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品
临床资料 | |
---|---|
商品名 | Atropen |
AHFS/Drugs.com | Monograph |
MedlinePlus | a682487 |
给药途径 | 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直肠给药 |
ATC码 | |
法律规范状态 | |
法律规范 |
|
药物动力学数据 | |
生物利用度 | 25% |
药物代谢 | 50%水解成托品和托品酸 |
生物半衰期 | 2小时 |
排泄途径 | 50%原药由尿液排泄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51-55-8 |
PubChem CID | |
IUPHAR/BPS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ECHA InfoCard | 100.000.096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17H23NO3 |
摩尔质量 | 289.369 |
3D模型(JSmol) | |
| |
|
阿托品(英语:atropine)或译阿托平,又称颠茄碱[1],是一种属于抗胆碱剂中的抗毒蕈碱药,用来治疗神经毒气或杀虫剂中毒,也用在某些心跳过缓,与手术时减少唾液分泌[2],一般会以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2],眼药水剂型用于治疗葡萄膜炎与早期弱视,以及控制近视[3]。静脉注射剂型的药物,在一分钟内就会生效,并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4]。若是治疗中毒,可能需要较高剂量的阿托品[2]。
阿托品是一种蕈毒碱受器阻断药,能可逆地阻碍乙酰胆碱与蕈毒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以抑制副交感神经[2]。常见副作用包含口干、瞳孔放大、尿潴留、便秘,以及心跳过速,青光眼患者如非必要请勿使用[2]。目前显示哺乳期使用是安全的[5]。尚无证据孕妇使用阿托品会导致新生儿先天性障碍,相关研究仍待进行。
阿托品存在于数种茄科植物体内,如颠茄、天仙子、曼陀罗及茄参等[6],于1833年首次被分离出来[7]。左旋莨菪碱为天然构型,经提取处理后得到的消旋莨菪碱即为阿托品。[8]。阿托品列名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为基础医疗体系必备药物之一[9]。该药物属于通用名药物,价格低廉[2][10],每毫克的批发价约在0.06到0.44美金之间[11]。
历史
颠茄内含有莨菪碱(Hyoscine,又称天仙子碱或是颠茄素),颠茄汁液以及其萃取物在古代被用作散瞳剂。由于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义大利,瞳孔大的女人被视为美丽的,颠茄的种加词以及俗名“belladonna”即是意大利文“美丽女人”的意思(bella--美丽的;donna--女人)。
阿托品的化学结构在1889年由里夏德·维尔施泰特确定。
阿尔贝特·拉登堡发现,阿托品可由托品碱与托品酸经酯化反应而得,于是开始尝试利用各种羧酸制造不同的托品碱酯,其中以α-羟基苯乙酸生成的后马托品最为著名,因其比阿托品的作用时间短,所以在眼科诊治上有应用价值。另从阿托品的氮原子烷基化所得到的四级铵盐,也是一种抗痉挛药,因具有极性而被血脑屏障隔离,因此不影响中枢神经。
理化性质
- 无色结晶或白色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熔点114-116℃,熔融时分解。
- 极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或氯仿。
- 水溶液呈中性。
- 遇碱性药物(如硼砂)分解。
- pKb=4.35
- 毒性:大鼠一次经口LD50=750 mg/kg (Cahen, Tvede)
药理作用
阿托品是乙酰胆碱的竞争性抑制物,能与M胆碱受体可逆的结合,但无内在活性,特别是能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的M胆碱受体,抑制神经兴奋(尤其是副交感神经)。[8]阿托品对于胆碱受体M1、M2、M3亚型受器之间的作用几乎没有差别。阿托品对唾液腺、支气管腺体、汗腺的作用最明显;对脏器平滑肌和心脏的作用中等;对分泌胃酸的胃壁细胞的作用最不明显[8]。
眼睛
瞳孔的括约肌由副交感神经末梢的蕈毒碱受器来刺激活化,阿托品阻断这个过程,使得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强。其表现为:
- 瞳孔放大
瞳孔括约肌上的M胆碱受体被阻断,括约肌松弛。而瞳孔扩大肌不受M胆碱受体支配,保持原有肌张力,从而使得瞳孔放大,失去对光反射。[8]
- 眼压升高
由于瞳孔放大使得虹膜向四周退缩,压迫前房角,使得前房角间隙变窄,房水回流障碍,造成房水积聚,眼压升高。[8]
- 调节麻痹
支配睫状肌的M胆碱受体被阻断,睫状肌松弛向四周退缩,使悬韧带拉伸,晶状体被拉扁,屈光度降低。使得眼睛在看近物时,无法聚焦而模糊不清。[8]
心血管系统
- 心脏
心房富含副交感神经纤维,其上的窦房结对于阿托品阻断蕈毒碱受器非常敏感。低剂量的阿托品可阻断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M1受体,使得部分人群的心率短暂且轻微的减慢。中高剂量的阿托品可阻断窦房结M受体,使迷走神经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导致心率加快。心率增加的程度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控制程度呈负相关,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控制张力越高则心率增加得越显著。[8]
- 血管与血压
