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艾萨克·阿西莫夫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rmer good article艾萨克·阿西莫夫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7年2月25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14年11月30日优良条目重审撤销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14年9月9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
    基础条目 艾萨克·阿西莫夫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跨语言维基专题 (获评丙级
    维基百科跨语言维基专题小组确认艾萨克·阿西莫夫日语维基百科中的典范条目。您可以参考这些语言的维基条目进而改进本条目的中文版。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Untitled

    机器人三定律可以在“机器人”条目中查到,怎么连接?

    Done. 可以连往机器人#机器人三定律。--石添小草 10:27 2004年4月22日 (UTC)

    编辑原则

    • 我将维基英文转译过来,内容作重大修改,尚请原作者原谅。
    • 依照叶李华的分法,将短篇的《Nightfall》译为《夜归》,长篇的《Nightfall》台湾译名《夜幕低垂》,大陆译名《日暮》。
    • 《Pebble in the Sky》台湾译名《苍穹一粟》,大陆译名《苍穹微石》
    • 书名用双引号《》,篇名用单引号〈〉。
    • 原则上,我只对小说类的书名进行内部链接,其馀包括短篇篇名及非文学类的书名,采取英文名称外部链接的方式。
    • 基本上,小说类有中文版的我才用中文书名,否则保持英文原名;科普指南类中文译名大概都八九不离十,所以就翻成中文比较易懂是什么书;幽默小品我则保持英文原名。

    --WiDE 03:19 2007年2月1日 (UTC)


    大量的小字标签并不会方便阅读,而且有碍编辑的方便性,所以我把它删去了。--RalfX) 18:46 2007年1月31日 (UTC)

    +"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机械人分阶段逐步撤出人类的世界。"---->{{spoiler}} ?---Hillgentleman | 10:52 2007年2月1日 (UTC)

    SRY, 忘了挂标示。--WiDE 10:57 2007年2月1日 (UTC)

    翻译问题

    这段评论我实在译得极为心虚,脑袋打结,应有误译,恳请指教。

    In 1940, Asimov's humans were stripped-down masculine portraits of Americans from 1940, and they still are. His robots were tin cans with speedlines like an old Studebaker, and still are; the Robot tales depended on an increasingly unworkable distinction between movable and unmov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 and still do. In the Asimov universe, because it was conceived a long time ago, and because its author abhors confusion, there are no computers whose impact is worth noting, no social complexities, no genetic engineering, aliens, arcologies, multiverses, clones, sin or sex; his heroes (in this case R. Daneel Olivaw, whom we first met as the robot protagonist of The Caves of Steel and its sequels) feel no pressure of information, raw or cooked, as the simplest of us do today; they suffer no deformation from the winds of the Asimov future, because it is so deeply and strikingly orderly.

    ® WiDE 12:29 2007年2月1日 (UTC)


    • stripped-down masculine portraits of Americans from 1940 ---> 简约化的40年代美国男性典型(?)
    • increasingly unworkable distinction between movable and unmov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 会动与不会动之人工智慧间 越来越不切实的差异(?)
    • there are no computers whose impact is worth noting, no social complexities, no genetic engineering, aliens, arcologies, multiverses, clones, sin or sex --->没有举足轻重之电脑,没有复杂社会。。。(?)
    • feel no pressure of information, raw or cooked, ---> 未受(原始或已处理的)资讯压力 (?)
    • they suffer no deformation from the winds of the Asimov future, because it is so deeply and strikingly orderly.-->他们不为其未来催势所压迫,因为它(Asimov's universe)如此深刻地有序/它的秩序如此深刻(?)---Hillgentleman | 08:35 2007年2月3日 (UTC)
    • 但 Daniel 在最后(Foundation and Earth, 1986) 也受资讯压力。---Hillgentleman | 08:35 2007年2月3日 (UTC)
    • The End of Eternity 就有多重宇宙。--Hillgentleman | 08:35 2007年2月3日 (UTC)


