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
雷伊泰湾海战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 | |||||||
1944年10月20日美军登陆雷伊泰岛的路径 | |||||||
| |||||||
参战方 | |||||||
美国 澳大利亚 | 大日本帝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小威廉·哈尔西 威利斯·李 托马斯·金凯德 克利夫顿·斯普拉格 杰西·B·奥尔登多夫 约翰·奥古斯丁·柯林斯 |
栗田健男 宇垣缠 铃木义尾 西村祥治 † 小泽治三郎 松田千秋 三轮茂义 志摩清英 大西泷治郎 关行男 † 寺内寿一 山下奉文 武藤章 | ||||||
参战单位 | |||||||
兵力 | |||||||
9艘航空母舰 8艘轻型航空母舰 18艘护航航空母舰 12艘战舰 11艘重巡洋舰 15艘轻巡洋舰 141艘驱逐舰 约1,500架飞机 2000艘辅助舰只 |
1艘航空母舰(瑞鹤号) 3艘轻型航空母舰 9艘战舰 13艘重巡洋舰 6艘轻巡洋舰 34艘驱逐舰 约750架飞机 30艘辅助舰只 | ||||||
伤亡与损失 | |||||||
3,000+人阵亡 1艘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 2艘护航航空母舰 4艘驱逐舰被击沉 |
10,000+人阵亡 1艘航空母舰(瑞鹤号) 3艘轻型航空母舰 3艘战列舰 6艘巡洋舰 6艘驱逐舰被击沉 |
雷伊泰湾海战(英语:Battle of Leyte Gulf,日语:レイテ冲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澳大利亚与日本之间爆发的海战,战役地点位于菲律宾雷伊泰岛附近。当时日本海军全力拦阻美军重新夺回菲律宾以及保护南洋战略资源。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雷伊泰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和战舰海战。[1][2]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6日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200万吨,其中盟军舰队多达133万吨,日本海军则达73万吨。双方合计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总计超过20万名战斗人员参与了此次战斗。
日本在马里亚纳海战战役失利后,已丧失塞班岛、马里亚纳群岛等防线,虽居劣势,但若是再失去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将断绝,东南亚与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因此日军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雷伊泰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进攻的海上力量,守住要道。而盟军在经过许多的考虑下,放弃原先攻打台湾的计画,而改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一举击溃前来支持的日本帝国海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重型军舰13艘被击沉,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上、陆基等航空力量被消灭殆尽,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具备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地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3][4],1944年10月21日澳洲皇家海军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无法阻止美军,美军于1944年10月20日登陆雷伊泰岛,麦克亚瑟将军10月25日在该岛设立了司令部。
战略背景
1943年的战势迫使日本军放弃其在所罗门群岛的基地。1944年盟军在一系列登陆行动中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突破了日军在太平洋的内防御圈,日军在同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中航母舰队被重创,航空兵力损失殆尽,残余航母舰队退回日本本土,盟军在西太平洋获得空中和海上的优势。
