農業部昆虫標本室周圍下家增築工事. 台灣總督官房會計課. 1928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6. ^ 農業試驗所宿舍群. 文化部文化資產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7). 
  7. ^ 臺大昆蟲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