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玠防蜀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余玠防蜀之戰南宋淳祐三年(乃馬真後稱制二年,1243年)至寶祐元年(元憲宗三年,1253年),宋朝名將余玠用山城防禦蒙古帝國軍隊進攻。

淳祐元年(1241年)十一月,窩闊台去世,內部紛爭汗位,不能對南宋大規模戰爭,南宋得以暫時休整。宋理宗命在淮東立功的余玠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主管四川防務。余玠革除弊政,採納播州冉氏兄弟的建議,用山城牽制騎兵,先後修築青居城(今四川省南充市南)、大獲城(今四川省蒼溪縣東南)、釣魚城(今重慶市合川區東)、雲頂城(今四川省金堂縣南)等十餘城,遷郡治到山城。調金州(今陝西省安康市)之兵到大獲城,調沔州(今陝西省略陽縣)之兵到青居城,調興元府(今陝西省漢中市)之兵到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東釣魚城),共同防守內水(今涪江嘉陵江渠江),調利州之兵到雲頂城,防守外水(今岷江沱江)。以山城據險設防,屯兵儲糧,訓練士卒,建成以重慶為中心的防禦體系。淳祐六年(1246年),貴由派蒙古分兵四路入蜀,余玠依靠山城體系。又打退了蒙古軍的進攻。淳祐十年(1250年),余玠調兵北伐。自率主力,取金牛道向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進發,三戰連勝。次年四月,余玠率軍十萬進占漢中之西的中梁山,燒毀漢中至大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棧道。蒙古軍圍攻漢中,晝夜攻打,蒙古軍修復棧道,援軍到達,余玠久攻不克,只好撤軍。淳祐十二年(1252年),余玠率軍擊退進攻嘉定(今四川省樂山市)的蒙古軍,四川形勢好轉[1]

注釋

  1. ^ 《中國戰典·宋遼金元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