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武汉大学纵览条目没有存在的必要
百科全书还是要规范的,不像brochure,可以随便怎么创意。还是合并到武汉大学条目吧 Wikinu 06:42 2005年2月6日 (UTC)
中立写法
另外,内容上也要改进。要采用中立、符合事实的写法,最好简洁点。比如“张效祥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104机技术负责人和组织领导者,“中国计算机之父”,这个说法是一家之言,与事实并不符合。我google了一下,自称或者被称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还有蒋劲松、钱伟长、金怡濂、朱邦复、慈云桂等人。也许他们都对中国的计算机都有比较重要的贡献,但都不足以夸大到这种称呼。据我所知,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主持人是夏培肃,但却并没有自诩为“中国计算机之父”之类的称呼。Wikinu 06:56 2005年2月6日 (UTC)
对于删除的意见
- 本条目出于权威性考虑,主要参考了武大官方网站内容,版权申请已向该校发出,但由于目前是寒假期间,还无法得到正式答复。望能暂时保留。待答复出来后再作处理。
- 除主要参考了武大官方网站内容外,还有其他大量信息是我亲自收集整理出来的,全部删除似乎不妥。玉米^ō^麦兜 08:20 2005年2月6日 (UTC)
我也是武大的!
您好~我是武大工学部这边的,很高兴能和你认识!--冰封沙漠 09:21 2005年4月11日 (UTC)
杰出校友没有代表性
校内的院士全列上去了,校外更有名气的却没有列出来。学术界的多,其它更广泛领域的少。 前两届“武汉大学杰出校友”列出来了,第三届(武大官方网站上没有列出,共有18人,包括原四校的校友)质量也非常高,却没有列出。 对于武大这种人才辈出的学校来说(据吴骁统计,截至2003年,武大共有院士校友77人),杰出校友确实难写。得有吴骁那种钻研精神才不会挂一漏万。方法也值得商榷(比如要不要分类)。
把学部学院去掉我是支持的,占据大量篇幅却没有太大意义。
- 最近正在重大改动中,不过断网了。所以先不讨论。玉米^ō^麦兜 12:46 2005年8月13日 (UTC)
建议整合"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老)"、"武汉大学(新)"
昨天整理中国大学列表湖北区,查阅Wikipedia上各在鄂高校资料时,发现武汉大学的内容(校徽、校史、校友、合并等)分散在"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老)"、"武汉大学(新)"这三个不同的页面里。我看了一下其他知名高校,如北大、清华、复旦、中山等,并未发现这些学校将合并前与合并后的内容放在不同的页面里。 Wikipedia将来肯定会越来越热闹,利用其查资料的人也会逐渐增加。我建议整合"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老)"、"武汉大学(新)"这三个页面,并将武汉大学这个页面作为唯一的窗口。--汉龙 02:56 2005年9月12日 (UTC)
回应
- “利用其查资料的人也会逐渐增加”,他在搜索进入武汉大学后,这个条目已经提供了武汉大学 (老)、武汉大学 (新)的链接,而且开头就给了说明,所以不是问题。至于中国大学列表里,很显然武汉大学与(原)武汉大学是两个不同概念。
- 武大官方资料明确将“新武汉大学”作为一个名词列出,正是因为新武汉大学是4所地位平等的高校合并而成的,原武汉大学不能擅专其名。而不是武汉大学兼并了其他学校。所以分新老也是对平等的体现和对他校的尊重。更何况新武汉大学与老武汉大学在性质是有绝对区别的。
- 不要狭隘的把武汉大学理解成1949年之后的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还包括国立武汉大学、武昌高师。如果说要整合,更应该是从自强学堂开始的一并整合。而正因为内容庞大,无法在一个条目中写完(我想谁也不能忍受一个需要1分钟才完全打开的页面),何况整合之后把本来清晰的校史给混乱了。所以用武汉大学这个条目来把关系理清。
- 至于其他学校怎么写,那只是因为没人写,所以篇幅还没有到分成几条写的程度。不是武大应该服从大多数,而是“利用其查资料的人也会逐渐增加”后,别人将参考Category:武汉大学现在的写法来写他们的学校。再比如你可以看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这些条目,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问题。
以上的话有些可能语气有些过分了,但我想这个理还是这样的。希望你能够理解,有过分之处请见谅,也欢迎探讨。 --玉米^ō^麦兜 06:53 2005年9月13日 (UTC)
RE:回应
我接受你回应的观点。我在整理中国大学列表湖北区时,发现武汉大学的内容分散在"武汉大学"、"武汉大学 (老)"、"武汉大学 (新)"三个页面里,每个页面的内容都不是很多,于是建议将三页有机整合。如果不远的将来,有更多的网友能够将这些相关页面全面地充实起来,那么现在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成不同的页面,是很有必要的。呵呵。--汉龙 03:21 2005年9月15日 (UTC)
补充新的建议,参见新的建议--汉龙 08:42 2005年12月19日 (UTC)
一个建议
建议将本条目武汉大学移动到武汉大学历史,武汉大学 (老)移动到武汉大学 (1949年-2000年),武汉大学 (新)移动到武汉大学。
- 目前,本条目的第一句话就是:“武汉大学条目用于对发端于1893年至今的武大各个历史时期进行综述”,是不是可以考虑将这个条目移动到武汉大学历史?