此时盟军开始考虑他们的下一步。海军上将尼米兹建议进攻台湾,将日军阻挡在菲律宾:这样盟军可以控制联系日本和南亚的海路,切断日本与它南亚的驻军的联系,使日本在南亚的驻军得不到补给。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也位于日本的联系线上,将菲律宾输给日本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丢脸的事,而且麦克阿瑟1942年逃离菲律宾时曾经发誓重返故地。最后罗斯福总统决定在菲律宾登陆。
日方对盟军的盘算也很清楚。战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制定了四个方案: 捷1号作战方案是针对菲律宾的重大海军作战方案, 捷2号作战方案是针对台湾的作战方案, 捷3号和捷4号作战方案分别是针对琉球群岛和千岛群岛的作战计画。 所有四个计画都是孤注一掷的、复杂的和大胆的行动计画,它们将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决定性战役。
美国海军进攻菲律宾的登陆点在雷伊泰岛。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的第七舰队的战列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用于支援登陆部队,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所率第三舰队的第38航空母舰特遣舰队用于掩护两栖作战并寻歼日本舰队。
1944年10月12日尼米兹的航母对台湾进行了一次空袭,确保那里的飞机无法介入在雷伊泰岛的登陆;日本因此开始执行捷2号作战方案。一波又一波的飞机投入对美军航空母舰的战斗,在此后3天中日军损失了600架飞机,这几乎是它大部分的空中力量,使得她的海军基本上丧失了空中掩护。当美军展开对菲律宾的进攻后,日本海军才转入捷1号方案。
按捷1号作战方案,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机动部队使用缺乏航空兵力的航空母舰,从北面将美军第三舰队主力从其应该保护的登陆地区引走。美军登陆兵力在丧失其空中掩护后,将受到从南洋开入的三支日军舰队的打击:驻扎在汶莱的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第二舰队进入雷伊泰湾消灭盟军登陆力量、西村祥治中将和志摩清英中将的舰队组成第五舰队作为游击兵力。这三支作为攻击舰队,没有航空母舰和潜舰,完全由水面舰只组成。
显然这个计画的结果是这四支舰队中,因为直接面对美军主力直到不能战斗,代表至少一支要被牺牲。战后丰田副武对美国调查者是这样解释作战计画的:
“假如我们丧失菲律宾,而舰队幸存下来,那么我们南北之间的海道就被割断了。假如舰队待在日本领海的话,那么它得不到燃料补给。假如它待在南海的话,那么它就得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因此假如我们失去菲律宾的话,那么保存这支舰队也没有意义了。”[5]
战役概况
1944年10月20日,美军一支两栖部队进攻菲律宾群岛中部的雷伊泰岛,此乃雷伊泰湾战役的开始。同一天,日军一支部队从雷伊泰岛东南部进入阵地,美军第七舰队的潜水艇发现日军第一攻击部队。
- 栗田的舰队于10月24日进入雷伊泰岛西北的锡布延海。在锡布延海海战中遭到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武藏号战列舰被击沉。栗田掉头撤退,美军飞行员以为他就此退出战场,但晚间他再次掉头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并顺利于清晨来到萨马岛。
- 西村中将的舰队于10月25日清晨三点进入苏里高海峡正好撞到美军的作战舰队。在苏里高海峡突破的海战中,不顾猛烈炮火前进,导致扶桑号和山城号被击沉,西村战死。此时志摩的游击舰队才姗姗前来,他因为明白突破无望,率领舰队向西撤退,加上栗田的舰队已经从北方过来。
- 海尔赛上将接到小泽的航空母舰舰队到达的消息后,于10月25日派他的航空母舰追击,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击沉四艘日本航空母舰,小泽剩余的舰队逃回日本(小泽的任务本身就是吸引美军注意力,将第34特遣舰队从莱特湾引走,显然成功了)。
- 栗田的舰队于10月25日清晨六时到达萨马岛。此时海尔赛正在追击小泽,在栗田的舰队和美国的登陆舰队之间,只有六艘美国护航航空母舰和它们的驱逐舰。在萨马岛海战中,美国驱逐舰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鱼雷攻击,并在缺少空中支援的情况下猛烈反击日军舰队,加上天气的不利,致使栗田误以为他面对的是美军主力舰队,因此他不久就决定撤出战场,这导致与西村中将的舰队合力和美军决战的计画彻底泡汤。
