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Untitled

这个条目和国立臺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一样,是台/臺的问题而已,建议合并。Repeat 06:29 2006年2月20日 (UTC)

事实上,这条目内容中提到的所有重点已经完全收录于原本的师大附中条目内,只是此篇的篇幅精简非常非常多与用语比较广告化。我认为这根本连合并的必要都无,直接改为重定向页还比较快!--泅水大象 讦谯☎ 09:26 2006年2月20日 (UTC)

成为附中教师的校友

这段内容是由hsnufu用户加入的,我认为这段资料的收录必要性有点值得讨论,第一是因为这内容太枝微末节了,上面的人物知名度普遍不高,很怀疑其收录在百科全书中的必要性。其二是因为这段内容是直接copy自另一个个人网站,有侵权的疑虑。因此先移至此处讨论。--泅水大象 讦谯☎ 07:50 2006年4月16日 (UTC)

移自本文


      吳基先  (退休)(前任學務處主任、校長室秘書、教務主任、輔導主任)
      王右鈞  美術班老師(退休)

H294 林燊钧 辅导主任(前任图书馆主任、总务主任)

H233 胡天爵 数学老师(退休)

      李善文  數學老師(退休)
      楊鍾賢  物理老師(退休)
      伏海如  輔導主任(退休)
      譚中堅  英文老師(退休)

H341 简仁彦 (前图书馆主任任、总务主任、国中部主任、化学老师 103年退休 、103年教育部师铎奖)

      李世文  前任教務主任、轉任台北市立和平高中校長、台北市立大直高中校長接
      李啟龍  學敄主任(前任資訊中心主任、圖書館主任)
      詹榮祥  英文老師(已故)

H387 赵传鸣 1175班导(前任国中部教务组长)(退休)

      嚴冰龍  (前設備組長、體育老師、衛生組長)(退休)

h456 夏旭明 1172班导

      許銘德  生科老師(退休)

H597 周佐桑 军训教官(已调任)

      毛立甫  數學老師

H606 朱春晖 军训教官(已调任)

H699 林慧萍 美术班老师

      蔡宇玲  體育老師(前任國中部訓導組長)

H777 张宝艺 实习辅导组长音乐老师 (前艺能教育组长)

       桑慧芬  藝能教育組長音樂老師 
       邱玲玲  英文老師           
       吳孟修  化學老師
       陳忠城  物理老師

H734 林俊卿 资讯教师(前任注册组长)

      李柏翰  物理老師

H872 王世豪 数学老师

H888 鲁筠珍 体育老师(前任训育组长)

资料出处:telnet://ptt2.cc 批兔/左岸咖啡馆/自己的房间/goshian板


移动结束


校友部分可以增加一个669班的纪大伟,他也写了很多书,在网络上也可以找到有关他的介绍。

班级

我知道师大附中有所谓的班级编号。但这种东西说真的对于非师大附中人,乃至于维基百科都没有意义,应予移除。--Koika 14:11 2006年10月21日 (UTC)

关于师大附中的班号累进制度,在条目上半段已经有说明过,因此应该不至于有看了不知其意义的问题。至于有没有意义,就跟很多学校的校友列表上会有毕业年份的资讯一样,对用得到的人来说是有意义的,对用不到的人来说就没意义,但重点是多了这一些班号资讯并没有增加版面任何的负担或破坏文章结构,不大懂为何要蓄意删除已经存在且实际上不见得真的无用的资讯?--泅水大象 讦谯☎ 14:35 2006年10月21日 (UTC)
年份要列当然可以,因为无论西元、中华民国历都是公众认可的纪年方式。问题是班号等于纪年么?它是公众认可的标准么?就算将标准放一旁,也有道德上的争议(泄漏个人资料)或是重要性不足/过于小众文化的争议。无论如何。实不支持将这些东西一股脑儿全塞进维基百科中。--Koika 14:54 2006年10月21日 (UTC)
对师大附中的毕业生来说,班号的确等于毕业年份的用途,如果有人愿意补充校友名单中的毕业年份也很欢迎,但很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相关的资料都是以毕业班级作为记载标准而鲜少提到毕业年次,这算是师大附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特色’。至于道德争议这件事根本是欲加之罪,像是毕业纪念册这一类的出版品几乎都是可以公开查阅的开放资料,不过是列出毕业班级怎会有道德争议,如果是这样的话维基百科上所有提及人物生辰卒日的资料岂不是更加不道德,毕竟对很多人来说,被人家公开年纪可能也是种冒犯呢!至于重要性不足或小众文化这种说法,我只能说Koika兄您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重要,就随便替别的事物贴上不重要的标签,师大附中迄今为止毕业的班级数也已经上千班了,如果以每一班平均50人来计算,这个世界上至少有50,000人看得懂此毕业班级的意义。或许五万不是个大数字,但这人数可能比知道某乡下小车站的月台数或是某卡通作品中出现人物的人口还多了许多。很抱歉我必须说,上面所提的所有认为应该删除这些资讯的理由,其实都不是很充分的理由,我仍然认为在不影响文章篇幅太大或条目结构整齐的前提下,这种多写也没啥坏处的资讯,就尽可能保留吧。如果今天师大附中的条目只是一个很空氾的校友列表,啥有用的资讯都没只是很强调校友的毕业班级,我也会认为这种舍本逐末的撰写方式是很不恰当的。但毕竟主条目的结构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完整性,此时添加一些细节的东西是锦上添花,不会有啥伤害,建议不要随便将前人逐渐累积下来的珍贵资料因为您一己之意见就随意删除,这对于所有曾经参与过贡献的人来说,很难不说是某种程度的冒犯或轻视!--泅水大象 讦谯☎ 16:25 2006年10月21日 (UTC)

虽然我也是校友, 但是增列班号并不会减少此条目的价值, 也并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 但对校友来说, 班号却是极有用的资讯, 用小于四位数字就可以表达年份/届数等资讯, 我也看不出有删去的理由. Ywang.tw 09:01 2006年10月30日 (UTC)

