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Typhoon wolf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此用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Typhoon wolf!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我是欢迎您的维基百科人:KEGNS 2009年3月4日 (三) 11:02 (UTC)[回复]

请注意版权

欢迎来到维基百科。我们邀请每个人为这个百科全书贡献有建设性的资料,但是您在動車組里所加入的内容并不符合版权的有关规定。简而言之,维基并不需要复制来的文章,说白了,就是要你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您今天向维基百科提交的内容有可能是我们需要的,因此我们希望你能花几十分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重新组织一遍,这样就不会有人说你侵权了。记住这一点:数量不会给你带来好处,只有质量能为你赢得荣誉。最后,谢谢您的合作。--KEGNS 2009年3月4日 (三) 11:02 (UTC)[回复]

原作者发表在百度百科的版权问题

您好,原作者发表在百度百科的内容,不能直接加入维基百科。请参见百度百科版权问题解答

百度百科使用cc-by-nc-nd 2.5授权协议。其中的非商业性使用(nc)与禁止演绎(nd),和GFDL授权不兼容。一般而言,如果没有类似于此词条对GFDL的特别注明,百度百科的词条都不能转载到维基百科中,无论转载者是否为原文的作者

只有在百度百科的相关内容以GFDL释出版权之后才能加入,谢谢您的理解。 --KEGNS 2009年3月4日 (三) 11:38 (UTC)[回复]

回复

您好,感谢您的说明。我相信您是文章的作者,也十分感谢您为维基百科作出贡献。目前的问题是,您的文章发表在百度百科后即必须遵守百度百科的版权协议,而该协议与维基百科并不兼容,即再发表在维基百科就是维基百科侵犯了百度的版权(详情参阅百度百科版权问题解答)。因此我建议您:

  • 在百度百科的页面上标注“本文以GNU自由文档许可证释出版权”
  • 或者以自己的话重写文章,避免版权问题。

谢谢。--KEGNS 2009年3月4日 (三) 12:10 (UTC)[回复]

您看这样如何:先尝试第一种办法,在百度的页面上加上版权声明,如果不行(例如无法通过审核),再尽力把文章改为另一种表达方式加入。给您带来不便很抱歉。--KEGNS 2009年3月4日 (三) 12:24 (UTC)[回复]
确实是您说的这种情况。百度尊重版权的现状令人遗憾,然而维基百科、所有维基人写作都严格遵循GFDL版权协议。不管怎样,我会尽量帮助阁下。--KEGNS 2009年3月4日 (三) 12:51 (UTC)[回复]
您的文章的版权声明中声明非盈利,这似乎与GFDL也是不相容的。另外,维基媒体基金会正在考虑将所有的维基子计划转用GFDL和CC-BY-SA(CC-姓名标示-相同方式分享)双重授权,只是目前正在讨论状态。--KEGNS 2009年3月4日 (三) 13:18 (UTC)[回复]

re:版权问题

我认为,起码的条件是两个版权协议不相冲突。例如百度的“非商业应用”和GFDL就相互冲突,但是有例外的情况,例如创作共用的兼容性提到的:GFDL允许使用于商业目的,并可散布修改后的衍生创作,因此只有cc-by和cc-by-sa 3.0 可与GFDL单向兼容(cc可改为GFDL, GFDL不可改为cc)。

举例来说,您把作品交给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稿费,就不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以其他版权协议发布。--KEGNS 2009年3月4日 (三) 17:01 (UTC)[回复]

re

您好,我认为您这么做是可以的。但是别的维基人可能与我的看法不同,检查侵权是每个维基人都能做的。--KEGNS 2009年3月5日 (四) 04:48 (UTC)[回复]

March 2009

請不要將受版權保護的資料在未經版權所有人同意下加入維基百科。基於合法性考量,維基百科不能接受違反版權、取自其他網站或出版品的文字或圖片;此種增訂將會被刪除。您可將其他網站作為參考的「資料」來源,但不是「字句」來源。維基百科十分重視違反版權事件,持續違規者將被封禁,禁止其編輯。 Wcam (留言) 2009年3月5日 (四) 11:16 (UTC)[回复]

百度百科的GFDL

http://baike.baidu.com/view/20722.htm --KEGNS 2009年3月5日 (四) 12:52 (UTC)[回复]

收到

收到,谢谢。

2009年8月

欢迎来到维基百科,尽管我们欢迎所有人来对维基百科作出贡献,但您可能不知道维基百科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而编辑都需要符合这个格式,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和谐的、百科全书般的条目。若使用其它的格式,例如你在動車組的编辑,将会降低条目的可读性。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请阅读欢迎页面。谢谢你的合作。--Wcam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07:37 (UTC)[回复]

您好,非常欢迎您的编辑。惟请编辑时注意可供查证方针,这一点相当重要。建议您参见特色条目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祝您编辑愉快!—Wcam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08:09 (UTC)[回复]

Re:是否可以自己绘制示意图和图示?