- “老”和“新”不是区分条目的好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老和新的概念是会变化的,所以建议在条目名称中加格年份。
- 作为主条目的武汉大学还是以目前的大学为主要内容比较好。
--Isnow 10:43 2005年11月29日 (UTC)
目前的这个方案是在权衡之后作出的,以前有过武汉大学纵览、武汉大学 (1949年)这样类似的标题,但后来都删掉了,前者的原因是名称不合适,后者的原因是这个具体时间的界定并不合理(国立大学去国立二字是1951年)。所以设想一个用户想知道关于武大的一个内容,于是他搜索“武汉大学”来到这个条目,根据条目中类似索引的介绍他就能按链接找到他想知道的内容了,这样不是很好么?--玉米^ō^麦兜 15:11 2005年12月1日 (UTC)
新的建议
我浏览了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数十所知名大学的中文条目,以及Harvard、Yale、Princeton、UPenn、Columbia、Cornell、MIT、Stanford、Berkeley、Caltech、Gatech、UChicago、Duke、JHU等历史悠久的著名美国高校的英文条目,总结的规律是几乎全都在校名全称的主条目里面放置学校当前的情况介绍。如果说中文高校条目因为参与者数量较少、兴趣不高而内容不够充实的话,美国名校则各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对应的条目几乎天天更新,为何他们也要把校名全称的条目作为该校当前的情况介绍的主条目呢?
三个月前,我曾经在这里建议将武汉大学、武汉大学 (老)、武汉大学 (新)整合,突出武汉大学这个主条目。现在三个月过去了,我认为有必要再次提议整合并突出武汉大学主条目。因为我觉得现在这种把武汉大学条目当作校史和Category:武汉大学目录来写,并不是最合适的写法。我的想法与User:Isnow类似:
- 建议武汉大学主条目改为以介绍该校当前状况内容为主的中英文维基百科里最常见的高校模板。
- 建议将该校校史内容转移到武汉大学历史或者类似标题的条目里,然后在武汉大学主条目介绍一小部分,并注明“参见主条目武汉大学历史”。
- 武汉大学 (老)的内容也可以拿一部分放入全面改版后的武汉大学主条目。并最好把武汉大学 (老)条目的标题用一个更合适的替代。如果目前找不到这样一个更合适的标题,可以暂时搁置。
- 删除改版后的武汉大学 (新)。
- 如果有争议,可否开启相应的投票,看看大家对该条目的编写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呢?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汉龙 08:42 2005年12月19日 (UTC)
- 这个等放寒假之后我们再仔细讨论吧。考试第一先!hoho~--玉米^ō^麦兜 14:27 2005年12月19日 (UTC)
“亲缘学校”
请问文中章节“亲缘学校”是什么概念?--Isnow 21:09 2005年12月18日 (UTC)
- 那能否在每个“亲缘学校”后加注括号,写上产生这种关系的时间和事件?--Isnow 08:37 2005年12月19日 (UTC)
本条目已被全面重写
纵观维基百科中文版或者英文版的著名高校条目,绝大多数名校条目都把以高校全名的条目作为该校一系列条目的主条目,且条目内容以介绍高校的现状为主,其中穿插介绍高校历史、著名人物等内容;而不是将该条目编辑成校史纲要和简明目录;也不是新建一个条目用来专门和单独介绍该大学的现状。而在我全面改写前的武汉大学条目(重写前2006年8月7日的版本)中描述该校现状的内容很少,整体上是简单的纲要和目录表。因此,我决定全面重写武汉大学条目。以下是我全面重写本条目的一些细节:
- 着重介绍武汉大学的现状。增加了“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办学现状”三大内容。“校友”一栏里也增加了最新内容。
- 加上大量的注释和外部网页链接,使本条目符合维基百科“有据可查”的编辑信念。
- 借鉴维基百科英文版广泛使用的模式,我制作了武汉大学历史条目。因此现在的武汉大学条目中只保留最基本的历史部分。这样能避免武汉大学条目过长。
- 借鉴维基百科英文版广泛使用的模式,我制作了武汉大学校友列表条目。此举也能避免武汉大学条目过长。
- 借鉴维基百科英文版广泛使用的模式,我制作了可自由折叠和展开的Template:武汉大学导航模板,并放在与武汉大学相关多个条目(包括武汉大学条目)的文末。这样能够使武汉大学多个条目集中的相互关联,也能避免武汉大学条目过长。
- 将原来介绍武汉大学现状的新武汉大学条目的内容,合理分散到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历史、武汉大学校友列表、陈立功事件等多个条目,然后将新武汉大学条目重定向到全面重写后的武汉大学条目。(目前重定向这一步骤还未实施。)
欢迎各位维基人提出意见和建议。--汉龙对话贡献电邮 07:40 2006年9月12日(--汉龙对话贡献电邮 06:36 2006年9月21日 (UTC)更新)
优良条目评选
立场中立
立场要中立,维基百科不是校方网站。而且内容过于杂乱。 Zaizhou 2007年8月2日 (四) 19:06 (UTC)
建议将武大四校合并前后各校情况稍微介绍一下
武大并校前后的学科变迁,包括后来的学科设置可否提及? 另学科特点也应该凸显,虽然介绍了各部各学科,但是感觉没有突出点
--magarate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01:19 (UTC)magarateying
一些参考资料
看到一些资料,提供给编辑的朋友们。猛击这里--清揚@坐而論道 2009年12月24日 (四) 05:27 (UTC)
武汉大学的国际地位
武汉大学目前享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而且作为民国5大名校之一,当时享有盛誉。但是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很多院系被拆分,整体实力与威望也不可同日而语。与最具声望北大清华来讲,国际知名度也有很大差距。以目前而论,难堪“最具国际声望”这样的评价。Leonardoo (留言) 2011年8月25日 (四) 02:01 (UTC)
移除了两处不必要的内容
- 校名演变:历史一节里写了,没必要重复。
- 学生的优异表现:武大学生优异表现的太多了,没必要写在这里,且非百科内容。--Howchou(留言) 2013年5月18日 (六) 00:21 (UTC)
武汉大学前身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四月,张之洞于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创建两湖书院。1902年,两湖书院和江汉书院、经心书院合并,改为两湖大学堂。1904年,按《奏定学堂章程》,改名两湖文高等学堂。1906年,改名两湖总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两湖总师范学堂停办;民国成立后,重建师范,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武昌军官学校校址即原方言学堂及自强学堂旧址成立。
