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虎尾驛

坐标23°42′15″N 120°26′11″E / 23.704194°N 120.436372°E / 23.704194; 120.43637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3°42′15″N 120°26′11″E / 23.704194°N 120.436372°E / 23.704194; 120.436372

虎尾糖廠虎尾驛
五間厝驛
原虎尾車站
地图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雲林縣虎尾鎮中山路10號
建成时间1907年
官方名称虎尾糖廠虎尾驛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車站
评定时间2010年1月15日
詳細登錄資料

虎尾驛,原稱五間厝驛,是位於臺灣雲林縣虎尾鎮虎尾糖廠糖鐵火車站,設立後促進虎尾市街的形成,今已不作運輸,原站建築列雲林縣歷史建築

設立

台灣日治時期,1904年,臺南車站斗六車站南段縱貫線完工後,虎尾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市鎮[1]。依現有史料推估,虎尾驛與虎尾糖廠同年創立,因地處虎尾五間厝部落,故名「五間厝驛」[2]。早期是在今虎尾鎮中山路及民主路交接處[1][3],即今址虎尾鎮中山路10號之處[4],1920年改名「虎尾驛」[4],1930年改建成現今外觀[5]

虎尾驛右前方原有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設立的會社分配所,為早期虎尾的消費中心[1]。像是考上的虎尾女中初中部的作家季季,就是搭五分仔車到虎尾驛通學、街上逛書店[6]。1955年,台糖在貨物掛(倉庫)前方設立虎尾驛新站[1][3]。原站則改為保警中隊辦公室,至1986年時糖廠收回改設成虎尾原料區辦公室[3][7]

運輸

本業糖運

在本業運糖上,每年12月到隔年3月為虎尾糖廠製糖期,因此期間會運送甘蔗[4]。該糖廠的糖須送至新營糖廠,車程大約四小時,為以新營為目的地的糖廠中最遠的,所以其糖蜜車是清晨六點就出發,以免與其他廠阻塞[8]

台糖公司於1945年將被二戰摧毀的第二工場及酒精工場恢復生產,又於1952年整修第一工場後,正逢國際糖價大漲,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達到運糖巔峰[9]。配屬的火車頭有德馬牌B型溪州牌兩種,運送車廂有十五噸、十噸兩種[8]

運糖盛況一直持續到1969年,因雲林縣開發地下水成功,蔗田紛紛改種水稻,加上國際糖價大幅滑落,經營愈形困難[9]。1999年,台糖公司決定製糖期採蔗將以公路運輸為主,將虎尾連絡線、虎尾廠大林線等於該年製糖期結束拆除,而虎尾廠北港線保留[10]

客貨業務

在客運運業上,虎尾驛早期為大虎尾地區對外的交通動線[2]。1907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就已用虎尾驛兼營非本業的貨運[1]。因虎尾沒有臺鐵車站,當地人以往會從虎尾驛搭台糖小火車到斗南車站再轉搭縱貫線[2]

南北縱貫線於1908年全線通車後,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與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合作,開始經營斗南車站到虎尾驛之間的客貨運業務,至1910年在原五分(六百七十二公釐)鐵軌旁加鋪一千零六十七公釐寬軌,讓臺鐵縱貫線的貨運火車得以駛入虎尾驛[1]。由於運輸是勞力密集的產業,虎尾鄰近的農民乃至外縣市的勞工都搶著來此作搬運工,遠道而來的甚至攜家帶眷在虎尾中山路落戶[9]。因運輸產業發達,吸引日本通運株式會社日東商船會社來虎尾成立公司[1]。為因應人口激增、環境衛生、糖廠擴建等,便興建虎尾舊水塔[11]。中山路加上糖廠員工消費的商機,虎尾市街於焉成形,中山路北端形成虎尾郡役所虎尾郡守官邸虎尾合同廳舍等建築的行政中心[9]。戰後,西螺大橋通車後,虎尾驛業務量更激增,創下臺灣鐵路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停靠五分仔火車的車站,其後更因業務激增而使虎尾驛另建新站並擴建[7]