我也不觉得列上班号有什么不对,这并不妨碍阅读者,况且这也是师大附中的特色之一,可以很方便地查到所属班级。Koika说删就删,完全未经充分讨论,让我觉得实在不太尊重前人编辑的贡献。列上班号有没有什么妨碍隐私的问题,如果这样都会妨碍隐私,是不是所有校友名单都不应该列出来呢? --Agiou 13:58 2006年11月1日 (UTC)

谁能把班号附回去呢?帮一下吧 moncielbleu 13:05 2006年11月16日 (UTC)

我想能K能玩还是能放回去,新生训练发的资料、讲义、老师上课讲话都会提到这句话,并说这是附中的地下校训,不晓得各位有什么看法? moncielbleu 11:36 2006年11月17日 (UTC)

这校训可能真的太‘地下’了,导致我连听都没听过,而且我曾在别的学校听过类似的自诩,因此与其说这是‘校训’不如说只是一种师生的自我期许而已,除非能提出比较正式的资料做为佐证证明此非原创研究,否则我认为这不大适合收录。--泅水大象 讦谯☎ 08:49 2006年11月18日 (UTC)

校歌版权

因为有人认定校歌是有版权的问题,因此在有人能证明放校歌无侵权问题前, 我将各校的校歌部分暂行删除!!(因Alex S.H. Lin 提出)Sunlightman 06:12 2006年12月24日 (UTC)

  • 已经校歌应校方要求转用超链接方式,另外日治时期校歌应已不受著作权限制。 moncielbleu 09:50 2007年1月11日 (UTC)

为什么有匿名用户删除张安乐的资料

他也是校友啊,并不能因为他做的不是什么好事就删掉吧 moncielbleu 11:11 2006年12月26日 (UTC)

About熊

关于校狗熊的资料,是否应该列入呢?刚才发现已被删除,觉得有些可惜,虽然在附中60年中它只占了短短15年多,许多校友并不认识,然我觉得他应当列入,如同蛋饼伯对于附中一样的重要。--彼得 13:31 2007年2月8日 (UTC)

请不要急着以‘我觉得’来判断事情,而是先思考一下这里是百科全书还是杂录呢?蛋饼伯之所以值得收录并不只是因为有很多附中毕业生认识他而已,而是因为他的故事有其特殊性值得一提,但是这‘校狗’到底跟其他常常在各大校园里面见到的流浪犬有什么不同?我承认实在看不出哪里有重要性呢。--泅水大象 讦谯☎ 14:12 2007年2月8日 (UTC)
有关于熊的部分我觉得值得讨论,他是电算社养的,而且之前生病时发动全校募捐,也算是一个全校性的活动,虽然这是支持的论点,但我也不赞同放入维基中XD - moncielbleu 03:59 2007年2月11日 (UTC)

优良条目评选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团体 — 学校及教育组织 -moncielbleu 12:33 2007年2月25日 (UTC)
    • (+)支持--dbslikacheung 12:54 2007年2月25日 (UTC)
    • (+)支持--Iflwlou 17:25 2007年2月25日 (UTC)
    • (+)支持--Jean Havoc 00:12 2007年2月26日 (UTC)
    • (+)支持,我曾经就读的高中也有着光辉的历史,但不知道如何去写才好--lastman(Talk) 12:41 2007年2月26日 (UTC)
    • (-)反对——内容杂乱,尤其条目后半部只是资料的盲目堆砌。--Quarty 13:20 2007年2月26日 (UTC)
    • (-)反对:质疑两篇参考资料是否可以得到这么多资料,后段以列表内容堆砌,当中还有“欧章煜 - 高2??班”字样,竟然获得这么多人支持认为是优秀条目。-- tonync (talk) 14:53 2007年2月27日 (UTC)
      • (:)回应其中一本资料附中野史相当丰富,的确可以得到百科的资料,但整理不够完善的确是有所盲点。 - moncielbleu 03:57 2007年2月28日 (UTC)
    • (-)反对虽然我也是附中的,1、同quarty后面的列表很乱需要整理。2学校特色那段讲了一些比较明确的特色,但“校风”的相关叙述太少。3、历年登记分发最低录取分数那段,是否有需要存在?如果要保留的话一定要加说明或连到相关条目,不然对不熟学制的人是完全看不懂的。(我就看不懂)外,中文维基百科目前在文字可以允许合理使用吗?如果不行的话校歌必须要删去不能全首引用。--ffaarr (talk) 03:11 2007年2月28日 (UTC)
    • (-)反对,参考来源资料明显缺乏,就连校歌也只有中文校歌有来源标示,日文旧校歌没有。另外科教班、美术班、音乐班等资料完全空白,虽然条目已经很长,但是这么不明确应该还无法成为优良。--by--阿佳真的很啰唆! 03:53 2007年3月3日 (UTC)
    • (-)反对同ffaarr (talk)--今古庸龙 04:53 2007年3月3日 (UTC)
    • (-)反对,资料不足以致列表占大多数是稍微不足的地方,建议整理列表。--陋室(亭中茶话) 14:03 2007年3月3日 (UTC)

条目质量提升

各位附中校友们,一起来为附中条目提升到优良条目的品质吧! - moncielbleu 09:13 2007年3月10日 (UTC)

附中成立时间

附中成立时间应以附中校庆为准,1947年成立,2010年为附中63年校庆。59.112.86.38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09:12 (UTC)[回复]

升学率

维基百科虽然是一个百科全书,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摆上去,很多不必要的充斥着整个条目‧ 例如大学录取率奥数代表队台湾区数理学科能力竞赛等等的有关学校的佳绩、成果、获奖等等应该出现在学校网页,而不是维基百科‧我已将这些不必要的获奖删除,如果有意见也可以在互助客栈里讨论‧--Honmingjun--铭均 2010年8月26日 (四) 09:13 (UTC)[回复]

男校兼收女生

附中原本为纯男校,自从1983年兼收4班普通班女生之后,成为兼收少量女生的男校。114.25.31.74留言2015年6月8日 (一) 05:28 (UTC)[回复]

