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冠雄
《中國名人錄》第三版,1925年
 中華民國海軍部第二任海軍總長
任期
1912年3月30日—1916年6月30日
總統袁世凱
總理唐紹儀
陸徵祥
趙秉鈞
段祺瑞(臨時)
熊希齡
孫寶琦(臨時)
徐世昌
陸徵祥(二次)
徐世昌(二次)
段祺瑞
副職 中華民國海軍部次長
前任黃鍾瑛南京臨時政府
繼任程璧光
 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總長(代理)
任期
1912年6月27日—1912年7月25日
總統袁世凱
總理唐紹儀
前任施肇基
繼任朱啟鈐
 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總長(代理)
任期
1913年1月28日—1913年3月27日
總統袁世凱
總理趙秉鈞
前任范源濂
繼任陳振先(署理)
任期
1913年12月5日—1913年12月30日
前任孫道仁
繼任無(職位裁撤)
 中華民國海軍部第五任海軍總長
任期
1917年7月15日—1919年12月3日
總統馮國璋(代理)
徐世昌
總理段祺瑞二次
王士珍
段祺瑞三次
錢能訓
龔心湛(代理)
靳雲鵬(代理)
副職 中華民國海軍部次長
前任薩鎮冰
繼任薩鎮冰(二次)
 中華民國海疆防禦使
任期
1922年4月3日—1923年11月26日
前任薩鎮冰(任期至1917年12月21日)
繼任無(職位裁撤)
個人資料
性別
子英
別名資穎
出生1861年6月7日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
逝世1927年6月24日
國籍 大清
 中華民國
職業軍人
軍事背景
效忠 大清
 中華民國
服役 大清北洋水師
 中華民國海軍
軍階海軍上將
熙威上將軍
參戰甲午戰爭
二次革命

劉冠雄(1861年6月7日—1927年6月24日[1]子英(又作資穎),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2][3]

生平

在海軍中昇進

劉冠雄的父親是一位貧窮的箍桶匠。1875年(光緒2年),劉冠雄入福建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科第4期學習,4年後畢業。此後,劉冠雄不斷接受訓練並昇職,1883年(光緒9年)被任命為高速船揚威艦的幫帶。1884年(光緒10年)中法戰爭中,劉冠雄奉命前往福建省。但在途中,為討伐朝鮮的東學黨,劉冠雄奉命改赴朝鮮[2][3]

1885年(光緒11年),劉冠雄被任命為戰艦定遠艦大副。1886年(光緒12年)3月,劉冠雄被清朝選拔為留學生,赴英國留學。在學習了各種技術後,於1887年12月歸國。此後他被任命為靖遠艦艦佐,擔任千總(六品官,相當於少校)。[2][3]

甲午戰爭的功績及其後的事故

1894年(光緒20年),劉冠雄昇任靖遠艦幫帶,參加甲午戰爭。劉冠雄在大東溝海戰中同日本海軍交戰,在戰鬥中果敢操船,十分善戰。後來他獲得袁世凱讚賞。[2][3]

1895年1月,在威海衛海戰中,靖遠艦被擊沉,劉冠雄被救出。甲午戰爭結束後,劉冠雄因大東溝海戰的功績而被留在海軍中。1898年(光緒24年),升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戰艦海天艦的管帶。[2][3]

1904年(光緒30年),劉冠雄奉命率海天艦自秦皇島江陰裝運軍火。途中,儘管天氣惡劣,但劉冠雄不顧大副杜錫珪的諫止,仍命該艦急速前進,以及時完成任務。結果,該艦在吳淞口附近海域觸礁沉沒,釀成重大事故。然而,經過袁世凱的力保,劉冠雄僅被革職。此後,劉冠雄歷任德州兵工廠總辦、北洋海防營務處會辦、廣東水師營務處總辦。[2][3]

袁世凱的心腹

辛亥革命爆發後,劉冠雄赴上海投上海都督陳其美,被任命為滬軍都督府海軍高等顧問。1912年(民國元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劉冠雄任海軍部顧問。但不久,他和湯薌銘、杜錫珪同赴煙臺,投歸袁世凱。[2][3]

同年3月,唐紹儀內閣成立,劉冠雄被任命為海軍總長。此後,劉冠雄為近代海軍制度的整備作出了貢獻。同年12月,獲授海軍上將。後來他歷任陸徵祥內閣趙秉鈞內閣熊希齡內閣徐世昌內閣的海軍總長。[2][3][4]

1913年(民國2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劉冠雄親自率艦隊南下,參加進攻吳淞炮台的戰鬥。劉冠雄獲袁世凱任命為南洋巡閱使,擊敗了江蘇省的反袁軍。因立下軍功,劉冠雄獲授一等文虎章、一等嘉禾章。[2][3]

同年12月,福建都督孫道仁被北京召還,劉冠雄兼任福建都督(同年12月,福建都督之位廢止)。劉冠雄受到福建省內的國民黨彈壓,勢力基本喪失。1914年(民國3年)2月,被北京召還。[2][3][4]

為增強海軍盡力

1915年(民國4年)12月,袁世凱稱帝,劉冠雄獲封二等公。但劉冠雄自己對袁世凱稱帝並不十分贊同。1916年(民國5年)1月,劉冠雄離開北京南下,以加強對海軍的統制,但消極討伐護國軍[2][3]

同年6月袁世凱死去,劉冠雄辭職寓居天津。同年7月,應國務總理段祺瑞的邀請,劉冠雄在段祺瑞內閣中再度出任海軍總長,後來又連續擔任王士珍內閣錢能訓內閣的海軍總長。劉冠雄認為增強海軍是國防的要務,所以積極推進増強海軍的10年計劃。但實際上,由於北京政府財力不足且重視陸軍,使得該計劃未能實現,僅在人材培養方面取得一定成果。1919年(民國8年)12月,劉冠雄辭去海軍總長職務。[2][3][4]

1922年(民國11年)11月,劉冠雄被任命為福建鎮撫使。當時福建省內,北京政府派的薩鎮冰和南方政府派的林森正在進行激烈的政治鬥爭。由於受到後者的壓力,劉冠雄被迫離開福州南赴廈門。翌年1月,在孫傳芳的支援下,薩鎮冰驅逐了林森,一度薩鎮冰和劉冠雄共同被任命為辦理福建善後事宜。不久,劉冠雄改任閩粵海疆防禦使。同年11月,劉冠雄引退,寓居天津。[2][3]

1927年(民國16年)6月24日,劉冠雄在天津病逝。享年67歲(滿66歳)。[2][3]

注釋

  1. ^ 陳貞壽・劉傳標「劉冠雄」192頁作生於1861年6月7日。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増訂版』2484頁以及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p.543作生於1858年。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陳貞壽・劉傳標「劉冠雄」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増訂版』
  4. ^ 4.0 4.1 4.2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前任:
黃鍾瑛
南京臨時政府
海軍總長
第二任
1912年3月30日-1916年6月30日
繼任:
程璧光
前任:
施肇基
交通總長
(代理)
1912年6月27日-1912年7月25日
繼任:
朱啟鈐
前任:
范源濂
教育總長
(代理)
1913年1月28日-1913年3月27日
繼任:
陳振先
(署理)
前任:
孫道仁
福建都督
1913年12月5日-1913年12月30日
裁撤
前任:
薩鎮冰
海軍總長
第五任
1917年7月15日-1919年12月3日
繼任:
薩鎮冰
(二次)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薩鎮冰
海疆防禦使
1922年4月3日-1923年11月26日
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