整场海战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部分。
战斗详情
锡布延海战
栗田最强大的“中心舰队”由大和、武藏、长门、金刚和榛名五艘战列舰组成,加上12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栗田的舰队企图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攻击雷伊泰湾内的登陆舰队。
1944年10月23日子夜后,栗田的舰队经过巴拉望岛水域,他的舰队被美军潜艇镖鲈号和鲦鱼号发现。虽然两艘美军潜艇回报他们发现这支日军舰队的电讯已被大和号上的电报员截获,但日军舰队却没有采取反潜行动。结果美军先发制人,镖鲈号发射鱼雷击沉了栗田的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鲦鱼号击沉摩耶号重巡洋舰。高雄号重巡洋舰被鱼雷击中,在两艘驱逐舰的保护下返回汶莱;美军潜艇尾随着它,不过在10月24日由于镖鲈号搁浅而被迫放弃追击。在这之后,栗田将他的旗舰转移到大和号上,继续前进。
10月24日早晨约08:00美军无畏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发现栗田舰队已经进入狭窄的锡布延海。哈尔西命令集结第三舰队的三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集中攻击栗田的舰队。从无畏号和卡伯特号航空母舰和其它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共260架飞机约于10:30开始不断攻击这支舰队。醒目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成为美军主要攻击的目标;武藏号、大和号和长门号中弹,妙高号重巡洋舰负重伤返航。第二波空袭集中在武藏号,它多次被炸弹和鱼雷击中,导致它开始掉队。从约克镇级航空母舰企业号、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起飞的第三波飞机共命中武藏号19次(11枚炸弹和8枚鱼雷),在空袭过程中另有数艘轻型舰只受伤。由于日军缺乏航空掩护,15:30栗田下令他的舰队转头开出美军航空母舰的袭击范围,一直等到17:15,栗田舰队再次转头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栗田舰队无暇顾及受重伤的武藏号,掉队而遭受集中空袭的武藏号,最后约于19:30倾覆沉没。
与此同时,大西泷治郎中将驻吕宋岛的80架飞机袭击了埃塞克斯号、班宁顿号、普林斯顿号和兰利号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被一枚穿甲炸弹击中起火,15:30它的后弹药库爆炸,导致舰上200名水手丧生,旁边参加救火的伯明翰号上也有80人丧命,其它附近船舰也受到损坏;至17:50,普林斯顿号沉没。本来美军将该航空母舰战斗群指派负责朝向北面的警戒任务,但因为战斗导致无暇派飞机搜索北方水域,因此至16:35小泽的诱饵舰队才被美军飞机发现。
苏里高海战
南路的西村舰队在1944年10月22日出航,由战舰扶桑、山城以及重巡洋舰最上和四艘驱逐舰组成,朝苏禄海苏里高海峡航行。10月24日,该舰队的行踪遭美军38特遣舰队第4索敌群察知;该日9点30分遭企业号与富兰克林号航舰所属约20架舰载机攻击,但只受到微不足道的损伤。
按照原计画,南路(西村舰队)及中路(栗田舰队)应在进入海峡前就抵达预定地点同时夹击,让美军疲于应付四面八方而来的突击,然而栗田舰队在航行途中遭到耽搁,加上无线电管制,因此西村舰队抵达时,栗田舰队还在锡布延海,距离莱特岛的海岸还有好几个小时的航程。西村祥治中将最后决定利用其所擅长的夜战来突破美军防线,并预估栗田舰队也能够及时前来支援。西村舰队在该日晚上20:13分朝栗田舰队发出电文,表明将在隔日(10月25日)凌晨4点突入莱特湾,不过栗田舰队与联合舰队司令部并未收到此讯息,所以大和号上只纪录“第二游击舰队预定在0300时以26节速度突入苏里高海峡”,对西村舰队后续行动的信息毫无所知。
抵达苏录海的不只有西村舰队,还有志摩清英中将率领的第二游击舰队。然而两支舰队的指挥官因私交恶劣,因此两支舰队并没有协调行动,而是各自率领舰队分散进入战场面对严阵以待的美军齐射炮火,这个因私废公的决定导致了接下来海战的悲剧。
10月24日深夜,西村的舰队驶过帕纳翁岛,就闯进了美国第七舰队所设置的圈套。杰西·B·奥尔登多夫少将下属的六艘战舰(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和宾夕法尼亚号,除了密西西比号以外,其余战舰皆在珍珠港被击沉或重创过,将在这场海战中大复仇。)、八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和39艘鱼雷艇已经在海峡北岸严阵以待。要穿过海峡打击登陆军,西村必须通过鱼雷艇施放的鱼雷,闯过两组驱逐舰警戒线,在六艘战舰以及两队巡洋舰的集中火力下通过海峡,才能到达海峡另一端的登陆地。