认同SElephant的建附成的三省中论述

认同SElephant的建中附中成功合称三省中的论述。相对于北一中山景美合称三女中。 三省中加三女中即为北市六省中114.25.18.167留言2015年6月18日 (四) 19:06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实验班与实验课程第二段:“数学及自然科学实验班”简称科教班,是教育部立案的数理资优班,在校内习惯简称为“科教班”.........。 我目前正是师大附中的学生,目前我们校内习惯是简称为“数学及自然科学实验班”为“数资班”喔,并不是所谓“科教班”,请代为编辑,谢谢! --114.42.214.183留言2016年3月18日 (五) 11:54 (UTC)[回复]

WP:COI,本条目因破坏被半保护,阁下可尝试注册一个账户并达到自动确认用户标准即可编辑,或等待半保护结束。#ForeverLove(给我留言)凡人丶 你一定要好好的 不想让自己用户页被删除的办法 2016年3月18日 (五) 15:46 (UTC)[回复]
保护结束。--James970028 · 2016年3月27日 (日) 06:33 (UTC)[回复]

2018年7月

114.25.33.197您好,阁下于条目中所加入之资料,敢问能否烦请提供资料来源中之确切页数和内容?否则您直接将整篇论文置入,敝人简单翻阅后仍难查找您所提内容和结论,对其他编者而言亦难参阅对照原资料。

另外,众所皆知建中录取台大之学生人数长年多于附中,请问“并列”一说从何而来呢?即便建中和附中录取台大人数为公立男子高中前二名,条目中已有“与建国中学北一女中长年占据国立台湾大学录取人数前三名...”相关内容,阁下再加入同样内容是否仅为换句话说甚而锦上添花式吹捧而已呢?

而1983年招收女生一句所引用之依据为何,位于阁下提供之该篇论文何处可否烦请确切提供?条目中已有相关内容为“建中、附中曾兼收极少量女生(建中于1955年停止招收女生),北一女曾兼收极少量男生,不过自1960年起附中曾停止招收女生,直到1980年时高中部的音乐实验班成立后方重新开始招收女生,1983年时高中部正式招收女生四班(当时男女比例仅约为5:1)...”,和阁下所加入之内容(“自1983年开始兼收少量女生,...”)亦有所抵触。

若以上疑问皆难解答,恕敝人冒昧认为阁下或有提供不实资料之嫌,且您持续反复加入和无理由删除相关资料,亦恐有破坏条目并发动编辑战之虑。谢谢。--Kriz Ju留言2018年7月14日 (六) 14:46 (UTC)[回复]

关于阁下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中所添入的段落

感谢阁下的编辑,但您应当留意到,在条目中已有校友章节。与此同时,将其置于首段并不符合维基百科的规范。故还请阁下不要再次加入赘余内容。谢谢。 --首都警署 ☎110 2018年7月17日 (二) 03:06 (UTC)[回复]

  • 同上,若114.43.93.132阁下对此有其他想法,欢迎共同讨论,若您在其他编者尚未理解的情况下坚持加入个人较为偏好之段落,且不知何故删去完全中学之分类,或额外引发不必要之编辑争议,感谢。--Kriz Ju留言2018年7月17日 (二) 03:12 (UTC)[回复]
  • 敢问2001:b400:e2d2:7604:733f:b222:1216:3d4e阁下坚持删去分类模板之用意为何?抑或您认为附中并非“完全中学”?定义上若有何见解还请赐教。另外您持续在首段加入琐碎零散之资讯,不仅不合常见格式体例,亦加重条目原有之问题。而您在编辑摘要中提及“删去重复部分”,您仅将原段落加回而已,请教您何时删去重复段落?编辑摘要和您的作为有所出入请教何解?条目中已有校友章节,您无视其他编者提出之疑虑和困惑,加入无益于充实条目之内容,不到一天三次加入该段落,已有发动编辑战之嫌。想请教您的编辑思维能否分享一番呢?感谢了。最后敝人认为,若欲加入相关内容,加入总结性之结论提点并做引言即可亦较为妥适。--Kriz Ju留言2018年7月17日 (二) 16:49 (UTC)[回复]

有关学校排名之类的事

有鉴于2001:B011:D008:448B:D4A8:F492:A08F:5D9C阁下执意于争执学校排名或实力孰强孰弱一事,无视于事实佐证,删去之内容无关广告宣传,亦有相关资料可考证,是否“谦虚”之主观评断亦无关编辑准则,窃以为此语可谓不知所云。您一直以来支持斗六高中,并且在编辑摘要中大力鼓吹希望众编者以其为范本,爱校之心令人佩服,然而敝人窃以为各校条目可互相参考,无任何客观理由独尊斗六。至于站务人员和干部前辈平日辛劳且皆各有所长、值得学习,自不待言,然与现下情形及阁下作为无关。若能遂您所愿以换取不再就此问题作无谓扰乱,满足您对特定学校之偏好,或也皆大欢喜。如果要开学了,好好享受暑假吧。另外摘要栏的功能基本上不是用来对话的,欢迎直接到讨论页表达您的意见。--Kriz Ju留言2018年7月29日 (日) 16:56 (UTC)[回复]

2018年8月

114.25.37.123和114.43.93.148阁下反复加入先前已确认删去之内容,而先前条目获保护之缘由亦为条目遭破坏,您若无视社群共识,坚持恣行个人所欲,着实令人难以理解且感叹。至于2018年7月所获保护之版本,并非阁下所偏好之版本,仅为在编辑战发动后之处置尔;且社群干部通常不对条目内容表达个人偏好,请在了解相关常识后避免于编辑摘要中加入具误导之嫌的讯息。欢迎直接到讨论页表达您的意见。--Kriz Ju留言2018年8月12日 (日) 15:02 (UTC)[回复]

致2001:b400:e25f:43ae:3829:4d0d:268f:434d

感谢您的编辑,惟在一次编辑中参杂太多内容,故只得先行全部回退,您所作之编辑中较无疑义之部分我将再代为补上。关于您的其他编辑,有几点讨论陈述如下;

1.您在校友章节又列举了一些知名校友。必须承认原先版本中列举出的人物太少,有以偏概全之嫌,故究竟哪些校友之关注度足够列入本条目之散文叙述中,而又不显得冗长杂乱,确实有讨论空间。我建议在未讨论出结论前,不如将所列举之校友先行删去,仅概述职业或头衔即可,而不写出其名。

2.您在校友章节移动了列举的校友会名单顺序,请问所为何故?我建议可以依照成立顺序排列,应该是最公平没有争议的作法,至于成立顺序为何,则需校史室或校友会相关人员提供资料。新立“附中山校友会与附友会”的三级标题理由为何?关于附中山的介绍皆放在“校友会”的标题之下,而单独把巧克力会锅等活动移置政大附友会下方,这样的编排显有问题,排版也不适阅读。另外,究竟哪些学校仍存有附中山校友会也需考证,就我所知台政师皆已没有附中山。

3.您删除了台师大附中的简称,请问所为何故?网络搜寻台师大附中仍可找到许多新闻与介绍,也是作为与高师大附中的区别,总比被误称为北师大附中来得好吧!

