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8年7月
優良條目存檔: |
---|
(現由機械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
2018年7月1日麻恭上將(1810年-1888年),英國軍人,1841年8月來華參與第一次鴉片戰爭,1843年6月27日成為香港首任輔政司。麻恭1825年加入英國陸軍,此後長年在印度服役,期間曾於1827年至1830年為其擔任孟買總督的父親約翰·馬爾科姆爵士擔任副官,後來分別於1831年和1839年通過捐官方式升任上尉和少校。1839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麻恭於1841年8月跟隨新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兼駐華全權公使砵甸乍爵士抵華,擔任公使館秘書官兼駐華英軍總司令歌賦爵士的副官。1842年8月,他參與有關草擬《南京條約》的談判,並促成英方與清廷代表在8月29日正式簽署條約。麻恭在同年12月把條約帶返英國確認,翌年3月再把條約確認本帶到香港,為換約儀式作好準備。另一方面,根據記載,麻恭隨英軍北伐期間,於1842年7月途經揚子江堤岸,與公使館助理秘書吳思南使用一台達蓋爾照相機拍攝沿途風光,成為現存最早有關在中國拍照的記錄。1843年6月26日,英國與清廷在香港就《南京條約》舉行換約儀式,席間麻恭負責宣讀《英皇制書》和《皇家令狀》,然後由砵甸乍誓就任為首任香港總督兼英軍總司令,意味清廷正式依據《南京條約》割讓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翌日,麻恭獲委任為首任香港輔政司,同時成為首批44名太平紳士之一。然而,麻恭在任約一個月後,就因為要把《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帶返英國而在7月31日離港。此後他未曾返港回任,直到翌年5月輔政司一職才正式由卜魯斯接替。事實上,雖然香港遲至1843年6月才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但早在英軍於1841年1月登陸香港後,已對香港作出實際管治。當1841年8月砵甸乍履任和率英軍北伐後,香港事務由駐華商務副總監莊士敦代為打理,期間他大舉出售香港土地,除了英商和其他外商受惠外,甚至於麻恭也是得益者之一。麻恭當時與吳思南同獲批出皇后大道中近美利操場以東海軍軍營附近的一幅土地,並闢作專門售賣雜貨的廣州市場,據文獻記載,該市場至少直到1873年仍然屹立原址。晚年的麻恭主要定居於英國倫敦,並於1874年晉升上將。此外,他由1866年起榮任第105步兵軍團(1881年後改組為英皇直屬約克郡輕步兵團第2營)上校,直到去世。 |
2018年7月2日納粹德國禁煙運動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德國的禁煙運動。在德國醫師首次研究出吸煙與肺癌的關聯後,納粹德國便開始強烈提倡禁煙運動,而開創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大眾禁煙運動。二十世紀初起,禁煙運動逐漸在各國生根,但除德國外成效明顯不彰。德國禁煙運動獲得權力漸長的納粹政府全力支持,成了1930年代至1940年代早期全世界影響力最甚的禁煙運動。德國國家社會主義者領袖譴責吸煙行為,有的更公然批判購買香煙。在納粹統治下,吸煙與其對健康的影響的相關研究蓬勃發展。希特拉本人厭惡香煙,而納粹的生育政策亦融入了禁煙運動因素。禁煙運動並結合了反猶太主義與種族主義。納粹的禁煙運動包括於電車、公車與城市列車內實施禁煙,推動健康教育,在國防軍間限制香煙配給量,為士兵籌備醫學講座及提高煙稅等。德國國家社會主義者同時也對煙品廣告,及公共場所、限定餐廳與咖啡館的吸煙,強力實施眾多限制。禁煙運動在納粹政權初期影響力不大,1933年至1939年間香煙的消費量亦有所成長,但軍職人員的吸煙量自1939年至1945年起逐年衰退。即使到了二十世紀末,戰後德國的禁煙運動仍無法達到納粹時期的績效。 |
2018年7月3日 |
