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talk:熱帶氣旋基礎資訊
本頁面曾被多次送交存廢討論。
若要再次提交存廢討論,請先參考下列過往討論記錄: |
本模板依照页面评级標準无需评级。 本Template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發現「else=」部分必需圖片,否則有問題 --杰 14:01 2006年5月13日 (UTC)
模板已合併
希望各位可以繼續討論。--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7月28日 (三) 07:39 (UTC)
建議取消英文參數加入模版,因為我之前已經手動更換參數,已經沒有條目使用英文參數,更何況颱風等級不能加入英文參數,現在弄到模版多繁雜,如果沒有異議,我就動手修改啦。 櫻花公主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4:36 (UTC)
本人已經統一為中文參數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國慶(☎) 2010年7月29日 (四) 15:40 (UTC)
移動到模板:颱風基礎資訊的建議
並不是所有都要先到先得為原則,因為我之前亦曾經嘗試過維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0/03/01,在模板:中華民國政府部門資訊用同樣理由申請。 櫻花公主 (留言) 2010年7月29日 (四) 04:36 (UTC)
中文化
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應改用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一詞,在中文維基內應該中文化。而且全部颱風條目已經使用新的模版名稱模版:國家基礎資訊。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7月31日 (六) 19:59 (UTC)
- 系統上兩者是一樣的,無法移動。--Gakmo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02:12 (UTC)
建議改名:“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新”→“模板:颱風基礎資訊”
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新→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新是按照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作出修改,現在修改完成並開始使用,而且我已經將兩者不相容參數用人工將條目內參數修改至相容,所以應該以本模板參數覆改至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並使用模板:颱風基礎資訊名稱,以免做成模板數量太多,不方便管理。
我是想將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新內容移殖覆蓋到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但名稱是用颱風基礎資訊,已免以後會出現颱風基礎資訊1等類似功能相同模板,希望管理員能儘快合併(已過了七天)。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3年1月11日 (五) 18:54 (UTC)
- 建議請求管理員進行編輯歷史合併。-HW論 獻 2013年1月13日 (日) 06:46 (UTC)
建議改名:“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新”→“模板:颱風基礎資訊”
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新→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新是按照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作出修改,現在修改完成並開始使用,而且我已經將兩者不相容參數用人工將條目內參數修改至相容,所以應該以本模板參數覆改至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並使用模板:颱風基礎資訊名稱,以免做成模板數量太多,不方便管理。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2年12月29日 (六) 06:32 (UTC)
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新內容移殖覆蓋到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但名稱是用颱風基礎資訊,已免以後會出現颱風基礎資訊1等類似功能相同模板,希望管理員能儘快合併(已過了七天)。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3年1月11日 (五) 18:50 (UTC)
- 完成。--Jimmy Xu 查 · 论 · 编 2013年2月5日 (二) 08:35 (UTC)
添加「一分鐘平均風速CWB」
由於1991年以前的中央氣象局,是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而且每秒67米還有所謂的「超級強烈颱風」等級。剛剛試著增加,不過卻令模板多出現了「}}」這些符號,煩請各位修正錯誤,謝謝。 --Tenbeens(留言) 2014年7月9日 (三) 05:18 (UTC)
修正JTWC分級、加入轉化日期參數
一直以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對颱風或更高級的熱帶氣旋只有分「颱風」和「超級颱風」,沒有1至5級颱風。把颶風分為1至5級的是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SSHS),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和中太平洋颶風中心才會採用;但不知為何,各個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條目,包括此模板在內,也當JTWC是用SSHS。部份用戶已經開始指出要撥亂反正,而為了立竿見影,本人希望由此模板入手,把JTWC對颱風或以上分級更正如下(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則無需修改):
分級 | 背景顏色 | 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 | |
---|---|---|---|
km/h | 海浬(節) | ||
颱風 | FFD98C | 118-239 | 63-129 |
超級颱風 | A188FC | ≥240 | ≥130 |
另外由於每年也有為數頗多的熱帶氣旋會轉化為溫帶氣旋,再過一段時間才真正消散,本人希望可以如「Infobox Hurricane」般,在「形成日期」和「消散日期」之間,加入可選擇性使用的「轉化日期」參數。不過本人在更改複雜模板的能力非常有限,希望各位可以協助,尤其是盡快解決JTWC分級的問題,避免再把誤會延續。
維基百科用戶
Tony YKS(留言)謹啟
香港時間2015年4月7日凌晨12時05分
- 在下再看看吧,能幫多少就算多少......-- 天秤P 留言 2015年4月7日 (二) 13:32 (UTC)
- 萬分感謝閣下的協助,把模板更正。本人會盡量抽空改正香港天文台責任範圍內的風暴條目,同時亦希望各位用戶一同協助,改善西北太平洋風暴條目的「氣象歷史」。——維基百科用戶Tony YKS(留言)謹覆,香港時間2015年4月7日晚上11時正
風力範圍
今日有維基人在模板內加了風力範圍的資訊,而有關資料是以台灣中央氣象局的「7級/10級風暴風半徑」為基準。不過熟知熱帶氣旋的人都知道,熱帶氣旋的環流大小並非與強度成正比,超級颱風的環流都可以很緊密,但到減弱後環流又可以隨雲帶鬆脫而變得廣闊(例如2013年海燕);此外受其他天氣系統(如副熱帶高壓脊或東北季候風)疊加,或移速快導致「半圓效應」產生,均可令風力範圍不對稱。另外「暴風」在港澳地區是只限10至11級風才會這樣稱呼,有些地方甚至直接使用風級便算;還有就是各部門的評估都不同、甚至連標準都不統一:
部門 | 風力範圍半徑 | 備註 | |||
---|---|---|---|---|---|
強風(6至7級) | 烈風(8至9級) | 暴風(10至11級) | 颶風(12級) | ||
日本氣象廳 | ≥30kt(56km/h,7級) | - | ≥50kt(93km/h,10級) | - | |
台灣中央氣象局 | 「7級風暴風半徑」(≥52km/h) | - | 「10級風暴風半徑」 (≥88km/h) |
- | |
香港天文台 | 「海浪超過2米之半徑範圍」 (實際上只屬清勁風力) |
>33kt (≥63km/h,8級) |
>47kt (≥88km/h,10級) |
>63kt (≥118km/h,12級) |