以上讨论内容,希冀您或其他先进不吝给予意见。感谢。Happywikier留言2021年10月10日 (日) 09:50 (UTC)[回复]

又见阁下深夜编辑,为恐陷入编辑战,在此补充关于历史章节的想法。现存之历史章节算是我简单润饰过的成果,原本的叙述之中可见对程嘉文〈附中地理变迁史〉的严重“参考”,我当时便认为历史章节需要重新写过,但因本人对校史尚不够了解,所以只先修饰了过于主观的文句。待日后扩写完成,我认为三级标题的脉络仍有存在必要,并可另加入“主条目:台北三中”等连结文句。您显见对于将附中与日校牵连有莫大意见,我也赞同附中与过往日校确实迥异,建议您若行有余力也可另外创立“省立台北三中”、“台北和平中学”的新条目,否则这些日校的内容仍必须将就置于本条目中。Happywikier留言2021年10月10日 (日) 15:33 (UTC)[回复]

台北三中条目早已有人创设,台北三中、和平中学内容早已存在该条目中,不必画蛇添足。2001:B400:E266:3C2D:26E7:76F:94F5:610C留言) 2021年10月10日 (日) 18:05 (UTC) 简称重点在于精简,应以2~4个中文字为原则,否则太长,不适合当作代表性的简称。也有人用台北一女中五个字作为北一女的简称,但是太冗长,不适合。2001:B400:E266:3C2D:26E7:76F:94F5:610C留言) 2021年10月10日 (日) 18:11 (UTC) 您觉得建台中学或建国国中有资格简称建中吗?同理可证。2001:B400:E266:3C2D:26E7:76F:94F5:610C留言2021年10月10日 (日) 19:10 (UTC)[回复]

  • 我从未听说过台北一女中的简称,台湾没有学校会与北一女三个字混淆,应也不需如此简称。建台中学更恐引喻不当。若果如此,北一女何不只写简称一女中,台师大只写简称师大?此两校历史最久,却也使用地区名作为简称前缀。但我可以不坚持这点。--Happywikier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02:27 (UTC)[回复]

那只是您没听过而已,我有看过台北一女中的称呼。我认为用台湾师大附中比台师大附中更正式、精准。大考中心也是用台湾师大附中作为学力代码100师大附中的简称。2001:B400:E251:5DCD:3D7E:F411:73C4:EADD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02:36 (UTC)[回复]

不客气。2001:B400:E274:5DF1:FCB5:3C8D:74BA:779D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04:32 (UTC)[回复]

另不知阁下对前述校友部分的想法如何?--Happywikier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08:34 (UTC)[回复]

校友

若著名校友仅概述职业或头衔,而不写出其名的话,会过于空泛,有写跟没写差不多,令人一头雾水。故需写明。2001:B400:E28F:B00:699E:898F:FC94:2B1C留言) 2021年10月11日 (一) 14:05 (UTC) 台大有附中山校友会,FB中也有台大附中山会家长群。2001:B400:E28F:B00:699E:898F:FC94:2B1C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14:14 (UTC)[回复]

敢问您筛选值得写入的校友的依据为何呢?既然已另有详细的校友列表,写出其名反而徒增争议。台大附中山的脸书社团等已明显久未更新,只有附友会仍在运作中。另外,将附中知名校友众多的原因写作“菁英荟萃”,可有参考资料来源?如此主观意识的用词,请务必小心使用。--Happywikier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17:23 (UTC)[回复]

由众多杰出校友即可得知菁英集中的现象,此为客观描述。台大附中山会家长群成员间自己会联络。2001:B400:E2AD:622B:23FA:C3DF:F638:73C9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18:35 (UTC)[回复]

既然如此,或许可以只写更客观的“杰出校友众多”即可,菁英集中可以留给读者自行归因联想。若台大附中山已无新生加入运作,只有旧成员间的联络,还能算是存在吗?--Happywikier留言2021年10月12日 (二) 03:06 (UTC)[回复]

台大附中山周活动在FB也有设专页。所以仍然存在。 至于菁英荟萃是杰出校友众多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所以这部分可以修改。2001:B400:E2A5:3A12:FC1C:BB4F:6C94:FE9F留言2021年10月12日 (二) 14:37 (UTC)[回复]

关于国立师范大学追晋校史至日治时期一案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于108学年追晋校史至日治时期,故有编辑者认为应将台湾师大的校史也放入附中校史内,但依据附中校史室资料,并没有将台湾师大的校史加入,故我认为台湾师大的校史不应放入附中校史内,请问各位的看法如何?
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23日 (五) 01:30 (UTC)[回复]

我也认为没有必要纳入师大校史。附中跟师大的关系实在不大。--Happywikier2022年9月24日 (六) 13:39 (UTC)[回复]

两种史观皆可纳入附中校史,不用互相排斥,以呈现附中校史之完整性。219.71.196.101留言2022年9月23日 (五) 06:24 (UTC)[回复]