2018年7月4日協和語是使用於曾經存在的日本影響下的中國東北地區的一種日語和漢語混雜的皮欽語(混雜語言),其主要存在時期自清末日俄戰爭後至1945年滿洲國滅亡。指代「通行於滿洲地區的日中混雜語」這一概念的名稱很多,例如日滿混淆語、沿線官話等。現在較常使用的「協和語」一名的可考用法最早出現在1948年的中文報紙,在滿洲國存在的時代並未發現中文或日文材料如此稱呼。協和語的產生與日本人在滿洲地區的日語使用、中文報紙廣播等媒體中的日語借詞有關,然而協和語本身並未得到關東軍、滿洲國政府的推行。協和語作為一種皮欽語,產生於日語母語者和漢語官話母語者的接觸,不過當時在日本人之間等場合也有所使用。它的語序接近日語,語法較日語簡單,常省略日語的助詞,詞彙來自日中兩種語言,也有一些詞彙是在協和語中創造出來的。 |
2018年7月5日《Ddu-Du Ddu-Du》是韓國女子音樂組合BLACKPINK的歌曲,作為第一支單曲收錄於她們的第一張迷你專輯《Square Up》中,歌曲由Genie音樂於2018年6月15日發行。《Ddu-Du Ddu-Du》曲風以嘻哈風格為主軸,泰迪是這首歌曲的主要製作人,24、R.Tee、Bekuh BOOM也對作曲創作做出了貢獻。發行後,根據尼爾森音樂統計,這首單曲釋出的第一個星期內在美國各廣播電臺中的點播量已經達到了1,240萬次,數碼音樂下載則達到7,000次,使單曲一舉登上《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第55名,成為BLACKPINK第一支進入百大單曲榜的單曲,也打破了Wonder Girls在2009年憑藉英文版《Nobody》位列該榜第76名的成績,成為至今韓國女團的最佳名次。此外,《Ddu-Du Ddu-Du》也在英國官方榜單公司單曲排行榜、加拿大百大單曲榜等榜單佔有一席之位。韓國方面則是Gaon音樂榜開始追蹤指數起2018年單週最暢銷的單曲,以85,411,467指數在Gaon單曲週榜名列第一。 |
2018年7月6日《Love Yourself 轉 'Tear'》是韓國男子音樂組合防彈少年團的第三張韓語正規專輯,由所屬經紀公司Big Hit娛樂策劃並執行專輯的製作,交由iRiver發行於2018年5月18日。作為他們在2017年下旬到2018年為止呈現給大眾的新主題「Love Yourself」系列的第二張音樂作品不同於2017年發表的《Love Yourself 承 'Her'》展現出面對愛戀時的緊張和心動,《Love Yourself 轉 'Tear'》將講述少年在面對離別時的心痛。而包含主打歌《Fake Love》在內,隊長RM全程參與了此張專輯共11首歌曲的詞曲創作。發行後根據尼爾森音樂統計,以釋出的第一個星期內在美國的銷量共13.5萬份專輯等價單位空降《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排行榜一位,成為韓國流行音樂歷史上第一張二百大專輯榜冠軍專輯。韓國方面則是Gaon音樂榜開始追蹤銷量起最暢銷的專輯,在本土的銷售超過了160萬張。 |
2018年7月7日《傻瓜龐克之機器人現形記》是一部2006年法國和美國合拍的科幻片,由法國電子音樂二人組樂團傻瓜龐克執導並與保羅·海恩、塞德里克·埃爾韋共同撰寫劇本,這同時也是該樂團執導的首部長片。該片由彼得·赫爾托和麥可·萊許主演,故事圍繞着兩名機械人為了成為人類所引發一連串的事件而展開。《傻瓜龐克之機器人現形記》最先於2006年5月21日在第59屆康城影展的「導演雙週」單元上作全球首映,後於2007年3月24日在法國上映。該片在影評界和觀眾間皆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大多被批評其乏味的敘事和過於緩慢的步調,也因此導致部份康城的觀眾中途離席;但該片的配樂和美麗的畫面則獲得了讚賞。之後,隨着時間的推進,《傻瓜龐克之機器人現形記》成為了一部受到粉絲所推崇的Cult片。 |
