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討論:CGroup/Movie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編輯公共轉換組

Module:CGroup/MovieModule:CGroup/Show的編輯請求已經積壓多時,是否考慮開放編輯,或加入積壓工作的分類?--Sa Young Sun留言2022年10月21日 (五) 16:44 (UTC)[回覆]

積壓的請求沒有討論,管理員可能難以決斷、最好只是執行者而非判斷者,加入分類不太解決問題,開放編輯有風險。建議ping活躍人士(如相關條目編者)或形成相關小組,或者先放客棧討論得出修改共識。沒有討論相當於無共識。--YFdyh000留言2022年10月21日 (五) 18:27 (UTC)[回覆]
不是不想處理,是多數請求根本沒有可靠來源佐證。我實在沒太多心力逐一查詢,只能留給其他有心人處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0月21日 (五) 18:43 (UTC)[回覆]
建議:很少人會同時知道一部作品在各地區的名稱,不如鼓勵各地區的維基人確認自己地區的用詞是否正確,各別驗證完成後就可以執行。--C9mVio9JRy留言2022年10月24日 (一) 11:41 (UTC)[回覆]
正常來說,其他地區編者(及讀者)應能通過舉證的來源核驗。--YFdyh000留言2022年10月24日 (一) 11:47 (UTC)[回覆]
很多時候恐怕條件缺乏,如證據技術條件之門檻或蒐證驗明之條件門檻等有客觀阻礙,一些情況下可能必須高度依賴真誠可信之關聯地區背景使用者提供真誠可信之推論,尤其於關聯著述或研究等睏乏或受限制等之下。--約克客留言2022年10月25日 (二) 11:21 (UTC)[回覆]
地區編者的經驗不如證據可靠、可查證,且非該地區編者的意見未必無用(而且有些編者並不透露地區)。以及可能有WP:OWNWP:OR出現。徵詢時{{ping}}沒問題,但意見不應有高於一般編者的權重。--YFdyh000留言2022年10月25日 (二) 12:56 (UTC)[回覆]
一般權重問題公開而言,是在於蒐證某方被標籤為其證據本身具備同行評審與否、或發言本身具備證據否決「權重」與否,由此而產生在某些案內,該潛在標籤方於表面繁複具有可能「權重」高於一般不同蒐證參與者或論述參與者之情狀,且這些情況即已可能觸及閣下所援引之部分列明,但接納與否恐當期時已無法判明。--約克客留言2022年10月26日 (三) 07:45 (UTC)[回覆]
「本身具備同行評審與否」難以證明(比如「折毛」是專家嗎),且我擔心個人或地區性組織的OWN問題。證據本身通常更為重要。--YFdyh000留言2022年10月26日 (三) 17:55 (UTC)[回覆]
請求編輯者大概也不知要ping誰,或是該管理員是否願意一直幫忙。影視條目的片名屬基本資訊,虛構作品自身即充當條目第一手來源,舉證與否沒意見,但仍然無法解決管理員無法及時知悉並處理的問題。--Sa Young Sun留言2022年10月25日 (二) 18:07 (UTC)[回覆]
能舉證就ping我,我處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1月4日 (五) 06:55 (UTC)[回覆]
已附上來源。--Sa Young Sun留言2022年11月6日 (日) 18:19 (UTC)[回覆]

一個天真的想法

本模塊因為引用超5000(實際10000+)被機械人全保護(雖然被管理員短暫解除,但是又被快速鎖上)。於是這裏有一個天真的想法,假如我們把引用量降到5000以下,是否就可以不再觸發機械人了。此處@Sa Young Sun-- 2023年1月17日 (二) 19:20 (UTC)

但是這樣不就無法轉換?還是你是指短暫性移除再回復?我是在想可不可以請管理員排除機械人觸發,或是有管理員願意定期處理,但之前發問都沒結果@@--Sa Young Sun留言2023年1月17日 (二) 20:36 (UTC)[回覆]
很多頁面轉換詞其實也就一兩個,比如美國獨立宣言,改成手動轉換就行。不過工作量有點大,從10000降到5000。我覺得管理員看到這麼多積壓工作,估計頭都要炸了。-- 2023年1月17日 (二) 20:52 (UTC)
美國獨立宣言改為個別填入倒是沒差,只是這工作量大,而且也不是長久之計(演員、電影條目數量持續增加的話)。之前尋求協助但沒人處理,這積壓程度不是沒來由 囧rz……。另一方法,是將請求更新在草稿,再請管理員貼過去,這是User:Sanmosa君之前提出的作法。--Sa Young Sun留言2023年1月18日 (三) 05:3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