以上是事实吧?怎么现在不能编辑?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2:08 (UTC)
- 是不是事实都不知道就加入条目?你加入的来源哪处提到了两湖书院?--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17 (UTC)
- 刚看到你留言。两湖书院的考证前面有链接,而且前面都是在客观阐述各种观点和事实情况。另外,自强学堂的确和武汉大学没有直接关系,对吗?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24 (UTC)
- 哪个链接?请贴出来。另外你加入的不可靠链接和移除可靠链接都被系统识别了,进行编辑的时候还被系统警告。武大当然跟自强学堂有关系,自己看加入的来源。请自重。--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26 (UTC)
- 链接都被你编辑掉了,最开始出现两湖书院的地方。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32 (UTC)
- 哪个链接?请贴出来。另外你加入的不可靠链接和移除可靠链接都被系统识别了,进行编辑的时候还被系统警告。武大当然跟自强学堂有关系,自己看加入的来源。请自重。--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26 (UTC)
- 刚看到你留言。两湖书院的考证前面有链接,而且前面都是在客观阐述各种观点和事实情况。另外,自强学堂的确和武汉大学没有直接关系,对吗?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24 (UTC)
看到了,网大论坛一个自说自话的贴子,完全不符合Wikipedia:可靠来源的标准,不能作为编辑的参考。
BBS和新闻组的帖子、Wiki的内容或者Blog上的留言都决不能成为可接受的一次或者二次来源。这是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它们究竟是谁写的。对于Wiki的情形,文章的内容可能在任何时刻发生变化,而且没有编辑人员监管或者第三方核查事实。
--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34 (UTC)
- 哪里算可靠来源?武汉大学校方1993年后说的自强学堂武大前校长刘道玉都批评,可靠吗?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两湖总师范学堂有继承关系,还是和自强学堂有继承关系?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41 (UTC)
- 请自行参考Wikipedia:可靠来源。刘的批评意见也在这里,读者可以自己判断。来源可靠就行了,观点可不可靠文责自负。--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43 (UTC)
- 也就是说,错误、无理、不符合事实的内容出现在允许采用的媒体上就可以作为可靠,正确、有理、符合事实的内容出现在不允许采用的媒体上反而成了不可靠?允许和不允许是谁指定的?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47 (UTC)
- “正确、有理、符合事实”是谁决定的?没有证据怎么知道是不是“正确、有理、符合事实”?一个人空口无凭打一堆字就是“正确、有理、符合事实”?--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49 (UTC)
- 也就是说,错误、无理、不符合事实的内容出现在允许采用的媒体上就可以作为可靠,正确、有理、符合事实的内容出现在不允许采用的媒体上反而成了不可靠?允许和不允许是谁指定的?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47 (UTC)
- 请自行参考Wikipedia:可靠来源。刘的批评意见也在这里,读者可以自己判断。来源可靠就行了,观点可不可靠文责自负。--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43 (UTC)
很遗憾,维基百科:可靠来源是维基的正式方针。经社群商议并采纳。编辑者均应遵循本指引。违反该方针试图加入不可靠的来源是不被允许的。--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54 (UTC)
请勿再次直接复制粘贴其他网站上的文字,这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详见:维基百科:侵犯著作权。--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59 (UTC)
- 那么把原作者自己的话去掉,只提出历史资料来讨论。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02 (UTC)
- 请看引用来源前12个,难道没有已经加入很多来自于可靠来源的批评意见吗?说过的话有必要反复说吗?--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06 (UTC)
- 只是在注释中,没有在正文中提到这些不同意见。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21 (UTC)
- 请看引用来源前12个,难道没有已经加入很多来自于可靠来源的批评意见吗?说过的话有必要反复说吗?--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06 (UTC)
因为历史是否真实,是属于武汉大学历史的内容,不宜在学校的正文中花大篇幅喧宾夺主。--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29 (UTC)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前身 两湖总高等师范学堂、两湖文高等学堂、两湖大学堂、两湖书院
我认为明确考证武汉大学前身两湖书院是对的。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4:56 (UTC)
历史情况如下:
国立武汉大学,1928年成立。民国时期国立武汉大学前身的历史:
1913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成立。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合并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改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1928年,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成立国立武汉大学。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国立武汉大学的主源前身,这是没有疑问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否有前身?为什么民国初年要成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为武昌学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而设立的。为中等学校师资,在清末是由两湖总师范学堂承担的。两湖总师范学堂因为辛亥革命停办了,所以民国初年才建立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因此,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两湖总师范学堂有因袭继承关系,两湖总师范学堂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民国建立的,前身是什么?很显然,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清末的前身是两湖师范学堂。
两湖师范学堂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扮演着相同的职能,只不过因为辛亥革命停办了。这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是两江师范学堂、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是两广师范学堂等等是一样的。
清末两湖师范学堂演变: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四月,张之洞于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创建两湖书院。
1902年,两湖书院和江汉书院、经心书院合并,改为两湖大学堂。
1904年,两湖大学堂改名文高等学堂。
1906年,改名两湖总师范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两湖总师范学堂停办。民国建立后,1913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成立。
有谁认为两湖书院不是武汉大学的前身?可以给出理由来讨论。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58 (UTC)
实际继承方面,两湖和武昌高师有很多继承,两湖学堂很多人曾在武昌高师任教。而武大校方所认的前身自强学堂方言学堂只找出了个德语教师曾在武昌高师教书,人员关系很少,还有沈刚伯,按吴骁所说,沈刚伯11岁时(1907年)进入湖北方言学堂学习,18岁时(1914年)又考上武昌高师英语部,1917年毕业,就其求学时的年龄与具体学习经历来看,与其说他一直是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还不如说他是从方言学堂这所中等学校肄业后,又“升学”到了武昌高师这所高等学校更符合事实一些!而除了这两个不具有任何说服力的个例外,方言学堂与武昌高师便不再有任何人员上的关联了。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7:15 (UTC)
两湖学堂(两湖总高等师范学堂、两湖文高等学堂、两湖大学堂、两湖书院)背景的曾任校长的有:谈锡恩,曾就读武昌经心书院、两湖书院,1918年担任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第三任校长。 张继煦,曾就读于两湖书院,1922年担任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最后一任校长,1923年担任国立武昌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石瑛,曾就读于两湖书院,1924年担任国立武昌大学第一任校长。武汉大学发展过程中演变为现在所说的大学来说,是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演变为非师范行业性的综合大学来说,是国立武昌大学,而武昌师范大学和武昌大学的第一任校长都是两湖书院毕业的。还有两湖师范学堂教员李廉方,两湖书院毕业生童伯超、王葆心等等,武大两湖背景的最多。 所以武汉大学和两湖书院存在很深的实际传承关系。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7:37 (UTC)
武汉大学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葛寅亮创办的江汉书院,找到来源了:武汉大学教授曾昭安(曾任武汉大学数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教务长、图书馆馆长,武昌高师第一届毕业生)1963年曾说:“武汉大学...,从两湖书院算起是七十三年,再若从江汉书院算起,就更有将近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曾昭安1963年曾说:武汉大学从高师算起,到今年恰是五十年,如从自强学堂算起,是七十年,从两湖书院算起是七十三年,再若从江汉书院算起,就更有将近六百多年的历史了。)他说的自强学堂算起是有问题的,因为自强学堂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没有继承关系。两湖书院是没问题的,因为两湖书院演变为清末的两湖师范学堂,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有因袭继承关系。江汉书院、经心书院和两湖书院一起合并组建了两湖大学堂,那么江汉书院也是没有问题的,算前身之一。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7:58 (UTC)
- 您好,您添加的有关两湖书院的说法是否有来自于可信来源的参考?这个人说的这个话是否有书籍、报纸、期刊之类的来源?光是说这个人说过这个话,却不给出来源,是不可能符合来源的要求的。找不到来源的话请自行移除。--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8:00 (UTC)
- 来源是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大学档案馆吴骁的文章,可靠吧?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8:18 (UTC)
