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LeoTschW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关于此版块



退休
此用戶不再活躍於維基百科。

管理人员及仲裁委员会选举(2024年10月)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管理人員選舉
二〇二四年十月梯次
2024年10月梯次管理員選舉一覽
申請成為管理員一覽 申請頁 安全投票頁
(申請續任)
申請成為行政員 申請頁 安全投票頁
申請成為監督員 申請頁 安全投票頁

2024年10月梯次管理人員選舉正在進行。本梯次有五名用戶申請成為管理員,並有一名管理員申請成為行政員監督員。您因符合投票資格而收到此訊息。

投票期從2024年10月25日 (五) 00:00 (UTC)起至2024年11月8日 (五) 00:00 (UTC)結束,您可在右方(或上方)的一覽工具欄找到每名候選人的個人選舉頁面及投票連結;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請注意所有符合當選條件的候選人均會當選;各候選人的支持率均分別計算,支持票不限於一票

第一屆 仲裁委員會選舉
二〇二四年

經社群超過一年的持續討論,中文維基百科仲裁委員會將在2025年1月正式成立,而首屆仲裁委員會選舉將在十一月舉行。本屆仲裁委員會選舉共有16名編者參選,其中12名編者獲確認符合參選資格。您因符合投票資格而收到此訊息。

您可點擊此連結查看獲確認符合參選資格的候選人名單及對應的參選聲明和問答頁面。

投票期從2024年11月1日 (五) 00:00 (UTC)起至2024年11月15日 (五) 00:00 (UTC)結束,您可點擊此連結參與投票;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

請注意本屆仲裁委員會選舉共開放13個席位,首13名符合當選條件的候選人均會當選;各候選人的支持率均分別計算,支持票不限於一票

回饋請求服務已上線,誠邀您訂閱有興趣參與有關討論的話題。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2024年10月25日 (五) 06:13 (UTC)

回复“管理人员及仲裁委员会选举(2024年10月)”

邀请您参与管理人员任免及仲裁委员会制度讨论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註:此通告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於2024年9月21日 (六) 13:39 (UTC)寄送。若您未來長期或目前暫時不欲接收任何類似訊息,可考慮婉拒消息發送
回复“邀请您参与管理人员任免及仲裁委员会制度讨论”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Mys_721tx的管理員解任投票(第2次)正在進行,投票期為2024年7月12日7月26日,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


投票须知
  • 依据方针,本次投票必须按照指定格式在安全投票的“投票留言”框内填写文字来进行投票,并给出理由
  • 由于技术原因,因而保留空白的投票选项,但空白选项是无效的,请在“投票留言”一栏留下您的投票及理由
  • 请注意,中立票意见仅供参考,仅能计入总有效票數,但不会计入得票比率
  • 在系统中,每个用户只有一票会被储存。您可以在投票期间重复更改您的投票,但系统只会储存最新的投票,并覆盖之前的记录。
  • 请尽可能让您的留言简洁。请注意,您的投票留言将在投票结束后打乱顺序并公开可见
指定格式
  • 支持解任:您的理由
  • 反对解任:您的理由
  • 中立:您的意见留言

建议在您的投票留言最前面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之后是冒号“:”,接着是您的理由。

明确填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并给出理由,中立票意见仅供参考不会计入得票比率,未填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的为无效票


进入投票页面查看解任理由

回复“管理人员解任投票通告”

管理人员选举及问卷进行中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人員選舉正在進行,四名用戶參選管理員,另有行政員參選監督員。投票期為2024年5月29日6月12日,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並表達對候選人的意見。

請注意管理人員選舉無當選限額,各候選人分開計票,支持票不限於一票。

投票連結 · 管理人員選舉問答


社群亦正就未來仲裁委員會對管理人員除權的權力進行問卷調查,您可在上方投票找到表單匿名表達意見,或直接前往討論頁發表意見。


回饋請求服務已上線,誠邀您訂閱有興趣參與有關討論的話題。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2024年5月29日 (三) 04:16 (UTC)