个人认为附属中学跟台湾师大本身还是要有区分,附中校史重点还是要摆在附中本身。也就是如何成立和附中本身发展沿革。这个条目终究不是台湾师大,放入过多台湾师大校史是本末倒置。--祥龙留言2022年9月23日 (五) 08:25 (UTC)[回复]
由于附中所属的法人为台湾师大,且附中是由台湾师大而创建产生,因此这段历史也是附中校史的一部分,不可不提。当然篇幅可以适度缩减,不放入过多内容即可。219.71.196.101留言2022年9月23日 (五) 14:17 (UTC)[回复]
若硬要的话应只要用连结导向至师大条目即可,不应占据过大篇幅 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24日 (六) 12:00 (UTC)[回复]
就算附中附属的法人是台湾师大又如何?不同的条目主题就应该分开写,附中校史就应该从附中成立开始写起而已,要看在这之前的台湾师大校史就该去台湾师大的条目看,在附中成立之后的台湾师大校史也只应该写入涉及附中的部分。就像南大附小里面也不应该放入国立台南大学的校史一样。--祥龙留言2022年9月25日 (日) 09:59 (UTC)[回复]

折衷各方的看法,仅增加“1922年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成立,1945年11月改名为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这句话即可。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09:04 (UTC)[回复]

各方?我看打臉的人打很多的說,呵呵
不同意,并没有写明脉络,且也没必要放入师大校史--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09:36 (UTC)[回复]
这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大家各让一步,只是增加一句话而已。再者创校前才10年,牵涉事务复杂,交织在一起彼此相关,不需要分期。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2:11 (UTC)[回复]
各方妥协的结果?那只是你一人的擅自判断吧?这边大部分的编辑者皆反对将师大校史写入,原先的条目内容即可清楚说明本校校史了,无须无谓的添加师大校史--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2:34 (UTC)[回复]
上面祥龙认为不要放入过多台湾师大校史,所以我依照他的看法,把师大的前身的部分只用一句话轻轻带过,这样应该可以。毕竟附中是师大生出来的,总要稍微交代一下。我只是略提而已,只有你反对。台北高校生出师大,师大生出附中。打个比方,师大好比附中的母亲,台北高校好比附中的祖母。饮水思源,祖母应该要交代一下吧。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3:00 (UTC)[回复]
请阅读2022年9月24日 (六) 13:39 (UTC)的意见后,解释2022年9月30日 (五) 13:00 (UTC)提到的只有你反对。--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3:53 (UTC)[回复]
LarryChou0129上面也说不应占据过大篇幅,所以我把师大的前身的部分精简成只用一句话的微小篇幅。这应该符合LarryChou0129及祥龙等大家的共识吧。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09 (UTC)[回复]
我只说连结到师大条目,并没有说占据篇幅啊--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17 (UTC)[回复]
而且从头到尾都还没讨论出一个共识你怎么就擅自把自己的想法拿来使用了--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18 (UTC)[回复]
至少不符合我的意见,我后面已经说了“附中校史就应该从附中成立开始写起而已,要看在这之前的台湾师大校史就该去台湾师大的条目看,在附中成立之后的台湾师大校史也只应该写入涉及附中的部分。”。附中条目根本不需要提到台北高校的历史,而且台北高校也不是直接变成师大。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里面写说:“1946起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现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借用其校舍成立,1949年台北高级中学停办。”,你的写法根本上就错了。--祥龙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19 (UTC)[回复]
LarryChou0129对你后续叙述的回应是?
祥龙对你后续叙述的回应是?
如果假设账号没有回应,可能可以当成暂时不反对但不能代替账号发表意见
针对代替账号发表意见部分,稍后会在账号讨论页设置警告--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20 (UTC)[回复]
冒昧插话,为什么硬要把师大追加的放进来,这样的逻辑校长老师都会哭喔,不应该擅自认定连结吧,附中校史室若有更正公告才是真正的事实,这个时候修改才是正确的。—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41 (UTC)[回复]
本来师大前身这块是不用加进来的。但是出现了新事实新证据,2018年师大校务会议决议,追溯校史自“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1]所以附中校史也应略提一下,我和大家一样不主张大篇幅描述,一句话精简带过即可。Uni Emperor留言) 2022年9月30日 (五) 14:46 (UTC)--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46 (UTC)[回复]
等等唷、那是师大自己追加,附中这边有发表任何意见吗?没有的话就不要急着帮忙认证,这边是维基百科,多少证据说多少话,您甚至可以打电话直接问学校,学校说有并且发公告了才是真正的事实。--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50 (UTC)[回复]
@Uni Emperor 而且您对师大的叙述也有问题,1949年发生的是台北高级中学停招并由国立师院来接收校地,并非改制--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56 (UTC)[回复]
你说到重点了,所以国立师院的前身是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我在括号内注明即可。--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06 (UTC)[回复]
无论附中前身是什么,且1947年以前根本没有关系。--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04 (UTC)[回复]
附中是被师大生出来的,而师大的前身是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08 (UTC)[回复]
生出来这个啊,也仅限于附中创校那一年。您删掉前身主条目引导是想合理正当化“生出来”的说法吗?--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13 (UTC)[回复]
@Uni Emperor您好,您似乎误认主条目的意思了,那个用意是要引导读者过去该条目看更详细的内容,屡次删除是为什么呢?--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47 (UTC)[回复]
主条目的设定没有必要,多年来也没有这样的设定,这是大家的共识,主条目和该校的分期是最近才被添加的,也没有先讨论过要不要添加。因为附中创校前原址的学校与附中是不同的学校,所以不需要大张旗鼓设定主条目及分期,这也容易造成混淆。若想知道该条目更详细的内容,直接点选台北州立中学校及台湾省立和平中学的捷径连结即可。既是不同的学校也不需对另一个学校做出详细分期,何况该校也只维持10年。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04 (UTC)[回复]
欸豆冒昧更正,维基百科很多条目都会有这么引导的,这个才是维基百科的基本,每个条目的知识之间都能互相支援,比如谚文里的韩文日。您刻意删除掉主条目引导,或可能会被视为破坏行为。--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10 (UTC)[回复]
不应在未经讨论取得共识的情况下新增主条目。--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12 (UTC)[回复]
在您出现之前,以及存在已久。--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17 (UTC)[回复]
就是为了不产生混淆才只在附中条目提及少量三中及省立和平中学对应条目。在者讨论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共识,在者讨论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共识,请不要把你的想法当作所谓的共识。再者您说不该在未取得共识下删除主条目,那也不该在未取得共识下删除主条目啊?--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16 (UTC)[回复]
刚刚其实有在想,有主条目引导下,附中条目这里的内容或许可以像车辆条目更简化一点。不过因为现在有争议,还是先等有共识再说。--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22 (UTC)[回复]
这样大张旗鼓的话,很容易会被误认为和平中学是附中的前身,事实上两者是不同的学校。而且现在台北市又有和平高中的存在,很容易混淆,应该尽量避免。--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31 (UTC)[回复]
@Uni Emperor原本的版本没有,不代表后来的编辑不能把条目整理得更好。您这样意图将三中时期以及和平时期抹去是为什么呢?--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30 (UTC)[回复]
上面讲过,这样大张旗鼓的话,很容易会被误认为和平中学是附中的前身,事实上两者是不同的学校。而且现在台北市又有和平高中的存在,很容易混淆,应该尽量避免。--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33 (UTC)[回复]
我明明就有写清楚是省立和平高中...--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47 (UTC)[回复]
没有必要无端造成混淆,这样容易闹双胞。--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50 (UTC)[回复]
这样被您归类为大张旗鼓?您这样才是否定附中的前身以及名字的演化,刻意移除相关主条目才是造成混乱。再重申一次,只要是不能查证没有公开的来源、而且只要校史室发声明没变更,就不能擅自认定,维基百科所有的来源都是要可供检视,只要没有就可以移除。--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6:56 (UTC)[回复]
和平中学并非附中的前身,只是校址相同而已,你要搞清楚,所以附中创建时间是1947年,而非1937年。你居然连这个都不懂。--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6:59 (UTC)[回复]
@Uni Emperor 如果省立和平中学跟市立和平中学会闹双胞…恕我直言你应该要去看一下眼科才对。已经很明确的写出差别了,难道复兴号电联车复兴号列车会闹双胞吗?不会嘛其实根本就是阅读者的问题
维基百科要详细述明其前后原因及脉络,不能只是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牺牲条目的品质--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6:59 (UTC)[回复]
台南一中与日本时代的台南二中是同一个学校,台南一中也没有在条目中分期说是“台南二中时期”。
而附中与日本时代的台北州立中学校根本是两个不同的学校,怎么反而要大招旗鼓的分期呢?逻辑不通啊!--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02 (UTC)[回复]
@Uni Emperor 不同意,台南一中是由日本时期台南二中“直接改名”,但日治台北三中“改名”为台北三中后又“改制”为和平中学,最后附中“继承”其校地,故其实际上为三所学校,与南一中从头到尾为同一间学校为完全不同状况,故此加入分期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附中及这块校地的发展历史。--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16 (UTC)[回复]
直接点选台北州立中学校及省立和平中学的连结就可以了解。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22 (UTC)[回复]
@Uni Emperor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要进行主条目连结…
此外分期是为了让校史演进脉络更清楚所做的排版更正--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30 (UTC)[回复]
你不在这个页面告诉人家这块地跟三中及省立和平有关谁会知道啊…--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31 (UTC)[回复]
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校之条目完全有你想知道的内容,不需要画蛇添足。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25 (UTC)[回复]