只對北緯10至30度、東經105至125度範圍內之熱帶氣旋公佈。 |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 | 「7級風圈半徑」(≥52km/h) | - | 「10級風圈半徑」 (≥88km/h) |
「12級風圈半徑」 (≥118km/h) |
|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 製作風場分析圖,綠、黃、橙、紅依次為強風、烈風、暴風和颶風範圍。 |
究竟我們應該以哪一個官方部門為準?同時我們又應該寫入風暴環流最大時的數據,還是巔峰時期的數據?風力結構不對稱時,單列較闊一邊的數據,抑或同時列出兩邊的數據?希望在這裏可以先與大家取得共識,避免有用戶不滿或不知就裏,而亂改甚至搞壞模板。
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謹啟
2016年9月17日凌晨12時15分(UTC+8)
附筆:有空的話,我順道想把「氣旋能量指數」這個參數以「德沃夏克分析法」取代(於條目填入參數時格式為「T8/CI7.5」),始終「氣旋能量指數」在西太這邊甚少使用,反而德法是非常重要的數據,廣泛應用於判別風暴強度。
- ACE和T-number兩者我相信可以作為可選參數並存。順帶一提,有空的話可以協助把TemplateData寫好。—HW(討論 貢獻) 2016年9月17日 (六) 16:01 (UTC)
- 並列顯示都可以。——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6年9月25日 (日) 12:21 (UTC)
- 在下認為CWB與NMC的版本較易編輯,故以最有利編輯為準。再來是CWB的風圈都是以巔峰狀態為主,因此本人加入此模板時是以CWB版本來讓各位編輯個有利去編撰。 Karta0800900 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02:36 (UTC)
- 但CWB沒有颶風範圍(12級風)半徑,另外不知道CWB會否在風場不對稱時分開顯示⋯⋯我不反對暫時用CWB顯示,直至有進一步共識為止,但如果可以的話請把模板內「暴風半徑」的「暴風」去掉,以免造成誤會,因為在香港「暴風」只用來表示10至11級風,澳門則單指10級,內地更似乎是完全不使用。——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6年9月25日 (日) 12:21 (UTC)
- 恕在下直言,那為何不少編輯用戶都將港澳的風力名詞直接套用在其他地方,包括臺灣?CWB有自己另一套風力名詞,所以這麼做只會為其他地區的用戶帶來困擾。另外「暴風半徑」是專有名詞,難道你會因為颱風也可以指TY,為了避免麻煩就要把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改成「2016年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在下還以為這邊會開始討論CWB風圈值誤差的問題,但沒想到卻是討論這種問題,這是怎樣?
- 但CWB沒有颶風範圍(12級風)半徑,另外不知道CWB會否在風場不對稱時分開顯示⋯⋯我不反對暫時用CWB顯示,直至有進一步共識為止,但如果可以的話請把模板內「暴風半徑」的「暴風」去掉,以免造成誤會,因為在香港「暴風」只用來表示10至11級風,澳門則單指10級,內地更似乎是完全不使用。——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6年9月25日 (日) 12:21 (UTC)
- 在下得說,臺灣目前有追風計畫,不僅可測估暴風半徑範圍,而且是國際共享數據。在下也知道香港也有,但似乎不是國際共享數據,這點就比較可惜一點,但若香港可願意透露相關紀錄,則另商議之,現階段為何不討論CWB對2016年梅姬只評了7級風暴風半徑250公里,誤差值問題這麼嚴重應該才是目前該討論的議題吧?-- 天秤P 留言 2016年9月26日 (一) 23:59 (UTC)
- 過去較少留意CWB,還以為2014年颱風海鷗時CWB嚴重低估其環流只是個別事件(雖則在準確度上,我們也可以拿南海風暴的中心風力向JMA翻舊賬)⋯⋯就著把「烈風」等用詞套用至其他地區,主要只是方便編寫而未有考慮太多。套在台灣真的是嚴重錯誤,以後小弟會特別注意,確保不再發生,過往條目如有亦請不吝指正;中國大陸章節亦會陸續以風級取代,不過日本方面因為有「烈風警報」甚至「暴風警報」,所以可放心使用。
- 其實風場數據還有一個大問題一直都沒說,就是很多時都找不到資料來源。例如香港天文台僅有公佈環流數據的船舶熱帶氣旋警告,偏偏就是惟一沒有存檔的天氣稿,NMC的「颱風快訊」更不用說了。要是被人問起資料來源,可能真的只有CWB提供,也難怪Karta君以CWB為首選。其實小弟都很想把風力結構資料寫入風暴條目,但考慮到上述各種問題,似乎只能於環流廣闊或緊密時,才能於正文特別提及⋯⋯——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6年9月27日 (二) 01:09 (UTC)
憑什麼"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的CWB強度擺在上邊?
我就問為什麼, 為什麼HKO的參考度高過CWB, 且還更加常用, 為什麼CWB是擺在只低於JMA的位置? 把HKO當什麼了?--My doom(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8:06 (UTC)
- 1.那是香港而已吧。2.各地都有自己的國家標準,連這個都要爭,實在很無聊。風鳴(留言) 2017年11月13日 (一) 08:14 (UTC)
- (!)意見:現階段的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並不是國際採認的氣象單位,若按照閣下之說法乾脆刪除CWB的資料算了。--🍫|📖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13:37 (UTC)
總結:由於本討論之提出用戶已被證明是傀儡用戶,故此討論就此終結。--🍫|📖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4:37 (UTC)
針對過往氣象機構資料進行模板回溯
如題,目前的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僅有現代香港天文台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資訊欄,礙於兩機構歷史淵源的影響歷經重大變革,而其機構組織狀況與代稱亦與其他機構有重大懸殊,如香港天文台的前身機構「英屬香港皇家香港天文台」的國際代碼為「ROHK」、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前身機構「臺灣省政府交通處臺灣省氣象所」的國際代碼為「TPWI」,業務性質亦與現狀的機構不同,故在此提出過往回溯,懇請颱風季專題參與者user:Tenbeens、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等用戶,對此發表建言,以臻模板編輯更加完善。--🍫|📖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8:35 (UTC)
- HKO 2009年前也是沒有強颱風與超強颱風的,可像CWB般增加另一套模板系統,用於2009年前。--PatrollerAAAA(討論|留名) 2017年11月4日 (六) 15:39 (UTC)
- (+)同意AndyAndyAndyAlbert君:這部分確實可以調整,相關建議還請氣象學專題維基人協助提供編輯建議。--🍫|📖留言 2017年11月11日 (六) 09:16 (UTC)
- AndyAndyAndyAlbert君,模板內有年份參數,可以根據年份選擇顯示「颱風(超強颱風)」或「超強颱風」。--M.Chan 2017年11月9日 (四) 10:18 (UTC)
- (+)支持,將儘量提供協助與意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1日 (六) 10:02 (UTC)
- (?)疑問其他人的意見呢?、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933103、user:Cyclone2017 2.0、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MCC214--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21日 (二) 14:42 (UTC)
颶風模板之錯誤及修正
在下發現颶風模板若用於非太平洋颶風季或大西洋的熱帶氣旋條目中,會顯示「X級颱風/熱帶氣旋」等的字眼,例如條目颱風百合顯示了「三級颱風」,熱帶氣旋艾娃則顯示了「2級 熱帶氣旋」。據我所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各位認為是否需要更改?我提議統一改成「CAT 1/2/3/4/5」,如有更佳方案歡迎提出,現邀請颱風季專題的參與者@Weather Synchronize、AndyAndyAndyAlbert、Michael Chan、林天蓬、Tenbeens、@卡達、B dash、Typhoon Destroyer、TYKENNETH、R96340、@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C933103等用戶討論,亦歡迎其他用戶給予意見。--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09:07 (UTC)