当然可以。—Wcam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23:44 (UTC)[回复]

2009年9月

歡迎蒞臨維基百科。維基百科歡迎任何人對之作出貢獻,然而添加未附有可靠來源的內容不符合可供查證方針。請參閱歡迎頁面以了解更多關於貢獻的事宜。倘閣下已熟知如何尋找來源,請藉此機會為條目加入相關參考資料。敬希合作。--Wcam (留言) 2009年9月9日 (三) 08:58 (UTC)[回复]

  • 添加“可靠来源”的工作不会停止,在单元化组合列车中查证和添加西成线列车脱轨火灾事故即为一例。
  • 但因精力和技术条件限制,这个进展很慢。
  • 还有一种情况,即编辑者(我)将一些确定记得的资料添加进条目,但因为相关链接已经失效或者版权不合适而无法将其作为“可靠来源”列出。
  • 唯一能确定的是,添加“可靠来源”的工作不会停止。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9日 (三) 09:09 (UTC)[回复]

(:)回應:首先,维基百科本身往往不能达到可靠来源的要求,如果查证了日文维基的条目,请列明那个条目的相关内容所对应的来源。其次,条目内容如果不是凭空捏造,每一句陈述都应当有其来源。如果列举网络链接有困难,请依照Wikipedia:列明来源的指引,列出相应纸质文献,且列明来源并不牵涉版权问题。因此,就撰写维基百科条目而言,列明可靠来源至关重要,希望阁下能够对维基百科的“游戏规则”多些了解,写出高质量的百科条目。—Wcam (留言) 2009年9月9日 (三) 14:03 (UTC)[回复]

“可靠的来源”问题。

  • 近期,我在和铁路相关的部分条目中添加了大量内容,但没有让“可靠的来源”跟上内容的脚步。
  • 其实,这些内容只是我对前人已有知识的总结和重新表述,而非抛开“可靠的来源”的架空捏造。我也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找“可靠的来源”,为条目单元化组合列车中的按驱动方式(划分)段的说明查证和添加西成线列车脱轨火灾事故即为一例。因时间、精力、技术和某些外部因素的限制,查证工作进行得很困难,很缓慢。
  • 另有一些资料,且不说“可靠来源”,甚至是其“来源”都成问题,比如中国动车组列表条目中的NMI“东风”摩托化列车组等段,有的车型即使尽为我所能,也只找出一个来源,而且还不知道这个来源的原文或链接能否合法地引入。本着让大家知道的目的,我把数据转抄上来(但表格式的表达方式是自行创建的,应该不算剽窃),让更多的人看到。而看到这些内容的人中,或许有人掌握着真正“可靠的来源”且能合法地使用。只能寄希望于他们来修正(如有错误)或添加了。
  • 的确无法查证的内容,或者由别人查“伪”并告知我的内容,我也主动删除了。
  • 欢迎有时间、精力和技术的同好帮助进行“可靠的来源”的添加工作。

百度百科中编辑行为的说明

对我百度百科中编辑行为的说明。

我看到百度百科中的句子“但亦有人指出:百度百科管理员的审核往往很不负责任:许多恶意破坏的修改通过了,但有些良性修改却无法通过。”被请求来源。显然这样的来源不可能是官方出版物。我正好是使劲的亲历者之一,所以我附上了我的经历。这样的“来源”未必符合“可靠”要求,但对于这句话本身而言,有“不可靠的来源”也好过没有“来源”。

百度

百度贴吧不是可靠来源,请注意维基百科:可靠来源--Advisory 2009年9月9日 (三) 11:41 (UTC)[回复]

明白。就此单例,如果我确实违规,撤回也无妨。不过我想说,“可靠来源”只在有“来源”的时候才有意义。

“可靠的来源”问题II

  • “可靠的来源”确实重要。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技术、能力都有限。我看到一些条目的内容不正确,或者条目空缺,于是我决定抽出时间和精力对此进行完善。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内容的补充和叙述条理的重新组织上,必然无暇大力跟进“可靠的来源”。我会在处理新条目或者添加新内容时更加注意,但已有内容的核实暂时是做不到了。
  • 我目前只能先尽力解决“有没有”或者大方向“对不对”的问题。至于是否“很准确”、“可直接追查”,我确实会顾及。至少,通过某些途径,我了解到对于动车组的混乱解释出现在中国铁路的官方技术资料中,我也知道了这个资料的名字,这说明我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但要想查到这个谬误具体处在该资料的哪个章节,还是很困难,因此还不便把这个资料引入;而我也还没学会如何把诸如西成线列车脱轨火灾事故日文版中所引用的资料列在页面底部,这得靠我对Wikipedia的进一步熟悉才能做到。
  • 我不赞成“每句话都要有‘可靠的来源’”,因为如果真是这样就成为剽窃别人的作品了,这也与Wikipedia的原则相悖;“可靠来源”应该是针对语言所描述的事物,而不是语言的具体词句。我所添加和更改的内容都只是对存在事物的描述,站在我的角度上应该是正确的,这个事物本身也应该是可靠的。
  • 当我认为我能提供的内容已经提供得差不多了、我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我会重新把编辑重点转向核实来源。再次之前,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核实,但因为时间、精力、能力的限制,不会是重点。我也真心希望有人能重新仔细审阅这些词条,并帮助提供“可靠的来源”。当然,就某些部分提出疑问甚至确切的反证我也非常欢迎——争论会促使更多人关注和为此努力。
  • 忘记在哪里看到一个和Wikipedia相关的说法:“尽可能地提供内容,不要怕错误,因为有内容的词条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更多人的关出才能促使这个条目被修改得更好”。
(:)回應:阁下在条目中添加的大量概念解释和分类说明内容,目前没有列出任何来源。相信阁下不是凭空捏造,否则有可能会被视为原创研究,这一点维基百科极力反对。另外,“每句话都有可靠来源”并不等于“每句话都要照抄可靠来源”,也就是说每句话所表达的思想都要有所本,在忠实原文思想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话表述,而非条目编写者所编造。最后,在下再一次敦促阁下尽快为所添加内容列出可靠来源,否则该条目有可能因原创研究而被提交存废讨论,我们宁可希望增加一句列有可靠来源的表述,也不希望增加十句没有来源的表述。希望阁下理解和合作。—Wcam (留言) 2009年9月10日 (四) 00:08 (UTC)[回复]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9日 (三) 16:30 (UTC)[回复]
  1. 收到。明白。这次摊子铺大了,想一次全添上还挺困难。最终总会添上,但能不能在存废讨论前及时添上,也只能是尽力而为了。不过还是谢谢提醒。
  2. 如果在条目内为说明某问题而使用了内部链接,而该内部链接所指向的另一条目中有正好对应此问题的“可靠来源”,还需要再次引用吗?
  3. 事到如今,全盘迅速地添加来源已不可能,可否请您先将最为重点(最可疑活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用来源要求之类的模板标出?这样我就能更针对性地搜寻或组织来源材料——无论词条存废,至少我有机会表现出为此而做的努力。
  4. 关于版权问题。如果某词条的内容被某人或某组织非法发布至他处并此使用了私有版权;之后该词条因缺乏“可靠来源”而被废止;最后,为被废止的版本搜集到足够多的“可靠来源”时,被废止的版本中的表达方式还能继续使用吗?会不会因和被非法发布出去的版本表达方式雷同而被判定侵权?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10日 (四) 08:25 (UTC)[回复]

