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
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是中华民国国民大会成立后所召开的第一次例行会议,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9日—5月1日在南京国民大会堂举行,主要内容为按照中华民国宪法选举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该次会议与两年前的制宪国民大会,是国民大会仅有两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会议,以后国民大会的历次会议均在台北市中山楼举行。
制宪国大
制宪国民大会是中华民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该会议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和中国民主社会党。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除民社党外)拒绝参加制宪国大,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
代表选举
依照《宪法实施之准备程序》,宪法公布后,国民政府应依照宪法之规定,于三个月内制定并公布关于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之法律。又规定,依照本宪法产生之国民大会代表、首届立法委员与监察委员之选举,应于各有关选举法公布后六个月内完成之。
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情况[1] | ||||
---|---|---|---|---|
代表类别 | 法定人数 | 选出人数 | 其中妇女人数 | |
县市区域选举 | 2177 | 2141 | 40 | |
蒙古各盟旗 | 57 | 57 | 6 | |
西藏 | 40 | 39 | 3 | |
边疆地区各民族 | 34 | 34 | 2 | |
海外侨胞 | 65 | 22 | 1 | |
职业团体 | 地方性 | 216 | 216 | 24 |
全国性 | 271 | 268 | 50 | |
妇女团体 | 地方性 | 148 | 147 | 147 |
全国性 | 20 | 20 | 20 | |
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 | 17 | 17 | 0 | |
总计 | 3045 | 2961 | 293 |
1947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为中华民国建国以来首次举行的国会议员直接选举,各省分别于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举行。该次选举原定与第一届立法委员直接选举同时在10月进行,但国共内战致使铁路破坏、交通不便,使得选举推迟[2],最终国民大会代表普选略微提前于立法委员普选而在11月首先举行。本次直选和立法委员直选使得中国第一次出现4.61亿人民[3]直接授权产生的代议机构,从而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民主国家。
由于国共内战等因素,此次国大代表与立法委员选举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遍及台湾海峡两岸的国会直选[注 1]。
迄11月23日,各地大选顺利完成,经过情形良好,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誉[4]。当时上海、南京、重庆、天津、西安、沈阳等各大城市中,媒体集中报导此次选举的过程,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亲自观看选举过程,并评价说:“以美国人眼光看中国大选,难免有不能尽如人意之处。但此事之教育价值,实无法估计。中国经此一开端,即正式步入民主大道,对于国家之民主建设,必当发生至佳之影响”[5]。
大会开幕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于南京国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典礼,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致词。4月5日,大会预备会议选举85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分组轮流主持会议。4月6日,第一次大会依主席团提报,通过洪兰友为国民大会秘书长,刘东岩、崔心一为副秘书长[6]。
