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軍閩廈警備司令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軍閩廈警備司令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華民國海軍福建省設立的警備司令部

歷史

1920年6月,經北京政府國務會議決定,設閩口海軍軍港,並將長門炮台由陸軍撥歸海軍主管。1921年,閩系海軍捲入福建省內的軍閥混戰,此時海軍練習艦隊司令雖是楊敬修,但由於其平庸無能,實權已落入「應瑞」艦艦長楊樹莊手中。1922年11月10日,李厚基在軍閥混戰中潰敗,逃至馬尾,被海軍扣留,海軍乘機在福州大橋頭截繳李厚基退卻部隊的槍械。海軍總長李鼎新恐事態擴大,除派調查組外,急令練習艦隊司令楊敬修在馬尾設海軍閩江警備司令部,以楊敬修兼任閩江警備司令,周兆瑞兼任閩口要港司令,統一指揮馬尾的艦隊和陸戰隊。同時派第一艦隊司令周兆瑞率「海容」等艦駛往馬尾增援。在楊敬修的統一指揮下,佔領長門要塞[1]

1923年5月,楊樹莊任海軍練習艦隊司令兼閩江警備司令;6月—8月,海軍為擴張勢力,割據地方,兩次進攻廈門失利,後與割據廈門的臧致平達成政治協議;同年12月,楊樹莊實授練習艦隊司令。1924年4月,臧致平退出廈門,通知在福州的海軍前來接防。至此,海軍佔有廈門、金門東山長樂連江平潭等地,遂改海軍閩江警備司令部為海軍閩廈警備司令部,練習艦隊司令楊樹莊兼任閩廈警備司令,林國賡任司令部參謀長[1]

閩廈警備司令部在其勢力範圍內,委派縣長,管理地方財政,形同割據。為統一收支,在馬尾設立海軍支應局,下設廈門分局(轄思明、金門、東山3縣)和三都分局(轄福安福鼎壽寧霞浦寧德羅源6縣)。各局向地方徵收捐稅,解送閩廈警備司令部。各局向各縣辦事處派出人員,名為徵稅,實為承包稅收[2][3]

1925年2月,陳季良任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兼任閩廈警備司令。

1927年3月14日,海軍總司令楊樹莊率領海軍歸附國民革命軍,電令各軍艦易幟。同年12月,撤銷海軍閩廈警備司令部,改設寧福警備司令部(駐馬尾,通稱馬尾海軍警備司令部,郁邦彥任警備司令)和漳廈警備司令部(駐廈門,通稱廈門海軍警備司令部,林國賡任警備司令)[3]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沉度. 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5-01. ISBN 9787507503975. 
  2. ^ 福建省志·軍事志
  3. ^ 3.0 3.1 陳書麟、陳貞壽. 中华民国海军通史. 北京: 海潮出版社. 1993-02. ISBN 978780054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