虎尾驛一條客運為北港線[5]。據1937年開始服務客運的劉春表示,二戰結束初期,北港線為台糖鐵路中最為興盛,一天二十四班往返,晚上走至十一點半才收班,尤以逢北港媽祖廟、或嘉義迎城隍時更為熱鬧,盛況維持了近二十年[12]。1982年8月17日,北港線結束营运,虎尾驛走入歷史[5]

活化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期間,民進黨虎尾鎮長候選人蔡秋敏在2005年10月11日提出「十大文化觀光建設」,其中訴求將虎尾驛、虎尾郡役所、虎尾郡役所官邸、虎尾合同廳舍作藝文空間[13]。2009年3月18日,原虎尾驛修復動工,縣長蘇治芬主持[5]。花費新台幣八百萬,於該年10月31日完成修繕,由副縣長林源泉與文建會組長許有文揭牌[14]

2010年12月11日,雲林縣文化處為強化虎尾驛觀光,委請虎尾糖廠將一座老火車頭吊運入站[15]。1945年就到虎尾糖廠工作、小火車駕駛退休的程孔昭,會來此義務打掃驛站環境、維護火車頭、作導覽解說員、幫遊客寄虎尾驛的明信片[16]

今作為旅客中心,有以元長鄉人王明輝所製作的蔗香手工蛋捲聞名,其他像是咖啡蛋捲、花生蛋捲也加入雲林的農特產為原料[4]。過去常來驛前畫鐵道、火車頭的何翼明,是以畫鐵路相關景物知名的畫家[17]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楊彥騏. 台灣走馬燈 虎尾「貨物掛」好景不再. 聯合報. 1999-08-27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廖淑玲. 虎尾驛小檔案. 自由時報. 2009-10-13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許素惠. 虎尾驛 淹沒於喧嘩鬧市. 中國時報. 2003-11-11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廖淑玲. 天天吃好料》虎尾驛手工蛋捲 吃得到淡淡蔗糖香. 自由時報. 2018-05-01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蔡維斌. 虎尾驛站動工 重覓昔日風華. 聯合報. 2009-03-19 (中文(臺灣)). 
  6. ^ 季季. 追憶似水年華──1950年代4 我與父親同讀《藍與黑》之前的啟蒙 情感與感情有什麼不同?. 聯合報. 2019-04-12 (中文(臺灣)). 
  7. ^ 7.0 7.1 廖淑玲. 虎尾驛趕工 月底重現風華. 自由時報. 2009-10-13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中文(臺灣)). 
  8. ^ 8.0 8.1 李春政. 舊情綿綿 糖蜜小火車 漸行漸遠…. 聯合報. 1999-05-26 (中文(臺灣)). 
  9. ^ 9.0 9.1 9.2 9.3 古蒙仁. 兀自聳立的煙囪 ──回憶虎尾糖廠. 中國時報. 2008-02-11 (中文(臺灣)). 
  10. ^ 雷顯威. 未來採蔗改由公路運輸為主. 聯合報. 1999-12-29 (中文(臺灣)). 
  11. ^ 許素惠. 水塔 八角形柱體、機房 巴洛克建築 虎尾水廠 列歷史建物. 中國時報. 2003-10-24 (中文(臺灣)). 
  12. ^ 陳麗卿. 空餘木軌映殘陽 日漸沒落的鐵路小支線. 民生報. 1981-11-03 (中文(臺灣)). 
  13. ^ 段鴻裕、梁震坤. 《選舉二三事》蔡秋敏「十大建設」 文史團體支持 親民黨副執行長胡克勤 挺王秋足選縣議員. 聯合報. 2005-10-12 (中文(臺灣)). 
  14. ^ 蔡維斌. 虎尾驛 50年代風華重現. 聯合報. 2009-11-01 (中文(臺灣)). 
  15. ^ 蔡維斌. 老火車頭駕到 虎尾驛站 汽笛將響. 聯合報. 2010-12-12 (中文(臺灣)). 
  16. ^ 廖淑玲. 全台第一老司機!就愛小火車 93歲程孔昭樂當志工. 自由時報. 2019-02-18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8) (中文(臺灣)). 
  17. ^ 廖淑玲. 鐵路畫家何翼明猝逝 地方籌備追思畫展. 自由時報. 2016-09-21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