(:)回應

  1. 十分感谢阁下的理解。
  2. 不需要,在一个条目中只需对本条目中的陈述列出可靠来源。
  3. 建议阁下应首先举证的内容:概念、定义的来源和分类方式依据的来源。务必按照Wikipedia:列明来源的要求。
  4. 会有被判定为侵权的可能。届时可向判定侵权的维基人说明情况,或至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疑似侵权提出说明。

Wcam (留言) 2009年9月10日 (四) 08:50 (UTC)[回复]

邀请您加入中文维基百科QQ讨论群

中文维基社群中,有许多人申请了Skype与各地的维基人共同讨论。因为大陆多数网民(包括大陆维基人)都更适应即时通讯工具QQ,所以一些老维基人创建了这些QQ讨论群:
快快入群吧
快快入群吧
  • 综合讨论(群名为[讨#1]维基百科) 41992671 用于综合性的讨论等;
  • 维基技术(群名为[技#1]维基百科) 33697389 主要讨论与维基百科及MediaWiki等相关的技术问题。
  • 聊天交流(群名为[聊#1]维基百科) 25169201 供大家进行与维基媒体计划无关的讨论交流。

注:入群需要接受验证,请您配合填写个人的维基ID以便识别。

在下诚邀Typhoon wolf您一起入群,共同成长,为维基计划添砖加瓦。

如果有所打扰,希望您能见谅。祝您 !——Wcam (留言) 2009年9月10日 (四) 09:06 (UTC)[回复]

RE

如果阁下添加的内容是阁下自己的理解、总结和归纳,在下只能称其为“原创研究”。方针中已明确规定,“切勿对多个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假若综合后的结论并未由任何来源明确提及。”维基百科条目的编写思路应当是,根据可靠来源的表述撰写内容,而不是先写内容再四处寻找来源。—Wcam (留言) 2009年9月10日 (四) 09:56 (UTC)[回复]

哦。我尽快加入群。不过我在Linux上的QQ客户端没有加入群的功能。
在此之前还有两个疑问:
  1. 如何描述那种“确实存在但却没有明确定义”的东西?
  2. 怎样区分“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物的定义”?

单元化组合列车快速删除通知

您好,你创建的页面已被提出快速删除。

若您认为这个通知被错误地放到了这里,您可以将{{hangon}}放置到被提删页面的顶部(但放置到快速删除模板的下面),并在讨论页阐明您的观点。但是,一旦条目被加入快速删除模板,只要条目满足快速删除的标准,它便可能立即被删除。请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但也请您大胆改善条目,以使其尽量满足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以联系管理员,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被删除前的条目通过邮件发送给您,便于您未来重新编写条目。 --Wcam (留言) 2009年9月10日 (四) 16:19 (UTC)[回复]

关于动车组条目存废讨论的声明

原创研究?

  • 非“原创研究”,删除理由不成立。
非原创研究原则说:“所谓原创研究或原创观念,指的是未发表的事实、争论、推论和想法;以及对已发表材料进行的未发表分析或合成,并产生了新的立场。”动车组条目到提交讨论时的版本内容是已发布可查证的事实,只有条理化的描述,没有“立场”。详情请阅读动车组这一版本及其讨论页
  • 假如中国有5种型号高速列车,其中三种为尖头,那么我说“中国的高速列车过半型号都是尖头”,并附上这几种尖头列车的“来源”,这算是对类别特征的描述还是“原创研究”?如果这也是“原创研究”的话,所有带有类别特征描述的条目就都可以不要了吧?

其他

  • 自2009年8月11日起,我修改了动车组条目,并添加了大量新内容;同期还创建了相关条目单元化组合列车
  • 因和Wikipedia接触的总时间不多,对规则不是很熟悉,当时并没有很看重“可靠来源”。虽然不能说彻底忽视,但的确重视不够,绝大部分内容没有附上“来源”,更没有“可靠来源”。在精力有限的条件下,我希望先把内容和框架搭好,之后再集中精力补足“来源”,再逐一排查、山选、替换以使之符合“可靠”要求。
  • 昨天的删除警告让我突然提高了对“来源”的重视程度,加之动车组单元化组合列车主要内容的撰写已基本完成,我把注意力转向添加链接。在此步骤中,我先屏蔽了条目动车组单元化组合列车的绝大部分内容,并由动车组开始后每解除一点屏蔽就添加一点“来源”。虽然我可以说大部分内容我都能找到“来源”(因为我描述的事物就来自于那些“来源”),但整理和添加毕竟需要花费时间。
  • 在用“来源”翻新动车组条目时,我收到单元化组合列车的快速删除警告。没有来得及做任何处理,该条目已被删除。(我想知道,当有精力提供“来源”时,这个条目能否恢复,毕竟她的讨论页上留下了我和其他用户关注的足迹。)
  • 我现在正在做的就是给本条目添加“来源”。我会尽可能选择正规媒体、政府媒体等被Wikipedia认为“可靠”的“来源”,但也只是尽量,因为精力有限。
  • 我不止一次提到“精力有限”,因为自2009年8月11日起,对这个条目的改进几乎都是“一个人的战斗”。我一直期待有人能和我一起把这个词条改进得更加完善。甚至这个人可以用他的证据否定我发布的内容。但我没有发现这样的人。也许有此愿望、也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太少了吧。
  • 所以,我只希望我的付出能换取回报。不是金钱回报。我希望有人能从这个词条中受益。所以,只要这个词条还存在,我就会尽力把它改得更好。如果这个条目跑偏了方向,只因为参与的人太少。因为跑偏而删除,做法未免粗暴。当你看到这个条目跑偏时,请:
    1. 请坐下来,找到新的或更“可靠”的来源,支持这个条目的软弱部分。
    2. 或者,找到新的或更“可靠”的来源,否定这个条目的谬误部分。
    3. 至少,把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