其实个人认为附中校史就应该从附中创校开始写起,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校台湾省立台北和平中学一样也不应该写进校史里面,其实只要简单提到创校时的校地原本是由省立台北和平中学使用即可。--祥龙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6:48 (UTC)[回复]

75周年校刊,第7页收录三中时期校歌,第11页有写下改制校名沿革[1],而校史室也是如此纪录[2],这是脉络,应该要放入。--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7:03 (UTC)[回复]
维基百科不是学校官网或校刊,学校官网是因为附中只有一个介绍校史的页面所以当然会把三间学校放在一起写,而书籍因为篇幅关系当然也会连着一起写。但维基百科已经把三间学校都独自成不同的条目了,因此附中成立前的校史就不用写得太详尽,顶多提到附中成立前原本是什么学校就好了。放入内部链接让想要知道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校台湾省立台北和平中学详细校史的人去对应的条目阅读即可。个人认为只要简单介绍省立台北和平中学是怎样的学校,是何时把校地转给附中来使用,前面“台北三中时期”的部分可以删去。话说回来现在的条目内文还提到“也因此今日的附中与日本时代的学校渊源较不深”,结果一直强调要放入这两所学校的校史不是有点奇怪吗?--祥龙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8:05 (UTC)[回复]
目前创校前的部分跟创校后的部分篇幅相当,个人认为比重有些不妥。个人建议将创校前的部分改写如下:“附中创校之前,该处原设有“台湾省立台北和平中学”。该校原为“台湾省立台北第三中学”,是1945年12月5日因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命令从“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改名而来。1946年1月25日,台湾省立台北第三中学改名“台湾省立台北和平中学”。”--祥龙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8:33 (UTC)[回复]
因为有主条目了,所以只要提到重点就好。--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8:49 (UTC)[回复]
@Mafalda4144 省和平也有主条目要补上,这样比较完整。--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9:18 (UTC)[回复]
此外关于校史篇幅不成比例的部分,目前条目内容没有提及1980年代后附中的演进,或许可以再加入一些内容。--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9:20 (UTC)[回复]
那个省立和平中学的主条目我后来发现是重新导向,故只放了州立三中主条目。内连再修正。1980年后本来有想加,但仔细找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纪新增捷运出口算吗,加上首段该有的都有了,故暂时没有变动。--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11:02 (UTC)[回复]
完全赞同祥龙的看法,个人也认为附中校史就应该从附中创校开始写起,州立中学校跟台湾省立台北和平中学一样也不应该写进校史里,只要简单提到创校时的校地原本是由省立台北和平中学使用即可。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4:02 (UTC)[回复]

很赞同上方祥龙与Mafalda4144两位的意见!另外我也认同原本的校史在用语遣词上都还有很多需要修改的部分,内容也需要扩充。Happywikier2022年10月1日 (六) 17:44 (UTC)[回复]