回复“管理人员选举及问卷进行中”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您好,由于缺乏维护和兼容问题,维基媒体基金会和社群有意弃用结构式讨论(又称Flow),现在使用结构式讨论的讨论页未来将转换成Wikitext(维基文本)。因为您的讨论页启用了结构式讨论,所以向您递送此消息。我们邀请您参与相关讨论,并建议您先行考虑关闭此功能。如有问题,亦可至互助客栈求助区留言。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回复“结构式讨论弃用通告”

邀请参与中文维基百科管治相关讨论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2024年管理人員制度改革意向調查經已結束,調整管理人員上任標準容許用戶獲得臨時管理員權限設立仲裁委員會修订管理员长期无活动解任方针已獲社群共識採納,目前正在討論實行的細節。請踴躍參與以上討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2024年1月5日 (五) 06:02 (UTC)


本条消息是使用群发消息功能发送给您的。如果您不希望在未来接受所有使用本功能发送的消息,请在您的讨论页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这一分类。

回复“邀请参与中文维基百科管治相关讨论”
LeoTschW (留言贡献)

restart

老陳 (留言贡献)
  1. 語句不夠順暢,需要修飾:在中子詹姆斯·查德威克于1932年发现而后又被认定为与质子不同的新的基本粒子后,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得以确定。
  2. 語句不夠順暢,需要修飾:這些被認定從原子中放射出來的粒子成為了探索原子內部機理的線索,用於散射實驗。
  3. 金箔實驗章節內容問題:「科學家在不久前發現了放射性」這事件有那麼重要嗎?我覺得較為重要的是「法國科學家亨利·贝可勒尔在1896年發現放射性」。
LeoTschW (留言贡献)

感谢您的意见。已作出如下调整:

  1. 调整为“詹姆斯·查德威克在1932年发现了中子,而后又验证了中子是种新的基本粒子。原子核的基本性质随着中子的发现得以确定。”
  2. 调整为“这些粒子被认定是从原子中放射出来的。它们成为了探索原子内部机理的线索,用于散射实验。”
  3. 已根据您的意见做了替换。
老陳 (留言贡献)

第二點,我覺得可更詳細地改成“这些粒子被认定是从原子中放射出来的,因此可以提供原子內部物理機制的線索。在散射实验裡,它們可被用來探索原子的内部。”


4. 金箔實驗章節內容問題:“原子是否真实存在的论争在20世纪初尚未尘埃落定。恩斯特·马赫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等人认为原子不存在,只是便利的数学模型。而阿诺·索末菲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等人则认为物理理论需要真实存在的原子。”參考來源的原文表示,Atomism, as debated during this period must be distinguished from our modern day chemistry of atomic theories.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sense, it was defined as a perennial philosophy that sought to explain all change in therms of unchanging indivisible ultimate units. 很明顯地,在這裡論述的原子與化學家的原子不同,因此,建議刪除這句內容。

LeoTschW (留言贡献)

感谢您的意见,我个人也觉得这句话与后文的联系不是那么密切。我会找一下这句话的参考来源,看一下原文,然后考虑一下该怎么处理。

此帖子已被LeoTschW隐藏(历史
LeoTschW (留言贡献)

重写了这个段落。具体更改如下:

  1. 关于第一句,我跟您同感。这句话个人感觉可能跟原子论更有关所以我把它删去了。而最后一段玻尔模型我也把它删去了。玻尔模型主要解决的是核外电子的问题。与这个条目主题联系不太大,我也删去了。
  2. 由于整个条目都与原子放射性及原子核有关,所以我把这个段落与这两个主题有关的部分做了部分的扩写和厘清。
老陳 (留言贡献)

很好!但還有問題:

  1. 在來源哪一頁:”而後她得出結論,放射性是原子的性質”

2. ”同年,歐尼斯特·拉塞福分析了物質吸收鈾射線的過程,發現這種射線會使氣體發生電離”:原文"His first mention of the ionizing properties of uranium rays is found in a paper completed in 1898"

3. ”居禮夫婦和貝克勒在1900年通過觀測磁場中的偏轉情況確認β射線是電子”:原文"In 1902, [Walter Kaufmann] was ready to state that for small velocities, thecomputed value of the mass of the electrons which generate Becquerel rays fits with value found in cathode rays. From that time on it was considered settled."

