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怛達點畫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議改名:「怛達點畵」→「怛達點畫」

怛達點畵」 → 「怛達點畫」:異體字。--91.206.92.35留言2020年7月4日 (六) 11:26 (UTC)[回覆]

  • (-)反對理由(來自頁面作者):
    1. 首先關於您說的「異體字」、「標準字」概念並不存在,只有互為異體字一說。具體到某個地區,存在該地區的標準異體字與非標準異體字一說。鑑於您在我的討論頁留下所謂「主流不通行的異體字」一說,暫時假定您是指我寫了「非標準異體字」回應,如果您不是那個意思請明示。
    2. 維基百科是包容性的團體,全球各地使用的現代漢語均一視同仁,出現不符合自己習慣的用法(諸如「爲」等在部分地區非標準的異體字)理應添加地區詞轉換而不是手動轉換,然而實行過程中這卻並未得到保證,不少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人名甚至並未採取當地的地方詞,英文維基甚至明確說中文維基具有大中華區的Sinocentric傾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1970年代中國大陸鉛印的各種繁體技術書籍均使用「爲」、「卽」、「衹」、「敎」爲標準異體字,這絕對是現代標準漢語;又如微軟拼音在單字輸入時常推薦「間」,整詞輸入則推薦「閒」,同時「閒」不僅是中國大陸「間」的常用異體字,還是臺灣「閑」的常用異體字,北美的報紙也常見這些字,這些都是常用當代漢語。中國1940年出生的那一代還沒死,美國的海外華人也都活著,現在就要宣佈他們使用的文字非法、不能在維基中出現,是要革誰的命嗎?
    3. 至於您所說的WP:異體字其實並未被深入討論過,甚至內文與標題「勿手動轉換異體字」自相矛盾。文中帶有明顯的中國(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中心主義,『如「靑/青」、「敎/教」、「囯/國」』一句尤其是對域外現代漢語的歧視。不過後面的總結倒是非常妥當:「如果某些地區混用A/B,其他地區常用A而罕用B→源碼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其他地區可使用轉換。」符合「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或者極少使用的異體字」標準的只有古文生僻字,諸如「爲」、「卽」、「衹」、「敎」等被您手工轉換字都是現代漢語中非常常用,尤其在香港、北美報業中。
  • 如果閣下無法包容其他人使用的字體,在下也沒有辦法。不過閣下可以去南莊逛逛,那不僅是異體字,甚至連中文漢字都不是,是妥妥的日文漢字。--173.68.165.114留言2020年7月4日 (六) 15:41 (UTC)[回覆]
頁面已在討論尚未達成共識前由Iokseng討論 | 貢獻)單方面完成。--173.68.165.114留言2020年7月13日 (一) 01:04 (UTC)[回覆]

未通過的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TongcyDaiSolvyn感謝二位的意見!不過二位在提名結束前幾個小時提出在下也無法保證24小時在線。現在不著急了,容在下慢慢改吧。不過合併「用法」的意見恕暫時無法採納,因爲以條目的結構看其80%內容必將留在用法上,可以說除了用法其餘不是前言就是後記,如果合成一個章節,可以說整個條目就是一個章節了。其餘部分已由AristippusSer修繕。--173.68.165.114留言2020年7月13日 (一) 01:04 (UTC)[回覆]
  • @AristippusSer感謝您的意見!關於梵文字體選擇的問題:當條目存在特定的地區、文化背景時,我會選用相應地區、文化所常用的梵文文種(比如閣下可以看到書寫印度敎相關的條目或印度相關的條目時我一直用的都是天城體,書寫東南亞大陸梵文時我用的則是高棉體,包括這篇條目中也使用了高棉體梵文,書寫內蒙古的梵文則使用蘭札體以及阿里嘎里轉寫,書寫北傳佛敎的則常用悉曇體)。當條目沒有明顯的地區背景時,我會選用主要華人地區最熟悉常見的梵文字體,也就是悉曇體,因爲維基百科的職能是傳遞知識而不是推廣某種特定的字體。其實,我想過在zh-sg和zh-my模式下對無單一地區、文化背景的條目自動使用淡米爾體,甚至未來當檢測到讀者IP處於藏區時自動轉換蘭札體以方便不同讀者的需求,不過目前sa模板的自動轉換功能還沒寫全,此類情形只能先單用悉曇體了。我願意照顧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以他們熟悉的內容爲例,同時展現不同Indic script、不同語言的半音處理方式。--173.68.165.114留言2020年7月13日 (一) 01:0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