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修改、回退、讨论循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修改、回退、讨论循环”是维基百科上达成共识的一种方法。此法有时可用于了解争议点,并形成讨论进而打破死结;而在其他情况下还有其他解决方式。施行本方法时请小心谨慎,因为有些用户认为回退是在对其下战帖

简介

  • 放手修改:更新是维基百科进步的原动力;只要不是破坏,任何编辑都是维基百科最欢迎的行为,请不要对是否要动手编辑犹豫。同样的,若你在页面的讨论页留言建议如何修改,过段时间未获回应,那么你就直接修改吧!有时其他编者可能很忙或是没在看这个页面,你的修改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不然也至少是单纯的改善了条目,两者都带来了好的结果。
  • 回退:当一个修改被他人视作就算经过修饰也无法对页面有益,那么他人可以将这次修改撤销;请仅在必要时进行回退。本页的方法并不是鼓励回退,而是表示回退会引起这个循环。回退他人时请在编辑摘要附上理由,并在编辑历史和讨论页检查是否有人发起或正在进行相关讨论;若无,则你可以发起相关讨论来解释你的回退。
  • 讨论:回退后,回退者应在讨论页留言解释;而被回退的人应跟着回应当初修改的理由,请不要跟着又回退成自己的版本,这种行为被视作编辑战
  • 循环:当双方(或多方)讨论并了解双方意见而达成共识,这时可以将讨论结果重新编辑到页面上,看看众人是否对这个修改满意,是否有反映共识;若无,则又会有人回退,进入第二轮的循环。注意此循环必须经过“讨论”步骤,而不是单纯双方一再回退对方编辑。

不确定找谁谈来取得共识是很常见的,因此直接修改页面可以引起对该页面有兴趣的人的注意,其后便能跟这些人讨论来取得共识。
何时使用:
当某特定页面有许多编者讨论许久仍无进展时,或是一位编者的想法并没有出现在相关讨论中时。
如何施行:
发现感兴趣者并与他(们)达成共识。
  1. 放手编辑,对目前条目做你认为最有益的修改,修改可能是重写、修饰、增减内容。
  2. 等待是否有人回退你的修改,这时你就能发现感兴趣者。
  3. 在讨论页向这位仁兄解释你的修订,并达到共识。将达成的共识修改进条目,若无任何回退,那这次的修订便完成了。

这个方法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 对于试图找寻和达成共识,却又不知是否其他用户对此页有兴趣或关注时,本方法是很有用的;当然还有其他种达成方式。但是勇于更新并不是用来加入偏见
  • 本方法适用那些想快速进入讨论的编者,或是觉得“先讨论”方法让流程过慢的编者。
  • 本方法对有经验的维基人来说是最适用的。此法比其他方法需要更多沟通技巧和编辑技术,且比其他方法更容易失败。在不稳定的情况下不支持使用本方法。有些编者会在编辑摘要引用本页面,然而本方法并不是回退的理由。若众人都反对你的修改,尤其是在有争议的地方,贸然修改可能会被视为是挑衅,所以任何编辑前都该拿捏分寸并清楚解释自己的行为。
  • 本页面只是论述,非方针指引,虽然本页常常被引用,但并不代表本方法具强制性和约束性。[注 1]
  • 若他人的编辑对条目有益,而你仅仅是不喜欢这个修改,请不要引用本页面;本页面并非合理化回退,更不是编辑战的借口。回退时都应基于方针或指引,而非像本页这种论述。
  • 本页面不是多次回退的借口。若你回退后,对方又再次修回,这时应该考虑停止回退,并进行讨论。讨论页是对所有人开放的,而非你跟他。[注 2]
  • 本方法并不是长期回退所有他人修改,并试图维持自己喜欢的版本。没有任何修订强制需要事先知会和讨论,就算这个修订量很大也一样。

用例

取得共识的过程中卡住了,是本页方法救援的时候了!

