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条目索引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按条目浏览是由原Wikipedia:按主题浏览Template:Wikipediatoc合并而成的。

讨论页亦被合并。原Template:Wikipediatoc没有讨论。

Wikipedia:按主题浏览的讨论

中国部分的分类方法

我不大同意中国部分的分类方法。我认为分为华南华北等等比较好--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5:46 2004年9月7日 (UTC)

个人感觉应该去掉中国,使用中文的地区很多……改成“使用中文的地区”或者其他的如何?--[[User:Zy26|zy26 (Talk)]] 05:52 2004年9月7日 (UTC)
不错。现在这样有些BPOV,不如改成中国文化的一些条目?例如中国音乐中国武术书法等等?毕竟使用中文的不只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应该像日语版那样做。而中国文化则应该是所有使用中文的地区所共同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6:05 2004年9月7日 (UTC)
個人建議:改為華人地區也可以沖淡政治氣味。--虎兒 06:23 2004年9月7日 (UTC)
以文化来统领应该是一个好的做法。--Mountain(Talk) 06:34 2004年9月7日 (UTC)
強烈複議。用特色文化條目來作為首頁真的是有吸引力得多,那些地名、行政區劃多麼冷冰冰,一點兒人情趣味都沒有,中國要強大光靠這些地名是沒用的。接下來講的不中聽,我在政治上絕對不願意承認我是中國人,但是說真的,我以我是一個文化上的中國人而自豪!--虎兒 11:07 2004年9月7日 (UTC)

您在文化上恐怕也不算是个中国人。。!--User:wsxiaoys

大字标题

逐漸的可category化了

大家好,我是阿福,我改變了幾個wiki link去category,原因是
  1. 在這些條目下面的category已經夠多了,(這幾個月來辛苦的成果),適合更改了(主要是藝術類別)
  2. 以百科全書來說,首頁的link盡量要是category較好,在邏輯上比較不會誤導,目前有很多的條目內容空洞並傾向了都category化,也就是說裡面內容僅有一兩行,卻有很多空link的列表,而且沒有加category,不太有維基精神呢!
  3. 隨著條目的增加,category也要一併組織才好,我認為要多一點的category link在首頁,才能讓新編條目的人,找得到他該歸類的category在哪裡
歡迎大家多多關心category並一起討論--阿福 18:16 2004年11月21日 (UTC)
可以看看category:语言学,或者User:Shizhao/语言学首页,哪种方式比较好?--百无一用是书生 () 01:36 2004年11月22日 (UTC)
兩個都有好壞 ( 呃! 前者已經變掉啦, : o ? 前者您是說像這樣預設值?Category:艺术 ), 但我認為後者版面更改太多了, 相當不易閱讀(欄位,色彩,字), 我的想法是基於原category的版型增加一欄「待撰」即可, 您所做的可改為「特色Category」的版型建議 : ) (有特色條目,就應該有特色目錄吧! 呵! )我建議可在catmore的template做一些新的設計, 將待撰條目頁如Wikipedia:请求文章, 做一些random上的連結 --阿福 09:55 2004年11月22日 (UTC)

新版面

新版面我放在了Template:Wikipediatoc/temp,因为改变太大,一些连接都是红色的,不大好看。我们可以一边讨论,一边消除红色,让版面好看了,分类方式也讨论好以后再启用新的版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43 2005年2月4日 (UTC)

Shizhao是用「不轉換」來看的嗎?因為我用簡體和繁體來看,所有的連結都是藍色的(我確定都可以連進去才修改的)。我現在把連結的字體都改成每個category原本的字體,現在用「不轉換」來看應該也都是藍色的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09:23 2005年2月4日 (UTC)

從互助客棧移來的討論

首頁的「依主題瀏覽維基百科」應該是到了改版的時候了,我看到之前的討論說那上面的連結應該以頁面分類為主,我是很贊同的,對於維基百科來說其實更能提供一個大家方面查詢的地方(以彌補搜索的不足)。目前應該已經有足夠的頁面分類可以放上去了,我把自己設計改版後的放在Template:Wikipediatoc/temp上,大家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修改補充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10:53 2005年2月18日 (UTC)