Re:关于动车组词条

谢谢阁下留言。只是我并没有听懂您的解释,我当时修改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条目维基化,并不代表正确与否。所以如果有不是的地方,请纠正条目、并恳请阁下海量。另,希望阁下在每次讨论的时候留下签名。谢谢。—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0日 (四) 21:07 (UTC)[回复]

  • 另外,内部链接本身不能作为引用来源。—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0日 (四) 21:11 (UTC)[回复]
    • 不好意思,恕在下愚笨,我还是没有读懂到底什么才真正是动车组,只能说现在的动车组条目可以避免被提删,但是我相信现有的内容仍然远不是阁下心目中的正确的“动车组”。总的建议有几个,一个是在我现在修改的基础上增加内容。当然一定记得不要增加“我认为”、“本条目致力于”“非常Chinglish”等等我们习惯用的书面性论文写作方法或者口语性词语,(这些字符往往是其他编辑倾向于提删的原因,所以为什么我在接触这个条目的时候感觉到阁下在修改的方向走错了),切记我们现在修改的是一部严谨的百科全书,而不是论坛或者论文。还有一个方法是在阁下的用户页面增加一个临时页面,比如我在我的一个临时页面,我可以慢慢仔细修改内容,等合适的时候再独立创建该条目。这样既可以避免被提删,又可以给自己足够时间和精力分配修改、润色。最后,在维基百科中术业有专攻的缘故,每个人对相关条目的熟悉度是有局限的,坦率地说我并不知道动车组(唯一的联系就是我前女友是研究动车组中人工智能的,最后她还把我甩了呵呵)。条目编辑中的谬误之处,还望阁下修正并指教,谢谢。—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0日 (四) 23:13 (UTC)[回复]
      • 另外,条目中要避免大陆为核心。维基百科有个说法,“中文维基百科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维基百科”。除了我们大陆用外,很多港澳台的用户,以及全球华人和汉语爱好者都在使用。所以表达看法的同时最好顾及其他地区的表态和讯息。维基的规则特别多,这点还望阁下慢慢体会。—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0日 (四) 23:23 (UTC)[回复]

(:)回應

本人承认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并不意味着本人一定会陷入“中国中心”思维。我知道Wikipedia在地域方面的准则,并一直遵守。

关于“动车组

  • 港台等繁体中文地区不是没有“动车组”,只是(在有大量铁路爱好者与中国大陆的铁路爱好者交流之前)没有“动车组”这个叫法。不是排斥是港台等繁体中文地区,而是类似的东西在港台等繁体中文地区有其他称呼,且指代范围有更加精确,概念也更加清楚。而中国大陆所谓的“动车组”却因为某种原因建立在混乱的基础之上。
  • 其实港台等繁体中文地区所谓的“电联车”、“柴联车”等都是“动车组”,而且是原本的、正宗的“动车组”,即英文中的“Multiple Unit(s)”,比中国大陆所谓的“动车组”更加血统纯正和概念分明。
  • 而中国大陆(从官方到民间)却已将很多“Multiple Unit(s)”之外的列车划分为“动车组”,到现在为止中国大陆所谓的“动车组”已经包含了大量“Multiple Unit(s)”之外的列车,实在是一堆让人发晕的大杂烩,偏偏顶着同一个名字。港台等繁体中文地区可能比较注重概念清晰,丁是丁铆是铆,反而不太容易找到类似中国大陆这种让人发晕的词。

关于临时子页面

  • 这是一个好主意。Wcam君对条目单元化组合列车进行了反删除,并移动为本人的子页面,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会试试学着创建个人子页面。

关于严谨性

  1. Chinglish的确不够严谨,但当初也是出于增加严谨性而采用的,意在表明此翻译不是正规的翻译。目前的情况是“Multiple Unit(s)”被中国大陆译为“动车组”和承认为“动车组”,然而“动车组”中又包含许多“Multiple Unit(s)”中没有的东西,无法直接译回英文,只能根据其中文特征再行翻译——要命的是官方根本没有这玩意的英文。为了表意,本人附上了个人翻译;而用Chinglish表示这是一个很“中文化”的英文表示。我很期待有人能更正确地提动这个翻译,或者找到官方翻译。如果“Chinglish”的确不适用,我会在今后的版本中注意。
  2. “本条目致力于……描述……而非定义……”,还是出于严谨性的考量。之前我给出的页面头部看起来像是在“定义”一种东西,而我却不能给出这个“定义”的来源。这挑战了“非原创研究”原则,或者至少与其不当,我因而收到警告。然而“动车组”这东西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或者这个定义对于一个铁路单位之外的普通人来说实在难以获得,所以我认为需要特别指明:“本条目中只有描述,不要把描述当成定义”。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11日 (五) 07:20 (UTC)[回复]