- (:)回應@Winter Moment:其實美國當地稱呼東北太平洋、北大西洋颶風,習慣上也不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颶風名稱」,以2016年馬修為例,AccuWeather就稱之為Major Hurricane Matthew,倒是未嘗聽過有哪個機構或媒體會使用「Category 5 Hurricane Matthew」這種稱呼。--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5日 (一) 09:36 (UTC)
- (:)回應:在下明白,但使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好處是有一個適用於各大洲的統一標準,容易比較強度。而且颶風模板所顯示的也只是「X級颶風/颱風/熱帶氣旋」,不會與熱帶氣旋的名稱並列,如果要修正的話未嘗不可,故想徵集各位的意見。--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14:12 (UTC)
- 但是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更加仔細。本人建議若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的評級,應該用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等級。--M.Chan 2018年2月5日 (一) 10:03 (UTC)
- (:)回應:M. Chan君的意見也可行,但至於讀者習慣看SSHS還是JTWC的評級,小妹就不太清楚了。--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14:12 (UTC)
- 英文級的讀者較習慣看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然而將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用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风速上本身就錯。--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5:30 (UTC)
- (:)回應:M. Chan君的意見也可行,但至於讀者習慣看SSHS還是JTWC的評級,小妹就不太清楚了。--Win. M. 2018年2月5日 (一) 14:12 (UTC)
- 另外,其實現時「熱帶風暴 (JMA)」用括號並不適當,而且有違《格式手冊§縮寫》「縮寫的形式出現的頻率多於以全稱出現的頻率」故建議將格式改為「日本氣象廳:熱帶風暴」。--M.Chan 2018年2月12日 (一) 08:42 (UTC)
- (=)中立,改了似乎不好看,但換掉縮寫其實是支持的,畢竟非氣象愛好者可能看不懂,可是「JMA」似乎有連結?至於「日本氣象廳:熱帶風暴」此部格式可稍後再議。--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12日 (一) 09:18 (UTC)
- 那部分不好看?就算有連結,也不是使用縮寫的理由,否則內文也可以使用縮寫。--M.Chan 2018年2月12日 (一) 09:59 (UTC)
- 閣下是指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如果顯示效果換成「熱帶風暴(日)」不知如何?--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2日 (一) 10:14 (UTC)
- 將日本氣象廳簡稱成日的話讀者就更加一頭霧水。在原名比簡稱更常用的話沒理由用簡稱。--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08:34 (UTC)
- 簡稱成JMA,對於不諳氣象的讀者而言無法理解,要點連結才知道是指日本氣象廳,表現上並不直觀。如果顯示效果換成「熱帶風暴(日)」,以下機構參數亦跟進(如臺、港、美),依合理推論來說,讓任何讀者皆能以中文直接識讀,還能明白那些簡稱是指各國家或地區的官方氣象機構評級。再者,媒體自己也常用這些簡稱,若直接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使用機構全稱,將有妨礙閱讀之虞,望請閣下三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3日 (二) 10:42 (UTC)
- 就算有媒體簡稱成「日」,概率也比全稱低。--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11:12 (UTC)
- 何以推定?--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3日 (二) 16:59 (UTC)
- 上網找一下就知道了。--M.Chan 2018年2月16日 (五) 13:55 (UTC)
- 要別人上網找與自己立場不一樣的論據?這會不會有點不負責任?--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9:16 (UTC)
- 這個簡稱只有將多個機構放在一起評論時才會使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09:56 (UTC)
- 要不然,如果使用於颱風基礎資訊模板,要該如何解決顯示問題?--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3月11日 (日) 14:23 (UTC)
- 先改其他模板。--M.Chan 2018年3月20日 (二) 14:20 (UTC)
- 要不然,如果使用於颱風基礎資訊模板,要該如何解決顯示問題?--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3月11日 (日) 14:23 (UTC)
- 這個簡稱只有將多個機構放在一起評論時才會使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09:56 (UTC)
- 要別人上網找與自己立場不一樣的論據?這會不會有點不負責任?--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9:16 (UTC)
- 上網找一下就知道了。--M.Chan 2018年2月16日 (五) 13:55 (UTC)
- 何以推定?--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3日 (二) 16:59 (UTC)
- 就算有媒體簡稱成「日」,概率也比全稱低。--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11:12 (UTC)
- 簡稱成JMA,對於不諳氣象的讀者而言無法理解,要點連結才知道是指日本氣象廳,表現上並不直觀。如果顯示效果換成「熱帶風暴(日)」,以下機構參數亦跟進(如臺、港、美),依合理推論來說,讓任何讀者皆能以中文直接識讀,還能明白那些簡稱是指各國家或地區的官方氣象機構評級。再者,媒體自己也常用這些簡稱,若直接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使用機構全稱,將有妨礙閱讀之虞,望請閣下三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3日 (二) 10:42 (UTC)
- 將日本氣象廳簡稱成日的話讀者就更加一頭霧水。在原名比簡稱更常用的話沒理由用簡稱。--M.Chan 2018年2月13日 (二) 08:34 (UTC)
- 閣下是指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如果顯示效果換成「熱帶風暴(日)」不知如何?--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2日 (一) 10:14 (UTC)
- 那部分不好看?就算有連結,也不是使用縮寫的理由,否則內文也可以使用縮寫。--M.Chan 2018年2月12日 (一) 09:59 (UTC)
- (=)中立,改了似乎不好看,但換掉縮寫其實是支持的,畢竟非氣象愛好者可能看不懂,可是「JMA」似乎有連結?至於「日本氣象廳:熱帶風暴」此部格式可稍後再議。--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2月12日 (一) 09:18 (UTC)
- (+)支持,沒有所謂的幾級颱風。天蓬大元帥※會客歡迎參加熱帶氣旋創作競賽 2018年2月24日 (六) 11:00 (UTC)
- (:)回應:在下建議先改掉錯誤的說法,但是我不太知道該如何修改,操作上有困難,未知天蓬君能否協助?--Win. M. 2018年2月24日 (六) 14:39 (UTC)
为什么没有登陆地点和时间的参数项目?