我觉得还是有点乱……比如分类中只有Category:经济学,没有Category:经济(但是它事实上存在),而且两个分类也有重复,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应该归为一类,不过他们却分居了……|||我个人的意思是这两个分类能不能考虑合并一下?--Refrain 11:16 2005年2月18日 (UTC)
因為那個大類別是社會科學,所以之下是放經濟學而不會是經濟。我已經多增加了一個「人類社會」的大類別,這樣就有經濟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11:58 2005年2月18日 (UTC)
明白了,多谢指教^ ^--Refrain 12:05 2005年2月18日 (UTC)

可 夫, 辛苦啦. 做得不錯, 拍拍手!!! 不過, 我對第一個category"人文科學"有點意見. Humanity翻譯成這樣不太適當吧, 第一, 我們實在是不用什麼東西都是"科學"(笑); 第二, 這個category對應的英文category是"Humanities and Art", 我覺得就簡單照字面翻譯成"人文學和藝術"就好了. 不知道大家對於"人文科學"這個漢文譯名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 --wdshu|阿呆 17:56 2005年2月18日 (UTC)

或 者干脆不要“人文科学”,就保留“社会科学”,然后将里面的“文学”移到下面的“生活、艺术与文化”去。毕竟“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里,除了文学外,其他 都是社会科学的范畴。(可能人文科学就是社会科学?我不太清楚,因为“humanities”应该包括地理和历史,但是好像中国的习惯是历史属文科,地理 属理科)--Formulax 03:23 2005年2月19日 (UTC)
插一句,地理是文科三大项之一。^ ^--Refrain 05:36 2005年2月19日 (UTC)
地理也要看是人文地理還是自然地理。在台灣大學裡面,地理系就是理學院的科系,但是在台灣師範大學之中,地理系則是文學院的科系。所以.....結論是,地理不見得一定是文科。(不過文科學生都得唸地理是真的)。--虎兒 05:46 2005年2月19日 (UTC)
原来这样啊……多谢提醒~^ ^--Refrain 06:01 2005年2月19日 (UTC)
嘿嘿~之前有看過許多討論,有很多人都主張沒有人文科學這種東西,所以還是趁這個機會改成人文學或是人文就好了。人文可以跟藝術、文化歸在一類。個人淺見,會分類的人比較大,他說了算。:p --虎兒 05:23 2005年2月19日 (UTC)
科技这个分类比较怪哦,我觉得可能还是应该像现在的主页上一样算工程技术吧?--蓝色理想 11:30 2005年2月19日 (UTC)
还有那个计算机科学的问题,有计算机科学(CS)和计算机工程(ECE)两部分的东西,但是现在是混杂的,而且好像真的不是很好把它们给区分出来,一旦区分了,找起来就更麻烦了。--蓝色理想 11:36 2005年2月19日 (UTC)
工 程技術是指engineering,它只是technology之下的一個部份。只放工程技術,會有很多科技之下的東西會沒辦法cover到,比如說生物 科技、炸藥、農業等等。計算機科學的分類我很少去整理,因為那不是我的專業部分,如果有誰熟悉CS或ECE的或許可以去幫忙整理一下。--可夫 (talky? click me!) 12:58 2005年2月19日 (UTC)
问题是现在已经有了Science分类,那么另外一个Technology也应该叫做技术而不是科技。--蓝色理想 04:10 2005年2月20日 (UTC)
还有个建议是你在不了解资讯技术或者对它不是特别熟悉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给它们进行分类,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蓝色理想 04:19 2005年2月20日 (UTC)
英文版對 science, engineering 和 technology 的解釋是這樣子的:
Science is the study of natural facts. Engineer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scientifically to develop products. Technology is use of the engineered product.
「科技」我理解為「應用了科學的技術」,而不是「科學和技術」,所以我覺得翻譯為科技應該沒有問題。在中文的慣用語法裡,科技現在所指涉的涵義應該比技術更深廣,因此我選擇使用科技。如果用「技術」,那是否又會和「工程技術」產生困擾?--可夫 (talky? click me!) 12:50 2005年2月20日 (UTC)
仍然覺得『科技』這個詞有待商榷。--蓝色理想 07:23 2005年2月23日 (UTC)
我覺得已經有A的實力了,就放上去吧! 可夫辛苦了! --阿福 06:14 2005年2月20日 (UTC)