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主席(85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排名 姓名 选区 排名 姓名 选区 排名 姓名 选区 排名 姓名 选区 排名 姓名 选区 1 于右任 陕西三原 2 谷正纲 贵州安顺 3 张钫 河南新安 4 白云梯 蒙古盟旗(昭乌达盟) 5 徐傅霖 广东和平 11 李宗黄 云南鹤庆 12 何成濬 湖北随县 13 孙亚夫 江苏六合 14 张伯谨 河北行唐 15 杨声 西康天全 21 陈联芬 福建南安 22 程文熙 河南开封 23 贺衷寒 湖南岳阳 24 田昆山 甘肃泾川 25 穆提义 新疆吐鲁番 31 水梓 甘肃榆中 32 梁敦厚 山西定襄 33 马绍武 回民 34 潘公展 上海市 35 刘峙 江西吉安 41 贾景德 山西沁水 42 朱家骅 教育团体 43 杜月笙 上海市 44 武镛 察哈尔怀安 45 周锺岳 云南剑川 51 王宠惠 广东东莞 52 胡靖安 江西靖安 53 马超俊 广州市工会 54 王世杰 湖北崇阳 55 李文范 广东南海 61 土丹桑布 西藏地方 62 陈式锐 福建同安 63 梅友卓 侨选第二区 64 方觉慧 湖北蕲春 65 张希文 河北省妇女 71 夏勤 江苏泰县 72 吴焕章 嫩江大赉 73 魏元光 河北南乐 74 于斌 黑龙江海伦 75 张荫梧 河北博野 81 张维翰 云南大关 82 钱大钧 上海市 83 顾毓琇 教育团体 84 高巍 农业团体 85 张伯苓 天津市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第九组 第十组 排名 姓名 选区 排名 姓名 选区 排名 姓名 选区 排名 姓名 选区 排名 姓名 选区 6 徐堪 四川三台 7 秦德纯 山东沂水 8 白崇禧 广西桂林市 9 马文车 浙江东阳 10 余家菊 湖北黄陂 16 左舜生 农业团体 17 于学忠 山东蓬莱 18 王星舟 辽宁海城 19 何应钦 贵州贵阳市 20 陈启天 上海市 26 甘乃光 广西岑溪 27 何鲁之 教育团体 28 马鸿逵 回民 29 程潜 湖南醴陵 30 张振鹭 辽北开原 36 刘士毅 江西都昌 37 薛笃弼 山西解县 38 苏珽 绥远凉城 39 王民宁 台湾台北 40 吴忠信 安徽合肥 46 溥儒 满族 47 杜聿明 陕西米脂 48 李仲阳 四川郫县 49 薛岳 广东乐昌 50 沈慧莲 全国性妇女团体 56 胡适 教育团体 57 张群 四川华阳 58 黄季陆 四川叙永 59 许惠东 北平市 60 戴传贤 浙江吴兴 66 水祥云 上海市工会 67 吴敬恒 江苏武进 68 叶秀峰 江苏江都 69 王云五 工矿团体 70 王晓籁 商业团体 76 胡伯翰 河北新海设治局 77 曾宝荪 湖南湘乡 78 冯有真 新闻记者 79 李士珍 浙江宁海 80 陈裕光 南京市
政府报告
动员戡乱
国民政府于1947年12月25日正式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但在抗日战争刚结束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势力逐渐扩大。于是蒋介石在7月4日向南京国民政府第六次“国务会议”提交了“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共匪叛乱”的动员令,并于次日公布,从此全国进入了“动员戡乱时期”。
1948年4月,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为扩大蒋中正的总统权力,许多国大代表提议要修改刚刚生效不到4个月的《宪法》。但修改《宪法》又怕失掉民心,磋商的结果认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于暂不变《宪法》的范围内,予政府以临时应变之权力”。于是张群、王世杰等721名国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制定《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一案。于宣告动员戡乱期间,就国家实施紧急权之程序给予特别之规定,使之不受《宪法》本文规定之限制。4月18日,大会正式通过该案,并于5月10日实行,并规定有效期为两年半。
总统选举
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为中华民国政府举行的首次全国性的总统选举,选举方式由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国大代表)参与投票的间接选举。该选举于1948年4月20日投票,选举地点则是在南京市国民大会堂。副总统选举虽同时进行,不过与总统选举分开计票,且并无与总统一起搭档的选举制度设计。