当其他方法失败了,当合作破裂,当不确定在讨论页留言是否能引起回响,当其他人怕引起争议而不愿编辑,这时就该考虑使用本页的方法来达成共识。底下列出一些使用范例:

两派人马正在打编辑战,放手更新可视作在中间地带妥协。
注意:在编辑战中回退修改可能会被视为破坏并被封禁,请勿持续编辑战。在编辑战中勇于修改的内容应该是双方都接收,并用于试探何处对方尚不能接受,而不是扩大战线,也不可以是单纯的回退。
在没达到共识的情况下,一段时间没有新的讨论
讨论是本方法的不能省略的必要步骤,在执行本方法时略过讨论可以视作破坏。如果你的放手编辑与正在讨论的内容有关,且你并没有在讨论页参与讨论,那么你的放手编辑与本方法的步骤一并不同。放手编辑后,应马上在讨论页或是编辑摘要告知编辑原因,而不是被其他人问起或是回退时,才做解释。
正在进行的讨论没有产出结果
当现下的讨论已经胶着没有新进展,直接编辑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若你的编辑仍未被接受,也应继续保持文明和他人合作与讨论。
相关主题只有粗略的共识英语rough consensus,且与你的观点有极大的差距。
注意:新用户在有争议的条目往往能带来真诚的贡献,因为他们未接触过去的争论。众人可能在主题上保有粗略的共识,新用户可以促使这些人在特定主题上有新进展,当然也可能引发新的争议和纠纷。
局部共识反对页面有任何修改
当一群用户认为一个页面已经完成,不需要更多修改时,这个页面就被“冻结”了。但这与维基百科的运作相背,禁止修改的局部共识是违反编辑方针的。

不适用情况

大体上,本方法在以下情况不适用:

  • 维基社群对你要修改的部分已经有现存(不小)的共识,且你想写的内容与共识不同。
  • 页面现存争议,尚存未有共识的僵持争论,而你的编辑会再此引发这个争论。
  • 页面被保护,应提报请求解除保护
  • 页面被存取控制,请与相关管理员或技术员提请修改。
  • 你已失去理智。
  • 回退你的人只是想拥有那个页面
  • 不愿页面改变的保守派。

成功情况

本方法在以下情况尤为成功:

  • 局部共识与全域共识相背,而你想照全域共识修改。
  • 大家还没仔细思考过。
  • 大家只从方针或主题上空谈,而未深入讨论相关共识。
  • 大家鸡同鸭讲英语Talking past each other,未有人切中要害。

其他办法

本页方法并不适用所有情况,只对一些对流程有兴趣的人有用。维基百科上还有其他方法,并可能在其他情况下更有用。

  • 修改、回退、再修改:不要停下编辑,也不需讨论,试图用不同的编辑内容来猜测回退者的回退原因。此方法在你的编辑量不大时往往有用,因为很容易了解其他编者怎么思考你的编辑。但所谓的“再修改”不该跟前一个修改相同,不然等于是在跟回退打编辑战。
  • 修改、回退、回退:有时他人的回退只是失误或误会,这时以假定善意并回退他的回退,并在回退编辑摘要解释你认为他的回退是误会的理由。请避免造成修改、回退、回退、回退的情况,更不该形成三次回退
  • 你修改,他修改,你再修改:有时又称为“修改、精炼”。他人将你的编辑文字修饰或做些改正,等他们修改完后你再继续编辑他处;此为成功的合作编辑,请继续保持。
  • 第三方意见:如果只有你跟回退你的人在讨论,建议找其他人一起讨论,或是到互助客栈等地寻求更多人关注问题。
  • 请求讨论:让更多人注意到你正在编辑的条目。
  • 公布栏:在条目相关的维基专题公布栏上请求协助,让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帮助你。
  • 先讨论:与本页主旨相反,先在讨论页上发起讨论,直到所有人都同意取得共识后再编辑。
  • 协商:协商相关的论述。
  • 零回退:当不同意他人的编辑时,完全不使用回退,而是直接找对方讨论。
  • 随它吧英语Wikipedia:Let it go:维基百上有上千上万个条目有待改善,若此条目你无法改变什么,那就算了,找寻新的目标吧!

注释

  1. ^ 本页常在编辑战中引用,用来指出回退后应该进入讨论步骤,而非再次回退对方的回退。避免编辑战则是维基百科的方针。
  2. ^ 第一位发起讨论的人,是最遵守本页方法的人。

相关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