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台湾本土化运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不中立

现在的条目,语调明显不中立,当中的偏袒立场是容易看得出的。增加注释的方法,请参巧汉字简化争论。--Syaoran,小狼 2009年1月27日 (二) 06:51 (UTC)[回复]

半句真话的威力

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来半句真话的威力。文中充满了半句真话的宣传。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充满误导。例如:

1980年代之后,由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加上台湾经济起飞,国民自觉意识崛起,国民政府改弦易辙,逐渐配合“党外”(国民党之外)反对人士要求,实行国会改选,教育系统开放并鼓励本土母语之教学。

鼓励本土母语之教学是因为国民政府“配合党外”?Qrfqr留言2012年4月16日 (一) 14:23 (UTC)[回复]

确实充满误导!--Sunshine567留言2015年2月15日 (日) 06:31 (UTC)[回复]

二条目是否描述相同思想及运动?有否合并可能? ——CommInt'l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15:40 (UTC)[回复]

(:)回应: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主体性的其中一种表现或表达形式,应该用main template 按WP:SUMMARYWP:DETAIL台湾本土化运动摘要成一段放置在台湾主体性中。台湾主体性还有其他形式和表现,需要扩充。比较不“汉人”或“福佬人”的主体性建构还包括移民文化及海洋文化等,这和本土化有不同处。两个来源[1][2]--(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3月2日 (六) 17:54 (UTC)[回复]
台湾主体性是个概念,台湾本土化运动则是台湾本土化、本土化台湾的各种思潮与表现形式。两者相关并有所重叠,但并不相同,我也不认为任何一方是另一方的子集合。台湾本土化运动范围较广,至迟在日治时期即有相关讨论与行动,了解乡土和自身史地都算;但台湾主体性主要是台湾民主化之后的发展(1895年台湾民主国或1964年台湾自救运动宣言也算,但基本上为时较短或遭压制而不显,喊出来的不是被杀就是流亡),其意涵更具政治性。蒋经国于1970年在美国遭黄文雄枪击未遂后开始用台湾人,晚年说自己也是台湾人,但这些都只是本土化。台湾主体意识与中国中心或其他外国/外来政权基本上是互斥的,自称台湾人并不够。台湾主体性强调台湾优先、台湾角度、台湾自己的声音,先是台湾人才是中国人,或者如台湾现在明显的主流民意趋向:是台湾人、而且不是中国人。只是台湾、而不是中国。不只是增加教科书中的本土史地的分量,更重要的是史观与用字的改革。故两者的时期、内涵、与展现均有所不同。--WildCursive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1:0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台湾本土化运动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23日 (五) 23:5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台湾本土化运动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8月10日 (四) 00:35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台湾本土化运动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15日 (五) 04:3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