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條目索引
Wikipedia:按條目瀏覽是由原Wikipedia:按主題瀏覽和Template:Wikipediatoc合併而成的。
討論頁亦被合併。原Template:Wikipediatoc沒有討論。
原Wikipedia:按主題瀏覽的討論
中國部分的分類方法
我不大同意中國部分的分類方法。我認為分為華南、華北等等比較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5:46 2004年9月7日 (UTC)
- 個人感覺應該去掉中國,使用中文的地區很多……改成「使用中文的地區」或者其他的如何?--[[User:Zy26|zy26 (Talk)]] 05:52 2004年9月7日 (UTC)
- 以文化來統領應該是一個好的做法。--Mountain(Talk) 06:34 2004年9月7日 (UTC)
- 強烈複議。用特色文化條目來作為首頁真的是有吸引力得多,那些地名、行政區劃多麼冷冰冰,一點兒人情趣味都沒有,中國要強大光靠這些地名是沒用的。接下來講的不中聽,我在政治上絕對不願意承認我是中國人,但是說真的,我以我是一個文化上的中國人而自豪!--虎兒 11:07 2004年9月7日 (UTC)
您在文化上恐怕也不算是個中國人。。!--User:wsxiaoys
大字標題
逐漸的可category化了
- 大家好,我是阿福,我改變了幾個wiki link去category,原因是
- 在這些條目下面的category已經夠多了,(這幾個月來辛苦的成果),適合更改了(主要是藝術類別)
- 以百科全書來說,首頁的link盡量要是category較好,在邏輯上比較不會誤導,目前有很多的條目內容空洞並傾向了都category化,也就是說裏面內容僅有一兩行,卻有很多空link的列表,而且沒有加category,不太有維基精神呢!
- 隨着條目的增加,category也要一併組織才好,我認為要多一點的category link在首頁,才能讓新編條目的人,找得到他該歸類的category在哪裏
- 歡迎大家多多關心category並一起討論--阿福 18:16 2004年11月21日 (UTC)
- 可以看看category:語言學,或者User:Shizhao/語言學首頁,哪種方式比較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6 2004年11月22日 (UTC)
- 兩個都有好壞 ( 呃! 前者已經變掉啦, : o ? 前者您是說像這樣預設值?Category:藝術 ), 但我認為後者版面更改太多了, 相當不易閱讀(欄位,色彩,字), 我的想法是基於原category的版型增加一欄「待撰」即可, 您所做的可改為「特色Category」的版型建議 : ) (有特色條目,就應該有特色目錄吧! 呵! )我建議可在catmore的template做一些新的設計, 將待撰條目頁如Wikipedia:請求文章, 做一些random上的連結 --阿福 09:55 2004年11月22日 (UTC)
新版面
新版面我放在了Template:Wikipediatoc/temp,因為改變太大,一些連接都是紅色的,不大好看。我們可以一邊討論,一邊消除紅色,讓版面好看了,分類方式也討論好以後再啟用新的版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43 2005年2月4日 (UTC)
- Shizhao是用「不轉換」來看的嗎?因為我用簡體和繁體來看,所有的連結都是藍色的(我確定都可以連進去才修改的)。我現在把連結的字體都改成每個category原本的字體,現在用「不轉換」來看應該也都是藍色的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09:23 2005年2月4日 (UTC)
從互助客棧移來的討論
首頁的「依主題瀏覽維基百科」應該是到了改版的時候了,我看到之前的討論說那上面的連結應該以頁面分類為主,我是很贊同的,對於維基百科來說其實更能提供一個大家方面查詢的地方(以彌補搜索的不足)。目前應該已經有足夠的頁面分類可以放上去了,我把自己設計改版後的放在Template:Wikipediatoc/temp上,大家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修改補充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10:53 2005年2月18日 (UTC)
- 我覺得還是有點亂……比如分類中只有Category:經濟學,沒有Category:經濟(但是它事實上存在),而且兩個分類也有重複,商品經濟與自然經濟應該歸為一類,不過他們卻分居了……|||我個人的意思是這兩個分類能不能考慮合併一下?--Refrain 11:16 2005年2月18日 (UTC)
- 因為那個大類別是社會科學,所以之下是放經濟學而不會是經濟。我已經多增加了一個「人類社會」的大類別,這樣就有經濟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11:58 2005年2月18日 (UTC)
- 明白了,多謝指教^ ^--Refrain 12:05 2005年2月18日 (UTC)
可 夫, 辛苦啦. 做得不錯, 拍拍手!!! 不過, 我對第一個category"人文科學"有點意見. Humanity翻譯成這樣不太適當吧, 第一, 我們實在是不用什麼東西都是"科學"(笑); 第二, 這個category對應的英文category是"Humanities and Art", 我覺得就簡單照字面翻譯成"人文學和藝術"就好了. 不知道大家對於"人文科學"這個漢文譯名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 --wdshu|阿呆 17:56 2005年2月18日 (UTC)
