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語言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專題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無需評級。
本維基專題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語言專題 (獲評專題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維基專題屬於語言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語言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專題級專題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維基專題無需評級。

這個維基百科需要標準壯語文章 This Wikipedia needs an article on en:Standard Zhuang 謝謝, Thank you, WhisperToMe留言2012年9月11日 (二) 12:35 (UTC)[回覆]

話說

話說一些東西可能要花時間來整理整理了,不然術語什麼的似乎都有些亂(當然我對此多少要負上責任)‧‧‧--山城上総 2012年10月6日 (六) 06:46 (UTC)[回覆]

地圖語言

我會把在您的處置這一類,包括語言地圖。在這個類別中,您可以找到來自所有大洲的語言映射,實現了色彩均勻性的所有條件。

commons:Category:Linguistic maps of single language

謝謝。--Fobos92留言2014年9月23日 (二) 20:52 (UTC)[回覆]

一些葉尼塞語系語言的命名問題

今日在下將愒語鵒語秳語等數個重定向提刪,原因是這幾個名稱系不合理的原創譯名,截止在下在此發文,討論區兩票保留一票刪除,顯然還沒有達成共識。除去這幾個被提刪的頁面外,中文維基百科乃至中文互聯網上到處都有此類名稱,這些條目命名的問題顯然並非刪除或者保留重定向就可以解決的。

根據編輯記錄,「愒語、鵒語」等頁面最早由User:柳漫於2007年8月建立,此後維基百科許多地方也出現了此類名稱。根據在下的檢索,2008年之前,中文互聯網上還不存在愒人、愒語、鵒語等稱呼,這些稱呼在2012年左右開始在網絡上出現,時間上是在柳漫君創建之後,有充足的理由說明,中文互聯網上的「愒語、鵒語」等說法是受到了柳漫的譯名的誤導。

在下認為,愒語、鵒語、秳語等名稱的翻譯屬於徹頭徹底的、荒唐的、不負責任的原創研究,應當徹底從維基百科中清除。依照常識,譯名應該以當代語音為準,用儘可能常見的字,但是柳漫君反其道而行之,用諸如「愒、鵒、秳」一些平時很難見到的生僻字音譯,而且音譯的標準是中古漢語,這讓人很是費解。

上文也已經提到,這些譯名問題十分嚴重,因為這些原創譯名已經通過維基百科影響到了中文互聯網,這些譯名已經荼毒了中文互聯網14年,如今中文互聯網上到處都是愒語、鵒語之類的說法,不過好在學術材料尚未受這些名稱的污染。

面對這種出圈的民科譯名,我們是否應該予以糾正,或者因為如今民科界廣泛使用之而保留重定向?希望大家能夠參與討論,達成共識,這對以後可能出現的類似問題也有借鑑意義。

在此ping曾參與相關討論以及一些活躍於語言學專題的維基人。@12З4567SanmosaFireflyICWolfchNeux-Neux虞海DaltSuzukaze-c幻光尘柳漫:、@七个点三猎UjuiUjuMandanalmsevKalicine730TongcyDaiK.Y.K.Z.K.Solvyn洗腳盆收購站長:。如有打擾尚祈見諒。

參考頁面:正在進行的存廢討論Talk:凱特人。 --Ŋguls 2021年2月2日 (二) 15:49 (UTC)[回覆]