因绝对多数小动脉等阻力血管不受胆碱能神经支配,所以治疗剂量的阿托品几乎不影响动脉血压。但中毒剂量及少数正常剂量下的患者会出现皮肤血管扩张,面部潮红等现象,其机理尚不明确。[8]
腺体分泌
小剂量的阿托品可使唾液腺、汗腺、泪腺及呼吸道腺体的分泌显著减少。[8]另外对胃酸、胃黏液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也有一定影响。在婴儿或是儿童身上会造成体温过高。
内脏平滑肌
阿托品具有松弛内脏平滑肌的作用,特别是当其处于痉挛状态下,效果更为显著。[8]但肠道除了蕈毒碱受器,也受其他种类的受器在支配,故阿托品阻断蕈毒碱受器不能完全使肠道停止活动。可显著的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降低蠕动幅度和频率。可解除膀胱逼尿肌痉挛。可轻微的解除输尿管、胆管、支气管和子宫平滑肌痉挛。阿托品也对括约肌有一定效果,但不稳定。[8]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量的阿托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不明显,随着剂量的不断增加,其作用为先兴奋后抑制。大剂量(1~2 mg)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更大剂量(2~5 mg)可兴奋大脑,出现烦躁不安、多言等现象;中毒剂量(10 mg以上)可出现幻觉、方位感障碍及惊厥等;严重中毒时则出现昏迷。[8]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8]。生物利用度约80%。半衰期为2小时[8]至2.5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2~4 L/kg。阿托品亦可经黏膜吸收,但皮肤吸收差。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可透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作用维持3~4小时[8]。肌内注射约80%的药物在12小时内经肾脏排泄,其中1/3为原型药物,其余的为水解产物游离阿托品碱基和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代谢产物。阿托品通过房水循环排出较慢,故滴眼后,其作用可持续72小时[8]至1周。[12]
临床应用
阿托品可缓解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的肠痉挛及抑制汗腺、黏液腺分泌、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加快心率、散大瞳孔及松弛支气管、肠道和其他平滑肌。阿托品的静脉剂型可使用在心动过缓时急救,在有机磷农药与神经毒气中毒时搭配氯解磷定等胆碱酯酶复活剂,在气管插管前减少分泌物。在紧急状况下,阿托品可以经气管内管给予。阿托品的眼科剂型可以散朣并且麻痹睫状肌,在虹彩炎时避免虹膜与晶状体粘连。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可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disease)、消化性溃疡等肠胃疾病中使用。其他的适应症包含气喘、近视以及手术后散朣。主要的适应症有:
- 解除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平滑肌痉挛
- 抑制胃酸分泌
- 用于急性微循环障碍,严重心动过缓,颈动脉窦晕厥,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 锑中毒引起的阿-斯综合征,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毒蕈中毒,对抗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作用。
- 麻醉前抑制腺体分泌
- 减轻帕金森氏症患者强直及震颤症状,并能控制其流涎及出汗过多。
- 眼科用于散瞳及对虹膜睫状体炎的消炎止痛。
解除平滑肌痉挛
阿托品广泛适用于各种内脏痉挛导致的绞痛。对胃肠道绞痛效果迅速且明显,对胆绞痛和肾绞痛常须与镇痛药合用。阿托品因具有松弛逼尿肌和增加括约肌张力的作用,所以其还适用于遗尿症,及尿频、尿急。[8]
抑制腺体分泌
全身麻醉前皮下注射阿托品可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阿托品还用于治疗盗汗及流涎症。由于胰腺主要受局部刺激影响而非受迷走神经支配,所以阿托品对胰腺的直接作用很小,但由于阿托品可显著的抑制消化道蠕动及胃排空,延迟了酸性的食糜进入十二指肠,使肠促胰液肽释放减少,从而可以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8]
眼科
阿托品滴眼可松弛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扩张血管利于炎症消退,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用于治疗虹膜睫状体炎。此外,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松弛后,可消除神经对晶状体的影响,有利于晶状体屈光度的测定。[8]
多项研究表明,阿托品眼药水对近视的预防是有效的,但因为副作用的原因,并不适用于此用途。[13]。
抗休克
大剂量的阿托品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提高细胞的抗逆性,稳定溶酶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减少溶酶体酶和休克因子的释放,利于缓解休克症状。主要应用于感染性休克,休克早期效果较好,偶尔也应用于出血性休克。[8]
抗心律失常
阿托品对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及窦房结功能低下引起的室性异位节律。[8]
