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闽汉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闽汉字
类型
使用时期
至少从公元1566年发展至今
语言闽南语泉漳片潮汕片
台湾台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汉字
子体系台湾台语推荐用字
姊妹体系传统汉字简化汉字
日本汉字朝鲜汉字儒字
方言字
ISO 15924
ISO 15924Hant (502), ​Han (Traditional variant)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 (IPA) 符号。 有关 IPA 符号的介绍指南,请参阅 Help:IPA[ ]/ / 及 ⟨ ⟩ 之间的区别,参阅IPA§方括号与转录定界符
汉字
汉字 漢字
白话字 Hàn-jī
台语罗马字Hàn-jī
厦拉新文字 Xanzi
闽南拼音Hànzzî
方音符号ㄏㄢˋㆢㄧ˫
用台闽汉字写的南管工尺谱
用台闽汉字写的南管工尺谱

台闽汉字闽南语漢字白话字Hàn-jī)是指书写“闽南语白话文”所使用的汉字,在台湾称作台湾字[1]台语汉字闽南语汉字台闽字闽台字闽南字汉台字等。台闽汉字主要流通于广义闽南语的通行区,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以及东南亚诸国的汉族闽南人分布区。然而,于闽南语的分布地区,相较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可以自由发展粤语白话文,闽南语的母语教育并不普及或尚处萌芽期,因此使用者经常以现代标准汉语借音字代替书写,造成一般大众误认为“闽南语无文字”。

台闽汉字结合了传统汉字以及当地的方言字。古代闽南完全使用汉字书写汉文,后来随着闽南人移民而向海外发展。近代以来,台湾成为闽台汉字发展的重镇,除了由中华民国政府发布的台湾闽南语推荐用字之外,也出现了不少专为台湾闽南语设计的“台制汉字”。虽然各界致力于闽台汉字之发展,也有了初步的正式规范,并提高了书写的效率,但其正字本字之争仍然存在。

范例

台闽汉字举隅
𨑨
𠛅
𤆬 𠢕 𪜶
𨀁

历史

从现存最早的闽南语白话书面语文献资料——中国明朝嘉靖重刊的《荔镜记》戏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出版)算起,闽南语白话(即口头语)的文字化应该至少有430年以上的历史了。闽南语的文字化历史,依年代大致分为“传统民间口语文学时期”和“现代台语书面化运动时期”两大阶段。“传统民间口语文学时期”的闽南文字以南管文字、歌仔册文字以及白话字(教会罗马字)为代表,其中前二者为台闽字的前身;而“现代台语书面化运动时期”则分为日治时期的台湾以及二战后萌芽于1970年代、成长于1990年代并于21世纪的今日持续发展中的台语文学运动。

重要事件

  • 台湾话文论战于1932年落幕后,郭秋生等有志之士于台中创办了“南音社”以及《南音》文学杂志,该社在杂志上开辟“台湾话文”专栏,让众多作家讨论台湾话文的问题,成为日治时期台湾乡土文学论战的大本营。除了讨论台语文的文章,赖和、郭秋生等人也尝试使用台语文创作。虽然因为在第九、十、十二号刊登反日作品,而遭到日本殖民当局查禁,实际上只出版九期;但是依旧是日后台语文以及台闽字发展的先声。
  • 战后最早主张用母语写诗的是林宗源,接着向阳也于1976年开始以台语写诗。1980年代初期则有宋泽莱林央敏黄劲连陈明仁胡民祥等人的加入。1987年解严,随着政治符咒解除,社会内部隐藏的文化动能开始爆发,台语文学作品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文类也由初期的诗开始往小说散文戏剧开拓,文学技巧也更见提升,主题也更趋多元。1980年代后期之后陆续有更多作家投入台语文创作的行列,比如说陈雷李勤岸庄柏林路寒袖方耀干等。虽然用字极不统一,但却为台湾语文学以及台闽字标准化做出了贡献。
  • 台湾闽南语推荐用字于2009年9月中发布完700个字,并发布于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的网站,免费供一般社会人士与学生等下载运用。台湾官方以4年时间整理的用字,第一批闽南语推荐用字于2007年5月30日颁布,共有300字;2008年5月1日公布第2批100字;2009年10月2日公布最后一批300字。这700个字基本上已经标准化了台湾闽南语用字。未来如果有需要再增加推荐用字的话,国语会会再补。