- 或 者乾脆不要「人文科學」,就保留「社會科學」,然後將裏面的「文學」移到下面的「生活、藝術與文化」去。畢竟「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里,除了文學外,其他 都是社會科學的範疇。(可能人文科學就是社會科學?我不太清楚,因為「humanities」應該包括地理和歷史,但是好像中國的習慣是歷史屬文科,地理 屬理科)--Formulax 03:23 2005年2月19日 (UTC)
- 科技這個分類比較怪哦,我覺得可能還是應該像現在的主頁上一樣算工程技術吧?--藍色理想 11:30 2005年2月19日 (UTC)
- 還有那個計算機科學的問題,有計算機科學(CS)和計算機工程(ECE)兩部分的東西,但是現在是混雜的,而且好像真的不是很好把它們給區分出來,一旦區分了,找起來就更麻煩了。--藍色理想 11:36 2005年2月19日 (UTC)
- 工 程技術是指engineering,它只是technology之下的一個部份。只放工程技術,會有很多科技之下的東西會沒辦法cover到,比如說生物 科技、炸藥、農業等等。計算機科學的分類我很少去整理,因為那不是我的專業部分,如果有誰熟悉CS或ECE的或許可以去幫忙整理一下。--可夫 (talky? click me!) 12:58 2005年2月19日 (UTC)
- 英文版對 science, engineering 和 technology 的解釋是這樣子的:
- Science is the study of natural facts. Engineer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scientifically to develop products. Technology is use of the engineered product.
- 「科技」我理解為「應用了科學的技術」,而不是「科學和技術」,所以我覺得翻譯為科技應該沒有問題。在中文的慣用語法裏,科技現在所指涉的涵義應該比技術更深廣,因此我選擇使用科技。如果用「技術」,那是否又會和「工程技術」產生困擾?--可夫 (talky? click me!) 12:50 2005年2月20日 (UTC)
- 仍然覺得『科技』這個詞有待商榷。--藍色理想 07:23 2005年2月23日 (UTC)
- 我覺得已經有A的實力了,就放上去吧! 可夫辛苦了! --阿福 06:14 2005年2月20日 (UTC)
我參考大家對「人文」一詞討論出來的意見,另外做了一個Template:Wikipediatoc/temp2,大家可以和Template:Wikipediatoc/temp比較一下,看看你們比較喜歡哪一個。主要改變的部份就是把「人文科學」改成「人文」,然後與「藝術與文化」併在同一個項目,「生活」則移動到與「人類社會」合併,「社會科學」單獨出一個項目來。--可夫 (talky? click me!) 17:38 2005年2月20日 (UTC)
- 我 比較喜歡第一個. 雖然我不喜歡將"humanities"稱為"人文科學", 不過, 在學院的分工以及我們實際的生活中間, 所謂"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的界線並不是真的很清楚, 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後, 所謂"文化研究", 種種的"後學"(e.g., 後現代, 後殖民, 後結構等)開始滲入社會科學領域以後. 事實上, 所謂的"分類"或"分工"只是一種方便,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學科發展的特定歷史所造成的.我們很難斬釘截鐵地說, A學科是社會科學, 不是人文學; B學科是人文學, 不是社會科學.所以囉, 我投第一版一票. --wdshu|阿呆 19:47 2005年2月20日 (UTC)
- 人文學科的確是存在爭議的。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見解。一種是分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一種則將人文科學的內容全部算作社會科學。而且正如阿呆所言,二者的分界也不是很清楚。個別學科的確存在爭議。現在的這種方式可能更好一些,將二者放在一起,避免了認識上的差異。另外,Template:Wikipediatoc/temp的分類,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大學科和小學科並列,這很容易造成誤解。例如邏輯一般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不應該和哲學並列。學科分類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希望不要讓讀者看笑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03 2005年2月21日 (UTC)
- Category:政治和Category:政治學有什麼區別嗎?我覺得有一個Category:政治學就足夠了。而且Category:政治下的條目都是屬於Category:政治學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05 2005年2月25日 (UTC)