02:02,西村舰队率先抵达苏里高峡口,陆续开始受到盟军的攻击,但没有阻止西村舰队的向北前进。
03:00左右,志摩舰队也抵达苏里高峡口准备一同北上,但没有与西村舰队连络上。
03:09,不断前行的西村舰队受到重创,扶桑号和三艘驱逐舰先后受到鱼雷命中。扶桑号发生爆炸断为两截,但没有立即沉没。
03:50,美舰以一字形横排,战舰舰炮齐射。而日舰排成一路纵队,只能舰艏朝向美舰,炮击能力有限,双方队形呈T字战(显然美军为有利方)。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采用战列线战术的交战,美国当时已经拥有雷达控制火力,美国战舰可以在日本军舰无法还击的距离上就开火。山城号和最上号不断被美军战舰的穿甲炮弹重创。最上号巡洋舰转身逃跑,但因为炮火猛烈丧失了机动能力。山城号于04:19被美军击沉。山城号是最后一艘与其它战舰交战的战舰,也是少数几艘被其它战舰击沉的战舰之一。
04:25,志摩的那智号、足柄号、阿武隈号以及四艘驱逐舰追上西村的已经受到重创的舰队。志摩以为他看到的那两段残片是西村的两艘战舰的残骸(实际上它们是扶桑号断裂后的两段),看到此景他马上知道通过海峡是毫无希望的,于是赶紧接收了西村舰队剩余的船舰,并立刻下令转向往南撤退。在混乱中他的旗舰那智号与焚烧的最上号相撞,丧失机动能力而落后的最上号之后被美军飞机击沉。扶桑号于海上漂浮的前半部被一艘美国重巡洋舰击沉,后半部不久后也沉没了。等到清晨,西村舰队的七艘舰只中,只有一艘驱逐舰时雨幸存。美军的追击后来因为北面终于发现日军中路力量,而让这批日本舰队得以逃脱。
恩加尼奥角海战
小泽的舰队由4艘航空母舰:瑞鹤号航空母舰、瑞凤号航空母舰、千岁号航空母舰、千代田号航空母舰、2艘由战舰改装的航空战舰伊势号、日向号、3艘巡洋舰多摩、五十铃、大淀和9艘驱逐舰组成,其任务是将盟军的主力航空舰队引走。瑞鹤号是最后一艘参加过珍珠港事件幸存至此的航空母舰。日向号和伊势号的第五、第六号炮塔被拆除,安装了机库、飞行甲板(长度仅70余呎,只能进行整备、起飞作业而无法提供降落所需的滑行距离,舰载机必须转降其它正规航空母舰)和两座飞机弹射器(分别安装于飞行甲板的左前、右前方,因为安装位置对第三、第四号炮塔的射击作业造成妨碍,所以射击时两座弹射器必须向外侧张开至最大角度)。但这两艘航空战舰都没有携带飞机,小泽一共只有108架飞机[6]。
一直到1944年10月24日下午16:40,作为诱饵的小泽舰队才被发现。此时美军正在对付来自栗田舰队和吕宋岛的空袭。24日晚小泽截获了一份美军电报说栗田撤退了(这个消息是错误的),但20:00栗田下令所有舰队继续进攻。
哈尔西看到他有机会消灭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所有航空母舰,这样美军可以无忧虑地进攻日本本土。哈尔西相信栗田已经在锡布延海战中被击退,因此他于子夜后带领三队航空母舰和威利斯·李上将的战舰开始追击小泽。(根据哈尔西的命令,为了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而临时编成第34特遣舰队。此命令是个预案,在后来造成理解的混乱。)虽然美军侦察机发现了栗田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但哈尔西认为金凯德的第七舰队足以对付它,未加理会。
美军舰队的数量比诸日军舰队来得多。哈尔西拥有9艘航空母舰(无畏号、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班宁顿号、碉堡山号、胡蜂号、汉科克号、企业号、艾塞克斯号)、八艘轻型航空母舰(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勒伍德号、科本斯号、蒙特利号、兰利号、卡伯特号、圣哈辛托号)、六艘战舰(阿拉巴马号、爱荷华号、麻萨诸塞号、纽泽西号、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17艘巡洋舰和64艘驱逐舰弗莱彻号等。海尔赛有一千多架飞机,但他在登陆点只配置了几艘护航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哈尔西被小泽的诱饵舰队引诱出来了。
10月25日上午,小泽下令75架飞机起飞攻击美军,但这些飞机没有造成多少损失,大多数飞机被美军战斗机击落,少数飞往吕宋岛。
哈尔西亲自率领第34特遣舰队的战舰急速前进,准备用大口径舰炮直接去对付位于小泽舰队前卫的战舰,以及在舰载机空袭中掉队的日舰。清晨,在还没有确定日军的精确位置的情况下,美军就起飞了180架飞机。直到07:10侦察机才找到了北路舰队。08:00美军战斗机摧毁了保护小泽舰队的30架日军战机。美军开始了不停的空袭,一共出动了857架次;小泽舰队的航空母舰纷纷中弹(千岁号和秋月号驱逐舰沉没,瑞鹤号、千代田号和一艘巡洋舰丧失了机动力)。小泽遂将他的旗舰移至大淀号轻巡洋舰上。