    呵呵,回头来看这段译文,自觉翻得蛮蠢的,我先把条目里的内容改成原文了。
    这段评论发表于1985年,隔年Daniel才开始有资讯压力。(笑)
    我在英文维基有看到Hillgentleman兄的讨论,您也是艾氏书迷吧。--WiDE 14:11 2007年2月3日 (UTC)

    参考Hillgentleman的提示(感谢、感谢),修改译文如下。

    最后一行“they suffer no deformation from the winds of the Asimov future, because it is so deeply and strikingly orderly.”我不是很理解,"they"是指Daniel还是艾氏的陈旧风格?
    PS. “资讯压力”一段我也不是很懂呢,什么资讯那么重要,评论非得提出来骂呀。
    --WiDE 14:40 2007年2月3日 (UTC)

    • they = 阿西莫夫宇宙与其中人物?
    • 资讯压力 ~ 资讯爆炸? 可试找上文下理参考。---Hillgentleman | 02:06 2007年2月4日 (UTC)
    • 我以为阿西莫夫风格 timeless (无时间性(?))而非陈旧。有很多现代发现、发展他不可能预知,他的预见中有错,有可行而未实现者;但(我觉得)其印证越来越多。Psychohistory -->经济学、量子场论应用于金融。。。; Foundation + Encyclopaedia Galectica ----> ?--Hillgentleman | 02:14 2007年2月4日 (UTC)
    • 尤如科学、数学理论,阿西莫夫会从少数 (改变世界的技术) 假设出发,并假设人性依旧,导出其社会结果;小说中人物情节则为其载体,所以越简单越好。--Hillgentleman | 02:21 2007年2月4日 (UTC)
    • 我不知道何谓Studebaker, 惟: His robots were( tin cans with (speedlines like an old Studebaker))。
    • 我未阅机械人故事,但似乎其中 机械人与 电脑 之角色分别大,而现今社会我们已不再如此分。
    • conceived a long time ago--->“很久以前写/创”? “过时”不合--Hillgentleman | 02:28 2007年2月4日 (UTC)


    最后整理修改如下:

    在艾氏之前我的科幻视野一直停留在倪匡小说,“心理史学”是我觉得最神奇的一项创见。仅从中国五千年历史,就可以隐约摸索出一条脉络,帝王必以《资治通鉴》为借镜,何况小说里有万年历史,兆亿生民可供统计数据,“心理史学”,如假似真,令人拜服。
    翻译艾氏条目是我最近花费最大心力的活动,用了八个工作天翻译,两天校对编删,约一万一千字,期间连睡觉都梦到在编条目,竟然还瘦了两公斤,真没想到搞翻译还能兼瘦身(笑)。因弟才力有限,仍未臻完美,最怕的还是错译文章,误人名声,还请协助指正。
    --WiDE 19:54 2007年2月6日 (UTC)

    查和合本、新标点和合本、新译本、现代中文译本,还有三种较古老的版本(光绪19年福州美华书局活板文理圣经、光绪34年上海大美国圣经会官话串珠圣经、宣统3年圣经公会的文理圣经),都是把Satan译作“撒但”而非“撒旦”。Xtctjames

    回退说明

    很抱歉回退Nisrok君第二次的修正,理由如下:

    • Robert A. Heinlein台湾惯称“海莱因”,但大陆称“海因莱因”“海因莱茵”,并非笔误。
    • 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台湾惯称“克拉克”,由于此一惯称遍及所有台湾出版品(至今鲜见有称全名之刊物),称全名恐令台湾使用者混淆(但皆已留内部链接以供详查)。
    • 盖娅跟盖亚非为同物,盖娅乃艾氏虚构之行星,盖亚假说乃现世所有之假说,此盖娅非彼盖亚,如您读《基地边缘》,则知叶李华也刻意用女部“娅”以示区别。—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iDE对话贡献)加入。