- 算可靠吧,应该把这个链接加进去。不过吴这个人上课的时候就感觉有点狂,推理不太严密,希望不至于影响到这篇文章。--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8:52 (UTC)
- 他可以有他的不同观点,但至少找出了很多资料。武大在民国时期也没有经过仔细考证过校史,以至于后来稀里糊涂的把自强学堂当作前身,而漠视了两湖师范学堂。其实两湖师范学堂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自强学堂不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是显而易见的。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14:18 (UTC)
- 算可靠吧,应该把这个链接加进去。不过吴这个人上课的时候就感觉有点狂,推理不太严密,希望不至于影响到这篇文章。--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8:52 (UTC)
- 来源是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大学档案馆吴骁的文章,可靠吧?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8:18 (UTC)
清末过渡到民国,中山大学是直接改的:广东于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将原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培养中学老师,地址在广州贡院)改称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嗣归国立,黄锡干为监督,七月唐萱继任校长。
南京大学是在同一个地方:民国3年(1914年)8月,江苏巡按史韩国钧委任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就前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备开学。
武汉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建立时间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早,只不过不是建在两湖师范学堂原址,两湖师范学堂原址改为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两湖师范全名两湖总师范学堂,总师范,估计有两个意思,一是整个两湖地区的总师范,一是同时包括初级师范(民国称初等师范,培养小学教员)和优级师范(民国称高等师范,培养中学教员)。进入民国,两湖初级师范继承者是湖北省立第一师范,两湖优级师范的继承者是武昌高等师范。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前身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只有优级师范,在那之前还有级别更低的初级师范简易科。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前身两江师范学堂停办初级师范、专办优级师范,而前身三江师范学堂是同时办初级师范和优级师范。总的来说是学堂在升级,所以两湖总师范会演变成优级师范、高等师范,初级师范要么停办,要么分拆出去。只不过因为湖北一师占有了两湖师范的校址,给人的印象就好像湖北一师完全继承了两湖师范一样。估计这也是武大一直没有把武昌高等师范追溯到两湖师范的原因。但实际上优级师范才代表两湖师范的最高级别,所以实质上武昌高等师范是两湖总师范的主要继承者,湖北第一师范是两湖总师范的次要继承者。而误把自强学堂当作前身,仅仅是因为地址的原因,武昌高师在方言学堂旧址,方言学堂原为自强学堂,尽管方言学堂和自强学堂不在同一个地方。介绍武昌高等师范的时候先介绍地址,介绍地址的由来,结果把和那个地址上原来的一所学校方言学堂在另外一个地方的前身自强学堂的联系强化了,而没有考究武昌高等师范这所学校本身的前身两湖师范。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14:18 (UTC)
清末最重要的学堂是师范学堂。张之洞在南京筹办三江师范学堂时上奏说“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可见师范学堂是一个地区整个学务的纲领。所以两湖总师范学堂就是两湖地区整个学务的纲领,大致相当于后来武昌高等师范负责的范围和地位。
随着各类新式学堂的开办,师资问题日显突出。洋务运动以来的新学校都失败了,新式学堂为什么难于维持?粱启超就深刻地指出:“今之同文馆、广方言馆、水师学堂之类,其不能得异才何也?又其受病之根有三:一曰科举之制不改,就学乏才也。二曰师范学堂不立,教习非人也。三曰专业不分,致精无自也。”核心就是缺少教师队伍。开明人士张之洞已经认识到培养师范人才、储备师资的急迫性。张之洞“查各国中小学教员咸取材于师范学堂,故认师范学堂为教师造端之地,关系至重。”他陆续开办了一批师范学堂。 据《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西国最重师范学堂,盖必教习得人,然后学生易于成就。中国向无此举故省学堂不能收效。今当于堂中别立一师范斋,以养教习人才”的规定,造成京师大学堂开近代中国重视高等师范教育的先例。 (1902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立) 京师大学堂先办师范馆 1902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正式开学,京师大学堂共录取136人,其中,师范馆招录79名;仕学馆录取57名。可见师范在当时的重要性。张之洞1902年在武昌开办了湖北师范学堂,原两湖书院东监督梁鼎芬担任学堂监督,两湖书院毕业的廪生陈毅、举人胡钧担任学堂堂长。胡钧又被张之洞聘到南京筹建三江师范学堂,仿照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精绘图式,详定章程,总期学制悉臻完备合法”,可见三江师范学堂规格很高。先后有了湖北师范学堂和三江师范学堂等的经历后,张之洞将两湖文高等学堂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就更成熟了。 在张之洞的提倡和规划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武汉设立了自成系统的、具有师范性质的“两湖师范学堂”,这是张之洞在武昌师范教育的重点,也是清末湖北、湖南两省规模最大的师范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张之洞将两湖书院改设为“两湖文高等学堂”,亦称“两湖大学堂”,属高等教育的大学堂预备科性质。光绪三十年(1904 年),张之洞将“两湖文高等学堂”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在“两湖总师范学堂”里,其课程就以经学、教育学为重点。一般课程中有修身、中国文学、史学、算学、地理、物理、化学、博物、英语、官话(即普通话)、音乐、图画、簿记、手工、体操等。在此,就将“音乐”课列为单独的课程。(张之洞与武汉音乐教育)。就像优级师范的两江师范学堂是两江地区的最高学府一样,开办优级师范的两湖总师范学堂可以说是两湖地区的最高学府,民国建立后分别演变为东南学区最高学府南京高等师范,华中学区最高学府武昌高等师范,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都演变为现代大学,是当时全国最早的几所国立大学之一。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15:22 (UTC)