2018年7月8日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是一個在1970年代末英國開始的全國性的音樂運動,並在1980年代初受到國際性的關注。在1979年5月發行的《聲響》雜誌中,編輯傑夫·巴頓將這波音樂運動稱為「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他在1981年宣佈這波運動結束。雖然涵蓋不同的主流和地下音樂風格,但這股浪潮突出地吸收了70年代重金屬和龐克搖滾的張力,並在其中注入快速與積極的特性。因市場萎縮,許多地下金屬樂團傾向自行錄音,或以價格低廉的低保真度技術錄音,同時造成獨立唱片廠牌紛紛成立的現象。歌詞通常是關於非現實的主題,如神話、奇幻、恐怖和搖滾生活方式。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一開始是一種與朋克並行發展的地下現象,很大程度上被媒體所忽視。只有在搖滾樂DJ尼爾·凱和《聲響》雜誌的宣傳下,它被公眾認識,並在英國得到了廣播的播送、認可和成功。這場運動參與人群包括年輕白人男性、來自工薪階層的音樂人和樂迷,他們大多受到1973 - 75年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所帶來的艱辛影響。逐漸構成一個與主流社會區隔,沉浸於高音量、陽剛激烈、意識強悍的音樂圈。這股音樂運動在80年代傳播到歐洲、北美和日本,最終擴展到全球範圍。它產生的重金屬音樂具備熱血、流行、邪惡、鞭擊等風格原型,促使各種子流派誕生,也更新和推動了重金屬次文化。該浪潮或許推動一千支金屬樂團組成,但是到80年代後期,面臨MTV成立、華麗金屬主宰排行榜和敲擊金屬的誕生,只有少數倖存。其中,鐵娘子和威豹成為國際巨星,撒克遜也取得一定程度的地位。其他樂團如鑽石頭、毒液和掠奪,雖未完全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但也顯著的影響90年代的金屬樂發展,像是敲擊金屬、死亡金屬和黑金屬等等。很多該浪潮的樂團在2000年重聚,通過現場表演和新的錄音室專輯而繼續活躍。 |
2018年7月9日拉達那哥欣王國為泰國歷史範疇內的名詞,用以稱呼卻克里王朝統治時期內的君主專制政權及其統治時期,也稱為拉達那哥欣時代。這一時期的權力中心曼谷大王宮位於曼谷拉達那哥欣島,因而得名。其從1782年拉瑪一世建立卻克里王朝建立開始,至1932年暹羅立憲革命止,共150年。此時期的正式國號為暹羅,於蒙固(拉瑪四世)統治期間確立。拉達那哥欣時代可依西方列強勢力影響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暹羅國家較為穩定且傾向於擴張勢力,不時與緬甸和越南為爭奪局部霸權而爆發衝突。其於東南亞的實力有所增長,高棉、老撾、撣地和南方的馬來人國家都曾被暹羅納入屬國體系。英法等西方列強勢力滲入東南亞後,暹羅國家地位遭到威脅,領土主權遭到侵蝕,不得不為維持獨立而與外國周旋,同時主動引入西化改革、建立西式國家概念,逐步廢除奴隸制、擴大教育體系,中產階級隨而產生,此即第二歷史階段。到20世紀30年代,王室的政治改革停滯不前而地位式微,最終導致立憲派人士發動革命結束君主專制,這也標誌着拉達那哥欣時代的結束。 |
2018年7月10日埃普索姆行動,又稱第一次奧東河戰役,是英軍在二戰中於1944年6月26日至30日(諾曼第戰役期間)發動的一場攻勢。該攻勢的目的為包抄及奪取德佔法國城市——卡昂,該城市是盟軍在大君主作戰初期階段的一個重要目標。埃普索姆行動於6月26日發動,先前發動的無足鳥行動保證了推進的右翼安全。行動開始階段,第15(蘇格蘭)步兵師的屬部在一陣滾動彈幕射擊的掩護下發起推進。不幸的是,英格蘭上空的糟糕天氣迫使英軍最終取消了轟炸機支援,因此在行動期間僅有少量的空中掩護。第15(蘇格蘭)師在第31坦克旅的支援下持續推進。至26日末尾,雖然在側翼防禦方面存在問題,但第15蘇格蘭師已攻佔大量德軍前哨線。經過接下來兩天的激烈戰鬥,英軍穩固並擴展了位於奧東河對岸的據點。英軍隨後繼續擴展突出部,第43(威塞克斯)步兵師亦參加了行動。德軍在投入了所有兵力之後遏制住了攻勢,其中包括兩個抵達諾曼第不久的裝甲師,這兩支部隊原本計劃用來對巴約附近英軍與美軍發起攻勢。由於德軍的猛烈反攻,部分渡河作戰的英軍部隊至遲於6月30日撤軍,行動隨即結束。在行動中,交戰雙方均受到一定傷亡。但與伯納德·蒙哥馬利(諾曼第戰役中的盟軍上將,第21集團軍群司令)不同,埃爾溫·隆美爾(國防軍元帥,B集團軍群司令)由於前線的防禦需求無法在戰役結束後將部隊調回後方休整。英軍因此保有了主動權,並在接下來的兩周內發動了數次進攻,最終於七月中旬的查恩伍德行動中攻佔卡昂。儘管歷史學者對於埃普索姆行動的目的與指揮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該行動對於諾曼第地區兵力的制衡效果得到了普遍贊同。 |
