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氣象專題 (獲評未評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未評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來源請求

「2015年12月,於大西洋形成的颶風一路向北推進,挾帶了低氣壓地區的暖空氣。該股溫暖氣流掠過英倫、美國及冰島,到達寒冷的北極地區上空。來勢洶洶、氣勢如虹的暖空氣源源不絕地輸入北極地區,連當地的冷空氣也要退避三舍,不敢攖其鋒。」那場風?甚麼名字?2015年大西洋颶風季並沒有颶風在12月形成。Morgan Siu留言2017年1月22日 (日) 04:21 (UTC)[回覆]

北半球?

嚴格說起來,東亞會更準確,因為北半球赤道以北,但這波寒流顯然沒到非洲北部。建議可撥冗參考January 2016 East Asia cold wave--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2016年1月25日 (一) 22:41 (UTC)[回覆]

(:)回應:因為有歐洲和美洲啊。-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條目提升慶祝WP15,歡迎加入維基百科專題2016年1月26日 (二) 02:34 (UTC)[回覆]
那麼直接改名為2016年1月寒災可能更合適,因為涉及多個地點,所以用地理命名可能不是好方案?(我有加問號XD)--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2016年1月26日 (二) 09:35 (UTC)[回覆]
(:)回應:這次侵襲東亞和美洲的根本是兩個不同的氣團,本應分開討論,何以混在一起說明成同一事件呢?山斯~夢*留言2016年1月28日 (四) 21:32 (UTC)[回覆]
留待後人去改吧,現在將錯就錯,因為中文維基沒人寫北美的部分。--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2016年1月31日 (日) 22:18 (UTC)[回覆]

簡體用字,台灣用詞?

@李4未見此現象。-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條目提升慶祝WP15,歡迎加入維基百科專題2016年1月26日 (二) 02:34 (UTC)[回覆]

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應該拆分成北美和東亞兩個條目

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應該拆分成北美和東亞兩個條目。 -- Paoting留言2016年2月1日 (一) 15:40 (UTC)[回覆]

@Paoting已創建東亞,北美要等等。我是richard923888~\(≧▽≦)/~) 2016年11月29日 (二) 08:1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中的4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4日 (一) 04:2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