该选举采差额选举,且是首轮得票必需超过半数以上才能当选的绝对多数选举。在总统选举方面,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蒋中正以2430票的悬殊比数击败获得269票的同党对手居正(被蒋中正要求参与选举作为候选人),以将近八成的高得票率当选行宪后的首任中华民国总统。不过,蒋中正虽如预期的顺利当选,但是蒋所嘱意的副总统候选人、孙中山长子孙科并未获得当选。在经过四轮投票后,孙科以1295票比1438票败给了桂系军人所拥护的李宗仁。不久,选举中当选总统的蒋介石于同年5月20日在南京总统府宣誓就职,不过蒋中正任期未满一年则因国共内战因素被迫放弃职位而“下野”,但仍掌握国民党和中华民国国军的领导权。
因为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等因素,该次选举不但是中华民国目前于全中国唯一一次举行的总统大选,也是目前唯一一次选民范围跨越两岸的多候选人总统民主选举。
候选人 | 政党 | 得票 | 当选 | |||
---|---|---|---|---|---|---|
票数 | 得票率 | |||||
总统 | 蒋中正 | 中国国民党 | 2,430 | 90.03% | ||
居正 | 269 | 9.97% | ||||
副总统 | 李宗仁 | 1,438 | 52.62% | |||
孙科 | 1,295 | 47.38% |
组建政府
1948年5月,立法院集会,选举孙科为立法院院长;监察院集会,选举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召集行政院,任命翁文灏为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组建,国民政府走入历史。
与此同时,国民参政会结束运作。
图集
总统、副总统
五院院长
国民大会筹备经过
-
国民大会秘书长洪兰友招待记者报告筹备经过
代表选举
-
蒋主席亲至投票所:书票一瞥
-
蒋主席在极度愉快情绪下将选票投入票柜(票选陈裕光氏)
-
蒋夫人亲至投票所投票(票选王涌德女士)
-
张群院长亲自投票
-
于院长右任亲自投票
-
吴秘书长铁城排列于市民行列依次投票
-
南京市军人络绎至投票所投票
-
投票开始:书票处忙碌情形
-
市民纷至投票所对证选票
代表报到
-
于院长向报到处送验当选证书
-
新闻界女代表张明报到情形
-
行政院副院长王云五报到
-
行政院长张群报到情形
开幕盛况
-
蒋主席率领全体代表谒陵
-
国民大会开幕出席之代表盛况
-
国民大会堂二门之堂皇布置
-
扩充后之会场一瞥
-
国民大会堂门首牌楼之夜景
-
蒋主席向大会致辞
-
长官席上之蒋夫人及各部首长
-
国府蒋主席对大会致辞
-
第一次预备会议主席于右任报告情形
-
利用电动表决器通过各项规程
-
大会全体主席团选出后齐集主席台上
-
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情形
-
代表提案审查经过4
-
代表提案审查经过3
-
代表提案审查经过2
-
代表提案审查经过1
施政报告
-
蒋主席在国大报告施政02
历次大会主席
-
第一次大会主席于右任
-
第二次大会主席谷正纲
-
第三次大会主席王世杰
-
第四次大会主席甘乃光
-
第五次大会主席薛笃弼
-
第六次大会主席王云五
-
第六次大会下午主席黄季陆
-
第七次大会主席何应钦
-
第七次下午大会主席余家菊
-
第八次大会主席陈裕光
-
第八次下午大会主席陈联芬
-
第九次大会主席何成濬
-
第十次大会主席朱家骅
-
第十一次大会主席秦德纯
-
第十二次大会主席于斌
-
第十三次大会主席冯有真
-
第十四次大会主席薛岳
-
第十四次下午大会主席沈慧莲
-
第十五次大会主席胡靖安
-
第十六次大会主席潘公展
-
选举总统大会主席周锺岳
-
选举副总统大会主席戴传贤
-
选举副总统大会主席张希文
-
选举副总统大会主席李文范
-
选举副总统大会主席胡适
-
选举副总统大会主席于斌
总统选举
-
国民大会公告总统候选人名单
-
各代表纷纷签署推举蒋中正先生为候选人
-
十时十五分开始选举总统投票
-
代表凭出席证换取选票至特备小室圈选
-
中委吴敬恒先生投票情形
-
投票完毕票匦集中主席台,由监察员开匦点票。
-
唱票点数后公布之票数
-
各代表投票完毕后即在场外盖章留念
-
蒋主席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次大总统后,消息传至各地,举国欢腾,世界各国首要纷电庆贺。而竞选总统落选之居正氏亦专电庆祝,十足表现民主作风。图为蒋氏夫妇阅读贺电情形。
副总统候选人
副总统竞选经过
-
国民大会公告副总统候选人名单
-
全场分十二票匦投票
-
各单位依照席次鱼贯投票
-
各代表凭出席证换取选举票
-
副总统候选人程潜投票
-
副总统候选人于右任投票
-
李宗仁夫人郭德洁投票
-
副总统候选人徐傅霖投票
-
李宗仁将军端立主席台上向全场代表致意
-
第一次选举李宗仁名列前茅,受记者群包围情形
-
末次选举副总统唱票情形
-
大会主席于斌宣布副总统当选经过
-
孙科所得票数
-
李宗仁所得票数
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
-