解救有机磷中毒
注射大剂量阿托品是解救有机磷中毒的重要措施。需反复足量使用,对于严重中毒昏迷者,使用的剂量需更大,使之出现瞳孔放大,面部潮红及轻度躁动不安等体征。对于中度和重度中毒者还必须合用胆碱酯酶复活剂。随着胆碱酯酶的活力逐渐恢复,需逐渐降低阿托品的用量,以避免阿托品中毒。[8] 有机磷神经毒剂如沙林,以及氧化乐果,敌百虫的中毒的解毒药。因副作用较大,近些年使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以代替传统的阿托品解毒法。
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 1-2毫克,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重度中毒用2~10毫克,立即用静脉注射。以后1~5毫克静脉注射,每10~30分钟1次。
禁忌症
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有视力模糊、便秘、口干、解尿困难、畏光、频脉、皮肤干燥,老年人容易发生排尿困难、便秘,也易诱发青光眼、中暑。[8]
中毒解救
以镇静药或抗惊厥药拮抗阿托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以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等拟胆碱药拮抗其周围作用。[8]
药物相互作用
与胆碱酯酶复活剂合用,有协同效果。
衍生物
药品分类
参见
参考文献
- ^ 存档副本. [2024-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 ^ 2.0 2.1 2.2 2.3 2.4 2.5 Atropine.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Aug 13,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2).
- ^ design, Richard J. Hamilton ; Nancy Anastasi Duffy, executive editor ; Daniel Stone, production editor ; Anne Spencer, cover. Tarascon pharmacopoeia 15. 2014: 386 [2016-03-19]. ISBN 9781284056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 ^ Barash, Paul G. Clinical anesthesia 6th ed.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9: 525 [2016-03-19]. ISBN 97807817876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4).
- ^ Atropine Pregnancy and Breastfeeding Warnings. [14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6).
- ^ Brust,, John C. M. Neurological aspects of substance abuse 2. Philadelphia: Elsevier. 2004: 310 [2016-03-19]. ISBN 97807506731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 ^ Ainsworth, Sean. Neonatal Formulary: Drug Use in Pregnancy and the First Year of Life. John Wiley & Sons. 2014: 94 [2016-03-19]. ISBN 97811188195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李端 殷明. 药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80-83. ISBN 978-7-117-08905-0
- ^ 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Medicines (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6. October 2013 [22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4-23).
- ^ Hamilton, Richard J. Tarascon pharmacopoeia 15. 2014: 386 [2016-03-19]. ISBN 9781284056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 ^ Atropine Sulfate. International Drug Price Indicator Guide. [13 August 2015].[永久失效链接]
- ^ 库宝善. 药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7. ISBN 7-81071-521-6
- ^ Walline JJ, Lindsley K, Vedula SS, Cotter SA, Mutti DO, Twelker JD (2011). Interventions to slow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12: CD004916.
外部链接
- 阿托品 Atrop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草药化学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