虽然浏览了一下发现各个语言版本的热带气旋模板都没有设立登陆地点和时间的参数项目,但我觉得登陆地点和时间(多次登陆的台风还包括次数)对于一次台风移动过程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资料,知道了登陆地和时间,很大程度就能大概了解移动路线、速度、受影响最严重地区等。--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8年6月6日 (三) 14:08 (UTC)
標題顏色
為什麼標題(颱風名字)顏色變了白色,而且不能更改 Oscar1003(留言) 2018年12月23日 (日) 08:20 (UTC)
Cyclone(英文) | |||||||||||||||||||||||
{{{氣旋名稱}}}
| |||||||||||||||||||||||
| |||||||||||||||||||||||
| |||||||||||||||||||||||
| |||||||||||||||||||||||
| |||||||||||||||||||||||
| |||||||||||||||||||||||
概況 | |||||||||||||||||||||||
形成日期 | 1712年2月30日 | ||||||||||||||||||||||
轉化日期 | 1712年2月30日 | ||||||||||||||||||||||
消散日期 | 1712年2月30日 | ||||||||||||||||||||||
最低氣壓 | 487 hPa | ||||||||||||||||||||||
瞬間最大陣風 | 487 km/h | ||||||||||||||||||||||
七級風暴風半徑 | 487 km | ||||||||||||||||||||||
十級風暴風半徑 | 487 km | ||||||||||||||||||||||
气旋能量指数 | 487 | ||||||||||||||||||||||
影響 | |||||||||||||||||||||||
財產損失 | $487 | ||||||||||||||||||||||
死傷人數 | 487 | ||||||||||||||||||||||
影響地區 | All | ||||||||||||||||||||||
備註 | All your base are belong to us | ||||||||||||||||||||||
' | |||||||||||||||||||||||
我很久以前弄了這個東西,就是為了把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改成{{Infobox}}系統下的模板。我暫時寫了這樣的效果(見右),但是肯定有不全的地方。所以想請大家幫幫忙了,最好順道兼容英文參數。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2日 (日) 10:18 (UTC)
- 就請Weather Synchronize、林天蓬、Tenbeens、卡達、B dash、Typhoon Destroyer、CHING WAI KONG、C933103、Winter Moment來看看吧。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2日 (日) 10:29 (UTC)
- (:)回應:多謝Sanmosa君的努力。此模板可顯示極詳盡的資料,唯佔用空間太大為其不足,此問題亦為先前關於「颶風模板」和「颱風模板」爭論之根源。未知是否有可能縮小?--Win. M. 2020年1月12日 (日) 11:31 (UTC)
- 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2日 (日) 15:03 (UTC)
- 我要找找技術支援了。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2日 (日) 16:33 (UTC)
- 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3日 (一) 00:27 (UTC) 已設置摺疊功能。理論上,根據風速而計算出來的氣旋強度也能夠用這種方式摺疊。
我看看有沒有collapse的參數,應該有的。
- 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2日 (日) 15:03 (UTC)
- (~)補充:日本氣象廳的熱帶氣旋分級有分兩種,一種是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分級(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另一種是給日本國內自己使用的(也就是有強度形容詞的那種分級,不過要注意的是,日本國內對熱帶風暴和強烈熱帶風暴一律稱作「颱風」),請問這怎麼解決?另外有個(?)疑問,為什麼是用氣象機構的英文簡稱,如果直接使用國家或地區的簡稱(例如日本、臺灣、香港),對非氣象專業的讀者來說不是更友善一些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20年1月14日 (二) 16:46 (UTC)
- Template:熱帶氣旋基礎資訊搬過來的。我同意你直接提及國家或地區的看法,不過我打算在參數全都處理完成後才更改,畢竟這還是後期處理功夫。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2:37 (UTC) 英文簡稱是直接從
- (:)回應:非常感謝Sanmosa。每年都會有一些跨海域的氣旋,它們的發展過程能夠在此模板內看到。這樣可以避免因氣旋跨海域,而要再增加新的模板,令佔用空間因而減少。我也有一些(?)疑問,是關於概況。陣風、暴風是否分别以區域性氣象機構的數據作為標準?如果是跨海域的氣旋,強度就會有不同。那麽,陣風、暴風是否只需列出較強的一組數據就可以?-- CHING WAI KONG 2020年1月15日 (三) 07:50 (UTC)
- (+)同意:未知非西北太平洋的氣象機構數據可否在此模板列出?--Win. M. 2020年1月15日 (三) 18:00 (UTC)
- 這方面確實可以考慮,但是還是技術問題,我之後可能會轉交到技術版,看看有沒有人能幫我弄弄。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02:20 (UTC)
- (:)回應:事前聲明,我經過薇大三顧茅廬決定回來協助探索熱帶氣旋相關模板的未來,未來我仍會持續維持退休狀態。看完上述討論,除了薇大的所提出的日本氣象廳的兩套標準外,台灣中央氣象局在改制後的強度以及香港天文台的過往機構代號,是否能在此模板呈現?另外提出(?)疑問:有關模板內所提的「陣風來源」與「暴風來源」是什麼?還請協助解答,謝謝。--🍫巧克力~✿ 2020年1月17日 (五) 08:57 (UTC)
- 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8日 (六) 03:04 (UTC) 「陣風來源」與「暴風來源」是來源氣象機構簡寫(就是陣風、暴風數據是來自甚麽機構的;然後我發現竟然設置錯參數了)。
- (&)建議像之前一樣,在颱風級別加上背景顏色。--野原新之助(留言) 2020年8月31日 (一) 08:57 (UTC)
- (&)建議能不能在各機構給的風速欄加個熱帶氣旋級別的底色啊...不然這樣看了頭很痛,也希望能夠把風速欄放大放中間點... --User:Teddy910208(留言) 2020年8月31日 (一) 14:44 (UTC)
提議廢除颱風基礎資訊模板
有關於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目前的內容過度凌亂,且匡列大量氣象機構的評級,無論是否造成影響都被列入,似乎有違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的方針,而此模板記載的數據亦會影響到條目內容的排版,進而導致條目產生版面過長的問題。然而只專列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模板就已有颶風模板及風暴模板可交替使用且路徑圖可獨立於模板之外,排版也相對較為簡潔,而其他影響地區的實測可另外單獨列在影響章節之中,故藉此提議廢除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在此尋求社群相關意見與看法。--🍫巧克力~✿ 2020年8月18日 (二) 08:23 (UTC)
