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榆林戰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榆林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47年10月27日-11月16日
地點
結果 國軍勝利,西北野戰軍主動撤出。
參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一、二、三縱隊;新編第4旅、教導旅 國民革命軍第22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彭德懷

張宗遜

鄧寶珊

左協中
兵力
約45,000人 約60,000人
傷亡與損失
4,300人 數百人

第二次榆林戰役是1947年10月至11月西北野戰軍圍攻中華民國國軍第二十二軍據守的榆林縣的戰役。[1][2]

戰役背景

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圍攻榆林,參戰兵力為

  • 第六縱隊
    • 新四旅
    • 教導旅
  • 第一縱隊2個旅
    • 並指揮綏德軍分區警備第四團與警備第六團
  • 晉綏軍區第三縱隊 司令員許光達、政治委員孫志遠,轄
    • 獨立第五旅(旅長李夫克、政治委員王赤軍)
    • 獨立第二旅(旅長唐金龍、政治委員梁仁芥)。

1947年10月22日至24日攻城部隊從綏德、米脂沿咸榆公路北進。25日解放軍大部隊集結於舊寨、魚河堡、歸德堡之線。

榆林城池堅固,守軍第22軍為陝北土著雜牌軍閥武裝,駐守多年,大部分軍官和士兵都帶家屬和財產。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共產黨在陝甘寧創建根據地,地主富農大都逃進了榆林,這部分人和榆林唇齒相依,對共產黨極端仇恨。整編第36師下屬的徐保整編第28旅已經在9月從榆林空運到西安,防守榆林的就只有第二十二軍軍部、整編第86師第257、258團和陝西保安第5團共9,000餘人。第86師第257、258團和新編第11旅第1團分散佈置在榆林城南、神木、府谷和劉官寨,榆林城守軍兵力薄弱,決定堅守城垣、南門外凌霄塔高地、北關靠城的解宅據點,城外其餘所有據點一律放棄。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鄧寶珊總司令不在榆林,遂由第二十二軍軍長左世允、第八十六師師長徐之佳,總司令部參謀長俞方皋和總部高參胡景通等組成臨時指揮所,統一指揮駐在榆林的部隊。

  • 第八十六師師長徐之佳為城防總指揮。
    • 新編第十一旅旅長於浚都
      • 新編第十一旅第一團團長王永清指揮該團(欠一營)和第22軍輜重營防守西城;
      • 新編第十一旅第二團團長石佩玖指揮該團和旅直屬部隊防守南城
    • 陝北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張之因指揮軍特務營之機槍連、軍補充營(缺一連)、師炮兵營(缺兩連)、旅工兵連、新編第十一旅第一團第一營和陝北保安第五團之一部防守北城(包括北關解宅據點)。
    • 第八十六師副師長張雲衢指揮新補充起來的第二五六團補充營防守東城。
    • 城南凌霄塔高地由第八十六師第二五七團(團長高凌雲)擔任防守,歸師指揮所直接指揮。

戰鬥經過

10月27日開始,解放軍3天內肅清了歸德堡、三岔灣、鎮北台、紅石峽、無量殿、金剛寺等外圍據點。27日西安航空站照常派機一架運輸機飛榆林航空站,降落後在跑道滑行中,被城南五里墩和西沙梁的解放軍擊中起火,正駕駛員被擊斃,副駕駛員被俘,所運械彈均被焚毀。

此後,彭德懷仍舊以榆林城外的凌霄塔高地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守衛凌霄塔高地的第86師第257團團長高凌雲在凌霄塔西約150—200米的三義廟構築了一個營的堅固據點,與凌霄塔成為犄角之勢,並將該團迫擊炮陣地位置於南城。10月27日下午,解放軍完全佔領凌霄塔南918高地一帶有利地形,採用土壕作業迫近凌霄塔。11月1日佔領了凌霄塔南面的五里墩。守軍曾不時派小部隊在迫擊炮掩護下出擊,均未獲效果。11月1日入夜後,西北野戰軍第一縱358旅714團、獨立第1旅第2、3團,第六縱隊新4旅771團步炮協同向凌霄塔高地發起總攻。第八十六師副師長張雲衢出城協助高凌雲257團奉命撤回了榆林城。