2018年7月11日銅頭蛇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進行的一次小型軍事欺騙行動。這次行動是保鏢行動的一部分;保鏢行動的整體目標是為了隱藏諾曼第戰役的真實意圖,而其中銅頭蛇行動的目標是使德國情報機構誤判蒙哥馬利上將的位置。達德利·克拉克於1944年觀看電影《開羅諜報戰》後策劃了本次行動。德軍最高統帥部認為,蒙哥馬利作為盟軍最傑出的指揮官,將在英倫海峽的渡海登陸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克拉克和其他軍事欺騙計劃者推斷,蒙哥馬利將軍在英國以外的高調亮相將傳遞出「盟軍不會在近期發動登陸作戰」的信息。克拉克找到面貌酷似蒙哥馬利的演員克利夫頓·詹姆斯,安排其與蒙哥馬利本人接觸一段時間,以便學習蒙哥馬利舉手投足間的特殊習慣。1944年5月26日,詹姆斯按計劃飛往直布羅陀和阿爾及爾,故意出現在德國情報特工視野中,隨後秘密飛往開羅隱藏起來,直至登陸作戰結束後蒙哥馬利本人在諾曼第公開亮相。銅頭蛇行動沒有傳達到德軍高層,也沒有對德軍的計劃造成顯著影響。本次行動執行於D日前夕,同時進行的還有若干其他軍事欺騙計劃。德國情報機構認定確實是蒙哥馬利出訪,但是懷疑這次訪問是欺騙性質的,因此對其沒有特別重視。戰後,詹姆斯將本次行動始末撰寫成書《我是蒙蒂的替身》並改編為電影,詹姆斯出演其中主角。 |
2018年7月12日《七俠蕩寇誌》是一部於2016年上映的美國西部動作片,由安東尼·奎克執導,尼古·皮佐拉圖與李察·威克編劇。該片重拍自1960年電影《七俠蕩寇誌》,由丹素·華盛頓、基斯·柏特、伊芬·鶴健、文森·唐諾費、李炳憲、馬奴·賈西亞-魯爾福、馬丁·山米爾、彼得·沙士加特與海莉·班奈特等人主演,劇情講述一個以山姆·齊森為首的七人團隊對抗企業家巴索羅謬·柏格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9月8日在2016年多倫多國際影展上首映,並於同年9月9日在第73屆威尼斯影展上以閉幕片(非競賽片)的資格放映。《七俠蕩寇誌》於9月23日在美國上映,所獲評價有好有壞。影評人稱讚了演員的演技、配樂和風格,但也有影評人批評該片缺乏新意。該片的全球票房超過1.62億美元,而其製片預算則是1.07億美元。 |
2018年7月13日 |
2018年7月14日雲林縣立土庫國民中學,簡稱土庫國中,是一所位在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土庫鎮的縣立國民中學,為土庫鎮兩所公立國中之一,設有體育班和國樂藝才班。土庫國中成立於1968年(民國57年),以外省籍的王梁甫為首任校長,其後由劉和璧、林久華、謝霏霏、鍾進森、楊善淵等人先後出掌,為雲林縣最早導入電子白板教學的學校。楊善淵於任內被停職,校長由督學林金速代理,預計107學年度將由原雲林縣立虎尾國民中學校長陳健隆依據縣教育處遴選結果接任該校校長。該校著名校友有雲林張派領導人張榮味等。2010年代以來,校方與南韓、日本等國進行交流,並與南韓慶尚北道清道郡清道中學校締結為姐妹學校。該校校園附近為農田、住宅區環繞,地勢較為低窪。校內建築自強樓南棟列入雲林縣文化資產歷史建築,勤學樓則為綠建築。校歌中闡述教學目標、勉勵同學,舊版歌詞亦強調國父思想,新版則將之刪除。 |