- 上次關於更新模板的討論裡面Sanmosa就實作了摺疊模板的機能,所以版面過長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不過就長遠維護的角度來看,我建議將本模板合併入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然後(按A1Cafel在英維的移動建議)將該模板更名為Template:Infobox tropical cyclone。——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8月18日 (二) 11:44 (UTC)
- 有關這部分還有幾個疑問,這也是上次討論沒有解決的問題,第一個是香港天文台的過往機構代號,是否能在此模板呈現?第二個問題則是要回到先前大家一直忽略的問題,就是匡列大量氣象機構的評級是不必要的,南美洲地區也有很多氣象機構,但為何颶風模板並未全數列出而是由編輯在影響章節中敘述,這個可能是必須被思考的問題,最後一個就是天秤君所提的,日本氣象廳與其他區域專責氣象中心不同的是國內與國外有兩套分級標準,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按照颶風模板的設計是以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搭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匡列,並在影響章節敘述完整的國內影響,但是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並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這與第二個問題雷同,就是匡列大量氣象機構所造成的代表性問題,勢必也要去進行相關後續討論。--🍫巧克力~✿ 2020年8月19日 (三) 03:18 (UTC)
- 如果以後都改成颶風模板,建議就是在日本影響章節(如果有的話)首段使用日本國內的分級,颶風模板則反映國際的分級。--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8月19日 (三) 07:19 (UTC)
- 這邊Ping一下設計摺疊模板的Sanmosa君及提出颱風基礎模板與颶風模板合併的A1Cafel君來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想法。--🍫巧克力~✿ 2020年8月19日 (三) 16:03 (UTC)
- 另外標記近期在氣旋條目貢獻的編輯7君、achanhk君、天蓬大元帥君、Win.M君一同參與討論。--🍫巧克力~✿ 2020年8月19日 (三) 16:15 (UTC)
- (+)支持將那些氣象機構評級獨立出去成一個模板,並用摺疊方式處理,僅保留區域專責中心及SSHWS數據。其他細節小弟要思考一會再提出。—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0年8月19日 (三) 16:42 (UTC)
- 另外標記近期在氣旋條目貢獻的編輯7君、achanhk君、天蓬大元帥君、Win.M君一同參與討論。--🍫巧克力~✿ 2020年8月19日 (三) 16:15 (UTC)
- 有關這部分還有幾個疑問,這也是上次討論沒有解決的問題,第一個是香港天文台的過往機構代號,是否能在此模板呈現?第二個問題則是要回到先前大家一直忽略的問題,就是匡列大量氣象機構的評級是不必要的,南美洲地區也有很多氣象機構,但為何颶風模板並未全數列出而是由編輯在影響章節中敘述,這個可能是必須被思考的問題,最後一個就是天秤君所提的,日本氣象廳與其他區域專責氣象中心不同的是國內與國外有兩套分級標準,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按照颶風模板的設計是以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搭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匡列,並在影響章節敘述完整的國內影響,但是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並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這與第二個問題雷同,就是匡列大量氣象機構所造成的代表性問題,勢必也要去進行相關後續討論。--🍫巧克力~✿ 2020年8月19日 (三) 03:18 (UTC)
- 不好意思,離開了維基好一段時間,不知道最近模板發展如何。未知現時有沒有條目在使用卡達君所指的風暴模板?另外我先前較活躍於維基的時候,一直傾向以颶風模板代替「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因對新的「風暴模板」認知不足,暫時未能提出建議,但小妹主張廢除「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的立場一直未變。--Win. M. 2020年8月19日 (三) 16:22 (UTC)
- (:)回應 :有關風暴模板的用途,主要是用在溫帶氣旋、地中海氣旋及未知性質的系統居多,然而若要撰寫非官方認定的副熱帶氣旋或地中海氣旋,可能就必須透過颶風模板與風暴模板進行交替使用。--🍫巧克力~✿ 2020年8月20日 (四) 02:58 (UTC)
- 我傾向(○)保留模板,但需要將除日本氣象廳外的機構折疊。天蓬大元帥-會客 可憐阿..再不作為..我們的子孫要生活在40度高溫了........ 2020年8月19日 (三) 23:06 (UTC)
- (:)回應 :有關這部分在先前第一次討論及第二次討論都沒有達成任何共識,然而北大西洋國家受影響國家遠比西北太平洋受影響國家還要來的多,若單純保留颱風基礎模板列出所有機構的評級,是會產生所謂的代表性問題,同時也有可能違反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的方針,以及其他洋面氣旋的編輯是否亦要比照東亞國家列入所有氣象機構的評級?--🍫巧克力~✿ 2020年8月20日 (四) 12:13 (UTC)
- 另外(~)補充原本製作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的櫻花公主君在模板創立之際的討論有明確指出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的中國與香港的評級是後來放上去的,Anfield君也曾在該討論指出把全部機構都放上會造成基礎欄目太多分級、混亂,這可能要思考的不是單就其他機構的評級進行摺疊的問題,而是要一致的維持區域專責氣象中心及SSHWS數據,以解決影響地區「主要氣象機構」增添在模板內的冗長與濫用情形。--🍫巧克力~✿ 2020年8月20日 (四) 12:34 (UTC)
- (:)回應 :有關這部分在先前第一次討論及第二次討論都沒有達成任何共識,然而北大西洋國家受影響國家遠比西北太平洋受影響國家還要來的多,若單純保留颱風基礎模板列出所有機構的評級,是會產生所謂的代表性問題,同時也有可能違反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的方針,以及其他洋面氣旋的編輯是否亦要比照東亞國家列入所有氣象機構的評級?--🍫巧克力~✿ 2020年8月20日 (四) 12:13 (UTC)
這兩個模板性質類似,或許(►)重定向至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是個好方式?--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8月20日 (四) 14:11 (UTC)- 我的看法和二师兄相近,建议保留此模板,至于要不要把其他的数据都折叠起来我都接受,主要原因是台风基础模板里涉及到一个各地风级的问题,有时一个气旋被JMA定为强烈热带风暴,但是CMA已经上升为台风了。这种时候zh标题用强烈热带风暴、简体标题用台风。所以如果保留各地风速的话,对于台风季的地区用词转换可以起到一个提示作用。而飓风季应该不存在此种地区词问题。当然,和飓风用统一的infobox也有好处,只保留JMA和JTWC的风速数据的话就不会有人在每年台风季的时间表里乱改颜色了,吧。就是风级的地区词转换上费点劲。--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24日 (一) 05:15 (UTC)
- 你們要搞投票那也沒辦法,請自行處理吧,希望別被說是不能代替討論就好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8月25日 (二) 14:59 (UTC)
