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楊大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垂楊大橋
ChuiYang Overpass
西 ◀ 高鐵大道
垂楊路 ▶
類型市區高架道路
道路長度0.815公里(0.506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车道数雙向各二車道,並各設有機慢車道
地點臺灣
道路走向西-東
西端力行街新建街,接垂楊路
東端福義街(西向)、大同路158巷,接高鐵大道
垂楊大橋
ChuiYang Overpass(漢語拼音
夜幕下的垂楊大橋和番仔溝公園
承載雙向二線汽車、一線自行車與機慢車共用
跨越友忠路博愛路番仔溝公園
臺鐵西部幹線
地點 臺灣嘉義市西區
官方名稱垂楊大橋
业主嘉義市市徽 嘉義市政府工務處
维护单位嘉義市市徽 嘉義市政府工務處
设计参数
全长815米(2,674英尺)[1]
历史
施工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
西部濱海公路南區臨時工程處
开工日2011年1月23日
完工日2014年8月25日
开通日2014年9月13日
取代嘉雄陸橋

垂楊大橋(ChuiYang Ovps.)是一座位於臺灣嘉義市西區車行高架橋,由西至東跨越友忠路博愛路番仔溝公園臺灣鐵路管理局西部幹線縱貫線南段,而兩端則分別銜接高鐵大道垂楊路

歷史

垂楊大橋為「公道一(臺18延伸線)聯絡道路建設計畫」之第二階段,於2011年1月23日動工、2014年8月25日完工、同年9月13日通車。

爭議

做為時任嘉義市市長黃敏惠2009年市長選舉的政見之一,垂楊大橋曾被質疑是否會與日後的鐵路高架化工程牴觸,對此黃敏惠表示垂楊大橋是為跨越番仔溝公園而設置,不會因鐵路高架化而拆除[2],而嘉義市政府交通觀光處(今嘉義市政府交通處)亦在其發布的模擬影片中指出垂楊大橋之高程與鐵路高架化並不衝突[3]

公道一(臺18延伸線)聯絡道路建設計畫(第二標)

工程緣起

公道一第二標工程告示牌(於垂楊路)
公道一工程起點(世賢路二段與高鐵大道路口)。
公道一第一標終點(中興路口),中興路為公道一第一標與第二標分界線。
公道一工程終點(垂楊路與力行街口)。
公道一第二標起點(中興路口),中興路為公道一第一標與第二標分界線。
公道一以立體交叉方式通過博愛路。
公道一以立體交叉方式通過博愛路以及臺鐵西部幹線縱貫線南段。

高速鐵路於2006年(民國95年)底通車,為因應高鐵嘉義站連接嘉義市之接駁運輸服務的需要,交通部公路總局特於高鐵嘉義車站至嘉義市西側外環道(世賢路)之間興建「高鐵聯外道路太保—嘉義50米道路」,惟其路線並未直接連結至嘉義市之核心發展地區,亦無法使高鐵臺鐵運輸進行有效整合,致影響嘉義都會區整體運輸效率功能提昇。基於嘉義都會區整體繁榮及均衡發展需要,嘉義市政府提議延伸上述高鐵50米聯外道路系統進入市中心區,並建議沿「公道一」延伸,以提昇高鐵50米聯外道路之運輸功能;2008年(民國97年)委託辦理「嘉義市公道一綜合規劃」,2009年(民國98年)委託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辦理「嘉義公道一委託測量、設計及地質探查」。本案由嘉義市政府委請交通部公路總局西部濱海公路南區臨時工程處代辦,並於2009年(民國98年)11月18日與得標承攬廠商華村營造公司簽訂工程契約。[4][5]

計畫範圍

「公道一聯絡道路建設計畫道路(第二標)」全線皆在嘉義市西區境內,起點由高鐵大道中興路口起,接續公道一聯絡道路建設計畫道路(第一標),並與福義街及大同路158巷平面交叉,東側開始高架橋引道並以高架橋形式跨越友忠路博愛路二段臺鐵西部幹線縱貫線立體交叉,跨越鐵路後以引道下降至平面銜接垂楊路,全線終點位在力行街、新建街和垂楊路。[4]

計畫道路沿線設施

夜幕下的垂楊大橋和番仔溝公園

沿革

高架道路

公道一為聯結高鐵與嘉義市區的交通要道,嘉義市政府委託公路總局辦理發包、監造及施工,全線沿嘉義市中央排水幹線施作,自世賢路口起跨越縱貫鐵路銜接垂楊路新民路口。其中第二標高架道路興建工程於民國100年(2011年)1月23日開工[6],自中興路口起,沿途經過福義街、友忠路博愛路二段以及臺鐵西部幹線縱貫線,至新建街、力行街口與垂楊路銜接。2014年(民國103年)4月15日,進行跨越臺鐵西部幹線縱貫線工程,工程期間,為配合臺鐵正常營運,實施夜間高壓斷電措施,從凌晨一點半至四點半,工期為一個月[7][8]
嘉義市公道一高架路段歷時3年半的施工,已於民國103年(2014年)8月25日完工;9月13日通車。做為銜接高鐵大道與垂楊路的道路[9][10]

道路命名

公道一計劃道路高架道路部份,因考量公道一高架橋自垂楊路出發連結直通高鐵大道,且「垂楊」一詞蘊涵有在地情感因素,用路人聽其橋名便可以明瞭高架橋所在地、方位,因此取名「垂楊大橋」[11]