这边再提出一个再简化的版本,因为有重定向缘故,故只放入一个主条目,上一个版本删除。之前有句话“渊源不深”,比较偏向结论式引导,所以略去不放。
===创校前原址概况===
附中创校之前,在日治时期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当时的台湾总督府在附中今日原址设立“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校”,由大欣铁马担任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2月5日,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命令下,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改名为“台湾省立台北第三中学”,校长仍由大欣铁马担任。
1946年1月25日,台湾省立台北第三中学改名“台湾省立台北和平中学”。
1947年,随着国共内战发展,台湾省政府教育处需要一处安置公教人员子弟以及流亡学生的学校,于是安排省立台北和平中学负责接收[2]。当时先借用台北商职的教室让安置学生上课,直到日籍学生完全撤离后才迁回校内[3]。—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51 (UTC)[回复]
这些内容可以移到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校和平中学的条目中。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6:15 (UTC)[回复]
(-)反对,应在附中条目简略介绍创校前原址概况。--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6:25 (UTC)[回复]
(!)意见-或许可把时期的小标删除?如果把三中跟省和平视为同一种时期是否争议较小?--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6:26 (UTC)[回复]
删了,拿掉小标确实好多了。—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6:33 (UTC)[回复]
同意把三中和省和平的小标与主条目删除,这样争议较小。而且附中是学校不是时期,所以附中时期的标题应该改为“附中创校后”。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7:13 (UTC)[回复]
参阅校史资料,民国36年4月同意筹设并成立筹备小组,8月正式更名,故小标修改此两种为佳:“改制附中”或者“更名附中”。“附中创校”也可以虽然有点困惑,但就不要加后了--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7:47 (UTC)[回复]
如果小标写“附中创校”,指的就只是1947年。但这里里涵盖的时间是1947年至今,所以小标应定为“附中创校以后”比较妥当。--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16:30 (UTC)[回复]

附中条目应恢复知名校友之目次及各界之细目分类

附中原本有知名校友之目次及各界的分类,但之后却被破坏删除,不知为何?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3:41 (UTC)[回复]

2019年10月23日 (三) 12:04‎(UTC)版本没有相同名称的章节
2020年10月22日 (四) 11:05‎ (UTC)版本没有相同名称的章节
2021年5月18日 (二) 04:40‎(UTC)版本没有相同名称的章节
2021年8月19日 (四) 13:36‎ (UTC)版本没有相同名称的章节
2021年10月10日 (日) 16:12(UTC)版本没有相同名称的章节
2022年2月7日 (一) 04:00‎ (UTC)版本没有相同名称的章节
2022年7月4日 (一) 03:03‎(UTC)版本没有相同名称的章节
2019年10月到2022年9月随机检查不同历史版本都没有检查到相同名称的章节--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3:51 (UTC)[回复]
检查更早历史版本2017年12月15日 (五) 16:34‎ (UTC) 没有检查道相同名称的章节。(?)疑问著名校友这个章节是你过去使用的哪个账号或IP加入的?请提供账号或IP资讯方便我查询相关版本。--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00 (UTC)[回复]

2007年3月10日 (六) 03:27 (UTC)以前,附中原本有知名校友的目次及各界之细目分类,但之后却被破坏,分类项目全被破坏删除。应予以恢复。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05 (UTC)[回复]

如果对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2/06/06#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友列表有意见,请在存废复核提出。将存废讨论通过的内容叙述为但之后却被破坏,分类项目全被破坏删除是不适合的,为此将设定对话页警告--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14 (UTC)[回复]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所以请收回警告,不要冤枉别人。我讲的不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友列表”,而是2007年3月10日 (六) 03:27 (UTC)以前,附中条目原本有知名校友的目次及各界之细目分类,但之后却被破坏,分类项目全被破坏删除。这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友列表”无关,是两回事。请了解我所说的,你可以回去2007年3月10日 (六) 03:27 (UTC)以前的历史版本看看就知道了。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19 (UTC)[回复]

