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关注度 (一战前亚洲女性及LGBT历史人物)
本提议已遭否决。 |
关注度 |
---|
专题指引 |
指引草案 |
参考 |
本指引旨在评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女性、非主流性别气质及LGBT已故人物的关注度程度是否足以建立维基百科条目的共识。本指引独立于其他主题的关注度指引,如人物、学者、运动员等指引。若历史人物本身在其他指引亦有达到关注度的标准,则择一条件最宽松者适用。
鉴于历史上亚洲的公领域长期由男性占据统御地位,女性及非主流性别族群受到控制、支配与压抑并在政治上被边缘化,以男性视角建构的父权体系,即雄性本位文化下女性群体的的过去成为另类的不可见,历史叙事充斥只为满足和服务于男性观点的文本[1]。为了突破历史话语权下的性别框架并开拓新的性别视野[2][3],本指引赋予亚洲女性及非传统社会性别认同的历史人物条目尽量宽泛的认定,纵然本指引涵盖的范围和目的并不局限于此[4]。
标准
本文的时间跨度自信史时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为止。亚洲为地理与文化层面的概念,即欧亚大陆东部的区域及海域。因此本文定义的历史人物系指出生于1914年(含)以前,并非在世人物,不分种族国籍等,惟必需为出生于亚洲或者曾经在亚洲生活者。
若历史人物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条件,并且其作品或事迹有提及于一次来源或二次及三次来源者,即视同具备关注度。
注释
- ^ 话语权的性别困境在当代亦是如此。女性科学家唐娜·史垂克兰的维基百科条目是在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的一个半小时后才在英语维基百科建立起,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外界普遍视为是维基百科的性别偏误。
- ^ 维基媒体基金会(WMF)致力于推广性别平权,除了在组织架构上实践性别平权,制定通用行为准则(UCoC)促成规范线上线下专案和空间的行为基准,对于性别落差的问题持续举办女性书写维基百科的活动,例如Art + Feminism编辑松。
- ^ 科科性别贴文集 (编). 從維基百科中消失的女性?. 科技部GiST性别科技计划. 2021-08-19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中文(台湾)).
- ^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其影响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碍或否认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