我參考大家對「人文」一詞討論出來的意見,另外做了一個Template:Wikipediatoc/temp2,大家可以和Template:Wikipediatoc/temp比較一下,看看你們比較喜歡哪一個。主要改變的部份就是把「人文科學」改成「人文」,然後與「藝術與文化」併在同一個項目,「生活」則移動到與「人類社會」合併,「社會科學」單獨出一個項目來。--可夫 (talky? click me!) 17:38 2005年2月20日 (UTC)

我 比較喜歡第一個. 雖然我不喜歡將"humanities"稱為"人文科學", 不過, 在學院的分工以及我們實際的生活中間, 所謂"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的界線並不是真的很清楚, 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後, 所謂"文化研究", 種種的"後學"(e.g., 後現代, 後殖民, 後結構等)開始滲入社會科學領域以後. 事實上, 所謂的"分類"或"分工"只是一種方便,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學科發展的特定歷史所造成的.我們很難斬釘截鐵地說, A學科是社會科學, 不是人文學; B學科是人文學, 不是社會科學.所以囉, 我投第一版一票. --wdshu|阿呆 19:47 2005年2月20日 (UTC)
人文学科的确是存在争议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一种是分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种则将人文科学的内容全部算作社会科学。而且正如阿呆所言,二者的分界也不是很清楚。个别学科的确存在争议。现在的这种方式可能更好一些,将二者放在一起,避免了认识上的差异。另外,Template:Wikipediatoc/temp的分类,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大学科和小学科并列,这很容易造成误解。例如逻辑一般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不应该和哲学并列。学科分类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希望不要让读者看笑话--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03 2005年2月21日 (UTC)
Category:政治Category:政治學有什么区别吗?我觉得有一个Category:政治學就足够了。而且Category:政治下的条目都是属于Category:政治學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05 2005年2月25日 (UTC)
人文科学一词是来自于日文,而且学术界广泛使用。如果我们使用“人文学”,却是自己创造,这不应该是维基百科的作风--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12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覺得應該保留category:政治吧。政治這個概念所指涉範疇是比較大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01:17 2005年2月25日 (UTC)
「人文學」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這也是學術界在使用的詞語。--可夫 (talky? click me!) 01:20 2005年2月25日 (UTC)
但是“人文科学”使用更广泛。起码在中国大陆几乎很少用人文學,而台湾则好像二者都用。如果兼顾的话,还是用人文科学更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28 2005年2月25日 (UTC)
现在分类中凸现的最大问题是,既有学科性的划分,又有经验性的划分(例如世界、中国文化等),因此必然会造成冲突。以前的划分大体还是以学科为主,因此这个矛盾并不明显。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平衡?这非常值得我们去讨论。--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24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不認為這是一種「衝突」,我覺得這正是人類知識「多元」的表現。--可夫 (talky? click me!) 01:47 2005年2月25日 (UTC)

重複是應該的

就 像Wdshu所說,各領域之間的界線是人去劃分出來的,有許多東西在各領域裡面必然會重複到,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分類方法是沒有意思的。以地理來說,人文地 理是屬於社會科學,自然地理才是自然科學,而自然中當然要有地理(地形);教育放在生活裡面是有意義的,教育本來就是個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我生活是依照 「食衣住行育樂」來排列的,你把教育拿掉,等於是變成了一個缺口;而文學是八大藝術之一,所以當然也要放在藝術中(我藝術是八大藝術加上手工藝);交通可 以是科技,但也可以是人類社會中重要的一環。 另外一些你刪除掉的項目,我覺得應該擺回去,如次文化、性學和藥學,因為它們的個體性應該已經夠大到有資格獨立出來了。電腦科學嚴格來說的話,其實反而是資訊科學的子科學,所以要刪除的話也應該是刪除電腦科學而保留資訊科學才對。--可夫 (talky? click me!) 01:08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 也同意您的一些观点。但是重复毕竟不好,我们要做的是导航的功能,因此我们应该想办法避免重复。而且例如地理学,虽然他既有社会科学的成分,又有自然科学 的成分,但是一般都是将他划作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最复杂的问题是分类系统有多种,每种都不大一样,我们应该尽量结合各种分类系统的特色,作出一个既适合 中文世界,又符合分类标准的分类来。另外,我也很想知道,除中国大陆以外,其他中文地区关于学科分类方面有使用哪些系统?--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18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觉得科技还是改为工程技术比较好。其他的分类方法一般都是这样划分的,科技则包含了自然科学,这就和自然科学部分重复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5 2005年2月25日 (UTC)