看看两湖总师范学堂,即使旧址也和武汉大学关系密切。现在的武汉大学医学部是两湖总师范学堂旧址。原来和武昌师范大学合并组建武昌中山大学的武昌文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都在两湖总师范学堂旧址。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30日 (六) 07:38 (UTC)
自强学堂不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前身
自强学堂不是武汉大学前身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历史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23 (UTC)
- 您反复加入侵犯版权的内容,请等待处理。--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30 (UTC)
- 个人化的语言我都改成我的了。哪里还有侵权?如果有侵权,提出来我用我的语言来表达。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41 (UTC)
自强学堂1893年创办,1902年迁移地址,改为方言学堂,1911年湖北提学使王寿彭认为经费无法支持,遂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强令停办方言学堂。方言学堂校产归武昌军官学校使用,因此方言学堂校址成为武昌军官学校址。1913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武昌军官学校校址成立。
以上这些是事实吗?如果是,那么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自强学堂会是继承关系吗?显然不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既没有继承武昌军官学校,因为学校性质不同,只是使用了校址,也没有继承方言学堂和自强学堂,因为方言学堂和自强学堂停办了,清末清政府官员强令停办方言学堂,所以实际上即使清朝再延续下去方言学堂这所学校也消失了。方言学堂和自强学堂是培养学习外语的外交人才的学堂,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性质不同,显然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不是因为恢复重办方言学堂自强学堂而成立的。
事实上,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为恢复重办师范而办的,师范停办的是两湖总师范学堂。民国成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原因是两湖总师范学堂在清末因为辛亥革命停办了,所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继承的是两湖总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而自强学堂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根本没有因袭继承关系。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23 (UTC)
- 我还是那句话,您拿不出任何证据(给不出可靠来源的链接),打再多的字也没有办法证明上面的是不是真的。--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46 (UTC)
-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自强学堂没有继承关系,可靠来源的媒体中也有很多这种报道,所以这种指出错误追溯的观点要补充加入正文中,而不只是在注释里出现。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53 (UTC)
- 我还是那句话,您拿不出任何证据(给不出可靠来源的链接),打再多的字也没有办法证明上面的是不是真的。--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46 (UTC)
讨论页可以自由讨论武汉大学和自强学堂吧是否真的有继承关系吧?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56 (UTC)
- 您关于学校性质转变所以没有传承关系是您个人的原创研究。耶鲁大学创办之时是神学院,但现在作为综合性大学的耶鲁仍然将校史追溯到神学院创建之时。历史事实是要靠证据来支撑的,您不给出链接,是没办法证明的。现在有正反两方的可靠来源,维基是不会违反中立判定某一方是正确或错误的。--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5:58 (UTC)
- 你说的哪里有相同点?自强学堂方言学堂早就停办了,而且并不是因为辛亥革命停办的,是清朝政府官员强令停办的,清末这所学校就消失了。地址而言,民国在同一个地方存在的是武昌军官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也根本没有继承停办了几年的方言学堂。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两湖总师范学堂都有外语专业。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两湖总师范学堂也不是直接继承关系,而是替代继承关系,在性质职能上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替代了两湖总师范学堂。这和南京大学校史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承两江师范学堂、中山大学校史上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继承两广师范学堂是一样的情况。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6:14 (UTC)