  • (:)回應:阁下的看法很好,其实我也支持您的一些编辑看法。维基的编辑都是众人合作的结果,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到的是把自己知道的内容编辑清楚,也给其他编辑留下修改的机会和地方。但维基的编辑因为术业有专攻,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盲区。如果阁下在这个领域比较熟悉,还望大胆地修改条目。文章的严谨性的确可以定义方面来体现,但维基百科中更多侧重于“可靠来源”。因为即使同样的内容,定义往往不会统一,但是所有编辑都列举了这些内容及来源,对知识本身的指正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我认为自己写过最严谨的一个条目是爱米尔·涂尔干,阁下不妨可以用来理解体会一下严谨的内容或许有无更合适的写法。祝好!—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1日 (五) 16:06 (UTC)[回复]
看到阁下对动车组条目作出了很大的修改,但是可靠来源的问题远没有解决。在下只是想问:阁下所写的这些理论、概念、分类等究竟源自何处?在下希望与阁下直接交流,在下的QQ号175218237,请与在下联系,谢谢。—Wcam (留言) 2009年9月12日 (六) 17:24 (UTC)[回复]
还是用QQ说吧,或者别的聊天工具,这样可以轻松一点。—Wcam (留言) 2009年9月12日 (六) 17:41 (UTC)[回复]
先加我的QQ号175218237,群可以稍后再解决。或者告诉我你的QQ号。—Wcam (留言) 2009年9月12日 (六) 17:48 (UTC)[回复]
好的,改日再谈吧。—Wcam (留言) 2009年9月12日 (六) 17:49 (UTC)[回复]
(*)提醒,希望阁下看一下维基百科:避免自我提及。—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2日 (六) 21:22 (UTC)[回复]
(:)回應,在接触维基百科后,我们经常会发现这里的规则会制约我们的编辑,但借以时日,你会慢慢理解为什么这个规则会这样被大家推举为方针或指引。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做声明不要做强调,我们只要如实把我们知道的且有来源的内容用正确的语序表达出来即可。动车组既然没有定义,就不要自己为他创造定义。阁下可以参考我编辑的两个优良条目周恩来汉传佛教,看看里面是否会有“我”的看法呢?编辑最好的方式是让淡化编辑者、淡化维基百科的身份。我们只要如实陈述事实就没有,如果事实存疑,那么我们就空下来,等着明理的人过来补充好了。—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2日 (六) 21:44 (UTC)[回复]
(:)回應,谢谢提醒。呵呵我的编辑水平比较糟糕,所以算是不要像我看齐了哈。—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2日 (六) 22:16 (UTC)[回复]

内容移动

您好,为了方便阁下写条目,在下已经将被删除的单元化组合列车原始内容移动到阁下用户页的子页面User:Typhoon wolf/单元化组合列车,诚如上面Walter Grassroot所言,阁下可以在这个临时页面慢慢仔细修改内容,等合适的时候再独立创建该条目。另外,我昨天的行为可能有不冷静及冒犯之处,还请阁下原谅。—Wcam (留言) 2009年9月11日 (五) 00:35 (UTC)[回复]


我在重新撰写动车组条目时遇到困难,请求救援

  • 这是我对“动车组”的了解。在对“可靠来源”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之前,我把这份很“干净”、没有标注任何“来源”的内容提供给了Wikipedia。之后我收到了关于“原创研究”和“可靠来源”的警告,而“动车组”条目也因此经历了存非讨论。
  • 我决定重新撰写这个条目,并提供尽量“可靠”的来源。但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附上来源

这份内容中有非常多的地方需要附上“来源”,但我并不确切知道具体都有哪些焦点需要附上“来源”。请所有对此关注的人都前往User:Typhoon_wolf/“原创研究”的“动车组”,在你认为需要的地方加上“来源请求”标记,而我将针对性地附上“来源”。

组织文本

这是我正在撰写的新版本。由于用于举证的词句会占用相当大的篇幅,并散布在整个条目中,我担心按我的语言组织能力会导致这些用于举证的词句淹没核心内容导致可读性太差。因此,我把举证用的词句全部从正文提取到注脚中了。但某些维基人认为注脚只能用于“列明来源”,之外的内容仍然应该写回正文。所以请擅长语言组织的人都前往User:Typhoon_wolf/动车组,重新组织正文和注脚

来源的“可用性”

由于并没有多少人对铁路有兴趣,所以网络上可供收集的资源及其来源有限。比如我想搜索“NC3动车组”的资料,Google一下,发现搜出来的结果几乎千篇一律(到处传抄,而且找不到作者),而追查其发源地,几乎都是出自铁路主题的BBS(也是互相转贴,只是内容比其他媒体多一点)。在没有其他资料可用的情况下,能够将“看起来比其他媒体更加专业”的专门主题BBS用作“来源”吗?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13日 (日) 18:29 (UTC)[回复]

(:)回應:已经说过很多遍,BBS和新闻组的帖子、Wiki的内容或者来Blog上的留言都决不能成为可接受的一次或者二次来源。这一点应该很明确。—Wcam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07:16 (UTC)[回复]

在下写的条目

在下班门弄斧,以外行的角度,简单写了一篇动车组条目的草稿:User:Wcam/动车组。虽然只有寥寥两三句,可能也有很多在您的专业角度看来无法接受的观点,但是句句都列出了可供查证的可靠来源,因为在下是外行,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只能编写在参考来源中已表达过的内容。如想在此基础上补充、删改内容,也应当像在下一样列出参考来源。这样才符合维基百科可供查证方针的要求。希望能与阁下继续交流探讨。—Wcam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07:52 (UTC)[回复]