写法

在闽南语的词汇中,汉字词是主要的组成之一,除了与当代华语重叠的用法之外,尚存在许多古代用词,部分古代用词现今亦见于其他汉系语言(如粤语)中,例如:

台闽汉字 台罗字 国语解释 来源 备注
tī / tū 筷子 粤语亦有此用法,只用作量词(e.g. 一箸菜)
ńg
sann 衣装 粤语亦有此用法
kiânn 行走 粤语亦有此用法
tsáu 奔跑 粤语亦有此用法
tshiànn 聘雇、雇用
ak 浇、淋
tsē / tsuē 众多的
uànn 晚的、迟的 粤语亦有此用法
iau 饥饿的
kah 和、及、与、跟
ia̍h 或者 粤语亦有此用法,见“抑或”一词
tsheh 书的闽南语则念作 tsu
ti 猪的闽南语则念作 tu
oo [2]
[] tíng
[] tiánn
烹饪的大锅
/ lír / 你、你
i 他、她、它等

在闽南语的词汇中,固有词是主要的组成之一,经常无法找到本字,抑或本字过于生僻,因此常采取训读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取字义而不取字音”,类似六书的转注法

台闽汉字 本字 训读音白话字 文读音白话字 中文解释 异用 备注
che gān 这个 今、即、者
ê te̍k 所有格 个、兮、亓、丌
ē / ōe hōe 将会、能够
lâng jîn 人类 此为训读,而非相对于文读白读读音。
ó / óe uih / oeh 挖掘、掏取

在处理固有词方面,台闽字经常采取“借音”的方式,以“音同”或者“音近”的汉字来书写,多与汉字本身字意无关。简而言之,即“取字音而不取字义”,类似六书中的假借字。以下举出一些常见的借音字词,根据《台湾闽南语按呢写》的解释,其选用多以在表达及理解上不造成困扰为原则。

台闽汉字 白话字 华语解释 异用 备注
也、亦
kah 到(表程度) 𢓜、徦、到 用“曷”较合适
chia 这里 本字为“兹”
遮爾 chiah-nī 这么地、多么地 即尔、则尼、者尔、遮呢、这呢 本字“咨尔”
按呢 án-ne 这样、如此 安呢 本字疑为“安耳”
無彩 bô-chhái 徒然、浪费 无采
古錐 kó͘-chui 可爱、讨喜 “滑稽”一词的台语念法为 ku̍t-khe,与 kó-chui 不符。本字为“古椎”
𨑨迌[3] chhit-thô 游玩 彳亍、佚陶、得桃、敕桃 本字为“跮踱”

台湾话汉字

台湾,对于台湾闽南语(台湾话)之固有词,除了使用近义或近音汉字替代外,为了消除借字的困扰以增加使用性,另外新造出一些“台湾话汉字”。例如:

台湾话汉字 白话字 中文解释 一般俗写或误写 备注
𣍐 bē / bōe 不会、否定 袂、未 ”是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荐用字,借音。
左“要”右“卜” beh 将要 欲、卜 ”是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荐用字,原读音 io̍k训读beh
上“入”下“下” ê 的、之 的、个、兮、亓、丌 ”是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荐用字,原读音 te̍k,训读为 ê
𢓜 koh 又、再、还、反倒 擱、閣、故 ”是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荐用字,借音。
𪜶 in 复数的第三人称 怹、𢙠 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荐用字。
𫝺 hiù 甩、洒 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荐用字。
左“勿”右“爱” boaih 不愿   無愛 / bô ài”二字连音,通常分拆书写。
𡳞 lān 雄性生殖器 卵、膦 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荐用字。

问题与争议

  • 在闽南语所有格“ê”字的选用上,台湾国语会选择了与中文相同的“的”字,另外也列出台湾人书写台文时常使用的“个”字为异用字。台湾民间则另有“兮”、“ê”的写法。而在闽南则是经常使用“亓”或“丌”等二字。因此,在此语言的这个所有格用字上仍有多种写法、缺乏共识也尚待民间讨论以及学术考证。

注释

  1. ^ 连横〈台语整理之头绪〉:“余台湾人也, 能操台湾之语,而不能书台湾之字,且不能明台语之义,余深自愧!”
  2. ^ 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1996-04-01)。[乌,闽南语中与汉语的黑字相同]。《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联合目录》。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f/95/6b.html (2024/05/04浏览)。
  3. ^ 臺灣閩南語按呢寫372期 (PDF). [2015-02-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2-26). 

参考文献

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