-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方言学堂自强学堂没有发生任何直接关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方言学堂自强学堂也没有因果关系。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两湖总师范学堂有因果关系,有替代继承关系。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6:18 (UTC)
1913年,武昌高师开学(11月2日)(11月29日校产移交,正式迁入),这里校产移交要注明是武昌军官学校校产移交,否则可能被坚持追溯自强学堂的人误导认为是已经停办了几年的方言学堂,有移花接木蒙混过关的嫌疑。方言学堂几年前就停办了,不可能移交校产,也没有校产了,这所学校不是因为辛亥革命停办的,而是清末被清政府停办了,1913年当时存在的是武昌军官学校,武昌军官学校才能移交校产给武昌高师。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23 (UTC)
先把有可靠来源的关于批评武大官方追溯自强学堂的观点加入正文。至于前身两湖书院,等以后有符合可靠来源的文章再添加。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6:24 (UTC)
- 武汉大学有官方承认的建校纪念日,你就算添加反对意见怎么可能不顾官方的说法。而且你做出这么多惊人的改动,居然一个支撑你论点的链接都没有,完全可以视作原创研究。请先找好支撑你论点的链接再来修改。有关刘道玉那个新闻的链接已经添加到反方看法当中,而且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字关于校史的争议,没有重复添加的必要。--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31 (UTC)
两千五百多字关于校史的争议实在太多了,我在正文中指出有争议,然后将相关讨论移动到武汉大学历史中去了。--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32 (UTC)
- 中立描述,而不要把争议内容当作既成事实加入条目进行描述。不同观点中立叙述,而不要倾向性叙述。 如果有不同意见,先讨论吧,不要强行编辑。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41 (UTC)
- 不是我在这里进行倾向性描述。一方面官方有官方的说法,应该指出;另一方面自强学堂跟武大有没有关系,有两种说法,并不是一句“两者没有关系”就完事了的。而且我下面说了,校史的争议不过是武大很多值得一提的事件里的一支,简介里一句话提一下就好了,没有必要占据大半篇幅。--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47 (UTC)
- 你说的建校问题,官方公认的建校年份,1993年后和1992年前的我都列了,而你只保留1993年后的,是谁的问题?谁不客观、全面?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51 (UTC)
- 不是我在这里进行倾向性描述。一方面官方有官方的说法,应该指出;另一方面自强学堂跟武大有没有关系,有两种说法,并不是一句“两者没有关系”就完事了的。而且我下面说了,校史的争议不过是武大很多值得一提的事件里的一支,简介里一句话提一下就好了,没有必要占据大半篇幅。--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47 (UTC)
我做出的改动是因为维基百科:避免自我提及,所以不要直接在文中用括号写“参见什么什么”,以前被人指出了的。--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56 (UTC)
- 这种写法赞成。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4:21 (UTC)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成立时,自强学堂及方言学堂早已停办,并且并不是因为战乱暂时停办,而是负责的清政府官员决定停办,所以自强学堂方言学堂这所学校已经消失,因此也就不可能存在属于这所学校的校舍、师资、设备,民国初年那里的校舍等等属于武昌军官学校;如果以地址作为依据,那么武昌高师的校址不是自强学堂的旧址,而是先后是“四川会馆-农务学堂-方言学堂-武昌军官学校”的地址,后来的武汉大学也没有继承武昌高师的校址。
也就是说,按照地址为依据,武昌高师校址曾是四川会馆-农务学堂-方言学堂-武昌军官学校的地址,那么,就算除去不是学校的四川会馆,武昌高师校是否继承了农务学堂-方言学堂-武昌军官学校?地址能作为依据标准吗?方言学堂不是自强学堂的校址,是否方言学堂没有继承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不是武昌高师的校址,是否武汉大学没有继承武昌高师?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6:42 (UTC)
简介部分
关于武汉大学的内容很多,校史的争议真的有必要占据简介部分的大半来介绍吗?--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43 (UTC)
- 这我没有意见,编辑后再看看内容是否中立客观。有问题先讨论,不要强行编辑,可以吗?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49 (UTC)
- 你说自强学堂与武大没有关系,从所有的来源来看,有两种看法,中立的说法是两者有没有关系存在争议。--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54 (UTC)
- 武大和自强学堂没有继承关系,从上面列出来的事实来看,是很显然的。难道不是吗?如果有人偏要站出来说不同意,有争议,那你写就是了,无理取闹的争议也叫争议,让大家看看谁的意见无理取闹,看看坚持认为武大继承自强学堂有什么站得住脚的依据。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4:26 (UTC)
- 你说自强学堂与武大没有关系,从所有的来源来看,有两种看法,中立的说法是两者有没有关系存在争议。--Howchou(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18:54 (UTC)
重要的几篇批评武大无理追溯自强学堂的文章来源应该列出来,而且也应该出现在这个条目中,更详细全面的介绍可以到更具体的条目。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4:30 (UTC)
误将自强学堂当作武汉大学前身的开始时间
