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策 (民國)
陳策 | |
---|---|
第5任廣州市市長 | |
任期 1945年8月13日—1946年6月26日 | |
前任 | 曾養甫 |
繼任 | 歐陽駒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94年4月2日 大清福建省 |
逝世 | 1949年8月31日 中國廣州市 | (55歲)
獲獎 | 大英帝國勳章 中華民國甲種一等干城獎章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大清 中華民國 |
服役 | 清朝新式海軍 中華民國海軍 |
軍銜 | 二級上將 |
參戰 | 國民革命軍東征 |
陳策,KBE(1894年4月2日—1949年8月31日),字籌碩,廣東(今屬海南)文昌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海軍第四艦隊名將,有「獨腳將軍」之稱。曾協助孫中山在廣州對抗陳炯明。
1941年12月日軍進攻香港時,陳策帶領數十名英軍成功突圍,獲英皇頒授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1]
生平
成長歷程與發跡
陳策三歲時隨父親到海峽殖民地新加坡,八歲時回中國。小學畢業後,到廣州的廣東海軍學校讀書,並且加入同盟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曾成立「海校同志會」反對袁世凱,事敗出走英屬香港。1917年海軍第一艦隊程璧光支持孫中山的護法運動,陳策亦置身其中。之後更參與游說陳炯明支持孫中山。1922年6月,陳炯明與孫中山意見不合,雙方發生武裝衝突。陳策指揮艦隊,協助孫中山等人突圍。1923年孫中山重回廣州,任陳策為廣東艦隊司令,北伐後,廣東艦隊改為國民革命軍海軍第四艦隊,仍以陳為司令。
被迫下野與復出
1930年,陳策依靠海軍艦隊,盤踞海南瓊州。1932年與陳濟棠發生衝突,陳策率艦到海口,陳濟棠出動空軍轟炸,擊沉驅逐艦一艘,陳策被迫下野出國考察。回國後獲南京任為海軍部次長,並且當選國民黨中央執委,開始制定中國海軍抗日方略。1936年陳濟棠以抗日名義再次反蔣,但手下的空軍、陸軍宣佈效忠中央,海軍亦投奔陳策。
抗戰中防衞廣東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策兼任虎門要塞司令,負責廣東沿海防衞,主力防守虎門,數次擊退日海軍攻擊。1938年與當時居往香港的李福林合演反間計,誘使日軍登陸虎門,在海上擊斃日軍數百人,但陳策在此役左腳受傷,而且傷口長期未能癒合,後來他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於是前往香港就醫,並接受截肢手術,將腐敗的左腳切除,再裝上義肢,因此被稱為「獨腳將軍」。
出任國民政府駐港代表
1939年,在香港養傷的陳策獲委任為國民政府駐港全權聯絡代表兼中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主任委員。陳利用他在香港的各種關係,統籌在香港進行的抗日工作;包括成立「香港華人抗戰協助團」,建立地下抗日力量,使用各種方法組織運送物資到中國後方;陳策也與香港政府展開交流,共同在香港監視日軍的動向及分享情報,英國政府亦曾通過陳策與國民政府商討,一旦日軍進攻香港,中國軍隊能否加以援手。
率魚雷艇突破包圍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深圳河以北的日軍亦同時發動對香港的進攻。日本陸軍航空隊第45戰隊的九八式轟炸機,在雲層掩護下進入香港,然後掃射機場飛機,日軍自羅湖橋南下,12月14日佔領九龍半島,18日在港島北角登陸,至25日英軍敗局已定。由於英國不能讓掌握重要軍情的人員落入日軍手中,繼而遭受嚴刑逼供,所以皇家海軍在12月20日便將五艘殘存的魚雷艇停泊在香港島西南面的海島鴨脷洲匿藏起來避免被日軍發現,準備讓掌握重要軍情的人員可循海路逃亡。香港總督楊慕琦在投降前致電知會陳策,英軍亦同意將僅餘的五艘魚雷艇交由陳策指揮。陳策獲悉駐港英軍即將投降後,由於留在香港肯定會被日軍俘虜,他便立即率領隨行的部下,並與英方情報人員,十多名英國高級軍官,以及三十多名決定跟隨陳策嘗試突圍的英軍官兵展開逃亡行動。