科技是technology,不是工程技術engineering,更不是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啊。--可夫 (talky? click me!) 01:40 2005年2月25日 (UTC)
但是中文工程技術一般是指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3 2005年2月25日 (UTC)

另外,我觉得这样可能会避免一部分的重复:人文學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與應用科學、科技这几个部分是按照学科划分的,因此尽量使用xx学,xx工程,xx科技等来标示出其学科的属性。这样就能和其他几个部分的内容避免重复。--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5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當初設計的時候確實是依照這個方法來分類的。所以才會有政治學和政治,經濟學和經濟的區別。--可夫 (talky? click me!) 01:45 2005年2月25日 (UTC)
為什麼作為導航功能要避免重複呢?不正是因為作為一種導航功能所以才更不要採取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分類模式嗎?讓某個領域放在好幾個類別裡面,至少有兩種意義:
第一,已經強調很多次的,領域的劃分是人為的,而人會因為不同的觀點或知識體系而去作不同的劃分,如果只採取其中之一的分類觀點或知識體系去劃分的話,那等於我們先行為使用者決定了哪一種分類體系是「比較好」的,這才是不中立的作法。
第 二,因為某個領域對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有不同的分類觀點,所以把該領域放在好幾個類別中,會是比較有助於大家搜尋的。以地理來說,有人可能覺得是社會科學, 有人可能覺得是自然科學,有人可能想到的第一個念頭是自然,當他們去他們覺得應該放有地理連結的那個類別中尋找,卻發現不在那裡的時候,他們就還必須花費 更多的時間到其他類別中尋找。重複的意義就是在於,我希望大家可以在藝術中找到文學,可以在人文學中找到文學,他們不須要被限定在「文學是一門人文學科」 這種概念下去使用維基百科。我希望那些心中第一個念頭是「文學是一門藝術」的人,也可以在他們所認為的地方搜尋到他們想要找的東西。--可夫 (talky? click me!) 01:36 2005年2月25日 (UTC)

學 科的"分類"其實是歷史因素居多, 都是後來者對於既存現狀的"合理化"方式, 所謂"明確的分類系統", 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是一個迷思. 事實上, 由於西方文化的強勢, 基本上目前中文學術界對於學科的分類, 都是依循西方(或者講明白一點, 就是美國)學術界的分類方式.

如果拉 回學科之發展歷史的話, 所謂的"人文學"(humanity),講簡單一點其實就是近代以前所謂"哲學"(愛智之學)的這種觀念. 現在很多西方的大學有所謂"Liberal Arts"(基本上有點中文"全科教育"的味道)這種觀念, 在西方的學院建制也還保留"古典研究(Classical Studies)"這種學科, 在今天的學術分工下, 這種概念或學科指的就是諸如古典語文,哲學, 基本社會科學, 藝術等學科. 而所謂"社會科學"的觀念, 其實是類比"自然科學"的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在1960年代以後興起的"行為主義"思潮中達到了概念的高峰. 但是在現在的學院中(特別是在研究所的階段),大家都知道這些分類只是一個方便, 不會有人去爭說這個學科在"本質"(這個字是另一個迷思)上是社會科學還是人文學. 因為, 其實這些學科, 研究的不外是所有和"人"或"人類社會"相關的東西, 這種二分法基本上真的是沒意義的.