在此匯整先前三次討論提出以下方案做出最後決定,因方案眾多,故一人僅限投乙次票,另邀請先前參與討論及相關專題編輯請天秤P、TYKENNETH、Mr hin、Weather Synchronize、AndyAndyAndyAlbert、7、achanhk、天蓬大元帥、Win.M、M.Chan、CHING WAI KONG、實況主小羊君、Typhoon Destroyer、Oscar1003、Wong128hk、Sanmosa、Anfield、櫻花公主、Z7504、Oscar1003 、Super Wang、A1Cafel、Teddy910208、C L O U D C A T S、Eric Liu、WU MING YI等相關編輯人士進行後續表決。--🍫巧克力~✿ 2020年8月23日 (日) 14:45 (UTC)
反對統一優點
缺點
支持以「熱帶氣旋基礎資訊模板」統一優點
缺點
支持以「颶風模板」統一優點
缺點
支持合併到「熱帶氣旋基礎資訊(折疊式)」模板優點
缺點
支持合併且重定向到「Template:Infobox tropical cyclone」優點
缺點
|
投票
反對統一
支持以「熱帶氣旋基礎資訊模板」統一
支持以「颶風模板」統一
支持合併到「熱帶氣旋基礎資訊(折疊式)」模板
支持合併且重定向到「Template:Infobox tropical cyclone」
- 我反對現階段進行投票。現在先要做的應該是先做一個合併模板的樣子出來,而且要基於{{Infobox}},以確保相容性及後續可維護性。SANMOSA SPQR 2020年8月27日 (四) 01:57 (UTC)
- 谁要退休?[開玩笑的]--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27日 (四) 08:13 (UTC)
- (✓)同意。——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8月28日 (五) 03:06 (UTC)
整合模板
經過近日的一些操作,U:Sanmosa/Infobox cyclone對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自2018年10月13日起歷時近兩年的整合已經完成,基本上除了kt轉km/h、m/s轉km/h、依照氣旋強度顯示對應顔色的功能不再存在外,其他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的功能都做到了。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09 (UTC)
- @卡達、Ericliu1912、Tenbeens、A1Cafel、achanhk、@Winter Moment、林天蓬、Z7504、Super Wang。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23 (UTC)
- 補充:即使如此,現行熱帶氣旋基礎資訊模板的子模板都要保留,不然參數還是會出問題。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29 (UTC)
- 現在我正在研究如何讓T:Infobox hurricane的參數也適用於U:Sanmosa/Infobox cyclone,並且能發揮正常機能。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31 (UTC)
- @Sanmosa:有關這部分我認為模板沒必要匡列大量氣象機構的評級,這部分可能要稍微思考解決方式,另外建議模板內不要放置氣旋路徑圖,氣旋路徑圖已有{{Storm path}}可使用。--🍫巧克力~✿ 2020年8月30日 (日) 07:38 (UTC)
- Storm path}},它預設是left-aligned,這和我們一般預設圖片right-aligned的做法不同,設置起來要很小心,而且排版上也未必很美觀(可能需要用到{{clear}}以保持版面整齊)。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51 (UTC)
- 熱帶氣旋等級}}可供使用,且可將各影響地區的巔峰判斷與實測共同放到影響章節之中,避免在模板內造成數據堆砌,Infobox只需保留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與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評級即可。--🍫巧克力~✿ 2020年8月30日 (日) 11:04 (UTC)
- 颱風韋恩 (1986年)的條目這樣只提及香港給予的氣旋頂峰強度分級,而完全不描述初始分級和分級異動也很有問題。我預期正文會描述初始分級和分級異動,而Infobox則只提及氣旋頂峰強度分級(或者正文描述初始分級和分級異動,Infobox直接不提),但用{{熱帶氣旋等級}}這個模板這樣在正文單列這些數據非常詭異,也違反格式手冊。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11:15 (UTC) Infobox的本意本來就是能放更多重要、短小的資料(維基百科的Infobox近乎所有都偏長,有些還非常長),你這樣的想法其實和Infobox設立的本意相違反(這裏我綜觀所有Infobox而論)。再者,像有實際影響香港的
相關氣象機構的評級必然重要,但現行已有{{
模板容許填寫大量氣象機構的評級的原因是氣旋可能會經過不同的地方,而使提及相關氣象機構的評級變得有必要,這方面我建議應該另外開討論針對甚麽時候才應該提及特定氣象機構的評級。我個人不太建議用{{ - 熱帶氣旋等級}}可供使用,且可將各影響地區的巔峰判斷與實測共同放到影響章節之中,避免在模板內造成數據堆砌,Infobox只需保留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與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評級即可。--🍫巧克力~✿ 2020年8月30日 (日) 11:04 (UTC)
- Storm path}},它預設是left-aligned,這和我們一般預設圖片right-aligned的做法不同,設置起來要很小心,而且排版上也未必很美觀(可能需要用到{{clear}}以保持版面整齊)。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51 (UTC)
- 補充,若定義模板為Infobox cyclone 這部分還必須要考慮非熱帶或副熱帶氣旋的{{Infobox storm}}氣旋 / 風暴模板使用。--🍫巧克力~✿ 2020年8月30日 (日) 07:41 (UTC)
- 已留意。不過模板最終的名字也不一定是“Infobox cyclone”,我會看整合情況和討論情況而定。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51 (UTC)
- 畢竟還是有差異,我覺得將本模板定為Infobox tropical cyclone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8月31日 (一) 08:04 (UTC)
- 已留意。不過模板最終的名字也不一定是“Infobox cyclone”,我會看整合情況和討論情況而定。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51 (UTC)
- @Sanmosa:要不要給大家看看模板範例?--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8月30日 (日) 07:44 (UTC)
- 弄好了,在User:Sanmosa/Infobox cyclone/沙盒這裏。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7:54 (UTC)
- @Tenbeens。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08:20 (UTC)
- @Sanmosa:希望各地气象机构的风速单位在保留原值的基础上,转化成同一个单位。--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0日 (日) 11:10 (UTC)
- 当我没说吧。我差点忘了你故意取消的统一单位。--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0日 (日) 11:12 (UTC)
- 我看看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的哪些參數能對應轉換為統一單位(技術不太好,不知道要copy哪裏)。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12:22 (UTC)