- 我覺得應該保留category:政治吧。政治這個概念所指涉範疇是比較大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01:17 2005年2月25日 (UTC)
- 「人文學」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這也是學術界在使用的詞語。--可夫 (talky? click me!) 01:20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不認為這是一種「衝突」,我覺得這正是人類知識「多元」的表現。--可夫 (talky? click me!) 01:47 2005年2月25日 (UTC)
重複是應該的
就 像Wdshu所說,各領域之間的界線是人去劃分出來的,有許多東西在各領域裏面必然會重複到,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分類方法是沒有意思的。以地理來說,人文地 理是屬於社會科學,自然地理才是自然科學,而自然中當然要有地理(地形);教育放在生活裏面是有意義的,教育本來就是個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我生活是依照 「食衣住行育樂」來排列的,你把教育拿掉,等於是變成了一個缺口;而文學是八大藝術之一,所以當然也要放在藝術中(我藝術是八大藝術加上手工藝);交通可 以是科技,但也可以是人類社會中重要的一環。 另外一些你刪除掉的項目,我覺得應該擺回去,如次文化、性學和藥學,因為它們的個體性應該已經夠大到有資格獨立出來了。電腦科學嚴格來說的話,其實反而是資訊科學的子科學,所以要刪除的話也應該是刪除電腦科學而保留資訊科學才對。--可夫 (talky? click me!) 01:08 2005年2月25日 (UTC)
- 我 也同意您的一些觀點。但是重複畢竟不好,我們要做的是導航的功能,因此我們應該想辦法避免重複。而且例如地理學,雖然他既有社會科學的成分,又有自然科學 的成分,但是一般都是將他劃作社會科學的。學科分類最複雜的問題是分類系統有多種,每種都不大一樣,我們應該儘量結合各種分類系統的特色,作出一個既適合 中文世界,又符合分類標準的分類來。另外,我也很想知道,除中國大陸以外,其他中文地區關於學科分類方面有使用哪些系統?--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18 2005年2月25日 (UTC)
我覺得科技還是改為工程技術比較好。其他的分類方法一般都是這樣劃分的,科技則包含了自然科學,這就和自然科學部分重複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5 2005年2月25日 (UTC)
- 科技是technology,不是工程技術engineering,更不是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啊。--可夫 (talky? click me!) 01:40 2005年2月25日 (UTC)
另外,我覺得這樣可能會避免一部分的重複:人文學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科技這幾個部分是按照學科劃分的,因此儘量使用xx學,xx工程,xx科技等來標示出其學科的屬性。這樣就能和其他幾個部分的內容避免重複。--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5 2005年2月25日 (UTC)
- 我當初設計的時候確實是依照這個方法來分類的。所以才會有政治學和政治,經濟學和經濟的區別。--可夫 (talky? click me!) 01:45 2005年2月25日 (UTC)
- 為什麼作為導航功能要避免重複呢?不正是因為作為一種導航功能所以才更不要採取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分類模式嗎?讓某個領域放在好幾個類別裏面,至少有兩種意義:
- 第一,已經強調很多次的,領域的劃分是人為的,而人會因為不同的觀點或知識體系而去作不同的劃分,如果只採取其中之一的分類觀點或知識體系去劃分的話,那等於我們先行為使用者決定了哪一種分類體系是「比較好」的,這才是不中立的作法。
- 第 二,因為某個領域對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有不同的分類觀點,所以把該領域放在好幾個類別中,會是比較有助於大家搜尋的。以地理來說,有人可能覺得是社會科學, 有人可能覺得是自然科學,有人可能想到的第一個念頭是自然,當他們去他們覺得應該放有地理連結的那個類別中尋找,卻發現不在那裏的時候,他們就還必須花費 更多的時間到其他類別中尋找。重複的意義就是在於,我希望大家可以在藝術中找到文學,可以在人文學中找到文學,他們不須要被限定在「文學是一門人文學科」 這種概念下去使用維基百科。我希望那些心中第一個念頭是「文學是一門藝術」的人,也可以在他們所認為的地方搜尋到他們想要找的東西。--可夫 (talky? click me!) 01:36 2005年2月25日 (UTC)
學 科的"分類"其實是歷史因素居多, 都是後來者對於既存現狀的"合理化"方式, 所謂"明確的分類系統", 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是一個迷思. 事實上, 由於西方文化的強勢, 基本上目前中文學術界對於學科的分類, 都是依循西方(或者講明白一點, 就是美國)學術界的分類方式.