2018年7月15日希佩托特克或譯為西佩托堤克、希別透特克、希培托泰克,在阿茲特克神話中是農業、植被成長、東方、季節輪替、春天、死亡與重生、金匠之神。希佩托特克有其他不同的名稱,包括特拉特拉赫卡、特拉特拉赫基·特斯卡特利波卡和約瓦拉萬。希佩托特克也被稱呼為「我們最嚴厲的神」。他是最原始的神奧梅特奧特爾四個兒子的長子。在一些神話中,由於其剝皮的性質連結到處痛,希佩托特克被人認為是米斯科瓦特爾的一面相。希佩托特克跟農業興替與戰爭有所聯繫,他剝自己的皮給人類提供食物,這象徵着玉米種子在發芽前失去外殼、蛇脫落皮膚的形式。沒有皮膚的他被描繪成一位金神。其被阿茲特克人視作發明戰爭之神。他的圖像包括尖頂帽子和波浪的棍棒,這是墨西加皇帝的戰爭服裝。他在大神廟內有一座名為約皮科的寺廟。粉刺、發炎和眼部感染被認為是希佩托特克引起的。其也可能與瘟疫有關。希佩托特克起源不明,在西班牙征服時期於墨西哥中部廣受崇拜,在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很知名,在尤卡坦半島遠處的瑪雅潘亦發現了此神的表徵。對希佩托特克的崇拜在後古代的墨西哥沿岸非常普遍。由於阿茲特克人在十五世紀中葉征服了墨西哥灣沿岸,希佩托特克可能因此而成為阿茲特克人的重要神祇。 |
2018年7月16日《起源》,是美國作家丹·布朗創作的神秘驚悚小說,於2017年10月3日由雙日出版社出版,是繼《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失落的符號》和《地獄》之後,第五部羅柏·蘭登系列作品。小說中,一位未來學家自稱將揭示生命起源和人類未來,但公開之前便有心懷不滿的宗教支持者將其刺殺,事件還涉及西班牙王室和帕爾馬爾天主教教會。主角羅柏·蘭登一行人於是在人工智能助理的幫助下展開歷險尋找他的研究,希望替他公佈研究成果。作者丹·布朗曾多次在作品中探討宗教和科學,在這部小說中則着重描寫了宗教與科學在「生命起源」這一問題上的矛盾。布朗希望能藉此促進宗教與科學之間的對話。小說還設想了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但其想像的內容卻遭到一些批評。小說出版後獲得讀者的歡迎,在英國創下2015年以來的首周銷售紀錄,在美國則連續三周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紙質書與電子書總銷量榜」冠軍。但這部作品在書評界褒貶不一。有書評人認為小說的主題和獨特的趣味能吸引讀者,但大量評論對布朗的文筆和寫作套路給出差評。小說出版後引起部分宗教界媒體的不滿,書中提及的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物理學教授傑里米·英格蘭也公開撰文反駁了布朗對自己研究的引用。 |
2018年7月17日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1897年-1968年),蘇聯軍事領導人,蘇聯元帥(1944年)。他於1918年加入紅軍,在俄國內戰中曾多次負傷,後入總參軍事學院學習和第1騎兵集團軍作戰。內戰結束後在多個軍區擔任參謀長,參與軍事改革,十分看重士兵訓練和改善交通的重要性。1936年作為蘇方軍事顧問參加西班牙內戰,回國後升任副總參謀長。1939年底的蘇芬冬季戰爭中,他率軍突破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間短期擔任蘇軍總參謀長,參與蘇軍「反侵略計劃」的制定。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被捕入獄,在獄中備經拷打與折磨,3個月後他被釋放,派往西北方向。曾抵禦南下的芬蘭軍隊和奪取德軍控制的季赫溫,防止列寧格勒被徹底包圍。其後兩年裏他多次組織解除對列寧格勒的圍困的行動,經歷過柳班戰役的失敗和「火花」行動的成功。列寧格勒解圍後,組織了對芬蘭軍隊的進攻,迫使芬蘭退出戰爭。1945年在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攻勢中殲滅位於北極圈中的德軍,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45年8月指揮遠東第1方面軍參加八月風暴行動,迅速攻入滿洲地區,獲得了蘇聯最高軍事榮譽:勝利勳章。 |