回到討論主題, 我覺得我們並不用想像要建立一個"邏輯完全分明"的分類系統.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方便, "多重分類"或"重複定位"應當不是什麼問題才對.--wdshu|阿呆 01:48 2005年2月25日 (UTC)

分别讨论

以下就每个问题分别讨论。希望能够集众人之力完善这部分(希望Cough不要生气,我也只是想让这个内容更合理、更有用)

人文科學與社会科学

Category:人文學和藝術的分类方式是翻译自英语,但是中文并不这样说。因为在中文里,艺术包括在人文科學当中,这里将二者并列就不合适了,二者的范围会让人觉得是并列的。因此我建议这里使用Category:人文科學比较恰当。--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6 2005年2月25日 (UTC)

或者题目改为人文社会科学,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8 2005年2月25日 (UTC)
很多人(包括我)都認為Category:人文科學的名稱是有問題的,我不贊成繼續使用。不過如果要更改Category:人文學和藝術這個名稱,我沒有意見。--可夫 (talky? click me!) 02:12 2005年2月25日 (UTC)
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科学技术统计工作手册的分类法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分类,Category:人文學和藝術则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类法。另外,人文科學的称呼无论是否有问题,仍然是更为常用的称呼。--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7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哲學无论如何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它是其他学科的思想源泉--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6 2005年2月25日 (UTC)

排列順序我沒有意見。--可夫 (talky? click me!) 02:12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历史改成Category:歷史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00 2005年2月25日 (UTC)

歷史通歷史學,這應該是小問題。如果要改的話我是沒有意見。--可夫 (talky? click me!) 02:12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地理改成Category:地理学?--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02 2005年2月25日 (UTC)

其實沒有必要,有點太鑽牛角尖了吧。--可夫 (talky? click me!) 02:15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性科学是在人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上形成的,主要研究的也是性的医学和性的行为科学,放在社会科学这里合适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8 2005年2月25日 (UTC)

性學也研究性的社會與文化意義,甚至性學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人文學科的人在研究的。如果真的要中規中矩的去分,性學會被分到所謂的「跨學科領域」中。但是說實在的現在有哪門學問不是在「跨學科」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02:53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不清楚性科学是否可以和社会学等并列?可有相关资料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00 2005年2月25日 (UTC)
性 學在早年研究上是偏重於醫學、生物學的研究,但是隨著時代演進,現在從醫學或生物學角度出發的性學已經只是較小的範疇,大幅度躍進的則是從社會、人文、心 理、法律等角度出發的性別研究。例如各種性少數的質性研究、性文化研究、甚至有很多學者專注的是性別的後殖民研究。我認為性科學包括了生物性質的性學,也 包括了人文社法等等性質的性別研究。--虎兒 03:13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傳播的问题。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传播学新闻学并列,国际文献联合会分类体系则只有传播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分类法则将传播学方在新闻学之下。虽然传播学的范围比新闻学大,但是两个学科的形成不一样。或者可以改为category:傳播學category:新闻学两个并列?--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00 2005年2月25日 (UTC)

另外,是否应该增加category:艺术?毕竟艺术是人文科学中的一个大学科。还有民族学也同样应该列出,人口学则一般划为社会科学下的一级学科,另外,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例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又归为行为科学--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06 2005年2月25日 (UTC)

同意放藝術,其實本來是想放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9 2005年2月25日 (UTC)

统计学是数学分支,建议从这里删除。另外,建议宗教和教育改称宗教学和教育学,而在生活、艺术和文化或者人类社会处放置宗教和教育--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20 2005年2月25日 (UTC)

統計學在很多學校都放在商學院下面,甚至獨立出來的系所也歸類在商學院,它是可以獨立出來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9 2005年2月25日 (UTC)
那么統計學也应该属于经济学?--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48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 覺得不是一定非得要「學」來「學」去的,教育和教育學,宗教和宗教學,很多事情不是分的那麼清楚。教育學難道不是從實務教育中發展出來的系統研究嗎?教育 難道不是教育學的應用嗎?更何況我們在講教育的時候,本來就有可能包含教育實務和教育學的意義(文字是有多層涵義的)。而且,教育和教育學的分野,真的有 這麼重要嗎?Template:Wikipediatoc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讓大家方便查詢維基百科」,而不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分類系統」,所以我真的覺得不須要去鑽那種牛角尖。--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9 2005年2月25日 (UTC)
呵呵,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了。我是倾向于建立一套合适的分类系统,并且方便导航,而Cough的想法则是「讓大家方便查詢維基百科」。不知道能不能二者兼顾?--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45 2005年2月25日 (UTC)

另外,家政学是否可以放进来?--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22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沒有意見。--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9 2005年2月25日 (UTC)