如果拉 回學科之發展歷史的話, 所謂的"人文學"(humanity),講簡單一點其實就是近代以前所謂"哲學"(愛智之學)的這種觀念. 現在很多西方的大學有所謂"Liberal Arts"(基本上有點中文"全科教育"的味道)這種觀念, 在西方的學院建制也還保留"古典研究(Classical Studies)"這種學科, 在今天的學術分工下, 這種概念或學科指的就是諸如古典語文,哲學, 基本社會科學, 藝術等學科. 而所謂"社會科學"的觀念, 其實是類比"自然科學"的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在1960年代以後興起的"行為主義"思潮中達到了概念的高峰. 但是在現在的學院中(特別是在研究所的階段),大家都知道這些分類只是一個方便, 不會有人去爭說這個學科在"本質"(這個字是另一個迷思)上是社會科學還是人文學. 因為, 其實這些學科, 研究的不外是所有和"人"或"人類社會"相關的東西, 這種二分法基本上真的是沒意義的.
回到討論主題, 我覺得我們並不用想像要建立一個"邏輯完全分明"的分類系統.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方便, "多重分類"或"重複定位"應當不是什麼問題才對.--wdshu|阿呆 01:48 2005年2月25日 (UTC)
分別討論
以下就每個問題分別討論。希望能夠集眾人之力完善這部分(希望Cough不要生氣,我也只是想讓這個內容更合理、更有用)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
Category:人文學和藝術的分類方式是翻譯自英語,但是中文並不這樣說。因為在中文裏,藝術包括在人文科學當中,這裏將二者並列就不合適了,二者的範圍會讓人覺得是並列的。因此我建議這裏使用Category:人文科學比較恰當。--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6 2005年2月25日 (UTC)
- 或者題目改為人文與社會科學,是不是會更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8 2005年2月25日 (UTC)
- 很多人(包括我)都認為Category:人文科學的名稱是有問題的,我不贊成繼續使用。不過如果要更改Category:人文學和藝術這個名稱,我沒有意見。--可夫 (talky? click me!) 02:12 2005年2月25日 (UTC)
- 查中國學科分類國家標準、聯合國教科文科學技術統計工作手冊的分類法有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分類,Category:人文學和藝術則見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類法。另外,人文科學的稱呼無論是否有問題,仍然是更為常用的稱呼。--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7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哲學無論如何是應該放在第一位的,它是其他學科的思想源泉--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6 2005年2月25日 (UTC)
- 排列順序我沒有意見。--可夫 (talky? click me!) 02:12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歷史改成Category:歷史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00 2005年2月25日 (UTC)
- 歷史通歷史學,這應該是小問題。如果要改的話我是沒有意見。--可夫 (talky? click me!) 02:12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地理改成Category:地理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02 2005年2月25日 (UTC)
- 其實沒有必要,有點太鑽牛角尖了吧。--可夫 (talky? click me!) 02:15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性科學是在人類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上形成的,主要研究的也是性的醫學和性的行為科學,放在社會科學這裏合適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8 2005年2月25日 (UTC)
- 性學也研究性的社會與文化意義,甚至性學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人文學科的人在研究的。如果真的要中規中矩的去分,性學會被分到所謂的「跨學科領域」中。但是說實在的現在有哪門學問不是在「跨學科」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02:53 2005年2月25日 (UTC)
- 性 學在早年研究上是偏重於醫學、生物學的研究,但是隨着時代演進,現在從醫學或生物學角度出發的性學已經只是較小的範疇,大幅度躍進的則是從社會、人文、心 理、法律等角度出發的性別研究。例如各種性少數的質性研究、性文化研究、甚至有很多學者專注的是性別的後殖民研究。我認為性科學包括了生物性質的性學,也 包括了人文社法等等性質的性別研究。--虎兒 03:13 2005年2月25日 (UTC)