这时萨马岛海上战斗的消息传来。美军登陆部队的情况紧迫(第7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因为栗田的舰队突然出现,而不断地发报向哈尔西求援。连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也给哈尔西发了一份简短的电报:“第34特遣舰队,在哪里?”,当时根据艾伦·图灵的经验,电报首尾固定格式的内容可被用来破解密码,因此美军已要求在密电首尾加上一些无意义的字符避免出现固定格式,负责电报加密的军官,随意添加了一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尔西的译码军官误以为这也是正文而未加删减,这使得哈尔西怒不可遏,因此又耽误了一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哈尔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两个航空母舰大队以及一小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来收拾小泽的残余舰只。
当天下午,在击沉了几艘日军航空母舰后,空袭集中在两艘日军航空战舰上,但两舰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挡了空袭,用高射炮和喷进炮(防空火箭)击落了多架美军舰载机[7]。空袭一直到傍晚,小泽舰队作为诱饵的全部航空母舰,还包括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被击沉。这也是海战史上最后的航空母舰对决(即使在福克兰战争中,英军与阿根廷海军的航空母舰也未发生交战)。“诱敌部队”取得了出色的成功。但通讯混乱也同样发生在日军方面,小泽发出诱敌成功的电报,栗田却没有收到。这导致栗田后来面对美军支援部队时判断失误以为是主力部队,再次使栗田的舰队草草撤退,错失了袭击美国登陆部队的机会。
萨马岛海战
栗田的舰队于1944年10月25日凌晨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凌晨03:00它们沿萨马岛的海岸向南进发。于黎明时分发现美军舰队,开始了日军一度有机会战胜的萨马岛海战。
此时对手美军金凯德上将手中虽有77.4护航航空母舰战斗群所属的三支分遣舰队,但这些分遣舰队全部是由护航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并不足以对抗栗田舰队;呼号分别为“塔菲1(Taffy 1)、塔菲2(Taffy 2)、塔菲3(Taffy 3)”的三支分遣舰队是支援性舰队,每支各由6艘护航航空母舰和7至8艘驱逐舰所组成(其中的77.4.1(Taffy 1;塔菲1)分遣舰队的2艘护航航空母舰,因执行其它任务而不在现场)。虽然总计16艘的护航航空母舰所携带的舰载机共有超过500架的可观兵力,但其主要任务是反潜及对地支援,因此这些舰载机缺乏对舰用的穿甲炸弹及鱼雷。美军这些航速较慢且装甲薄弱的护航航空母舰与小型的驱逐舰,在栗田的战舰面前十分脆弱;而金凯德的舰队主力此时位于南面,来不及北上迎击栗田的舰队。
金凯德误以为威利斯·李的战舰还守护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因此认定不会有威胁来自该处,但实际上李的舰队已被哈尔西调走前往攻击小泽的诱饵舰队;因此,当日军舰队在萨马岛海面出现时,美军大吃一惊。另一方面,哈尔西的舰队主力已经被诱敌战术诱离雷伊泰湾,但是栗田对此却一无所知。栗田误将那些护航航空母舰当作是美军的主力航空母舰舰队,他还以为整个美军第三舰队都在他的18吋炮炮口之前。
栗田舰队的攻击集中在呼号为“塔菲3”(Taffy 3;77.4.3)的分遣舰队上,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立刻向东后撤,而由约翰斯顿号驱逐舰率领的三艘驱逐舰则奋勇迎向为数众多的日军舰队,并在己方护航航空母舰和日军舰队之间施放烟雾,希望驱逐舰施放的掩护烟雾与坏天气可以影响日军火炮的精确度,同时也立即向海尔赛发报请求支援,其情况急迫的程度使得美军甚至直接用明码发报。美军驱逐舰不断骚扰日军舰队,企图分散日军战舰的注意力来换取时间,这些驱逐舰视死如归地对日舰发射鱼雷,以干扰并吸引日舰火力,使日军舰队无法全力攻击美军舰队。为了躲避鱼雷,日舰不得不打散自己的队形;两枚平行而来的鱼雷迫使大和号背向而行,并因躲避来袭的鱼雷而暂时无法转向,使其损失了足足十分钟的时间。战斗中,约翰斯顿号发射的鱼雷击中了熊野号,将其舰艏整个炸断,迫使其退出战斗,金刚号也被美军驱逐舰的舰炮击伤。“塔菲3”(Taffy 3;77.4.3)的三艘美军驱逐舰约翰斯顿号、霍埃尔号和塞缪尔·B·罗伯茨号最后都被击沉,但它们英勇的表现争取到了时间,足以让美军护航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整备起飞;很可惜这些美军舰载机没有时间换装对舰用穿甲炸弹,因此它们只能带着先前已挂载的弹种起飞(有些甚至是深水炸弹)。之后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群继续南逃,而日军战舰的炮弹不断地在它们周围爆炸;美军护航航空母舰CVE-73甘比尔湾号被日舰击沉,其它则受损。大和号在32,000米处五次跨射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白色平原号,创下最远的“动对动”炮击记录。