2018年7月18日塔斯特指揮官號水上飛機母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大型水上飛機母艦,其艦名來自法國海軍航空兵先驅保羅·塔斯特,主要目的為輔助貝亞恩號航空母艦,頂替無法建造航母的時期。設計人員在不違反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條件下,盡可能地加大艦體噸位。本艦於1927年5月27日開始建造,1929年4月12日時首次下水,最後於1932年4月18日開始服役。西班牙內戰期間,本艦協助保護該海域的中立國商船往來;二戰初期,本艦調往地中海海域,並擔任法國本土與法屬北非之間的航空運輸橋樑。當法國投降時,塔斯特指揮官號正停靠在凱比爾港,並在英國空軍於1940年7月轟炸凱比爾港時僅受到輕微損傷,事後返回土倫投靠維希法國。當德軍策劃在1942年11月搶奪法國艦艇時,塔斯特指揮官號隨駐錨在土倫港的法國艦艇一同鑿沉。二戰過後,法國海軍將本艦脫淺,並開始考慮該將本艦轉換為護衛艦或是訓練用航艦,但因改裝費用過高而放棄,最終於1950年出售拆解。 |
2018年7月19日《蜘蛛俠2:決戰電魔》是一部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由馬克·韋伯執導,劇情圍繞着漫威漫畫旗下超級英雄蜘蛛俠展開。該片為2012年電影《蜘蛛俠:驚世現新》的續集,同時也是蜘蛛俠系列電影的第五部劇場版電影。本片由安德魯·加菲爾德、艾瑪·史東、占美·霍士、丹·德翰等人主演,劇情講述彼得·帕克 / 蜘蛛俠(加菲爾德飾演)除了要維繫與女友關·史黛西(史東飾演)的感情外,還要面臨新反派電人(霍士飾演)的威脅。本片的主體拍攝於2013年2月4日至6月25日間進行,是首部全片都在美國紐約州取景的蜘蛛俠電影。《蜘蛛俠2:決戰電魔》於2014年4月10日在英國倫敦的萊斯特廣場奧迪安電影院首映,並於同年5月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所獲評價整體而言褒貶不一,影評人主要稱讚眾演員的演技、特效和配樂,但劇情、過多的反派和次要劇情線則遭到詬病。該片的全球票房為7.09億美元,是2014年全球票房第九高的電影,但卻是票房最低的蜘蛛俠劇場版電影。發行商索尼原先預期《蜘蛛俠2:決戰電魔》能促成一個蜘蛛俠宇宙的建立,但由於諸多因素,所有續集和分拆電影最終皆遭取消,部分企劃後來移至索尼影業蜘蛛人宇宙發展。索尼與漫威娛樂於2015年2月協議合作,由湯賀蘭飾演新任蜘蛛人。 |
2018年7月20日 |
2018年7月21日《蜜蜂華報》是澳門一份創刊於1822年9月12日(清朝道光二年)的葡萄牙文周報,主要創辦人是從葡萄牙保皇黨(亦稱保守派)手上奪取權力的葡萄牙立憲派領袖土生葡人巴波沙以及醫生阿美達。該報是立憲派抨擊保守派的輿論工具,內容主要是官方的公告、法令等資訊,總共出版了67期,維持了一年零三個月,因保守派推翻立憲政府而於1823年12月26日停刊,被保守派的《澳門鈔報》取代。在歷史定位上,學術界存在《蜜蜂華報》擁有「三個第一」的定論,分別是「中國領土上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報紙」、「澳門歷史上第一份報紙」和「外國人在中國領土上創辦的第一份報紙」,然而有學者如澳門歷史學家湯開建和新聞學博士林玉鳳對相關說法表示懷疑。2015年,林玉鳳提出新理據,指出目前可證的澳門第一份報章應是比《蜜蜂華報》早15年於1807年創刊的《消息日報》,認為《蜜蜂華報》的歷史定位應該修正為「目前可找到原件的在澳門出版的第一份報章」和「1820年葡萄牙立憲派革命以後在澳門出版的首份報刊」。 |
2018年7月22日《小蝸不見了》是美國動畫電視劇《海綿寶寶》第4季的第3集,同時也是全劇的第63集,於2005年11月11日通過尼克國際兒童頻道首播。在該集中,海綿寶寶沉迷於玩具波板球,冷落了寵物蝸牛小蝸,小蝸因此離家出走。女演員艾米·波勒在該集中客串聲演收留小蝸的老奶奶,而歌手Stew則演唱了該集的主題曲《小蝸回家》(Gary, Come Home)。尼可國際兒童頻道特別為該集展開了為期1個月的宣傳活動。《小蝸不見了》是2005年兒童觀看人數第三多的節目,同時也是有線電視節目中兒童觀看人數最高的節目。該集所獲評價多為正面,評論家多稱讚該集相當逗趣且感人,而波勒的表現也廣受好評;而給予該集負評的評論家則認為其黯淡又消沉。 |
2018年7月23日2017年6月初臺灣暴雨是指臺灣於2017年6月首周因為持續暴雨而發生的天災事件,事件造成3人死亡,2人失蹤,35人受傷,3971人需撤離,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共2億7115萬元新臺幣,尤以南投縣最為嚴重。為處理該起事件,中華民國政府派三萬名兵力待命。 |