category:傳播的問題。中國學科分類國家標準中傳播學與新聞學並列,國際文獻聯合會分類體系則只有傳播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分類法則將傳播學方在新聞學之下。雖然傳播學的範圍比新聞學大,但是兩個學科的形成不一樣。或者可以改為category:傳播學和category:新聞學兩個並列?--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00 2005年2月25日 (UTC)
另外,是否應該增加category:藝術?畢竟藝術是人文科學中的一個大學科。還有民族學也同樣應該列出,人口學則一般劃為社會科學下的一級學科,另外,社會科學中的一些學科例如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又歸為行為科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06 2005年2月25日 (UTC)
- 同意放藝術,其實本來是想放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9 2005年2月25日 (UTC)
統計學是數學分支,建議從這裏刪除。另外,建議宗教和教育改稱宗教學和教育學,而在生活、藝術和文化或者人類社會處放置宗教和教育--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20 2005年2月25日 (UTC)
- 統計學在很多學校都放在商學院下面,甚至獨立出來的系所也歸類在商學院,它是可以獨立出來的。--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9 2005年2月25日 (UTC)
- 我 覺得不是一定非得要「學」來「學」去的,教育和教育學,宗教和宗教學,很多事情不是分的那麼清楚。教育學難道不是從實務教育中發展出來的系統研究嗎?教育 難道不是教育學的應用嗎?更何況我們在講教育的時候,本來就有可能包含教育實務和教育學的意義(文字是有多層涵義的)。而且,教育和教育學的分野,真的有 這麼重要嗎?Template:Wikipediatoc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讓大家方便查詢維基百科」,而不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分類系統」,所以我真的覺得不須要去鑽那種牛角尖。--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9 2005年2月25日 (UTC)
另外,家政學是否可以放進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22 2005年2月25日 (UTC)
- 我沒有意見。--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9 2005年2月25日 (UTC)
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
- category:地理也可以放進來。--可夫 (talky? click me!) 03:00 2005年2月25日 (UTC)
- category:藥學可以放進來。--可夫 (talky? click me!) 03:00 2005年2月25日 (UTC)
- category:藥學一般屬於醫學範疇,放進來合適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18:56 2005年2月25日 (UTC)
應用科學和科技如何區分?不如將這部分改作自然科學,科技部分改作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4 2005年2月28日 (UTC)
生活、藝術與文化
這個和人類社會部分如何區分?尤其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不就是生活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33 2005年2月25日 (UTC)
科技
礦業、印刷不如全都放在工藝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3 2005年2月28日 (UTC)
這部分內容很繁雜,基本上可以分為工程學、工藝學、應用科學、技術科學,而且一些學問之間又有交叉,例如交通和運輸,航空和航天,採礦和冶金等,怎麼分類才能更好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07 2005年2月28日 (UTC)
自然
- category:地理可以放進來。--可夫 (talky? click me!) 03:03 2005年2月25日 (UTC)
太空不如改為宇宙,宇宙的概念包括了地球,而太空則是地球之外--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5 2005年2月28日 (UTC)
人類社會
世界
中華文化
綜合參考
按主題瀏覽的意義
這個template主要是為了讓讀者方便按主題瀏覽百科全書, 所以個人以為與其在這邊爭論各種分類歸納方式,倒不如說將目前已經完善得差不多的分類,大致分到應該的大分類之下,我認為不必要求非常精準(因為每個人都 有自己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參考其他分類方式但不必照單全收),只是不要鬧笑話就可以了。(說真的,英文版首頁上的按主題瀏覽也沒幾個。)--虎兒 04:22 2005年2月25日 (UTC)
按照主題瀏覽:三大板塊。
- 自然科學:以自然科學中心的板塊。
- 人文社會:以人文、藝術、社會為中文的板塊。
- 特色板塊:索引方式、地區板塊、維基使用嚮導等