時程

  • 2014年8月25日:公道一(臺18延伸線)聯絡道路建設計畫第二標完工。
  • 2014年9月13日:公道一(臺18延伸線)聯絡道路建設計畫全線通車。
  • 2014年9月13日:公道一(臺18延伸線)聯絡道路建設計畫第二標通車。

工程事故

工區民宅淹水

2013年5月2日,受鋒面影響,嘉義市清晨一場急降雨,造成公道一(臺18延伸線)聯絡道路建設計畫垂楊路工區一帶約九十戶民宅淹水,水深約十至三十公分,災民驚慌搶搬家當,一夜未眠,白天又忙著清洗淹水的家園,擔心天氣不穩定,若下雨又要淹水,大家都「剉咧等!」水災自救會表示,這已是當地繼去年七二五雨災後,再度飽嚐淹水之苦,質疑鄰旁公道一工程施工阻塞水路肇禍,將向包商提告求償。

箱涵落差25公分

2014年3月19日,公道一計畫工程附近住戶質疑箱涵落差25公分,是否會再度淹水。新西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貴禾與嘉市議員廖天隆至工程現場會勘;承包工程設計的台灣世曦公司回應,考量西側箱涵下游坡度緩,水流速度慢,排水不順,設計時將西側箱涵加高二十五公分作為改善,與東側箱涵高低落差則設有漸變段面,另西側箱涵雖孔數減少為兩孔,但孔寬增加一公尺,經計算足可順暢排水[12]。關於此事件,嘉義市政府做出回應,說明此工程於規劃設計階段,已針對排水構造物之洩水坡度及方向等水理條件進行分析,發現垂楊路尾下游排水坡度非常平緩,水流速度緩慢,排水不順,溝底常有污泥淤積。因此,規劃設計新設雙孔箱涵時將雙孔箱涵底部高程提高25公分,增加下游洩水坡降,提高排水流速,因而可提高排水量;新設雙孔箱涵與既有三孔箱涵之銜接處,以5米長之漸變方式銜接段舊箱涵高程,銜接處採平順銜接,成為一緩坡,並不是高低差斷層設計。此設計在枯水期不會影響排水功能,但遭逢豪大雨時,可使排水流經該處後形成水躍現象,加速排水流速,除增進排水量之外,尚有清淤的功能;舊有3孔箱涵寬度各為5米,深度2.8米,排水段面積為42平方米,新設2孔箱涵寬度各為8米,深度2.8米,排水斷面積為44.8平方米,大於舊有3孔箱涵之排水斷面積,完工後,不僅不會影響垂楊路箱涵原有之排水功能,反而加大了排水斷面積,增加排水流速與大雨清淤之功能,因此,未來只要降雨量未超過原設計之排水容量,決不會有淹水狀況[13]

鋼樑不慎滑入附近民宅

2014年4月29日,嘉義市公道一(垂楊路直通高鐵大道)新建工程傳出公安意外,工人拆除鋼架時,疑因作業工人疏失,不慎讓整支鋼樑「滑」進一旁民宅,撞破1樓鋁門窗和磁磚,所幸屋主當時不在家,未釀出傷亡,自知理虧的包商已承諾負起全部修復責任。

公道一工程至5月底,每周2至5凌晨1點半到4點,進行跨鐵道橋面吊樑工程,已被附近居民批「根本讓人不用睡」,現又傳出公安意外,再度讓工區安全浮出檯面。

由於施工範圍與居民住處重疊,前天下午包商完成灌漿,進行假設工程鋼架拆除作業時,疑吊掛不慎,其中一支鋼架硬生生撞進民宅,屋主獲報趕回家,看到慘狀嚇了一大跳,自我安慰幸好沒人在家,否則恐鬧出人命。

事後包商坦承作業疏失,表示會負起責任,但意外已引發當地自救會不滿,副會長王貴和質疑包商未架設護欄、護網,施工時又無落實管制措施,居民出出入入「很危險」,要求包商改進。

高架道路路面缺失

2014年9月9日,時任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偕同嘉義市政府官員實勘,發現尚未通車的高架道路柏油路面出現補丁、排水孔不通、鋼筋外露等重大缺失,黃敏惠立即要求施工單位改善。

參考資料

  1. ^ 余雪蘭. 嘉市垂楊大橋通車 神、人、車、羊都上路. 自由時報. 2014-09-13 [2015-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5). 
  2. ^ 縣市長選舉紙上辯論/合併升格案 黃敏惠涂醒哲激辯. 自由時報. 2009-10-12 [2015-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3. ^ 嘉義市公道一道路工程模擬影片. [2015-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4. ^ 4.0 4.1 2009-02-14 營建署承諾補助台18延伸線.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9). 
  5. ^ 嘉義市公道一(第一標)新建工程-交通部公路總局圖書室.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6). 
  6. ^ 跨越嘉義都心公道一高架橋段工程動土|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7). 
  7. ^ 嘉義市公道一高架橋15日起夜間施工. 聯合新聞網.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8. ^ 嘉義公道一高架橋明起夜間施工|聯合新聞網.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1). 
  9. ^ 公道一工程完工收尾 市府偕同公路總局聯合履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嘉義市政府,2014年9月4日
  10. ^ 嘉義市首座高架橋垂楊大橋通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新聞網,2014年9月13日
  11. ^ 公道一通車在即 黃市長率隊進行履勘複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嘉義市政府,2014年9月9日
  12. ^ 自由電子報- 「公道一」箱涵落差25公分 居民憂水患.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6). 
  13. ^ 報載公道一箱涵落差25公分之澄清說明 - 嘉義市政府.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