自然科学與應用科學

应用科学和科技如何区分?不如将这部分改作自然科学,科技部分改作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4 2005年2月28日 (UTC)

生活、艺术与文化

这个和人类社会部分如何区分?尤其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不就是生活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33 2005年2月25日 (UTC)

科技

礦業、印刷不如全都放在工艺学--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3 2005年2月28日 (UTC)

这部分内容很繁杂,基本上可以分为工程学工艺学应用科学技术科学,而且一些学问之间又有交叉,例如交通运输航空航天采矿冶金等,怎么分类才能更好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07 2005年2月28日 (UTC)

自然

太空不如改为宇宙,宇宙的概念包括了地球,而太空则是地球之外--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5 2005年2月28日 (UTC)

人類社會

世界

中华文化

综合参考

按主題瀏覽的意義

這個template主要是為了讓讀者方便按主題瀏覽百科全書, 所以個人以為與其在這邊爭論各種分類歸納方式,倒不如說將目前已經完善得差不多的分類,大致分到應該的大分類之下,我認為不必要求非常精準(因為每個人都 有自己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參考其他分類方式但不必照單全收),只是不要鬧笑話就可以了。(說真的,英文版首頁上的按主題瀏覽也沒幾個。)--虎兒 04:22 2005年2月25日 (UTC)

其实我在这里斤斤计较的意思也就是怕闹了笑话,因此格外注意。毕竟这是咱们的门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36 2005年2月25日 (UTC)

按照主题浏览:三大板块。

  1. 自然科学:以自然科学中心的板块。
  2. 人文社会:以人文、艺术、社会为中文的板块。
  3. 特色板块:索引方式、地区板块、维基使用向导等

Ab ab 99 19:51 2005年3月5日 (UTC) (原则:同类而聚、重者为先)

合并后的讨论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Symplectopedia (留言)於2010年11月26日 (五) 09:09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复]

信息技术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又称信息产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包含:从事信息的生产、流通和销售信息以及利用信息提供服务的产业部门

简介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也许您不满意这个定义,但这的确是一个又简洁、又具体、又系统、又实用的定义。这4大技术在信息系统中虽然各司其职,但是从技术要素层次上看,它们又是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感测、通信、计算机都离不开控制;感测、计算机、控制也都离不开通信;感测、通信、控制更是离不开计算机。   对人类社会活动一切有用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因此这个定义不但给出了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明确了信息技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的体系,还摆清了感测、通信、计算机、控制这些概念。比较明确、领域比较清晰、大众比较有感性认识的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的数据、资料都可以称为信息,广义的信息不仅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还包括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活动的信息;不仅包括经济信息,还包括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生活信息等。狭义的信息主要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微观和宏观经济信息。信息手段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电脑系统和从事信息传递的舆论、通讯工具以及相应信息科学理论。因此,信息技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的生产、流通和销售信息以及相应信息科学理论。 种类   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三个产业部门:①信息处理和服务产业,该行业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信息,为各行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如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公司等。②信息处理设备行业,该行业特点是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生产(包括相关机器的硬件制造)计算机的软件开发等活动,计算机制造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可算作这一行业。③信息传递中介行业,该行业的特点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递中介,将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到目的地点。因此,印刷业、出版业、新闻广播业、通讯邮电业、广告业都可归入其中。信息产业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产业和二次信息产业,前者包括:传统的传递信息情报的商品与服务手段,后者指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等内部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信息技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之上,采用了先进的理论和通讯技术,是一门带有高科技性质的服务性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信息产业通过它的活动使经济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有利于各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产业加速了科学技术的传递速度,缩短了科学技术从创制到应用于生产领域的距离;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上的调整。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计算机技术产生以来,信息技术便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实惠。   虽然当今的信息技术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曾奢望的利益,但技术前进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在面向21世纪的技术变革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   当今的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如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等等;但在许多方面,却仍然逊色于人脑,如文字识别、语音识别、模糊判断、模糊推理等等。尤其重要的是,人脑可以通过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来不断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而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所有能力都是人们通过编制程序赋予给它的,与人脑相比是机械的、死板的和无法自我提高的。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从多年以前就开始研究智能理论与技术,探索人脑信息处理的机制,以便用机器更好地模拟人脑的功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智能理论与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正是这些进展为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