11月2日晚,解放軍攻擊北城的主要目標是「刀把」形的東北、西北城角和解宅據點。戰至3日1時把「刀把」東北城角轟塌,雲梯搭上城關。解宅據點工事多被摧毀。指揮所派來救援部隊接連趕到,又有飛機助戰,恢復了和解宅據點的聯繫,拂曉結束激戰。守軍傷亡和失蹤的官兵共計110餘人。

蔣介石命令左協中堅守待援,一面急令傅作義、馬鴻逵派兵馳援,同時出動太原、延安、西安等地的空軍飛臨榆林上空投彈、投糧,並對城外的解放軍進行狂轟濫炸。整個戰役中,空軍共出動飛機500餘架次,空投糧食100多噸、彈藥近百噸。

彭德懷決定在11月2日下午17時對榆林城發起總攻。但榆林城第一次戰役後城牆加高加厚,解放軍的雲梯太短,無法登上榆林城牆,並且防守火力異常猛烈,解放軍第一次進攻失敗。彭德懷停止強攻,4日轉入對城牆實施坑道爆破。11月8日上午在榆林城東南魁星樓附近完成了兩條爆破坑道。11月8日夜彭德懷下達了第二次攻城命令,集中炮火猛烈轟擊守軍陣地,獨一旅爆破部隊點燃了坑道內的炸藥引線,一處炸點不夠準確距離城牆還有40米未毀及城牆,另一處炸點榆林城牆雖然被炸出一個長達三、四米的缺口,但解放軍衝擊陣地離缺口較遠,沒能及時跟進,被守軍火力封鎖住,防守部隊用預先準備好的沙袋堵補缺口,經過一小時後,缺口已填補起來,也沒看到解放軍的大部隊來攻,戰鬥就沉寂下來。這一戰鬥,南城指揮官石佩玖負傷,官兵傷亡50餘人。

援軍:

  • 傅作義派遣暫編第十七師副師長梁泮池帶一個加強團約6,000餘人,以汽車運送,隨鄧寶珊即由包頭進抵扎薩旗,相機援榆;
  • 駐府谷、神木的第八十六師楊仲璜第二五八團除留一營駐神木外,25日晨第一、二兩營,補訓營和直屬部隊由神木出發,強行軍回榆增防。
  • 馬鴻逵部3萬多人星夜趕來。11月15日西野一縱在城西90里的元(袁)大灘阻擊馬鴻逵援軍。西北野戰軍偵知馬鴻逵部援軍並未回撤,而是繞道城西北的烏拉爾林,在榆林城北的廟嘴子、三道河則與綏遠援兵會合,共援榆林城。西北野戰軍傷亡已達4,000多人,於16日撤圍榆林。守軍以楊伸璜團為主力,由各部拼湊了一個團,附山炮一連,名之為混成團,由楊團代團長賈海峰任指揮,並派王永清團長率領該團第三營騎兵協同前往。17日晨出發,取道城北之紅石峽,向袁大灘方向前進,行至小加爾汗即與馬鴻逵部相遇,遂於18日引導馬部進城。鄧寶珊及所率之綏遠部隊也於這天清晨入城,至此戰事即告結束。

結果與影響

戰後總結會上,彭德懷當着西野高幹做了深刻檢討,將攻擊榆林失敗的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

參見

參考資料

  1. ^ 許福蘆. 第一野战军征战纪实.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2. ISBN 7-5033-1477-X. 
  2. ^ 战争史上的奇迹——沙家店战役. 中國網魅力中國. 2011-11-28 [201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