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珪
傅珪 | |
---|---|
大明礼部尚书 | |
籍贯 | 直隶保定府清苑县军籍 |
字号 | 字邦瑞,号北潭 |
谥号 | 文毅 |
出生 | 天顺三年(1459年) |
逝世 | 正德十年(1515年) |
出身 | |
|
傅珪(1459年—1515年),字邦瑞,号北潭,直隶保定府清苑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丁未进士,正德间累官礼部尚书,与阉党不合,遭弹劾去职。嘉靖初年追谥文毅。
生平
顺天府乡试第九十八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进士[1][2],改庶吉士。弘治年间,授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参与修撰《大明会典》,迁左中允。明武宗继位,因东宫恩,进左谕德,纂修《孝宗实录》。因不依附刘瑾而遭其忌恨,因弹劾其修《会典》时有所解私囊事,降为编修。恰逢《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为礼部尚书,多有执争,章奏遂多。因事得罪中官被弹劾。嘉靖元年,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3]。
著作
有《北潭集》。
家族
曾祖傅贵;祖父傅信,曾任主簿;父傅泰,国子生,母刘氏[4]。
参考文献
-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56–258. ISBN 978-7-307-07043-1.
- ^ 《明史》(卷184):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荫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之《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登科录》
相关条目
官衔 | ||
---|---|---|
前任: 费宏 |
明朝礼部尚书 正德六年-八年(1511年-1513年) |
继任: 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