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汾
郭承汾 | |
---|---|
大明浙江道监察御史 | |
籍贯 | 福建泉州府晋江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懋衮,号贤水 |
出生 | 年代不详 福建泉州府晋江县 |
逝世 | 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 四川酉阳宣抚司 |
出身 | |
|
郭承汾(?—1649年),字懋衮,号贤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明朝末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生平
崇祯十五年(1642年),郭承汾中举人。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进士。授淮安府推官。莅任仅八个月,即以才能征召为浙江道监察御史。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破南京,弘光朝灭亡。郭承汾随唐王朱聿键逃往福建。唐王即位,改元隆武,郭承汾仍任御史,巡按贵州。
次年春,张献忠部由四川攻贵州,郭承汾会同定番侯皮熊、总制范爌,尽力剿抚、经营。不久,清兵入闽,隆武帝被俘。郭承汾在贵州等候消息,皮熊、范爌请其留任。于是得命,晋太仆寺卿,兼佥都御史,巡抚黔南。
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张献忠馀部孙可望派兵劫持郭承汾及皮熊至酉阳境内,欲劝其投降。郭承汾毫无惧色,怒斥孙可望“以朱温之事,行莽、操之奸”。孙可望大怒,将其拘谨于民宅。郭承汾绝食十几日而死。移尸东郊,多日无人敢于收殓。经历月馀,颜色如旧。有总兵徐尽忠一直对郭承汾友善,暗地令家僮在夜间将承汾埋葬,并悉心标记。
康熙九年(1671年),陈宝钥分藩贵州,寻访郭承汾遗迹,方找到徐尽忠子及家童,收集郭承汾骸骨,迁回家乡安葬。郭承汾家贫无子,族人以其侄郭绍徽过继为嗣[1]。
注释
- ^ 《泉州府志·卷之五十七·明忠义》页四十四~四十七:郭承汾,字懋衮,号贤水,晋江人。崇祯壬午癸未联捷进士。授淮安府推官。莅任八月,以才能征为浙江道御史。及南都失守,随唐王入闽,仍以御史巡按贵州。时滇黔僻在天末,尚循明朔,至则冰清自矢,惩贪举暴,岳立风行,悍将奸胥莫不望风而靡,省风事竣,会沅有妖僧之变,与沅抚会鞫事,上报可。因赴省监决,遂迟留。
明年春,蜀寇渡江,荼毒上游七邑,杀戮之操,鸡犬无声,承汾奋臂会定番侯皮熊、总制范爌协力剿抚经营,三阅月始囘。贵阳时兵燹之馀,尸塞长衢,血成沟浍,于是收馀烬,瘗遗骸,吊忠魂于荒原,辑残黎于箐硐,将为长守之计。未几,大清兵入闽,唐王被执,粤人别委巡方,承汾候代,而皮熊、范爌因民情共疏留承汾护军,联络各路办寇。得命,晋太仆,兼佥都,巡抚黔南。
己丑,逆党孙可望遣使贻书谕责,谓牛耳之血未乾,北门之师夜至,君父可欺,天地神明不可昧也,不报。十一月,遂以兵劫承汾及皮熊于酉阳界。执见时,众官慑于威,皆跪,承汾独挺然不屈,词色皆厉,可望慰抚之,益申言切责。可望怒,承汾笑曰:“汝以朱温之事,行莽、操之奸,将窃大权,移汉祚,谓举国莫尔何!我头可断,膝不可屈!”遂为左右捽仆。承汾曰:“吾读书四十年,自矢上不负君父,下不负生民。今日蒙屯正国士捐縻之日也!即死耳,吾何惧哉!”乃令引出,羁民房中,饿九日不死。可望令人劝之食,曰:“吾欲扶翊国运,愿先生共襄盛举。亟强飰,毋自苦。”承汾瞪目曰:“路人知司马之心,谁其信之!吾志已决,虽苏、张复生,不可餂也。”复饿五日死,移尸东郊,无敢收者。历月馀,颜色如旧,诸虫鸟兽不敢犯。有总戎许尽忠,素善承汾,阴令家僮志其处,黑夜瘗之,无有知者。
康熙九年,陈宝钥分藩贵州,征其遗迹,无不涕泣能道者。复有旧士人黄皑以岐黄之术谒问请曰:先生温陵人,亦知此地有温陵忠烈如郭公者乎!宝钥怆然曰:“固也。子能为我求其藏骨之处乎?”慨然曰:“皑受知郭师甚深,日夜拊心难忘。”遂遍求诸遗老,曰:“当日伪秦以虎狼之威,谁敢藏尸以罹祸?”适与友杨和甫谈及此事,曰:向闻许公有此义举,问其子伯符,则知之矣。遂访伯符于山村,泫然泣曰:此先子实为之,虽妻子不与知也。惟所瘗家僮知之,亦虑其及祸,今就耕开州矣。越三日,其家僮不期而至,会城叩之,则曰:“埋之日已详志其处,城北工坎上有木槿花一株,瘗其下。今花根尚在,封识无恙也。”发验果然。遂挈其骸以归。
承汾性义侠,郡有不平事,不惮攘臂为之。先有纷难,立为排解。及遭大难,百折不回。当许僮藏其骸时,甫弱冠,至陈宝钥访求,已皤然叟矣。令斯人者,天夺其年,或死饥寒,或死兵刃,即不死而转徙流离。则忠魂灵骨,且与断梗飞花同埋尘土耳。意忠义英爽不忘情于故垅,殆有使之而然与。承汾家贫无子,族人以侄绍徽为之嗣,择地葬焉。郡中诸名公及族人皆有挽诗。睬陈蓼崖纪略
参考文献
- 怀荫布、黄任、郭赓武,《泉州府志》,清同治九年(1870年),金华章倬标 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 朱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
官衔 | ||
---|---|---|
前任: 杨鼎熙 |
明朝淮安府推官 1643年-1644年 |
继任: 程之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