由於五艘魚雷艇都停泊在鴨脷洲,所以陳策等人需先乘俗稱嘩啦嘩啦的機動小艇,先由香港仔前往鴨脷洲,但途中卻被攻佔深灣的日軍發現,日軍從岸上對其小艇開火掃射,艇上多人中彈死傷,陳策的左手手腕也中彈受傷,血流如注。因為日軍不斷對小艇掃射,陳策、徐亨、楊全及隨行的英軍官兵被逼跳入海中,各人的下半身都浸在寒冬下冰冷的海水,只能伸手挽著艇舷,利用艇身作為掩護。日軍經過多輪掃射後,以為小艇上的人都已被擊斃,於是停止了射擊[2]。陳策之後以單手單腳游往鴨脷洲,但陳策在鴨脷洲登岸後便因為受傷失血不支暈倒,幸得英軍士兵發現,陳策在撐扶下被送上魚雷艇。登上魚雷艇後的陳策立即精神起來,他與隨從、掌控重要軍情的英方人員及英軍官兵,合共70餘人分乘五艘魚雷艇從鴨脷洲出發,嘗試突破日軍封鎖離開即將淪陷的香港。
日本海軍當時已奉命封鎖香港水域,英軍魚雷艇隊航行至藍塘海峽以東的水域時,便被日軍的樅級驅逐艦栂號及鴻型水雷艇鵲號發現,由於雙方火力差距甚遠,陳策於是指示魚雷艇隊一字排開,迎向日艦高速疾駛,裝作將要對日艦發動魚雷攻擊,實際上當時的魚雷艇為了減輕負重並盡量載多點人,及為免魚雷被炮火擊中後發生爆炸的危險,所以都沒有攜帶魚雷,但日艦見到魚雷艇隊來勢洶洶,便上當及採取規避動作,魚雷艇隊因此擺脫了日艦截擊,艇隊途經果洲群島後再轉向大鵬灣,最後陳策等70多人於大鵬半島的南澳登岸,之後中英雙方人員便迅速將所有魚雷艇鑿沉,避免登岸地點被日軍發現及跟蹤,然後再經陸路逃往廣東惠州。
陳策一行人於29日到達中國廣東惠州仍由國府勢力控制的地區,英國官兵之後獲安排經雲南、緬甸及英屬印度回到英倫,為表揚陳策的貢獻,英皇喬治六世授予他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KBE),國民政府亦授予陳策一等干城勳章。1943年,陳策據指為履行當日手腕中彈,被徐亨背負獲救時的承諾,受洗信奉基督教。
戰後經歷與去世
日本投降後,陳策任戰後廣州市第一任市長,1946年6月離任。194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加聘宋慶齡、胡毅生、劉哲、魏懷、陳其采、許崇智、陳樹人、陳策、張鈁、堯樂博士、迪魯瓦、蕭萱、李根源為政府顧問[3]:8336。1949年出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8月30日,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陳策在廣州病逝[3]:9000。另外一說是陳策在家中服食安眠藥自殺,傳說其自殺原因,是受到繼室梁淑德炒賣黃金失利而仰藥自殺而大受打擊[4]。
參考資料
- ^ 墳場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www.facebook.com. 2019-08-31.
1941年12月25日,時任港督楊慕琦因英軍弱勢,決定向日本投降,並於投降前通知陳策將軍。陳將軍得悉有關消息後,便率領多名中英駐港重要人員(包括後來的香港輔政司麥道高)乘坐魚雷快艇從香港仔突圍離開香港,前往「自由中國」(國民政府控制的地方);然而途中被日軍發現,日軍用機關槍及迫擊炮攻擊陳策將軍的魚雷快艇,導致陳策將軍的手腕受傷、軍統局少將刑森洲更因此當場死亡以及快艇的發動機損壞,令艇上眾人被迫棄船跳入海中,陳策將軍在其副官徐亨的協助下成功獲救,並與其他重要人員順利離開香港前往惠州。英皇喬治六世為了答謝及表揚陳策將軍救助英國的駐港人員,便向他頒授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K.B.E.),所以陳策將軍擁有爵士的勳銜
- ^ 香港保衛戰英國只打了十七天. 僑務電子報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2020-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 ^ 3.0 3.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 ^ 謝永光(1996)「陳策將軍晚景堪哀」《香港戰後風雲錄》頁203-206,明報出版社
外部連結
- 陳策率領香港英軍魚雷快艇衝出重圍神州青年服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