Ab ab 99 19:51 2005年3月5日 (UTC) (原則:同類而聚、重者為先)
合併後的討論
信息技術產業
信息技術產業,又稱信息產業,它是運用信息手段和技術,收集、整理、儲存、傳遞信息情報,提供信息服務,並提供相應的信息手段、信息技術等服務的產業。信息技術產業包含:從事信息的生產、流通和銷售信息以及利用信息提供服務的產業部門
简介
信息技術(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測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也許您不滿意這個定義,但這的確是一個又簡潔、又具體、又系統、又實用的定義。這4大技術在信息系統中雖然各司其職,但是從技術要素層次上看,它們又是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感測、通信、計算機都離不開控制;感測、計算機、控制也都離不開通信;感測、通信、控制更是離不開計算機。 對人類社會活動一切有用感測技術就是獲取信息的技術,通信技術就是傳遞信息的技術,計算機技術就是處理信息的技術,而控制技術就是利用信息的技術。因此這個定義不但給出了信息技術的內容,也明確了信息技術的獲取-傳遞-處理-利用的體系,還擺清了感測、通信、計算機、控制這些概念。比較明確、領域比較清晰、大眾比較有感性認識的技術在信息系統中的作用和相互關係。 感測、通信、計算機和控制的數據、資料都可以稱為信息,廣義的信息不僅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信息,還包括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活動的信息;不僅包括經濟信息,還包括科技信息、社會文化信息、生活信息等。狹義的信息主要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微觀和宏觀經濟信息。信息手段和信息技術主要是指從事信息處理的電腦系統和從事信息傳遞的輿論、通訊工具以及相應信息科學理論。因此,信息技術產業是指從事信息的生產、流通和銷售信息以及相應信息科學理論。 種類 信息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三個產業部門:①信息處理和服務產業,該行業的特點是利用現代的電子計算機系統收集、加工、整理、儲存信息,為各行業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如計算機中心、信息中心和諮詢公司等。②信息處理設備行業,該行業特點是從事電子計算機的研究和生產(包括相關機器的硬件製造)計算機的軟件開發等活動,計算機製造公司,軟件開發公司等可算作這一行業。③信息傳遞中介行業,該行業的特點是運用現代化的信息傳遞中介,將信息及時、準確、完整地傳到目的地點。因此,印刷業、出版業、新聞廣播業、通訊郵電業、廣告業都可歸入其中。信息產業又可分為一次信息產業和二次信息產業,前者包括:傳統的傳遞信息情報的商品與服務手段,後者指為政府、企業及個人等內部消費者提供的服務。 信息技術產業是一門新興的產業。它建立在現代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基礎之上,採用了先進的理論和通訊技術,是一門帶有高科技性質的服務性產業。信息產業的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信息產業通過它的活動使經濟信息的傳遞更加及時、準確、全面,有利於各產業提高勞動生產率;信息技術產業加速了科學技術的傳遞速度,縮短了科學技術從創製到應用於生產領域的距離;信息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有利於國民經濟結構上的調整。 正是由於這些優點,計算機技術產生以來,信息技術便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它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角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為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實惠。 雖然當今的信息技術已經給人們帶來了不曾奢望的利益,但技術前進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在面向21世紀的技術變革中,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將是智能化。 當今的信息技術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人腦在信息處理方面的能力,如記憶能力、計算能力等等;但在許多方面,卻仍然遜色於人腦,如文字識別、語音識別、模糊判斷、模糊推理等等。尤其重要的是,人腦可以通過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來不斷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而存儲程序式計算機的所有能力都是人們通過編製程序賦予給它的,與人腦相比是機械的、死板的和無法自我提高的。 針對以上問題,人們從多年以前就開始研究智能理論與技術,探索人腦信息處理的機制,以便用機器更好地模擬人腦的功能。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智能理論與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正是這些進展為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