由于栗田舰队在尚未完成队形整编的情况下便发动进攻,加上美军驱逐舰将其队形打乱的攻击,导致各战队在广阔的海面上散乱分布,使栗田无法进行有效的战术指挥。栗田舰队有三艘重巡洋舰被来自海上和空中的集中攻击击沉,栗田遂于09:20下令北转重整队形。然而,暂时躲过栗田舰队攻击的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群所遭受的打击尚未结束,又被“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击沉一艘、另两艘遭到重创。
不久,栗田的舰队改变航向,重新驶往雷伊泰湾的预定地点,但就在日军的作战计画看似就要成功的时刻,栗田却又再次北转撤退,这是由于栗田认为美军救援舰队正朝向其舰队而来,因此栗田相信,战役持续的时间越长,他遭到美军强大空袭的可能性就越高。栗田在不停的空袭之下,先向北而后向西、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离开。业已往返航行300浬的海尔赛第三舰队,于26日的日出后终于也派出舰载机,前去攻击栗田舰队的脱队舰只。栗田撤退导致日军错失袭击机会,使美军大部队得以登陆成功,造成菲律宾整体防卫战的决定性失败,但也有人认为栗田如果坚持达到战斗目标,基本上是在航舰猛烈攻击下执行自杀式牺牲的行动,因此撤退保命并不可耻,在战后各方还有诸多争议。
栗田舰队在战斗结束后,残存的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遭受重创,其中金刚号在向日本返航途中,于台湾基隆北方的海域被美军潜舰击沉,不过由于该舰队已驶离战场,所以金刚号的损失通常不被列入雷伊泰湾海战的美军战果。栗田率领五艘战舰进入战场,当他回到日本时,仅剩大和号还具备作战能力。
战斗序列
日本联合舰队方面
第二舰队
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 参谋长:小柳富次少将 总旗舰:重巡洋舰爱宕(战沉)→战列舰大和
第一游击部队第一部队
(与第二部队合称栗田舰队)
- 第一战队:司令官:宇垣缠中将 战列舰:大和(海战后总旗舰)、武藏、长门
- 第四战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直接统率 重巡洋舰:爱宕(海战前总旗舰)、高雄、摩耶、鸟海
- 第五战队:司令官:桥本信太郎少将 重巡洋舰:妙高、羽黑
- 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早川干夫少将 轻巡洋舰:能代。
第一游击部队第二部队
第一游击部队第三部队(西村舰队)
(本队完全没有空中掩护支持)
第三舰队(诱饵部队)(小泽舰队)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参谋长:大林末雄少将 旗舰:航空母舰瑞鹤(战沉)→轻巡洋舰大淀
本队:
巡洋舰舰队:司令官:多摩舰长山本岩多大佐指挥 轻巡洋舰:多摩、五十铃
第六舰队
第五基地航空部队
第六基地航空部队
南西方面舰队
第二游击部队(志摩舰队) 司令长官:志摩清英中将 参谋长:松元毅少将 旗舰:那智
重巡洋舰:那智、足柄 轻巡洋舰:阿武隈 驱逐舰:曙、潮、不知火、霞 (本队完全没有空中掩护支持)
盟军与美国太平洋舰队方面
第三舰队第38航空母舰特遣舰队
旗舰:航空母舰列星顿号 (CV-16)(继承珊瑚海海战被击沉的列星顿号 (CV-2))
- 第一战斗群:旗舰:航空母舰大黄蜂号 (CV-12)(继承圣克鲁斯群岛战役被击沉的大黄蜂号 (CV-8))
- 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胡蜂号 (CV-18)(继承被伊19潜艇击沉的胡蜂号 (CV-7))、汉考克号(Hancock CV-19)
- 轻型航空母舰:科本斯号(CVL-25)、蒙特利号(CVL-26)
- 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14艘
- 第二战斗群:旗舰:航空母舰无畏号(Intrepid CV-11)
- 第三战斗群:旗舰:航空母舰艾塞克斯号(Essex CV-9)
- 第四战斗群:旗舰: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Franklin CV-13)
第三舰队第34快速战舰特遣舰队
