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12月24日) |
![]() | |||||||||||||||||||||||||||||||||||||||||||
| |||||||||||||||||||||||||||||||||||||||||||
投票率 | 76.04% | ||||||||||||||||||||||||||||||||||||||||||
---|---|---|---|---|---|---|---|---|---|---|---|---|---|---|---|---|---|---|---|---|---|---|---|---|---|---|---|---|---|---|---|---|---|---|---|---|---|---|---|---|---|---|---|
| |||||||||||||||||||||||||||||||||||||||||||
![]() | |||||||||||||||||||||||||||||||||||||||||||
|
![]() |
中华民国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 |
政治 |
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于1996年3月23日举行,是中华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总统、副总统的公民直选,也是动员戡乱时期结束后的第一次总统、副总统选举,为继1993年新加坡总统选举之后,华人地区另一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国家元首的选举。当届选举共有四组候选人参选,虽执政的中国国民党面临部分党员出走参选,但在当时发生台海导弹危机的推波助澜下,最终投票率为76.04%,由中国国民党提名的李登辉、连战当选,于同年5月20日于台北市总统府就职中华民国第九任正、副总统。
过程
总统提名
时任总统李登辉自继任蒋经国余下的两年任期,在1990年总统选举中在国民大会当选获得首个六年任期。宪法增修后,总统任期由六年缩短至四年,可连任一次。已执政八年的李登辉是否继续连任,成为焦点。1990年总统选举参选人、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及司法院院长林洋港为了参选总统,提前卸任司法院院长职位。
中国国民党第十四届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95年8月23日召开,支持党主席李登辉连任总统。李登辉与当时的行政院院长连战一同搭配竞选正、副总统。
民主进步党由初选提名党外运动人士彭明敏与角逐台北市市长初选失利的时任立法委员的谢长廷参选。
林洋港与时任监察院院长陈履安(故副总统陈诚之子)整合失败后,改与郝柏村(前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脱党参选,成为无党籍候选人,获新党支持参选。而陈履安则与担任监察院监察委员的律师王清峰双双辞去监察院职务,搭配参选总统。
该次选举成为了五院中有三院的现任及前任院长参与的奇特现象;而所有总统参选人除彭明敏外,均有中央政府机关的现任或曾任职务:一位现任,二位因为要参选总统而离任,一位前任,立法院及考试院并未参与(时任立法院院长为刘松藩;时任考试院院长为邱创焕)。
危机
选举期间,也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导弹试射演习,企图影响中华民国选举,导致美国出动独立号与尼米兹号两艘航空母舰前往台湾海峡与花莲、台东旁侧太平洋海域的事件。这个引发国际关注的事件被称为台湾海峡导弹危机。
选举结果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导弹演习,针对着时任总统李登辉,结果不少选民转向支持李登辉。让李登辉及连战成功击败其他候选人,当选正副总统。[1]
中华民国第九任总统、副总统选举结果 | |||||||
---|---|---|---|---|---|---|---|
号次 | 候选人 | 政党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当选标记 | ||
1 | 陈履安、王清峰 | ![]() | 1,074,044票 | 9.98% | |||
2 | 李登辉、连战 | ![]() | 5,813,699票 | 54.00% | ![]() |
||
3 | 彭明敏、谢长廷 | ![]() | 2,274,586票 | 21.13% | |||
4 | 林洋港、郝柏村 | ![]() | 1,603,790票 | 14.90% | |||
选举日期 | 1996年3月23日 | 选举人数 | 14,313,288人 | ||||
投票率 | 76.04% | 投票人数 | 有效:10,766,119人 无效:117,160人 |
各县市详细投票结果
(注:领先者使用红色字体标出)
县市 | 陈履安、王清峰 | 李登辉、连战 | 彭明敏、谢长廷 | 林洋港、郝柏村 | |||||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得票数 | 得票率 | ||
台北市 | 165,541 | 11.89% | 541,721 | 38.9% | 338,895 | 24.34% | 346,272 | 24.87% | |
台北县 | 186,973 | 11.37% | 793,718 | 48.28% | 370,728 | 22.55% | 292,541 | 17.79% | |
基隆市 | 25,950 | 13.42% | 97,223 | 50.27% | 34,256 | 17.71% | 35,978 | 18.6% | |
宜兰县 | 20,573 | 8.94% | 126,405 | 54.92% | 68,044 | 29.56% | 15,154 | 6.58% | |
桃园县 | 91,048 | 12.02% | 423,198 | 55.85% | 114,901 | 15.16% | 128,607 | 16.97% | |
新竹县 | 24,746 | 11.67% | 140,321 | 66.2% | 23,555 | 11.11% | 23,342 | 11.01% | |
新竹市 | 22,603 | 12.93% | 93,812 | 53.65% | 28,281 | 16.17% | 30,155 | 17.25% | |
苗栗县 | 29,884 | 10.31% | 202,593 | 69.87% | 31,036 | 10.7% | 26,459 | 9.12% | |
台中县 | 71,030 | 10.01% | 426,668 | 60.15% | 115,034 | 16.22% | 96,594 | 13.62% | |
台中市 | 46,844 | 11.11% | 195,865 | 46.45% | 82,416 | 19.55% | 96,509 | 22.89% | |
彰化县 | 62,138 | 9.7% | 407,820 | 63.63% | 116,154 | 18.12% | 54,776 | 8.55% | |
南投县 | 14,552 | 5.31% | 86,357 | 31.52% | 45,556 | 16.63% | 127,537 | 46.55% | |
云林县 | 25,914 | 7.22% | 237,871 | 66.29% | 68,785 | 19.17% | 26,247 | 7.31% | |
嘉义县 | 17,515 | 6.37% | 180,709 | 65.7% | 63,101 | 22.94% | 13,716 | 4.99% | |
嘉义市 | 12,761 | 9.9% | 60,628 | 47.04% | 42,984 | 33.35% | 12,515 | 9.71% | |
台南县 | 41,263 | 7.48% | 347,825 | 63.05% | 134,969 | 24.47% | 27,590 | 5% | |
台南市 | 39,058 | 10.97% | 201,436 | 56.58% | 84,929 | 23.85% | 30,603 | 8.6% | |
高雄市 | 68,158 | 9.29% | 371,391 | 50.62% | 200,406 | 27.32% | 93,691 | 12.77% | |
高雄县 | 47,790 | 7.64% | 374,386 | 59.88% | 151,943 | 24.3% | 51,139 | 8.18% | |
屏东县 | 26,644 | 5.78% | 289,812 | 62.91% | 117,283 | 25.46% | 26,902 | 5.84% | |
花莲县 | 14,568 | 8.91% | 104,740 | 64.05% | 18,383 | 11.24% | 25,836 | 15.8% | |
台东县 | 8,160 | 7.52% | 74,211 | 68.42% | 14,506 | 13.37% | 11,584 | 10.68% | |
澎湖县 | 4,170 | 10.29% | 25,367 | 62.61% | 8,070 | 19.92% | 2,907 | 7.18% | |
金门县 | 5,805 | 28.09% | 8,401 | 40.65% | 336 | 1.63% | 6,123 | 29.63% | |
连江县 | 356 | 13.56% | 1,221 | 46.51% | 35 | 1.33% | 1,013 | 38.59%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