你标记的部分来自第一条来源。—Wcam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14:10 (UTC)[回复]
是的,这样做使得来源更加明确。—Wcam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14:33 (UTC)[回复]

(1)根据方针,你对你所添加的内容负有举证的责任(2)可以使用类似“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这样的表述。—Wcam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15:24 (UTC)[回复]

可供查证方针第一句话已明确说明,“维基百科內容的门槛,是可供查证(verifiability),而非真实正確——亦即是:加入维基百科的内容须要发表在可靠来源中能被读者查知,而不能仅由我们认定它真实正确”。因此移除附有来源的内容是强烈不建议的。—Wcam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15:49 (UTC)[回复]

關於電聯車

台灣並沒有使用「動車組」這樣的說法,除了常上維基百科有在關切鐵路相關條目的人之外,一般台灣人看到這三個字絕對會陷入丈二金剛摸不著腦的狀態。

關於「電聯車」的用法,我並不清楚它最早是在何時開始被使用,但是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我是從何時開始知道這名詞:大約在1990年代左右,台鐵引進EMU400作為都會地區通勤車輛使用。當時「電聯車」這名詞其實是一種列車等級,與自強號莒光號這類的列車名稱並列,是我最早對此名詞有概念的時點。不過由於在EMU400之前台灣早已有多種EMU在運行,因此我並不清楚是因為EMU原本就翻譯為「電聯車」,所以把使用這種編組方式的列車如此命名,還是因為使用EMU的列車出名之後,開始正式把「電聯車」拿來當作EMU的翻譯方式。這點可能就要去翻閱更早之前的書籍了。

在中國大陸或許有在網路上討論鐵路相關話題的人數量不多,但鐵路工程畢竟是一個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因此絕對存在很多有在研究鐵路相關事物的正式單位(例如各大學的土木工程或交通工程系所,或者政府單位的交通主管部門)。這些單位一定都會有正式的出版品(學術論文、業務報告)流出,所以我認為您只是想快速的從網路上搜尋一下,並沒有意願花功夫去找資料、查證。如果您只是想幫忙訂正一些敘述的細節或小地方,或許用不著如此勞師動眾上圖書館翻資料還啥的,但是如果您真的那麼雄心壯志的想寫一篇獨立編纂的基礎條目,這種基本功夫是不該省的!

還有,或許您覺得因為「動車組」這樣的名詞是中國大陸專有的用法,所以此條目內容應該完全屬於中國大陸,不該摻入其他中文地區的相關概念,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誠然,或許所謂的「電力動車組」跟「電聯車」在定義上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如果您能實際找到可供佐證的定義說明,而不是自己想想就寫出),但基於幾種理由在中文維基百科上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可互換的對等概念來使用。例如,由於兩名詞大部分的意義有所重疊,當維基百科其他與鐵路相關的條目要提到使用電力的固定編組車輛時,其連結一定得同時指向中國大陸的「電力動車組」或台灣的「電聯車」,不可能一個連結指向兩個不同的條目,所以導致電力動車組與電聯車的說明一定得放在同一個條目中敘述。如果您想闡釋中國大陸對於該名詞的定義與其他地區用法的差異,其實可以在條目內闢一個段落做定義上的詳細比較。但總之條目的編寫有很多複雜的關連問題得深思,事情並不像您想像的那般可以簡易的拆開、各自寫各自的,維基百科是一個協作計畫,這代表當您要大幅度修改一個條目內容時,得先考慮到其他人的意見,還有當您在編修條目時,得考慮到跟您不同背景的人會如何思考。這樣說明您會有概念嗎?—泅水大象 訐譙☎ 2009年9月14日 (一) 16:39 (UTC)[回复]

来源相当完美的条目!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E7%9A%87%E5%B8%9D_(%E7%81%AB%E5%B1%B1)

noteFoot 和 refFoot

仔细研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3%E6%B0%8F_(%E5%8C%97%E9%AD%8F%E5%AD%9D%E6%98%8E%E5%B8%9D%E5%A5%B3)#_note-29 ,分离备注与参考资料。

Re:如果某些“wiki可靠”的材料确实在事实上是错误的,该怎么办?

(:)回應:1.可以。2.以来源为准。ps:阁下问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方针指引里找到明确答案。—Wcam (留言) 2009年9月15日 (二) 14:06 (UTC)[回复]

应并列列出。—Wcam (留言) 2009年9月15日 (二) 14:39 (UTC)[回复]
维基百科的门槛是可查证,而不是本身内容是否正确。—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6日 (三) 18:44 (UTC)[回复]

关于动车组的补充意见

看了阁下的内容,在下的看法是条目宜简不宜繁,就那个条目使很多人觉得大脑膨胀,反而不甚了解这个到底是什么。Wcam提供的那个版本,用户:Wcam/动车组,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另外补充一些,我曾经在国内读书的时候也发表过学术论文,你会发现论文写出上万字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得是在几个字中讲述清楚你的逻辑与表述。就阁下提供的那个条目中,引用4、5、6、7没有必要列出来。在没有证明他是错之前,先不要说他就是错的。—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6日 (三) 18:44 (UTC)[回复]