由第38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抽出一部编成
- 指挥官:威利斯·李中将
- 战舰6艘:纽泽西号、爱荷华号、华盛顿号、阿拉巴马号、麻萨诸塞号、南达科塔号
- 巡洋舰2艘
- 重巡洋舰5艘
- 驱逐舰17艘
- TG34.5
- 战舰2艘:纽泽西号、爱荷华号
- 轻巡洋舰3艘
- 驱逐舰9艘
潜舰舰队
潜舰9艘
第七舰队及皇家澳洲海军TF77
- 第七舰队南西太平洋方面军指挥官:托马斯·金凯德中将
- TG77.1
- 两栖指挥舰1艘:瓦萨奇(Wasatch AGC-9)
- 驱逐舰3艘
- 鱼雷艇39艘(3大队・13个小队)
- 火炮支援群、中央舰队TG77.2:
- 指挥官:奥登多夫少将(RAdm Jesse B. Oldendorf)
- TG77.3
- 重巡洋舰1艘
- 轻巡洋舰2艘
- 驱逐舰9艘
- 护航航空母舰战斗群TG77.4
- 第一分遣舰队TU77.4.1(呼叫代号:Taffy 1)
- 护航航空母舰6艘(其中2艘因执行其它任务而不在战场)
- 驱逐舰3艘
- 护航驱逐舰5艘
- 第二分遣舰队TU77.4.2(呼叫代号:Taffy 2)
- 护航航空母舰6艘
- 驱逐舰3艘
- 护航驱逐舰5艘
- 第三分遣舰队TU77.4.3(呼叫代号:Taffy 3)
- 护航航空母舰6艘
- 驱逐舰3艘
- 护航驱逐舰4艘
北部攻击特遣舰队TF-78
南部攻击特遣舰队TF-79
结局
对联合舰队的打击
莱特湾海战后,盟军确保了美国第六军团的登陆点,将日本的资源输送本土命脉完全阻断。在此后更艰苦的莱特岛战役中美军一直到1944年12月末才完全控制了该岛。
这场海战彻底消灭了日本海军最后的力量,为1945年琉球群岛的战役奠下了基础。日本此后唯一比较大的海军行动是1945年4月的天号作战(菊水特攻)和1945年4月7日的坊之岬海战。
海战末期,据守菲律宾北部空军基地的日本海军大西泷治郎中将批准了神风特攻队向莱特湾内的盟军舰队发动自杀性攻击。1944年10月25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再次重创,不得不退出战场修复。美国护卫航空母舰一艘被沉,五艘被伤。
对哈尔西的批评
哈尔西因为带走了威利斯·李的战舰去追逐小泽的航空母舰,以及在收到金凯德的第一次求援后,没有立刻将这些战舰派回而遭受批评。战后他这样解释他的决定:
“ | 我军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在10月24日下午发现了日本的北路航空母舰,这样一来敌军所有的海军舰队都被发现了。对我来说坐守在圣贝纳迪诺海峡是可笑的。我在晚间集中了我的力量,在清晨对北路舰队发动攻击。我以为中路舰队在锡布延海已被重创,对第七舰队不再是严重的威胁了。[8] | ” |
在萨马岛海面的美军指挥官克利夫顿·斯普拉格上将对此提出质疑:
“ | 我们没有接到任何情报说北边的入口已无人防守,因此我们以为北翼是毫无危险的。[9] | ” |
海军历史学家萨缪尔.莫里森评论说:
“ | 假如李的战舰在收到金凯德的求援后立刻返回的话,假如他们没有耗费两个半小时多的时间在等驱逐舰加油的话,那么在当时海军最有经验的李指挥下,六艘现代的战舰战线可以及时到达圣贝纳迪诺海峡去对付栗田的中路舰队……虽然海军作战总有意外,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设想李可以摧毁栗田的中路舰队。[10] | ” |
相关条目
备注
- ^ 1916年5月3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于斯卡格拉克海峡的日德兰半岛海战,英德两国海军投入军舰总吨位约190万吨,稍不及雷伊泰湾海战的206万吨,前者为战斗舰(无畏舰)时代最大的海战。
- ^ Woodward(2007年)
- ^ Fuller(1956年)
- ^ Morison(1958年),第148,244页
- ^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Bombing Survey (Pacific) – 'Interrogations of Japanese Officials'.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0).
- ^ Morison(1958年),第191页
- ^ 日本航空戰艦「日向號」. 丸 (潮书房). 2008年12月: 94页 (日语).
- ^ Morison(1958年),第193页
- ^ Morison(1958年),第293页
- ^ Morison(1958年),第330页
参考文献