LeoTschW (留言贡献)

关于来源:

  1. p.55:"One of us [M.C.] has shown that radioactivity is an atomic property"
  2. 在下面一段three important facts倒是有写气体电离的事情:"b) The process of electric discharge transmitted by gases is due to ion formation."不过我写得可能确实不准确。我再想想该怎么表述。
  3. 这一点是我疏忽了,我会调整。
老陳 (留言贡献)

我覺得,維基條目只要能夠內容精確、可供查證、脈絡分明、文句順暢,就可達到優良等級,不須洋洋灑灑寫一大堆,反而迷失重點。不知您覺得如何?


LeoTschW (留言贡献)

赞同

老陳 (留言贡献)
  1. 為了便於找尋內容來源,建議將參考來源緊接置放於相關內容後面,而不是在段落後面。
  2. 索迪是拉塞福的學生:來源請求。
LeoTschW (留言贡献)

已调整为:他曾与卢瑟福合作研究过钍的放射性衰变[1]

  1. . Rutherford's Nuclear World. Center for History of Physics at AIP. [2019-09-01]. 
老陳 (留言贡献)

這是個很重要的物理人物傳記條目,點閱率也很高。我覺得中文條目內容已足夠豐富,只要能夠做些清理改進,確定所有內容都可供查證,就可達到優良等級。

LeoTschW (留言贡献)

好的。我会在现有条目的基础上做改进清理。不过条目上有关费曼的研究工作部分(特别是量子场论)可能需要扩充。这部分的编修可能需要您的协助,到时还望不吝赐教。

Giggle2005 (留言贡献)
Giggle2005 (留言贡献)

这个条目我应该是不会再往里面加入新内容了。后半部的列表里有很多很久以前遗留的语法不通顺的句子或翻译,比如“物理学精要通过其最辉煌的老师会解释”,总之是个累活。


人物评价部分的查找请求是我添加的,我觉得这些事实可以先写上去,而且知道的人比较多,资料也好找,就先摆上去了。


比较头疼的是一些遗留的文字。例如关于这个人物入学考试成绩打破记录、讲座很受欢迎的说法我是一直没找到参考资料,也不知道是谁加上去的、有没有依据,但鲁莽删掉也不太好。不过查找请求放的时间已经挺久了,原作者估计是不会补充了。


我觉得导言部分应该精简,我心中理想的条目导言应该是两三个段落的样子。不管多伟大的人,都可以按突出重点事迹的原则,简写导言。导言过长,会使叙述缺乏重点,信息量不集中,对尚不了解此人物、而且不希望过多了解此人物的读者不友好。英文维基一直有这个毛病,名人导言非常冗长,不像是百科工具书,非常像是在宣传人物的fansite,这一点在歌手和影星的页面里特别严重。可能一些明星科学家也是如此,我希望在导言篇幅上能同等地对待所有对世界有贡献的人物。


举几个接地气的例子:Hermann Grassmann、Thomas Young和George Green。他们都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科学家,但是由于我们对他们的生平知之甚少,所以几乎条目导言没太多可写的。很难说他们在自己所处时代的贡献能比Feynman差到哪里去,更何况20世纪里成就可以和Feynman相当的不在少数,所以在导言夸Feynman为有史以来的十大物理学家之一我是觉得太过了。同时关心科研和科普的科学家并不少,但是多数没有Feynman这么爱出风头,也不如他运气好,所以比如他做科普成功。Grassmann和Green是混得比较惨的,生前没什么行家赏识。Green的电动力学著作(貌似是和多数民间学者一样,随便找个出版社自费出版的)很可能不少是被同乡的村民拿回去当手纸或者糊窗户了。Green大半辈子务农,自然不会有多少人关心和记载他的人生。但是他一把年纪后还从卖掉自己磨坊的钱中拿出一笔费用,前去大学读书,这个举动和日本数学家岡潔变卖家产也要研究数学的经历一样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1999年,在英国学术期刊《物理世界》举办的130位世界顶尖物理学家参与的票选活动中,费曼跻身十大有史以来最伟大物理学家之列。”这句话我就一直想从导言中删除掉,因为科学家的伟大程度不应由民调决定,应该是同行说了算。搞十大排名也没有意义,可能换另一个榜单,十大排名里就不一定有他了。“他还是量子计算领域的先驱,并提出了纳米技术的概念。”我觉得不必在导言强调他在这2个领域的地位。很多这方面的文章都不一定会提到Feynman的贡献,最多是一笔带过。在工程领域要把一个成熟的技术做出来的难度,可能远非一个理论家一两次脑洞大开的演讲能够比得上的。