- @Super Wang:我找到轉換為統一單位的參數了,已全數恢復。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12:22 (UTC)
- 当我没说吧。我差点忘了你故意取消的统一单位。--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0日 (日) 11:12 (UTC)
- @Sanmosa:希望各地气象机构的风速单位在保留原值的基础上,转化成同一个单位。--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0日 (日) 11:10 (UTC)
- @Sanmosa:有關這部分我認為模板沒必要匡列大量氣象機構的評級,這部分可能要稍微思考解決方式,另外建議模板內不要放置氣旋路徑圖,氣旋路徑圖已有{{Storm path}}可使用。--🍫巧克力~✿ 2020年8月30日 (日) 07:38 (UTC)
- 我有一個提議,就是分期完成整合。第一階段就是將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Infobox}}化(成品在U:Sanmosa/Infobox cyclone);我已經把U:Sanmosa/Infobox cyclone的原始碼直接取代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原有的原始碼。第二階段就會是新版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與其他氣旋模板的整合,在整合後才開始討論届時整合完成的U:Sanmosa/Infobox cyclone和T:Infobox hurricane、T:Infobox storm孰優孰劣。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0日 (日) 14:33 (UTC)
- 希望路径图预设展开,或者取消可折叠显示,路径图和卫星照片这两样通常是读者看起来最直观的东西。而且现行infobox hurricane中没有路径图的参数也是个痼疾。--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2:41 (UTC)
- 台风天鸽因含有气旋的葡语名称并为澳门设定了地区词转换,外语名后的{{en icon}}无法正常显示,请修复。--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8:50 (UTC)
- 原版的「XXXX年XX洋X風季的一部分」都是放最下面,我建議這一點讓大家討論。颱風天鴿的問題已經修復。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1日 (一) 08:54 (UTC)
- 条目标题里有年份,正文首段有年份,框里形成日期、转化日期(如有)和消散日期里都有年份,读者一路看到框底才发现这是某年的台风,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个人观点。--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9:13 (UTC)
- 我也是這樣覺得的,而且多數資訊框都將這類資訊放置於subheader的位置;我不久前已經對模板做出微調。——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9月1日 (二) 15:01 (UTC)
- 条目标题里有年份,正文首段有年份,框里形成日期、转化日期(如有)和消散日期里都有年份,读者一路看到框底才发现这是某年的台风,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个人观点。--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9:13 (UTC)
提议“XXXX年XX洋X风季的一部分”移至气旋的外语名称之下,这样第一行是中文名,第二行是英文名,第三行是年份。另外 - 原版的「XXXX年XX洋X風季的一部分」都是放最下面,我建議這一點讓大家討論。颱風天鴿的問題已經修復。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1日 (一) 08:54 (UTC)
- U:Sanmosa/Infobox cyclone初步已經完成整合T:Infobox hurricane(模板範例在User:Sanmosa/Infobox cyclone/沙盒),稍後會進行整合T:Infobox storm的工作。SANMOSA SPQR 2020年8月31日 (一) 09:06 (UTC)
- 鼠标指向路径图时的提示会出现“{{{气旋名称}}}的路径图”,然而很多条目填的都是{{{台风名称}}},对应不上。劳烦看看。--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9:52 (UTC)
- SANMOSA SPQR 2020年9月1日 (二) 01:08 (UTC) 已修正,請重新查看。
- (&)建議:英文名稱可以同中文名稱置於外側,因為英文名稱為國際命名,若遇到海峽兩岸雙方譯名不同時,可作為重要文獻查詢的資訊。--🍫巧克力~✿ 2020年8月31日 (一) 15:17 (UTC)
- SANMOSA SPQR 2020年9月1日 (二) 01:08 (UTC) 有技術困難,把中文名字也放在内側算了。
- 鼠标指向路径图时的提示会出现“{{{气旋名称}}}的路径图”,然而很多条目填的都是{{{台风名称}}},对应不上。劳烦看看。--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31日 (一) 09:52 (UTC)
- 這個就不參與討論了,以為重定向是一個最適合的方式,結果並不是(可以自行去看存廢)。那倒不如不要插手的好,以上。--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8月31日 (一) 15:39 (UTC)
- 更新:U:Sanmosa/Infobox cyclone已經完成整合T:Infobox storm(模板範例在User:Sanmosa/Infobox cyclone/沙盒),也意味著U:Sanmosa/Infobox cyclone已經完成整合所有現存氣旋Infobox。大家可以提出就U:Sanmosa/Infobox cyclone的任何事項和問題。@卡達、Ericliu1912、Tenbeens、A1Cafel、achanhk、Winter Moment、林天蓬、Z7504、Super Wang。SANMOSA SPQR 2020年9月1日 (二) 06:29 (UTC)
- @Sanmosa:建議把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風速評級另外單獨列出,以方便進行識別與區分。--🍫巧克力~✿ 2020年9月1日 (二) 09:02 (UTC)
- U:Sanmosa/Infobox cyclone已經不是單純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的{{Infobox}}化版本,我希望社群能有更大的決定權。SANMOSA SPQR 2020年9月1日 (二) 12:35 (UTC) 這技術上是可行的,不過我還是建議交由社群討論是否把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風速評級另外單獨列出。畢竟
- 微調了一下格式和排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9月1日 (二) 09:45 (UTC)
- 改前的infobox位于{{熱帶氣旋基礎資訊/old}}以备参考。--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1日 (二) 12:41 (UTC)
- @Sanmosa:建議把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風速評級另外單獨列出,以方便進行識別與區分。--🍫巧克力~✿ 2020年9月1日 (二) 09:02 (UTC)
- (&)建議像其他模板一樣不用顯示"閱.論.編" --野原新之助(留言) 2020年9月1日 (二) 13:11 (UTC)
- (?)疑問:PAGASA的命名會是怎樣處理?還是不理會它好了?—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0年9月1日 (二) 13:46 (UTC)
- PAGASA的命名一向是仅在正文首行括号提一嘴吧。--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2日 (三) 02:06 (UTC)