- David Caldwell-Evans. Pacific: The Lost Evidence. Leyte Gulf. 第1季. 第6集. [Dec 16, 2005]. Flashback Televis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 Leyte, June 1944 – January 1945.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XII. Boston: Little & Brown. 1958. LCCN 47-1571. OCLC 1035611842. OL 24388559M.
- Cutler, Thomas.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23–26 October 1944.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ISBN 1-55750-243-9.
- Fuller, John F. C. The 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estern World – Volume III. London: Eyre & Spottiswoode. 1956. ISBN 1-135-31790-9.
- Hornfischer, James D. The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 The Extraordinary World War II Story of the U.S. Navy's Finest Hour. New York: Bantam. 2004. ISBN 0-553-80257-7.
- Woodward, C. Vann. 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 The Incredible Story of World War II's Largest Naval Battle. Skyhorse Publishing. 2007 [1947]. ISBN 978-1-60239-194-9.
外部链接
- 莱特湾海战战争经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inch Secret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22] (英文)
- 美国第77特遣舰队行动报告:莱特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 WW2DB: 雷伊泰岛战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 "Turkey Trots to Water" —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battle from battleship.org
- 战斗序列: Sibuyan Se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urigao Stra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pe Engañ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m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 "光荣之死:莱特湾海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Tim Lanzendörfer
- battle-of-leyte-gulf.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萨马岛海战时间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Robert Jon Cox
- Return to the Philippin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公共领域文献 from ibiblio.org
- 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 Revisit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imeline for USS Samuel B. Roberts (DE 4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imated History of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 莱特湾海战和“神风特攻队”(鸟饲行博研究室)(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