如果未有WP:R#DELETE之理由,出於WP:R#KEEP之二、社群對重定向便利度之重要性的認可,我認為無需提刪已被廣泛使用的名稱。如果在可靠來源中出現了對這些誤稱的介紹,則更無需提刪,並可在條目中闡述。--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2日 (二) 16:01 (UTC)[回覆]
這個稱呼僅在微博、知乎、貼吧等用戶生成內容平台存在,學術材料中還沒有出現。在下認為這些重定向或許符合WP:R#DELETE之八,新造的或非常晦澀的同義詞。--Ŋguls 2021年2月3日 (三) 01:44 (UTC)[回覆]
2007-08-02T13:52:50版本的「泰舍特」條目中就有出現愒語。另外, 我對是否刪重定向比較沒有意見(若以正確性來說,刪除似乎比較合理,不過刪除之後也不一定會糾正民科界的譯名,反倒是要修正一些這名譯名的鏈入頁面)--Wolfch (留言) 2021年2月2日 (二) 16:03 (UTC)[回覆]
(-)反對學界已經開始研究羯人愒人Ket的關系:https://www.academia.edu/28673935/WHO_WERE_THE_KJET_%E7%BE%AF_AND_WHAT_LANGUAGE_DID_THEY_SPEAK 用「愒」音譯挺好,符合梵漢對音、漢藏對音的原則。也啓發了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憑什麼你@Ngguls:支持的、晚出現七八年的「凱特」就不叫民科譯名?特朗普和川普、堅昆和吉爾吉斯,哪個算民科譯名?就隨你這知識貧乏的人扣帽子?正確處理方法應該是改回「愒、鵒、秳」!--柳漫留言2021年2月2日 (二) 20:53 (UTC)[回覆]
  • ket暫時翻譯成凱特還是克特還是其他什麼東西都還可以商榷,但是至少都比生僻的、不符合今音的「愒」靠譜的多。梵漢對音、漢藏對音都是歷史語言學研究的材料,維基百科是百科全書,是寫給現代人看的,閣下基於梵漢對音、漢藏對音進行翻譯是什麼意思?給古人看麼?--Ŋguls 2021年2月3日 (三) 01:51 (UTC)[回覆]
  • 把這些條目的名稱和內容以及連結到這些條目的其它條目內容改正就好了,這些重定向刪不刪除倒無所謂,重定向對搜尋引擎的搜索結果好像沒什麼影響。特朗普(大陸正式譯名)和川普(台灣正式譯名)、堅昆(《漢書》)和吉爾吉斯(今譯)跟這裏討論的譯名完全是兩碼事。這些用字古怪的譯名但凡有一丁點文獻依據也不會有人質疑。生僻字已經是個問題了,更何況這裏還有貶義字:「愒」字有貪、荒廢之意;「鵒」是鳥名,和舊時代那些獠、獞之類的字眼沒什麼區別。這些都是中國地名研究所向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提交的地名漢字譯寫簡介明文反對的。除非能從古書裏找到出處,否則不應使用這些字眼。「愒」字在語音學上未必站得住腳,「凱特」至少是一個符合語音學和用字規範的譯名,詳見Talk:凱特人。另外,沒聽說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要靠譯名來啟發的。羯人和凱特人的聯繫在2000年就有學者提出了,難道他是受到維基百科中文譯名的啟發?--Neux-Neux留言2021年2月2日 (二) 22:49 (UTC)[回覆]
    @Neux-Neux:留意《地名漢字譯寫簡介》僅中國大陸採用,其他中文圈地區通常不跟隨,如香港仍用「蜑家」稱艇戶。SANMOSA SPQR 2021年2月3日 (三) 00:28 (UTC)[回覆]
    @Sanmosa:蜑家是約定俗成,而且不是譯名,和這裏討論的問題是兩碼事。我不知道維基對於原創研究的定義是什麼。理論上在維基上新造的譯名都可以算原創研究,但如果不存在通用譯名(官方擬定或已經廣泛使用),只要發音接近、用字符合習慣(不管是大陸還是港澳台新馬的習慣),我覺得新造譯名也是可以接受的。維基這類條目很多,也沒人提出改名或刪除。這裏討論的幾個譯名的問題是它們的用字在任何一個使用中文的地區都不合常規。貶義字或許在香港會用在譯名中(比如「奴」),但是我沒見港澳台新馬的譯名用過生僻字。我贊同將這些譯名從維基百科上抹除,但對於重定向刪不刪除我沒意見。--Neux-Neux留言2021年2月3日 (三) 01:26 (UTC)[回覆]
我認為此處最大的問題是在於原創研究。該五個重新導向及對該五詞的一切應用均為原創研究,為維基百科所不容。我認為對該五詞的應用可能會在該五詞於維基百科消失後消減。SANMOSA SPQR 2021年2月3日 (三) 00:28 (UTC)[回覆]
  • (1)Ket和Kott兩種語言的中文名,1982年中國社科院民族所語言室《阿爾泰語文論文選譯(續集)》裏譯為凱特語和科特語(從俄語譯來)。1980至90年代,翻譯出版《不列顛百科全書》時也用的這兩個名稱。Heinrich Werner的Die Jenissej-Sprachen des 18. Jahrhunderts里,對應的詞用IPA分別記作/kɛʔt/(ʔ是超音質符號)和/kottuen/。這兩個名稱於音無錯,沿用沒有問題。在學界已經有譯名的情況下不應繼續原創譯名。(2)Yugh語因為長期被看成是Ket的一個方言,過去少見中文名稱。按照Heinrich Werner的Das Jugische (Sym-Ketische)的說法,juɣen'(複數,單數juɣ)是凱特人對他們的稱呼;這個稱呼在Yugh語中轉述為d'ugɨn(/ɟugɨn/,複數,[單數應該是d'uk,因為/g/不用在尾上]);他們自稱kʌnaskɛt(單數,複數kʌnd'ɛŋ/kʌnɟɛŋ/)。這個語言的譯名可以擱置再討論,暫時用拉丁字母。若中譯時/ɟ/可參捷克語d'列。(3)基於中古擬音和僻字的原創譯名不應保留,重定向頁也不建議保留(或只保留重定向,清理所有鏈入)。(3.1)用中古擬音純屬胡鬧。擬音只是理解音系和音變的工具,不能繼續發展為其他實際用途。(3.2)漢語的表音功能不典型,因此音譯名需使用常見、通用的譯名用字,以表明這是音譯。「特朗普」和「川普」雖然是不同譯法,但都不違反這一點。因此一般音譯是一個類似於轉寫的過程,不屬於原創研究。使用非常見譯名用字,甚至使用辟字,則附帶過多信息,屬於原創研究。(4)「原創研究」的舉證責任不在單方,反對「原創」研究者應舉出在維基百科之前的正式出版物用例為證。——三獵留言2021年2月3日 (三) 06:21 (UTC)[回覆]
    • 再補充一下,Ket因為是一個現存的、有一定規模的族群,所以其中文資料很多,多譯作「凱特人」,至少在1957年翻譯出版的《蘇聯史》第二卷第一分冊里就已出現。Yugh在1993年翻譯出版的《世界各民族神話大觀》的《凱特神話》中有提到,譯作尤格人。又:1987年《民族詞典》譯作「克特人」,語言分「伊姆巴特」和「尤格」兩類。——三獵留言2021年2月3日 (三) 09:24 (UTC)[回覆]
    • 那麼按照已出版資料,選擇凱特人/凱特語、科特人/科特語、尤格人/尤格語作為條目名稱。--Neux-Neux留言2021年2月3日 (三) 15:28 (UTC)[回覆]
  • 看來大家在愒語、鵒語、秳語等名稱是否合適的問題上已有共識。在下已經將站內的愒語、秳語等字樣更改為凱特語和科特語。--Ŋguls 2021年2月4日 (四) 09:04 (UTC)[回覆]
  • 這個討論串的主要問題相信已經解決,討論可以關閉;但是我覺得提案人提出的另一個問題同樣值得各位思考。zhwp在Google的搜索排名非常靠前,不合方針的內容一旦產生,如果不及時處理,短期內的影響都可能已經非常巨大了(比如破壞者篡改條目被媒體報道,以及「特朗普熔斷」重定向事件),如果不合方針內容對站外產生了「誤導」,或是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我們是否應該予以糾正,或者因為如今廣泛使用之而保留」這些內容?其實這個問題應該也不是第一次提出了,最早是維百的內容被可信來源搬運再出口轉內銷,相信這種事件以後還會發生。不過這個問題可能已經偏離提案者的原意了,不多廢話。—MintCandy♫ 歡迎參加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1年2月4日 (四) 14:24 (UTC)[回覆]
  • 歡迎大家繼續參與相關存廢討論。--Ŋguls 2021年2月7日 (日) 10:35 (UTC)[回覆]
  • 凱特語科特語尤格語等條目內的{{暫定名稱}}模板目前均已移除。--Ŋguls 2021年2月10日 (三) 08:43 (UTC)[回覆]