2018年7月24日唐露曉(1910年-1976年),英國殖民地教育官員,1961年4月至1964年2月出任香港教育司兼立法局官守議員。唐露曉在1949年由千里達轉調香港教育司署供職,最初在英皇佐治五世學校任數學科高級教師,翌年出任該校校長,復於1952年任高級教育官、1955年任助理教育司、以及在1959年任副教育司。在教育司任內,他致力於擴充中小學教育,並參與籌設香港中文大學,以及支持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發展。此外,他還把中文中學的學制由六年制縮短為五年制,使之與英文中學的學制看齊。然而,他任內繼續推行實用中學計劃和在1962年推出重整中小學學制的「唐露曉計劃」,引起了輿論很大的反響。其中,「唐露曉計劃」有關推遲小學入學年齡、縮短小學學制和設立特別中學課程的建議,更遭到1963年港府《馬殊及森遜報告書》、1965年《工作委員會報告書》和同年的《教育政策白皮書》直接批評。實用中學最終在1964年被叫停,而透過「唐露曉計劃」落實的措施要到1968年才被全數撤回。年僅52歲的唐露曉在1964年2月因健康理由退休返英,卸下在任只有兩年零八個月的教育司一職,並由原肯雅教育部常務次官簡乃傑空降接替。1976年11月25日病逝於萌島首府道格拉斯,終年66歲。 |
2018年7月25日2017年6月中旬臺灣暴雨是指臺灣於2017年6月中旬因為持續暴雨而發生的天災事件,同時也是該月繼2017年6月初臺灣暴雨後所發生的強降雨事件。為了處理該起事件,中華民國政府派一萬八千名兵力待命,時任行政院長林全也在事件發生時視察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瞭解相關氣象情況與因應措施。 |
2018年7月26日二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患者特徵為高血糖、相對缺乏胰島素、有胰島素抗性等。常見症狀有煩渴、頻尿、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可能還包括多食、疲倦、或有治不好的痠痛,以上症狀通常會慢慢出現。高血糖帶來的長期併發症包括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可能導致失明、腎臟衰竭、甚至四肢血流不順而需要截肢;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突然發生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但卻不太會併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型糖尿病主要發生在肥胖而又缺乏運動的人,具有先天基因遺傳者風險也較高。二型糖尿病佔了糖尿病患者約九成的病例,另外一成為一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β細胞遭自體免疫破壞,而有絕對性胰島素缺乏的問題。糖尿病確診需經由血液檢查而定,如檢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或檢測糖化血紅蛋白。部分的二型糖尿病可經由保持正常體重、規律運動及適當飲食來預防,治療方式有運動和改變飲食等。如果沒有經常性血糖偏低,建議的治療藥物為二甲雙胍,但許多患者最終都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必須定期測量血糖,口服降血壓藥的患者則不一定需要。對肥胖的患者而言,接受減肥手術對改善糖尿病亦十分有效。自1960年起,二型糖尿病病例就隨着肥胖率逐漸升高。1985年時全球僅有約3000萬人罹患糖尿病,到了2015年患者增至3.92億人。糖尿病好發於中高齡層,但現今青年人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比率逐漸增加。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減損長達約十年的壽命。糖尿病是最早被描述的疾病之一,192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了胰島素對它的重要性。 |
