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地方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秦皇島地方鐵路,也稱「秦石鐵路」、「秦山鐵路」、「柳江地方鐵路」,是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一條市屬鐵路,起自秦皇島南站,至撫寧縣石門寨站並延伸到青龍縣山神廟站。幹線長43.2km。通車總里程100km。站線總延長19km,廠礦專用線28條總延長37km。

中間站有:秦皇島北站(+4km)、海陽站杜莊站雞冠山站付水寨站石門寨站亮甲山站上莊坨站石嶺站駐操營站

有橋樑26座,928延長米;隧道3座,498延長米;涵洞78座,1226延長米。自有東風10D機車4台,GKD1A機車1台,職工414人,設有綜合辦公室、財務資產部、人事勞資部、生產運輸部、安監武保部、科技企管部、物資供應部、運輸段、機務段、工務段。

歷史

前身是20世紀初柳江煤礦和長城煤礦先後修建的兩條窄軌運煤鐵路。[1]

  • 1914年石門寨商人李治、樊雨彬、張子彥等組建柳江煤礦公司,位於今撫寧縣石門寨鎮柳江村,生產無煙煤。1915年以股金15萬元修建煤礦至秦皇島至津榆鐵路湯河站的762毫米窄軌輕便鐵路。採用25磅鋼軌。1916年4月,資本金告罄,工程一度停滯。1916年7月建成通車,命名為柳江鐵路。鐵路起自柳江煤礦,經付水寨、小部落、杜莊、海陽至湯河站,全長約17km。沿線經約40個村莊、14座橋樑。1916年9月1日,京奉鐵路在秦皇島附近改線南移,柳江煤礦公司遂租賃被廢棄的湯河站至秦皇島碼頭段4.8km的秦皇島港自備專用鐵路。[2]1916年10月在港區租賃土地建設成柳江貯煤場並建有準軌專用線1.6km。1917年冬,上海煤商、火柴大王劉鴻生以及祝伊才、韓芝根等人入股約42萬元掌控了公司,更名為「華商柳江煤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 1916年當地人劉汝林、齊翰卿等在臨榆縣上莊坨、石嶺創辦興業煤礦公司,與柳江煤礦有大石河相隔。不久,劉珍甫購得興業公司股權,直系軍閥大佬馮國璋曹錕等參股,籌股80萬銀元,於1922年組建了長城煤礦股份公司。1923年向南京的東南銀行貸款40萬銀元,1923年7月18日動工修建上莊坨至秦皇島長城站的「長城窄軌輕便鐵路」,1924年秋建成通車。鐵路從小峪溝礦區出發,經上莊坨、石門寨、劉家河、鹿頭山、西傅店、柳村、崔家莊、東鹽務等約20個村莊、16座橋樑至秦皇島城區,全長26公里,軌距為1067毫米。自備小蒸汽機車3台,敞車34輛。在港區租賃土地建設成長城貯煤場並建有準軌專用線1.6km。[3]1933年被日本控制,稱為「長城炭礦鐵道株式會社」、「大陸礦業株式會社長城礦務所」。長城煤礦舊址已被列為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抗戰勝利後,1946年春,國民政府經濟部接收大員胡希濂等接管長城煤礦及長城鐵路。而柳江煤礦因電廠被炸毀,井巷被水淹沒,無法恢復生產,鐵路廢棄。1950年長城煤礦停產,採煤人員及設備遷往山西大同,長城鐵路運量全無。

1951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央燃料工業部煤礦管理總局接管了長城鐵路,交由秦皇島市政府代管,定名為秦皇島市長城鐵路管理處,把柳江、長城鐵路改線合併,把長城鐵路大部分線路廢棄,遷移到運輸資源較為豐富的柳江鐵路路基上。1952年4月底開工,歷經4個月,完成秦皇島至上莊坨幹線29公里,耀華支線3.82公里。

1962年至1982年,重大改造和提升有:

  • 線路由上莊坨站延伸至石嶺站
  • 老嶺降坡技術改造,
  • 引入大型蒸汽機車並全線通車,
  • 城區與地方鐵路交叉口新建立交橋。

每天開行旅客列車兩對。1962年客運人數達到53萬人,周轉量達每公里834萬人。1974年客運人數為42.3萬人,周轉量每公里810.1萬人。

窄軌改准軌的擴軌工程於1984年2月正式開工,邊施工、邊運營、邊培訓,1984年11月27日正式竣工通車。1985年1月1日在秦皇島南站設立交接口,與國家鐵路進行車輛交接作業。1985年完成貨運量158.3萬噸,完成貨物周轉量2228.4萬噸,實現利潤50萬元,為貨主節約貨物倒裝費、短途運輸費及減少損失費250多萬元,極大節省了貨物中途換裝時間,縮短了運輸周期。

1984年國務院及鐵道部批准石木地方鐵路延伸工程(即石嶺-山神廟-三間房(祖山鎮北部)-龍王廟-三星口-木頭凳)。實際僅開工了石嶺至山神廟段(正線12公里,站線2.3公里)。1986年5月初開工。1988年12月7日通車。1988年12月20日舉行了通車典禮。

1988年4月14日,秦皇島市交通局黨委在交通局禮堂召開公開承包答辯會,一個承包集團中標鐵路的經營管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於與該鐵路並行的秦青公路S251完成了改擴建工程,長途公路客運劫走了鐵路客源。1991年6月1日正式停止客運,秦皇島市鐵路管理處轉為專營鐵路貨物運輸。

1995年以後運營效益逐年下滑,至2002年底,累計虧損已達180萬元。2002年3月,改制工作啟動。2003年1月28日,秦皇島地方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秦皇島地方鐵路告別地方國營,成為職工持股的民營企業,為全國第一家完成改制的地方鐵路企業。

中日合資的秦皇島淺野水泥有限公司、首鋼外遷項目「首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落戶秦皇島,開始修建鐵路專用線與其接軌,迎來新的發展。

2007年6月25日,秦皇島北站完成整體搬遷,「退城進郊」。秦皇島市區的公交車站「小北站」為其歷史遺存。

2013年5月,龍家營交接場工程正式開工。2017年7月8日10:51,秦皇島地方鐵路與國鐵接軌站正式由秦皇島南站轉場至龍家營站。當日14:55,地鐵公司將最後一批空車送到南站交接場,結束了「地方鐵路」貨運列車在市區運行的歷史。

參考文獻

  1. ^ 刘剑:“‘小铁路’:穿越百年的诉说”,《河北日报》2018年6月14日第11版。. [2020年8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6日). 
  2. ^ 李自典 李海濱:「京奉鐵路與秦皇島城市的崛起和發展」,《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75-79.
  3. ^ 武杏杏:《秦皇島:煤港帶動下城市興起的典型(1898——1933)》,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