国立武汉大学后期,时任校长王世杰追溯校史到自强学堂,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王世杰的说法出自《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的文章,这次采访发生在1978年,此时王世杰先生已87岁高龄,距他离任武汉大学校长已有45年的时间。王世杰在访谈开场的第一句话就说:“关于武汉大学建校的经过,时隔多年,记忆有些模糊。”(武大教师驳"武大120年校史依据充分" 称存论证缺陷)那时早就不是国立武汉大学后期,王世杰离任武汉大学校长已有45年,他自己连武汉大学建校的记忆也模糊了,更不用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建校他知道得更少。
误将自强学堂当作武汉大学前身的开始时间,现在查到记载最早的是1946年12月4日。根据1946年12月4日的《武汉日报》记载,刘秉麟在武大的“新生训练周”上发表讲话称:“武大的前身最早为湖北方言学堂,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武昌大学,武昌中山大学,在民国十七年十月卅一日,始正式易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迄今已有十八周年的校史…”。而在1946年10月31日,国立武汉大学举行了18周年校庆,时任代理校长刘秉麟在校庆大会的报告中称:“我们知道武大历史很短,合武昌高师,武昌师大,武昌大学,与武昌中山大学而言,才比较长些,所以实际今天武大本身的历史,成立才只十八周年,好像一个小兄弟”。(武大教师批驳武大校史做假:吾爱吾校吾更爱真理)武汉大学从1928年算,不算前身,这样算当然是小兄弟了。历史当然是要算前身的,只不过武大的前身不是自强学堂,而是两湖书院等等,前面已经论证了。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29日 (五) 04:50 (UTC)
即使说地址,自强学堂旧址和武汉大学也没有任何关系。方言学堂旧址有过关系,但现在没有关系了。而两湖总师范学堂旧址和武汉大学不仅有过关系,而且现在还有关系。 武真尔尔(留言) 2013年11月30日 (六) 07:41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武汉大学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news.21cn.com/hot/social/a/2016/0912/07/31533257.s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5011458/http://news.21cn.com/hot/social/a/2016/0912/07/31533257.shtml
- 向 http://news.whu.edu.cn/info/1002/29690.htm%E5%93%88%E8%90%A8%E5%85%8B%E6%96%AF%E5%9D%A6%E6%80%BB%E7%90%86%E9%A9%AC%E8%A5%BF%E8%8E%AB%E5%A4%AB%E8%AE%BF%E9%97%AE%E6%AF%8D%E6%A0%A1%E6%AD%A6%E6%B1%89%E5%A4%A7%E5%AD%A6 加入
{{dead link}}
标记 - 向 http://news.whu.edu.cn/info/1002/41551.htm%E6%B7%B1%E6%B7%B1%E6%AF%8D%E6%A0%A1%E6%83%85%EF%BC%8C%E5%86%8D%E8%AE%BF%E7%8F%9E%E7%8F%88%E5%B1%B1 加入
{{dead link}}
标记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14日 (六) 21:2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武汉大学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csc.edu.cn/laihua/newsdetail.aspx?cid=48&id=617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17123854/http://www.csc.edu.cn/laihua/newsdetail.aspx?cid=48&id=617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29日 (日) 16:4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武汉大学中的3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3_02/17/22205015_0.s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12923/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3_02/17/22205015_0.shtml
- 向 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3_02/17/22205015_0.s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12923/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3_02/17/22205015_0.shtml
- 向 http://www.edu.cn/20050607/3139848.s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628191402/http://www.edu.cn/20050607/3139848.s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8月7日 (二) 05:40 (UTC)
学院信息更新
在信息学部,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已经并入计算机学院,同时设立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原下属计算机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已转入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参见武汉大学官网院系设置信息。条目院系设置信息需要更新。—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M1STYLIFE(对话|贡献)于2020年8月20日 (四) 09:28 (UTC)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