2018年7月27日 |
2018年7月28日倫敦麗茲酒店是位於英國倫敦皮卡地里街150號的一間五星級酒店,是英國二級登錄建築。倫敦麗茲酒店是世界最為知名的酒店之一,同時也是立鼎世酒店集團的成員。1906年5月24日,巴黎麗茲酒店的創始人、瑞士酒店大亨凱撒·麗茲來到倫敦成立了這間酒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倫敦麗茲酒店迎來興隆,尤其受到政客、社會名流、作家和演員的歡迎。戰爭後半期,大衛·勞萊·佐治曾在倫敦麗茲酒店舉辦過數次秘密會議,並在此決定代表希臘對抗土耳其。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英國演員諾爾·克華德常常在麗茲用餐。1976年以前,布雷斯維爾-史密斯家族擁有酒店產權,特拉法加集團收購酒店後於1995年10月以8000萬英鎊再次將酒店售予埃勒曼集團。埃勒曼集團花費8年、耗資4000萬英鎊將酒店修復至過往的華麗狀態。2002年,倫敦麗茲酒店因其優秀的宴席和餐飲服務獲得威爾斯親王的皇家委任認證。酒店外部的結構和外觀結合了法國與美國風格,同時保留了些許英國風格的痕跡,總體而言,其受到法國建築傳統的深刻影響。面對皮卡迪利街的建築立面大約有231英呎長,面對阿靈頓街一面為115英呎長,而綠園一面則為87英呎長。屋頂的每一角都有酒店的象徵——一隻青銅獅子。酒店共有111間房間以及23間套房。1998年,酒店在地下室興建麗茲俱樂部。麗茲俱樂部是酒店的賭場,佔據了原本屬於麗茲酒吧和燒烤餐廳的位置,提供輪盤、二十一點、百家樂、撲克以及角子機等賭博遊戲。酒店內部裝潢為路易十六風格,主要由倫敦和巴黎的設計師進行設計。建築歷史學家馬庫斯·賓尼認為酒店一樓的裝潢是「歷史上最優秀的酒店建築傑作之一」,並將其「宏大的景象、高聳的廳堂、閃亮的吊燈」與皇室宮殿進行對比。倫敦麗茲酒店最廣為人知的設施是棕櫚廳,著名的「麗茲茶會」在此舉行。棕櫚廳擁有奢華的奶油色路易十六風格,鏡子皆鑲有古銅色的邊框。酒店共有六間私人餐廳,包括瑪麗·安托瓦內特套房以及二級登錄建築威廉·肯特樓。里沃利酒吧擁有類似於東方快車酒吧的裝飾藝術風格,由室內設計師特莎·甘迺迪於2001年設計。 |
2018年7月29日 |
2018年7月30日《雷光歸來 最終幻想XIII》是由日本遊戲製作商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第一開發部負責開發,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售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對應PlayStation 3、Xbox 360和Windows平台。遊戲最初於2013年11月在日本、台灣和香港的PlayStation 3和Xbox 360平台發售,2014年2月在歐洲和北美發售。本作亦是「新的水晶故事 最終幻想」系列的一部分,將作為《最終幻想XIII-2》的續篇,終結自《最終幻想XIII》開始的劇情。《雷光歸來》在遊戲系統上進行了大幅改進,採用動作導向的戰鬥系統。玩家可自定義角色的裝備。遊戲採用晝夜周期系統,玩家只有13天去阻止世界末日爆發,玩家的某些行動會延遲時間,而有些行動則會加劇末日進程。遊戲故事發生在前作的500年之後,雷光被神布涅貝哲選為「解放者」,在末日前的13天從水晶狀態被喚醒,來拯救這個世界和她的朋友。在旅途中,她得知了兩個世界命運的真相和布涅貝哲的真正目的。遊戲開發始於2012年5月,在《XIII-2》最後一個DLC發佈後不久,遊戲於當年的最終幻想系列25周年紀念活動上公佈。遊戲由史克威爾第一開發部開發,大部分前作的主創人員回歸,tri-Ace在圖形設計上提供幫助。開發團隊吸收了上兩部遊戲的批評意見,希望以本作終結雷光的故事和《最終幻想XIII》系列世界觀。遊戲在日本發售的第一周銷量即達27.7萬套,在2013年最暢銷遊戲榜中排名第17。 |
2018年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