李宗仁将军当选副总统后,于当日中午假座安乐厅发表感想。
-
李宗仁当选后,其夫人郭德洁被群众举起欢呼。
-
李宗仁当选后即晚出席新闻记者欢迎会狂欢情形
-
陈立夫氏于李宗仁当选后一小时亲自往李氏官邸
-
李宗仁将军当选后即晋谒蒋主席报告当选经过
-
李宗仁将军当选副总统消息迅传全国,各方贺电纷至。图为李氏夫妇阅各方贺电。
咨送当选证书
国民大会闭幕典礼
-
国府蒋主席在闭幕典礼中致辞情形
-
大会主席于右任致闭幕词情形
-
第一届国民大会闭幕典礼举行时之盛况
总统副总统就职典礼
-
蒋总统、李副总统宣誓就职情形
-
蒋总统、李副总统就职后在国大会堂特设礼堂受驻华各国使节道贺。图为法大使代表领团向蒋总统致贺词情形。
-
总统副总统就职时国大会堂门首之盛况
-
于院长、蒋夫人、李夫人参加典礼
-
总统府门首之群众
-
总统副总统就职翌日赴 国父陵墓谒陵情形
-
蒋总统、李副总统于就职后在各院部会长官庆贺后合影志念
大会新闻人物
-
蒋夫人在官邸招宴女代表情形
-
国大之花唐舜君
-
新疆女代表左尔汗被称为国大牡丹
-
夷族观光团员之服饰
-
青海蒙古首族亲王扎喜才让
-
青海女代表吴香兰
-
新疆代表达利里汉阿吉
-
西藏代表邓珠娜姆与左尔汉
-
夷族代表吴仕安之夷装
-
夷族观光团全体团员在国大会堂旁听时情形
国大花絮
-
贵州代表莫健乘出席国大期间在京结婚,为国大喜事之一。
-
于院长、徐溥霖二氏虽竞选副总统失败仍照常出席,被誉为真正民主者。
-
总统副总统选出后,大会秘书长洪兰友在总统当选证书上签名盖章之情形。
-
蒋主席于国大选举总统前召开临时会议,于中央党部宣布不参加竞选,退让贤路,但卒为全国人民及代表一致热烈拥护,仍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
-
皖籍学生结队向大会请愿被阻情形
-
签署代表拥于大会堂被阻,由王云五、于斌两氏劝说。
-
一女性代表逝世,全体女性代表致祭情形。
-
东北代表孔宪荣逝世后全国惋惜不已。图为孔代表大殓情形。
-
国民大会签署当选同人欢迎绝食代表复食纪念─三十七年四月十九日
后续活动
迁台
后续会议
注释
- ^ 后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除县、乡镇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外,其他各级人大代表经由下一级人大间接选举产生。
参考文献
- ^ 《国民大会实录》,国民大会秘书处,1948年
- ^ 朱宗震等. 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六卷. 中华书局. ISBN 7101020186 (中文(简体)).
- ^ China's Population Reaches 461,000,000 [中国人口达到4亿六千一百万]. The Washington Post (1877-1954). 1947年10月22日: 2 (1页) (英语).
- ^ The First Election for Assembly Representative in China. 纽约时报. 1947年11月23日 (英语).
- ^ 1947年11月24日《中央日报》第二版
- ^ 6.0 6.1 國民大會歷次會議實錄.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参见
-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国民参政会、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大会
- 制宪国民大会:《中华民国宪法》
- 行宪、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 国民大会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大会在南京的开会地点)
- 台北公会堂(中山楼落成前国民大会在台湾的开会地点)
- 中山楼(1966年后国民大会在台湾的开会地点)
- 中华民国国会在台湾之全面选举与罢免
中国中央国家机构 | ||
---|---|---|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复会) |
中华民国国会 (国民大会以及立法院) (中共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不承认其合法性) 1947年12月25日-2005年6月7日 |
继任: 立法院 |
前任: 国民政府 |
中国大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共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不承认其合法性) 1947年12月25日-1949年9月21日 |
继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