2009-09-17-01

再次感谢关注。

  1. 维基百科的门槛是可查证,而不是本身内容是否正确。”——我试着更多地适应Wikipedia的规则,并且在一般情况下遵循这条规则。但依照我的知识,如果看到了“确实错得厉害”的地方,即使有“Wiki可靠”的来源,我也会将其删除或屏蔽,并在讨论页里说明。我不能保证不会“无故”删除内容,但我会尽量避免“无故”删除,并且尽量附上同样“Wiki可靠”的来源。
  2. 看了阁下的内容,在下的看法是条目宜简不宜繁,就那个条目使很多人觉得大脑膨胀,反而不甚了解这个到底是什么。”——我同意。其实我自己来看这个条目,也觉得很头大,也觉得很难维护。但出于“可查证”考量,我认为没有备注里的这些东西便不足以证实条目正文的“真实性”。不过我现在正尝试把备注中过于冗长的部分分离到“明细”子项里。这是到本次发言时的最新版本,敬请过目。
  3. 在没有证明他是错之前,先不要说他就是错的。”——已经有可查证的反例来证明注脚处的错误,而且其中一处甚至与几行之外的下文直接抵触。在进行到那里时,我会给出可查证的反例。也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即使是相当正规的资料也经常把“严谨”忘在脑后。
  4. 关于“严谨”性,很让我震惊的是,中国大陆某正规列车生产厂家的网页上,对起生产的某型列车编组的描述居然是错误的。而这个错误却因为“可查证”而四处横行。遇到此类情况,我会根据个人知识和良知酌情处置。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16日 (三) 19:36 (UTC)[回复]

(:)回應

  • 恩怎么说呢,我们作编辑,只要保证我们的内容有依据就可以,其实并没有必要去证明什么资料是错误的。维基百科的方针定为可查证性而非正确性,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如果维基百科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地方,那么恐怕这里不会有各种宗教的介绍了。因为从一个宗教的角度看其他的,必然很多都是“错误的”。而对一些事件及政党方面的评价,可能会严重到中文维基分裂成中国维基、台湾维基等等。如果非要以“正确性”为依据,那么维基最终的方向只能是寡头政治——“谁的权限大谁的话才被记录”。那么我们编辑的乐趣就少许多了。另外,阁下的那个编辑,让我感觉到有种“XXX都是错的,XXX的说法都是不对的……”,可是读者并不是来看“不对的东西”。—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7日 (四) 03:43 (UTC)[回复]

2009-09-17-02

  • ……如果非要以‘正确性’为依据,那么维基最终的方向只能是寡头政治……’”——很抱歉让阁下(和可能的其他读者)产生了这种想法,这让我感到不安。但我认为某些条目还是是有必要追究其“终极真理”的,尤其是这种条目或其中的内容从技术上有可能追究出“终极真理”的时候。“动车组”,尤其是“某种型号的动车组”,是实在存在的东西,并且有直接依附之的技术特征,这与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实在没有可比性。如同某台巴士有六个轮子一样,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不会因为“共产主义的光辉”而说它只有4个轮子,信仰基督教的人也不能因为“上帝的恩赐而”而说它有8个轮子,阁下以为如何?
  • ……另外,阁下的那个编辑,让我感觉到有种‘XXX都是错的,XXX的说法都是不对的……’”——有些事情是有确实的正误之分,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环境中,如果不声明为二进制算法,则1+1=2便是正确的,而1+1=10则是错误。对于像这样确实存在的错误,我认为如果仅仅将其列出而不说明其错误的做法是对错误的逃避。为了保持“中立”,我列出了来自不同资料的定义。但这些定义与其他的“可查证”事实不符,我认为有必要用那些“其他的‘可查证’事实”指出定义的局限。文档的表意始终要优先于读者的感受,该有的东西不能少,不能为图读者的爽快而致使表意残缺。能为读者感受做的最后一道努力仅仅是尽可能地重新组织语言,使其不那么突兀激烈。[现在的版本中已无明文的“错的”、“不对的”字样],但读者做如何想法,编辑者实在无权干涉了。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17日 (四) 08:45 (UTC)[回复]

(:)回應

我当初举那个例子是告诉你,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解读,动车组亦如此,如果阁下坚持主张,那么在下再说什么都是徒劳的。那么只能希望阁下编辑愉快!谢谢,话已至此,请勿回复。—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9月17日 (四) 16:38 (UTC)[回复]

(:)回應

在下还想再次提醒阁下,这里的内容多数仍是对参考来源的分析和合成,根据Wikipedia:非原创研究方针指出,“条目不应该包含有对已发表材料的新式分析和合成,如若这些分析与合成产生了原始来源中并未明确的立场”。请阁下注意。—Wcam (留言) 2009年9月17日 (四) 17:21 (UTC)[回复]

2009-08-18-01,“动车组”,“原创研究”

  1. 我新建这个版本就是试图从根本上消除了不可查证的主观内容。在试图创建一个内容较多的条目时,总有一些语言是用来组织和统筹其他语言的,我以为我所做的不过是重新组织注脚中所提供的资料以利于阅读;如果缺少这些语言,这个条目就成了纯粹的资料罗列,大部分人看了都会不知所云。所以有小部分语言因用于组织其他语言而被认为是“原创研究”我并不吃惊。但阁下说本人所写内容“多数仍是对参考来源的分析和合成”,这令我十分吃惊。我并不知道我对事物的描述会产生某种“立场”,所以烦请阁下一一指出(最好是指出某句话可能产生了某某“立场”),我再针对性处置。
  2. User:Walter_Grassroot君也告诉我最好不要有那个特殊声明。我也有去除此声明的想法,但仍有顾虑,不放心,一直犹豫着没有动手。既然阁下认为应该去除并已经去除,我就先不把它添回去了。不过我还是想了解一下为什么不要有这个声明,它会导致什么坏处。我没有看到相关的规定。
  3. 这一版本的部分内容已由最新版本替换,其中两处标记有“[原创研究]”的内容是临时内容,在此版本中不再出现,或稀释至他处并配以“来源”。

——Typhoon wolf (留言) 2009年9月17日 (四) 17:51 (UTC)[回复]

邀请您参加第八次动员令

中文维基百科 第八次动员令次动员令邀请函
查查资料,完善条目!
查查资料,完善条目!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Typhoon wolf您好:

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及品質,第八次动员令會於2010年7月1日开始,8月28日结束,我們竭誠邀請您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中動員令的四个主题分别是世界各地自然与自然科学最多语言待撰写条目基础条目,小動員令的二个主题分别是战争及军事武器以及侵权待拯救条目

  •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 {{subst:动员令/8}} 此模板指示轉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也請參考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務及品质!感謝您

邀請您參與條目質量提升活動

Typhoon wolf您好:
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及品質,條目質量提升計畫已經重新啟動並已大幅改版,成為多元化型態子計畫方式展開,相信您的支持,將有可能會成為維基成長的重要助益,若您對於一些條目品質現況感到不滿,或者對於某些主題條目需要關注提升,竭誠歡迎您參與子計畫之協作條目,或者至計畫發起處 發起子計畫。若您支持該計畫請先至此 簽名,或至討論頁提出一些建議或問題。總之,這是可自由發起條目補強協作的相關平台,歡迎任何人(包含IP用戶)在該計畫提出協作請求或者幫忙協作,這比起在一兩個同好之間對話或條目討論頁互動性更佳。

根據過去經驗,計畫的成敗關鍵在於消息是否散佈開來,請將此消息繼續推介給你您認識的維基人,若要發邀請函,可以使用以下代碼:{{subst:QA/邀請}}張貼在對方的對話頁中,感謝您的義舉。
邀請人:RekishiEJ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5:19 (UTC)[回复]

目前票選中的主題:武俠小說提升計劃 - 人文提升計畫 - 新聞相關 -南極地理條目提升計劃 -颶風主題計劃 -哈利波特條目提升計劃
目前進行中的主題:

更多候选主题


目前該頁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長但語文版本數目過少(少於十個)的候選只有提名人投票或反對票佔總票數三分之一以上,如en:Commercial open source softwareen:Christianised sitesen: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en:Dance-rocken:Privacy modeen:Scientology versus the Interneten:Right of revolutionen:Nix v. Heddenen:Military of Austria-Hungaryen:Criticism of Linuxen:Polish-Czech Friendship Trailen: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en:Programming language theoryen:iLooen:Waiting for "Superman",希望你能參與TOTW候選投票,畢竟先前已經有一些這類的候選落選(如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British comicsen:United States of Africaen:Artistic licenseen:Customer experienceen:List of deadly fungien:Genna crime familyen:Go Ask Aliceen:Four Freedoms (Norman Rockwell)en:Sino-Albanian spliten:Physics and Star Warsen:CD-Texten:LGBT tourismen:Smart poweren:Second Superpoweren:Nomenclature codesen:Basketball (ball)en:Kick-Ass (comics)en:WoWWikien:Asian Centuryen:Lucifer Chuen:Image stitchingen:Google Chrome Frameen:Cloud gamingen:Thaificationen:Intel 440BXen:Socialism (Marxism)en:Crony capitalismen:Historiography and nationalismen:Anarchism and nationalismen:Michael P. Fayen:Yamazaki Ansaien:Yoshinogari siteen:Shinbutsu bunrien:Independent bookstoreen:alt.religion.scientologyen:Control messageen:Malaysian Malaysia等),我並不希望類似案例重演。--RekishiEJ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5:19 (UTC)[回复]

所謂TOTW指的就是眾多非英語維基百科每週會翻譯的條目,以往每週只翻一條,2010年第八週後改成每週翻兩條,目的在於透過翻譯篇幅不長、水準不差、容易翻譯、有一定重要性且能增加其他主題對應條目的翻譯可能性的條目,擴充非英語維基百科收錄範圍。TOTW候選就是要選出TOTW。目前有不少符合前述條件的條目,如en:HTML e-mailen:VoiceXMLen:Separation of presentation and contenten:Separation of concernsen:Proposals for a Jewish stateen:Chicago Race Riot of 1919en:CTVglobemediaen:British baseballen:Theodore Roosevelt Associationen:Object Desktopen:Art gameen:Yugoslavismen:Embedded journalismen:Post-discoen:ACOLOPen:List of U.S. state dog breedsen:Temple of Eshmunen:List of free software for audioen:Delano familyen:Half-truthen:May Overthrowen:Alger Hissen:Unfinished work等因自提名日後連續二週無提名人以外投票而於TOTW候選中落選,希望類似情況能夠不再上演。--RekishiEJ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5:19 (UTC)[回复]

感謝提醒

動車條目應該是初入維基編輯的,當時還不懂看新手介紹,謝謝你幫忙改進。HAN留言 2011年6月17日 (五) 05:13 (UTC)[回复]

Hi

Thanks for the train !

I can make a userbox from your train.

自由狼-台风
Typhoon.Free.Wolf
這個用戶是炎黃子孫
这个用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該用戶所在时区及時間為
UTC+8 4月28日22:19

please write text here

or write anywhere

please write text here

please write text here

>24Hrs!! 這個用戶認為二十四小時不夠用!

[1]

[2]

Would you like to help me with text ?

please write text here for you (这个用户喜欢高铁。)

please write text here for everyone (This user likes High Speed Railway System.)

please write text here (This user likes trains.)

please tell me here

Thank you. Penyulap 2012年4月14日 (六) 13:22 (UTC)[回复]

Re: Hi

A new user box? Why not? :-) But there are 2 problems:

  1. The picture of the train is not correct.
  2. I'd prefer another train, here is the picture. (There are some problem of the site where I store the picture; I'll give you a new link later)

-- 自由狼-台风留言2012年6月2日 (六) 14:51 (UTC)[回复]

Thank you for the translation. Sorry I am slow to reply. I have other trains from wikipedia. If you make a video from a real train, I can make it into a userbox. Penyulap 2012年6月21日 (四) 20:5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