    1. 我并没有将Robert A. Heinlein的繁简转换视为笔误,而是在开头名称第一次出现处加上A标签,使之后凡出现其名称处皆会自动转换。故我将第二次出现-{zh-hant:海萊因;zh-hans:罗伯特·海因莱因;}-删除是因为前面做的处理也会将此词一并转换。
    2. 改为全名是因为原先的克拉克会连到纽西兰总理Helen Clark。那我想改为-{[[亞瑟·查理斯·克拉克|克拉克]]}-好了。
    3. 之前有读过《基地边缘》,仅看到称呼行星的“盖娅”一词,又之前不曾听说过“盖亚假说”,是故误以为“亚”为笔误,抱歉。
    4. 除您提出的这三点外,我有将Kurt Vonnegut、Arthur C. Clarke的繁简转换加上A标签,并删除后面已不需要的标签。
    5. 我将-{zh-hant:蒼穹一粟;zh-hans:蒼穹微石}-简中改为苍穹微石,是由于有时繁简转换系统异常时,标签内的字形不会转换,使阅读简中者看到蒼而非苍。

    除3.外(再次致歉),我不了解在下所做的编辑有何不恰当到需回退的地步。没有其他看法的话,我会将以上几点,最起码克拉克连结的部份再编辑至条目中。--Nisrok 03:48 2007年2月7日 (UTC)

    早先误解您的修改,跟您致歉。我在处理人名(尤其是名人)上面,习惯第一次用全名,第二次之后用惯称,所以没有用全局转换(全局转换我用的是{{noteA}},置于顶,显示于底)。-{苍穹微石}-我没有注意到,再次跟您道歉。“克拉克”的内部链接我已经直接修正,真没料到还有一个克拉克,而这个克拉克还不是超人(笑)。--WiDE 03:54 2007年2月7日 (UTC)--WiDE 04:00 2007年2月7日 (UTC)
    原来如此,那就依您的习惯啰,另,您修改的速度真快(笑)。--Nisrok 04:07 2007年2月7日 (UTC)
    • 盖娅固为小说中行星,惟 Planet GaiaGaia hypothesis之一呈现。----Hillgentleman | | 2007年02月07日( 三 ), 04:02:16.
    YES, 唯中国字好处就在能异字同音,照原文,应该一贯以“盖亚”译,但是分成“盖娅”与“盖亚”就细腻得多了。老实说,我读到骡的部份之后还有点不能适应,怎么科幻小说好像变奇幻小说了呢。--WiDE 04:17 2007年2月7日 (UTC)

    优良条目评选

    译自英文维基特色条目,经两次校对,提出候选,以期改进。WiDE 写于世界时间 10:44 2007年2月18日 (UTC)
      • (+)支持--出木杉|東京都月見台 12:34 2007年2月18日 (UTC)
      • (+)支持--Iflwlou 13:24 2007年2月18日 (UTC)
      • (!)意见——希望把一些书名翻译成汉语。--Quarty 06:56 2007年2月20日 (UTC)
        • 我在讨论页列有书名翻译的原则,由于艾氏写的书太多,又大多是短篇小品,所以如果没有约定俗成的译名,我倾向保持英文原名,并连结到英文维基,中文世界有出中文版的部份,跟译出来绝对不会误导读者的部份,我才使用中文。艾氏还有很多笑话集,我曾试著直译成中文,结果因为“太好笑”(笑),所以想一想又删去了。WiDE 写于世界时间 08:22 2007年2月20日 (UTC)
      • (+)支持--约翰哈博克 07:57 2007年2月20日 (UTC)
      • (+)支持--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1:24 2007年2月21日 (UTC)
      • (+)支持--by--阿佳暂时不啰唆! 22:45 2007年2月21日 (UTC)
      • (+)支持--dbslikacheung 08:45 2007年2月25日 (UTC)

    参考资料?

    五万多字节的条目只有十个脚注,参考资料也没能详尽列出,质量似乎不能算是优良。--Mr.Xen留言2012年6月25日 (一) 09:02 (UTC)[回复]

    优良条目重审

    艾萨克·阿西莫夫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人文和社会学者 - 文学家,提名人:7留言2014年11月23日 (日) 03:58 (UTC)[回复]

    投票期:2014年11月23日 (日) 03:58 (UTC) 至 2014年11月30日 (日) 03:58 (UTC)
    :0支持,2反对,撤消。--14.209.182.156留言2014年11月30日 (日) 06:04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艾萨克·阿西莫夫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4:0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