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康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藏语ཁམས威利转写khams藏语拼音Kam),又译康区喀木,是源自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地区,常与卫藏安多地区并列。范围大致相当于现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那曲市东部(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嘉黎五县)、林芝市东部(察隅波密墨脱三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传统西藏的边界
传统西藏的三个地区:卫藏(红)、安多(蓝)、康区(绿)

安多与康区形成更大的地区,在吐蕃王朝时期称为多康藏语མདོ་ཁམས威利转写mDo Khams),又译朵甘斯朵甘,意思是汇合的区域,又称多朵(Do-Toe);在元朝称为朵甘思

康区主要的居民称康巴藏语ཁམས་པ威利转写khams pa),通用藏语康方言

行政区划史

元朝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这一地区,隶属于宣政院明朝朵甘行都司

清朝征服青藏高原后,雍正帝对大藏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康区分拆,以打箭炉(今康定)为界,西部归达赖喇嘛管辖,东部划归汉地。其中理塘巴塘察雅昌都划归四川中甸(今香格里拉市)划归云南。这一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基本定型并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时期的西康省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西康省地图(金沙江以西被西藏噶厦控制)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康区设立西康省,但西康省的西部被西藏噶厦政府实际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曾设立西康省昌都地区,后来皆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省;昌都地区并入西藏自治区,现为地级昌都市

人口和民族

康巴人

康巴人内部有着众多不同文化和不同自称或他称的族群,如“木雅”、“布巴”、“鱼通”、“却域”、“扎巴”、“普米”、“纳木日”、“鲁汝”等等。四川藏族由于建国初期民族划分原因,把嘉绒族合并到藏族群体当中,所以形成了今天的四川藏族,实际上西藏的藏族与所谓的“四川藏族”这两个群体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四川康巴藏族人与西藏卫藏地区的藏人在体质结构上具有明显不同。四川康巴藏族人的身材高大,鼻梁高长;西藏的藏族人特点是短头型、面孔宽、身材矮[1]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康巴地区的基本特征. 甘孜新闻. [201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来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