若干語言學相關條目註釋引用的文獻沒有列出

若干條目內註釋引用的文獻似乎是英文維基百科頁面搬來的,但參考文獻沒有列出完整格式,如書名、期刊篇名等。這現象是在語言學相關條目中發現,如半閉後圓唇元音註釋49列出Engstrand (1999),但參考文獻下並沒有該項,須至英文維基百科才找得到。類似情況在明清官話中古漢語也有,考量到可能還有其他大量條目有此問題,希望各位關注。因為不熟悉機械人的運作,不清楚這工作是否有機械人能大量修改。--Young0715留言2022年7月2日 (六) 14:54 (UTC)[回覆]

這種翻譯的條目卻沒有標註確實給後續編輯帶來了困擾。--立日留言2022年7月2日 (六) 15:41 (UTC)[回覆]
使用的哈佛參考文獻格式中的{{Sfnp}},不會在缺少書目的時候報錯,類似翻譯但是缺失參考文獻的不少,見Category:含有哈佛參考文獻格式系列模板連結指向錯誤的頁面。上面中古漢語條目,應該把英文條目"Works cited"小節完整複製到中古漢語條目的"書目"小節下應該可以解決。
另外,可以在自己的common.js導入英維的腳本HarvErrors.js,可以顯示出哪個引用缺失。效果如圖[1]。方法是加入下面一行:
mw.loader.load(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User:Svick/HarvErrors.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 );"--Kethyga留言2022年7月2日 (六) 15:5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