从页面历史确认相关内容拆分至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友列表,而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2/06/06#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友列表通过存废讨论删除。所以相关内容确实是被存废讨论删除。
(※)注意拆分和删除无关,拆分是更改纪录内容的页面--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25 (UTC)[回复]
我考察了2007年3月10日 (六) 03:27(UTC)与2007年3月10日 (六) 03:32(UTC)这两个版本,发现“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列表”被新增,但附中条目下知名校友下面的细目却被删除,这些细目应该保留才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友列表”是在2022/06/06被删除的,内容已经被改了很多。所以被否定的是2022/06/06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友列表”,而非2007年3月10日 (六) 03:27(UTC)以前附中条目下的知名校友下的各界分类细目,所以现在应该恢复细目的增设。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35 (UTC)[回复]
可能账号并没有仔细检查回复内容,重新复制贴上2022年9月30日 (五) 14:25 (UTC)文字
(※)注意 拆分和删除无关,拆分是更改纪录内容的页面
已经被拆分至其他页面的内容不需要再次设定回页面,尤其是相关被拆分页面已被存废讨论删除。--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4:39 (UTC)[回复]
问题是当初拆分之前也没经过讨论取得共识就自行拆分,且该被拆分的页面后来又增修了大量的内容,与拆分之前的页面内容已有很大的出入。被否定的是该拆分的条目,又不是拆分前的内容,15年来的内容差异甚大。2022年造的业不能让2007年以前好的版本来承担吧。--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23 (UTC)[回复]
因A页面部分内容2007年拆分C到B后,A页面增修C的内容,B页面增修C的内容。
相关内容目前情形是:B页面已删除,A页面持续增修C的内容。
如果账号否定A页面的增修的C资讯,加入被删除B页面的C资讯,这不适合。因为页面历史版本很多,(&)建议账号阅读/检查更多页面历史版本,尤其是2008年的历史后再重新发表意见。如果有想重新设定的内容,请存废复核B页面完成后,针对需设定回A页面的内容发表意见。
(~)补充 A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B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友列表 C是校友--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5:59 (UTC)[回复]
没关系,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当初2007年版本细目是“知名校友”。要避免争议,新设细目为“著名校友”即可,即为不同条目。--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6:08 (UTC)[回复]
新建页面著名校友会因为可以指称的项目范围太广而被快速删除,如果新建条目请另外更换名称--Rastinition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6:11 (UTC)[回复]
感谢您!2001:b400:e489:6ef9:b7cd:933d:997:d6dc这个无账号之IP刚才一直多次破坏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页面,他既没说明理由,也没到讨论区讨论。请您帮忙处理这个闹板之IP。感谢!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6:19 (UTC)[回复]
反对恢复校友条目,太过琐碎且为特定人士有兴趣之内容。--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8:46 (UTC)[回复]
复制贴上原始意见如果有想重新设定的内容,请存废复核B页面完成后.....。
存废复核未通过前(-)反对重新设置相关内容到新条目,存废复核通过后改(=)中立。存废复核通过后,设置相关内容至这个条目仍保持反对。
另外(*)提醒 2022年9月30日 (五) 14:14 (UTC) 警告项目,如果后续发言仍继续将相关拆分历史或存废讨论历史叙述为破坏,或者扭曲共识的形成,包含2022年9月30日 (五) 14:20 (UTC) 警告项目,你可能会被取消编辑权限,就如同你这个账号曾被取消31小时的编辑权限一样。--Rastinition留言2022年10月1日 (六) 09:58 (UTC)[回复]
检查到与2001:b400:e206:1a44:1cae:95b5:47a4:df43编辑内容相似的活动纪录,请@Uni Emperor停止使用IP傀儡(计算IP RANGE后范围大约2001:b400:e000::/37)交互编辑,包含曾在本页发生过的回退战争。从IP活动纪录,确认你也是219.71.196.101及1.160.16.8的使用者
另外@Mafalda4144 @LarryChou0129 @Subscriptshoe9 @Happywikier @Pbdragonwang 从页面历史触发的过滤器和活动模式,可以检查到相关的其他傀儡组,因为傀儡调查那边已经结束,等候管理员结案/处理中,可以继续和傀儡交换意见,但从本次讨论历程及页面历史中的编辑战争,可能交换意见效果不大。--Rastinition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22:47 (UTC)[回复]
本人愚钝、意思是这个编辑战是自导自演?还是我们讨论完也没用?XD--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23:22 (UTC)[回复]

关于分期

分期是2022/7/21LarryChou0129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自行添加的,这部分应先恢复到2022/7/20以前的版本,等讨论出共识后再说。Uni Emperor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19 (UTC)[回复]

不同意,7/20后的版本不仅调整了格式还有其他不同的修改,应先保留原状待讨论结束再行处置,也请阁下在社群达成共识前停止重复更改及回退的行为。--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23 (UTC)[回复]
@Uni Emperor不同意+1,您似乎真的误会了维基百科的方针,任何修改是好的就会被保留,添加主条目是明确的修正,再者您为什么亟欲抹去第三中和省立和平时期?附中毕业又没直升师大为什么硬要抱。另外想请您冷静先不要编辑行动,看看此条目WP:TEND。--Mafalda4144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36 (UTC)[回复]
附中毕业考上师大是全校倒数的,有什么好抱的。2022年附中上台大25.0%,上台清阳交成政55.3%。附中考上师大是非常差了,都会想重考了,是要抱什么?看来你根本搞不清楚状况。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4:12 (UTC)[回复]
您好,想请问那为什么台师大的校史要放进附中的条目中呢[3]?--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4:54 (UTC)[回复]
尊重大家的看法,台湾师大、州立中学校、和平中学这三间学校的校史都不要放,附中校史从附中创校后开始写就好。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4:57 (UTC)[回复]
否决,不是都不放入就可以解决问题。三中与和平中学校史与附中还是有一定关联性。
请参照附中校史室网页:https://hsnu.fontech.co/chronology--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06 (UTC)[回复]
祥龙和我等人都主张不放入,既然有争议就不要放入比较好。师大、州立中学、和平三校已有条目,该校校史皆可于该条目详阅,不用画蛇添足。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16 (UTC)[回复]
祥龙也有提出删减过后放入的版本,指出可以放入附中创校前的校地使用。--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21 (UTC)[回复]
我赞同祥龙君的看法“只要简单提到创校时的校地原本是由省立台北和平中学使用即可。”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28 (UTC)[回复]
@Uni Emperor翔龙君写了什么,您要不要重新再看一遍?--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23 (UTC)[回复]
请Uni Emperor您不要曲解大家的话,谁说“都不要放”?上面有我修改简化的版本,并没有人说“都不要放”唷。--Mafalda4144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13 (UTC)[回复]
祥龙上面有说“附中校史就应该从附中创校开始写起,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校跟台湾省立台北和平中学一样也不应该写进校史里面,其实只要简单提到创校时的校地原本是由省立台北和平中学使用即可。”我完全赞同!--Uni Emperor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21 (UTC)[回复]
祥龙的原文是
“但维基百科已经把三间学校都独自成不同的条目了,因此附中成立前的校史就不用写得太详尽,顶多提到附中成立前原本是什么学校就好了。放入内部链接让想要知道台北州立台北第三中学校跟台湾省立台北和平中学详细校史的人去对应的条目阅读即可。个人认为只要简单介绍省立台北和平中学是怎样的学校,是何时把校地转给附中来使用,前面“台北三中时期”的部分可以删去。”
内文写说“不用写得太详尽”不代表“不用写”吧?--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23 (UTC)[回复]
且@Uni Emperor您一直将您个人的想法说成是“各退一步”、“两方妥协”,但另一方从未同意您的说法,您怎么可以如此妄下结论? --LarryChou0129留言2022年10月2日 (日) 05:26 (UTC)[回复]

全保护

各位行行好,讨论完再去编辑,这次先全保护两周,请确定讨论出共识以后再谨慎行使编辑权限,谢谢。--小过儿留言2022年9月30日 (五) 17:32 (UTC)[回复]

  1. ^ 記憶與傳承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97週年紀念特展.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2. ^ 附中變遷史(二).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3. ^ 张若彤. 建中、附中、成功中學早期校史源由考.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