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卡姆揚卡 (消歧義)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自動評為消歧義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烏克蘭專題 (獲評消歧義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烏克蘭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烏克蘭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消歧義級消歧義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消歧義級

建議改名:「卡米揚卡 (消歧義)」→「卡姆扬卡 (消歧义)」

卡米揚卡 (消歧義)」 → 「卡姆扬卡 (消歧义)」:據維基介紹烏克蘭語中的ʼ符號是用來阻止前面的輔音跟後面的元音連讀,如同俄語中的ъ。因此這個地名似乎應該譯為「卡姆揚卡」。敬請專家考證。--萬水千山留言2022年11月17日 (四) 13:47 (UTC)[回覆]

未完成:此條目為消歧義,基本上跟隨條目用法。目前大部分相關條目未有更名,故暫時維持現狀,直到社群達成共識為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1月19日 (六) 20:05 (UTC)[回覆]
因為條目太多,所以想在這個消歧義頁來討論。@TeddyRoosevelt1912你的意見如何?--萬水千山留言2022年11月20日 (日) 12:24 (UTC)[回覆]
在常用度的方面,我做了些搜尋,找到不少關於烏軍於十月中重奪新卡米揚卡的文章,無論是大陸或台灣的新聞網,基本上都是用 "米"。當然,這有機會是直接受在中維基的譯名而影響,但是也顯示了這名有一定的常用度。
至於在語言翻譯的準確度方面,我就不敢說,還是留給比較熟識語言學的做決定好。
我個人來說,這個爭議也不太重要,只要有共識選用統一的譯名就好。寧可統一使用一個在語言學上不是百份百正規的名字,也不要因達不成共識而各用不同的名字,令看的人越看越頭疼。--TeddyRoosevelt1912留言2022年11月21日 (一) 21:08 (UTC)[回覆]

請求與卡緬卡合併

常用譯名。《世界地名譯名詞典》均為「卡緬卡」。 Kethyga留言2023年8月20日 (日) 01:26 (UTC)[回覆]

(!)意見:「卡姆揚卡」是符合烏語發音規則的譯名。烏克蘭的中文官方網站使用此譯名。再說這個頁面包含了很多連結,完全可以單獨分開,與另外一個消歧義頁互相連結即可。另,這兩個消歧義頁對應不同的維基數據項。--萬水千山留言2023年9月4日 (一) 07:56 (UTC)[回覆]
@TuhansiaVuoria @Ericliu1912 @Bigbullfrog1996 @Yelets 請看 wikt:en:Кам'янка發音,不存在「姆」音。另外Кам'янка上的發音,類似「卡米安卡」,也不存在「姆」。卡緬卡(Kamianka)既音似,也形似(同為Kamianka)。--Kethyga留言2023年9月28日 (四) 08:36 (UTC)[回覆]
@Kethyga
1. 每個人都可能有先入為主的感覺。如果您覺得沒有「姆」,那聽上去就沒有;而我覺得有「姆」,聽上去就像有。
2. 如同@超級核潛艇Talk:卡姆揚卡 (切爾卡瑟區)提及的,烏語裏撇號就是硬音符號,起分割音節的作用,所以沒有理由把兩個音節連在一起翻譯。
3. 《譯寫導則》的各個語種分冊里的譯音表大多數是根據字母來翻譯(好像只有英語譯音表是根據音標來翻譯)。所以漢語譯名的讀音不會跟原單詞讀音完全一致的。例如假設一個俄語地名為Спасибо,它讀起來更像「斯巴西巴」,但根據譯音表則會譯為「斯帕西博」。這裏不送氣的п聽起來更像漢語拼音里的b,但譯起來還是按照其字母的讀音p來譯。而非重音音節бо讀起來是ба,但譯起來還是按照bo的。我好像在哪裏看到的,這叫按照字母形狀而非讀音來翻譯。
4. 國家標準《譯寫導則》的一個出發點是規範外語地名的譯名用字,這樣的話有可能從中文譯名反向回推外語原名。如果兩個不同的地名單詞都譯為「卡緬卡」的話,那讀者就無法判斷原名是Кам'янка還是Каменка。分開來翻譯就不會造成這個問題。
5. 上面我提及過的,這兩個消歧義頁對應不同的維基數據項。如果合併,那準備連到哪個數據項?--萬水千山留言2023年9月28日 (四) 09:32 (UTC)[回覆]
但是實際上 Кам'янка 就是 Каменка,,,只不過來源語言不同。——Kone718 2023年11月2日 (四) 12:2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