英文维基的导言完全没提到人物爱出风头、个性很傲、脾气不好的一面。至少我觉得,人物最好的一面和最不好的一面都应该在导言中有所体现。让读者快速地了解这个人物的几个主要侧面。列举科学贡献和人生轨迹固然重要,但是点击来看条目的人,关心的也还有这个人物本身的一些关键特点,比如有何强烈爱好或性格特点。教育机构和政府的宣传机器似乎总是把科学学者的形象宣传得很高大,甚至使科学家的形象雷同、扁平和刻板化,其实做学问无非也是普通职业的一种,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五彩斑斓的。抄英文维基,和适当浓缩内容,这两件事其实并不矛盾。以往翻译英文条目的时候,有一些我不太确定或认为不够重要的信息,我会选择略写或干脆跳过,多挑要紧的内容翻译。


量子场论段落我特意留给别人来写。因为写这个章节需要大量参考资料,对作者的眼界和知识深度要求都比较高,并且我又不想照抄英文维基,要是写得烂也容易误导别人,所以就一直空着了。毕业后一直从事这个方向前沿研究的肯定大有人在,让精通此专题的作者写肯定更合适、更轻松。欢迎所有有时间、有精力的编者去添砖加瓦。最重要的是,我只是个打酱油的。


条目达优其实很容易,对着高质量的版本翻译就够了。但我偏爱自己整理资料和组织语言,有时候个别细节写得不对也是难免的。不同的编者可能看法不一样吧,有的编者觉得中文维基人实力肯定不行,抄着外语的就足够了,这样也不能说错,只是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认怂的理念。

LeoTschW (留言贡献)

感谢您的意见。

关于导言的部分,我非常赞成您的看法。确实英文维基的物理学家传记条目的导言普遍非常冗长。这一点我非常欣赏俄语维基的写法(比如拙译的亨德里克·洛伦兹)。

费曼这个条目我打算慢慢经营。之前有不少条目写得太快了,导致现在不是特别满意。现阶段是翻译英文维基的条目,至于最后使用多少,还不好说。我非常欣赏现有的条目的架构。因此也会基于这个架构做提升。

再次感谢您留下宝贵意见。

Giggle2005 (留言贡献)

架构有问题呢,“文化影响”章节和“大众影响”章节的内容有大幅重复,建议合并。话说我为什么一直没发现……

Giggle2005 (留言贡献)

罗刹国是一个数理强国,早就听说他们的《俄羅斯大百科全書》和《数学百科全书》内容质量非常高。我印象里Christian Doppler(Doppler效应的那位)的俄文维基页是达到了典范的级别,阁下如能胜任俄文翻译的话,可以考虑有时间去翻译翻译。

邀请您参加中文维基百科第十六次动员令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第十六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六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Ugegxyp3fa0jby01您好: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第十六次動員令正在2018年7月7日至9月9日期間舉行,目的為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現誠邀閣下參與,共襄盛舉。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六次動員令主頁,您也可以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參加動員令前,請先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用戶可在7月7日0時(UTC)起報名)。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三類。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中動員令的主題包括文物遺產、體育及行政區劃,而小動員令的主題則包括基礎條目及傳統百科全書條目、文學、工程技術及生物學。

希望各位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能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查詢聯繫),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Richard923888 參加動員令,共創優良條目2018年7月6日 (五) 16:12 (UTC)
老陳 (留言贡献)

新年快樂!您主編的條目已被提名為優良條目,我覺得這個條目編寫得很好。假若有時間,為什麼不去評選頁面參與投票?祝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