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隧道 (縱貫鐵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港隧道
概览
地点 臺灣新北市汐止區
经纬度25°03′13.94″N 121°37′35.02″E / 25.0538722°N 121.6263944°E / 25.0538722; 121.6263944坐标25°03′13.94″N 121°37′35.02″E / 25.0538722°N 121.6263944°E / 25.0538722; 121.6263944
状况改建為機車與腳踏車專用道
系统臺灣鐵路管理局
铁路线縱貫線
起点南港車站
终点汐科車站
运营数据
动工于大日本帝国1895年12月10日[1][2]
贯通于大日本帝国1896年6月15日
关闭于臺灣地區2008年9月21日
業主 臺灣
运营单位臺灣鐵路管理局
通行类别鐵路
技术数据
长度95米(312英尺)
轨距1,067毫米(3英尺6英寸)
电气化方式交流25kV,60Hz
运营速度110km/h

南港隧道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汐止區隧道,曾經是台鐵縱貫線使用的鐵路隧道,介於南港車站汐科車站之間,隧道雖以「南港」為名,但位於汐止區內,僅因位置靠近南港而得名。本隧道1896年開通,2008年9月停用,近年改為機車與腳踏車專用道。

沿革

清領時期

光緒十三年(1887年)臺灣設省,在此同時清廷准予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開始台灣鐵路興建計劃,1887年6月動工[3],1889年4月30日,台北至水轉腳間鐵路先行完工[4],鐵路在行經今日南港隧道之處,並無文獻記載開闢隧道,但張健豐在其2010年《乙未割臺憶舊路》一書中認為,該隧道應該是清朝臺灣鐵路已有的設施,因為隧道南北是山與河川,不可能以引道避開,而可能因為該隧道僅有95公尺長,故未見於文獻,此外日本1904年繪製的《臺灣堡圖》也沒有標註此座已完工的隧道,故日治時期可能是進行隧道擴孔工程,將本來僅能行駛單線軌道的隧道改為可容納雙線軌道的隧道[5]。然而上述該書內容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來源,可能是作者原創研究致無法考證,僅能作為本隧道沿革之參考。

日治時期

1895年6月起日本統治台灣,由於台灣清治時期鐵路路線標準不佳,軌道材質、設計施工不符使用需求,日本當局臨時臺灣鐵道隊立即進行基隆臺北段鐵路改建,在1895年12月10日開工新建南港隧道(當時名為樟樹灣隧道[註 1],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第一座鐵路隧道,也是臺灣鐵路史上第一座雙線淨空隧道,長96.8公尺、淨寬6.8公尺、淨高5.6公尺[7],隧道立面以石砌,中央圓拱型為紅磚砌,1896年6月15日竣工[1][2],在隧道口上方有日本内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於1896年所題《開物成務》匾額;隧道內設有一緊急通道,連結隧道外側平行的道路。本隧道通車初期只鋪設單線鐵路。

1912年起,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分五個年度將基隆台北間單線鐵路擴建為複線鐵路,於1917年12月宣告完工[8],由於南港隧道建成時即設計為雙線淨空,故雙軌工程僅須於隧道內鋪設第2線,隧道整體結構未改變。

中華民國時期

1970年代,因西部幹線電氣化工程需求及南港隧道淨空不足,臺灣鐵路管理局自1975年11月5日起進行隧道拓孔工程,改建為混凝土隧道,華熊營造(股)公司承攬改建,施工時先將隧道內雙線鐵路改建為單線鐵路,及在洞內增建拱型鋼圈護體,充做臨時隧道供列車通行,工程人員則在臨時隧道與原隧道壁體間之空間施工,取下《開物成務》匾額,將隧道挖大並新建洞門[7],於1976年年中完工[9],完工後隧道內回復為原本的雙線鐵路,並增設懸臂電車線。1977年12月31日,包含本隧道在內的縱貫線鐵路電氣化第一期工程(基隆竹南間)完工[10][11]

至2008年9月21日,原使用南港隧道的縱貫線路段改行新闢的汐止山岳隧道,該隧道做為鐵路隧道的功能結束,目前已改建為機車與腳踏車專用道。

匾額

南港隧道《開物成務》匾額伊藤博文在臺僅存墨寶之一,現收藏於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因汐止當地文史工作者提出製作複製品掛回隧道口之構想,今有複製品立於汐止市區秀峰路汐止區綜合運動場旁,並於其右側設有解說牌。[12]

「開物成務」典故源自《易經.繫辭上》。[13][14]

註釋

  1. ^ 但1910年《臺灣鐵道史》上卷記載1895年11月開工[6][2]

參考資料

  1. ^ 1.0 1.1 《臺灣鐵道史》中卷(未定稿). 臺北: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11年3月25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頁136、137 [2022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2日) (日语). 
  2. ^ 2.0 2.1 2.2 《新編臺灣鐵道史全文譯本》上卷、中卷,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原著,古育民譯,古庭維主編,中華民國(臺灣)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出版,臺北市,2021年11月1日初版一刷,ISBN 978-986-532-420-9(繁體中文)
  3. ^ 《基隆市誌》交通篇. 基隆市: 基隆市政府. 1987年5月: 頁157~159 (中文(臺灣)). 
  4. ^ 〈汐止車站〉,《臺灣驛站之旅》網站. 2004-2022年 [202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中文(臺灣)). 
  5. ^ 張健豐. 《乙未割臺憶舊路》. 海峽學術出版社. 2010年11月: 176、177頁. ISBN 978-986-6480-47-8 (中文(臺灣)). 
  6. ^ 《臺灣鐵道史》上卷(未定稿). 臺北: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10年9月30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頁230 [2022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2日) (日语). 
  7. ^ 7.0 7.1 洪致文,〈日本領台第一洞〉. 《鐵道情報》139期,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2003年1月號: 頁9 (中文(臺灣)). 
  8. ^ 蔡龍保. 《推動時代的巨輪:日治中期的臺灣國有鐵路(1910-1936)》 二版一刷. 臺北市: 臺灣書房. 2007年7月: 頁141. ISBN 978-986-6764-00-4 (中文(臺灣)). 
  9. ^ 〈擴大南港隧道 昨舉行開工禮〉,《經濟日報》,1975年11月6日2版(繁體中文)
  10. ^ 中華民國交通部. 中華民國67年《交通年鑑》. 臺北市. 1979年12月: 頁205 (中文(臺灣)). 
  11.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大事紀要〉,中華民國66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大事紀要 (报告). 中華民國(臺灣)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281. 1978年6月 [202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中文(臺灣)). 
  12. ^ 中時電子報 - 開物成務匾額有望回隧道口. [永久失效連結]
  13. ^ Sturgeon, Donald. 周易 : 繫辭上 - 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17-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中文(臺灣)). 
  14. ^ 開物成務 - 萌典. www.moedict.tw. [2017-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