- 開PAGASA名的欄位也非不可,但我希望可以先得到社羣同意。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日 (三) 05:25 (UTC)
- PAGASA只为进入菲律宾责任区的热带低压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命名,且在气旋离开区域后停止更新其资料。而亚洲标准是热带风暴以上才命名,加这字段恐怕显得菲国过于重要了。--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2日 (三) 09:41 (UTC)
- 其實我也沒有特別想開。SANMOSA SPQR 2020年9月3日 (四) 11:08 (UTC)
- 那麼不理會它好了。—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0年9月4日 (五) 19:38 (UTC)
- 其實我也沒有特別想開。SANMOSA SPQR 2020年9月3日 (四) 11:08 (UTC)
- PAGASA只为进入菲律宾责任区的热带低压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命名,且在气旋离开区域后停止更新其资料。而亚洲标准是热带风暴以上才命名,加这字段恐怕显得菲国过于重要了。--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2日 (三) 09:41 (UTC)
- 飓风一般只有NHC会管(不是User:NHC[開玩笑的]),所以能否预设中东太平洋的飓风风速展开?只有一分钟风速还要折叠显得很多余。--Super Wang※DC不是贪食蛇,请勿盲目刷分 2020年9月4日 (五) 01:42 (UTC)
- 是說北大西洋區域有很多國家(特別是在加勒比海的島國),這些氣象機構的風速資訊到底需不需要放上去?--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9月4日 (五) 08:05 (UTC)
- SANMOSA SPQR 2020年9月4日 (五) 09:55 (UTC)
- 國家颶風中心(NHC)之外,還有加拿大國家氣象局(MSC)、墨西哥國家氣象局(SMN)、瓜地馬拉國家地震、火山、氣象與水文研究院(INSIVUMEH)、哥斯大黎加國家氣象研究院(IMN)、貝里斯國家氣象局(NMS)、安地卡及巴布達氣象局(ABMS)、巴貝多氣象局(BMS)、英屬開曼群島國家氣象局(CNWS)、多明尼加國家氣象辦公室(ONAMET) 、多明尼克氣象局(DMS)、薩爾瓦多國家氣象局(SSMN)、海地國家氣象中心(CNM)、牙買加氣象局(MSJ)、英屬百慕達氣象局(BWS)、格瑞那達氣象局(GMS)等。--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9月7日 (一) 15:19 (UTC) 除了美國
能大概列出那些國家嗎?(這樣做技術上可行)
- SANMOSA SPQR 2020年9月4日 (五) 09:55 (UTC)
- 是說北大西洋區域有很多國家(特別是在加勒比海的島國),這些氣象機構的風速資訊到底需不需要放上去?--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9月4日 (五) 08:05 (UTC)
- (?)疑問,模板的子標題好像有移位的問題。--野原新之助(留言) 2020年9月5日 (六) 15:35 (UTC)
- 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的模板把名字都放在外面,這有可能是視覺錯覺。SANMOSA SPQR 2020年9月5日 (六) 16:42 (UTC)
- 野原新之助(留言) 2020年9月5日 (六) 16:47 (UTC) 我指的是「形成日期,最大陣風」那些。--
現時位於
- T:熱帶氣旋基礎資訊的模板把名字都放在外面,這有可能是視覺錯覺。SANMOSA SPQR 2020年9月5日 (六) 16:42 (UTC)
後續討論(10月)
- @Tenbeens:你在上面列的那些機構的風速的單位能給一給嗎?這方便我設定。SANMOSA SPQR 2020年10月15日 (四) 08:24 (UTC)
超級遲的再後續討論
@Tenbeens:剛剛新增了一個參數(“平均風速”或“winds”),供未專設機構風速參數的機構給出的風速使用。如果需要單位轉換的話,可以使用{{convert}},適用的參數填寫值有km/h、m/s與knot(原本的kt)。@Super Wang:預設中東太平洋的颶風風速展開不太可能(因為無法偵測條目相關地區),但設計了機制讓“{{{一分鐘平均風速NHC|{{{1-min winds NHC|{{{一分钟平均风速NHC|}}}}}}}}}{{{一分鐘平均風速CWB|{{{1-min winds CWB|{{{一分钟平均风速CWB|}}}}}}}}}”為空值時沒有摺叠功能。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4日 (六) 13:25 (UTC)
- @Weather Synchronize:請你詳細解釋一下“錯誤”的情形。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5日 (日) 14:20 (UTC)
新版{{熱帶氣旋基礎資訊}}問題
使用現行版本的熱帶氣旋基礎資訊,若沒有填寫「代表圖像」參數會使模板無法正常顯示,例如颱風吉達 (1967年)--顏嘉佑(留言|貢獻) 2020年10月9日 (五) 16:20 (UTC)
風速底色
有沒有辦法讓風速保留跟原有的模板一樣的底色?至少讓人家在閱讀上面比較快得知風暴等級!--Teddy910208(留言)2021年8月13日 (五) 14:03 (UTC)
- @Teddy910208:剛剛才看到這裏的討論。如果你有留意上方的先前討論的話,你應該知道移除底色是故意為之的,原因是Wikipedia:格式手冊/親和力#顏色中的規定。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4日 (六) 13:36 (UTC)
没有命名方这个项目吗?
听说台风是各个国家轮流命名,有时是日本命名,有时是中国命名,有时是泰国命名,为什么没有命名方这个项目呢?--dqwyy 回頭撿起那落葉/灑向海的那一邊 2021年10月13日 (三) 00:35 (UTC)
- 雖然名稱是由各國和地區提供,但是西北太平洋區域手握命名權的是日本氣象廳。只有日本氣象廳把熱帶低氣壓升為熱帶風暴,才會命名。——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21年10月13日 (三) 07:43 (UTC)
- 原来如此,不过作为读者,我有时候还是蛮想知道某些台风的名字是哪个国家起的(特别是悟空、圆规、山竹之类的奇特的名字),只能去读内文了,无法第一眼就从infobox中获得。--dqwyy 回頭撿起那落葉/灑向海的那一邊 2021年10月13日 (三) 08:22 (UTC)
PAGASA風速
- @Sanmosa:PAGASA將時速185公里以上的颱風稱為Super Typhoon(超級颱風),但現在模板對於PAGASA時速185公里以上的颱風還是顯示為颱風,應有必要更改;另外熱帶風暴跟強烈熱帶風暴之間的區隔也需要更新!請參考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熱帶氣旋--Teddy910208(留言) 2022年8月30日 (二) 10:03 (UTC)
{{熱帶氣旋基礎資訊}}模板是不是出問題了?
例如颱風紅霞 (2015年)中所使用的模板,怎麼會出現「{{英文 icon}}」這種顯然不應該有的錯誤呢?--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8月25日 (四) 16:39 (UTC)
- “外文語言”参数很奇怪,为什么其他称“英文”,但zh-mo称“葡文”??2015年改的。至于格式问题,应该是以前只显示为文字,现在显示为icon的前缀了。此处看上去已不能用字词转换语法。--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5日 (四) 19:00 (UTC)
- 看誰有心想要修正該模板吧,如果沒人願意修正那就是這樣子,維持現狀已知但無法解決問題(也可能是Bug)。--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8月26日 (五) 11:4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