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35號潛艇 (1917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德意志帝國海軍
艦名 U-135號
下訂日 1916年5月27日[1]
建造者 但澤帝國船廠
動工日 1916年11月4日
下水日 1917年9月8日
服役日 1918年6月20日
結局 1918年11月20日移交英國,1921年作為靶艦被擊沉
技術數據[2]
艦型 U-135至U-138型
排水量
  • 水上:1175噸
  • 水下:1534噸
全長
全寬
  • 7.54米(全寬)
  • 4.85米(耐壓殼體)
高度 9.46米
吃水 4.26米
動力輸出
  • 2500匹馬力(柴油機)
  • 900匹馬力(柴電機)
  • 1780匹馬力(電動機)
動力來源
速度
  • 水上:17節
  • 水下:9.1節
續航距離
  • 水上:10000海里以8節
  • 水下:50海里以4.5節
潛航深度 75米
乘員 4名軍官、42名水兵
武器裝備
服役記錄
所屬
  • 第三區艦隊
  • 1918年10月9日-11月11日
指揮官
  • 海軍上尉約翰內斯·施皮斯[3]
  • 1918年6月20日-11月11日
參與行動
戰績

陛下之135號潛艇(德語:SM U 135[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一艘大型潛艇或稱U艇。它由但澤帝國船廠承建,於1917年9月8日下水,至1918年6月20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U-135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艇之一,但從未參與任何海戰。戰後,根據停戰協議的要求,該艇於1918年11月20日被引渡至英國正式投降,至1921年作為靶艦被擊沉。

設計

德國人建造大型作戰潛艇的努力肇始於800噸級的U-81號。1915年12月,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監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向海軍部提交了新的千噸級潛艇設計方案,並命名為第42號工程。[4]1916年1月,軍方下達了首批12艘艇的採購計劃。為了保證這種大型潛艇的建造速度,軍方選擇了經驗最為豐富的日耳曼尼亞船廠帝國船廠作為承包商,後來不萊梅威悉船廠也加入其中。12艘潛艇的訂單被平均分配予這三家船廠,編號採用U-127至U-138號。但受到戰時物資供應和頻繁變動的船廠排產計劃影響,這批潛艇直至戰爭結束前也只有兩艘建成服役。[5]儘管如此,它們還是被後世的潛艇製造商視為設計典範,並成為美國潛艇抹香鯨號英語USS Cachalot (SS-170)墨魚號英語USS Cuttlefish (SS-171)的建造藍本。[6]

U-135號是由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U-135至U-138號)批次的首艇。其全長為83.50米,舷寬7.54米;有4.26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水上排水量為1175噸,水下為1534噸。艇只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猛獅六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2,500匹公制馬力(1,839千瓦特)和兩台輔助衝擊柴油發電機,總功率為900匹公制馬力(662千瓦特);在水下則使用西門子-舒克特英語Siemens-Schuckert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為1,780匹公制馬力(1,309千瓦特)。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副的螺旋槳。它的潛沒時間為30秒,最大潛航深度為75米。[7]

U-135號在水上的最高速度可達17(31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則為8.1節(15.0公里每小時)。它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10,000海里(19,000公里),或以4.5節(8.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50海里(93公里)。該艇裝備了六具直徑為50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其中艇艏四具、艉部兩具,並可合共攜帶至多14枚魚雷;作為輔助武器的甲板炮英語Deck gun則是一門150毫米45倍徑英語15 cm SK L/45艇用高射炮德語Utof。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42名水兵。[7]

歷史

U-135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作為M項戰時訂單(Kriegsauftrag M)的一部分,於1916年5月27日向但澤的帝國船廠訂購。其艇體自1916年11月4日開建,1917年9月8日下水,至1918年6月20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海軍上尉約翰內斯·施皮斯的指揮下正式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3]經過長時間的海試和收尾工序後,U-135號直至1918年10月9日才被編入分駐威廉港的第三潛艇區艦隊服役,此時距離戰爭結束僅餘一個月。[8]

1918年10月22日,U-135號被轉移至黑爾戈蘭基地。它本該從這裏啟航參加公海艦隊的計劃行動。但僅兩天後,該艇便被發回威廉港,並於10月31日抵達席爾利希德語Schillig錨區德語Reede。11月6日,U-135號回到威廉港,並受命協助鎮壓海軍水兵兵變[5]它與第四魚雷艇半區艦隊一起,威脅要用魚雷擊沉圖林根號黑爾戈蘭號,從而結束了在這兩艘戰艦上爆發的叛亂。[9]在戰爭結束前的餘下時間裏,U-135號未再參與任何行動,也沒有擊沉任何船舶。[10]

戰後,根據對德停戰協議的要求,U-135號於1918年11月20日被引渡至英國,並在哈維奇正式向協約國投降。英國海軍部接管該艇後,將其運至德文港英語Devonport, Plymouth,並由來自英國萊斯特郡拉夫堡大學的25學生在J·F·德賴弗的指導下,拆除了潛艇的推進裝置和各種其他部件。這些部件隨後在拉夫堡帕克街的一間木屋中重新組裝,並於1937年投入一所專門建造的發電站中使用,直至1949年停用並被替換。[11]最終,U-135號的廢艇體英語Hulk (ship type)於1921年6月30日被拖到海里充當靶艦,遭L21號英語HMS L21L52號潛艇英語HMS L52的炮火擊沉。[12]

註釋

  1. ^ SM表示「Seiner Majestät」,即「陛下之(潛艇)」。

腳註

  1.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 135.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0-09-29]. 
  2. ^ Gröner 1991,第15-16頁.
  3. ^ 3.0 3.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Johannes Spieß (Royal House Order of Hohenzoller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3-16]. 
  4. ^ 陳進,第139頁.
  5. ^ 5.0 5.1 陳進,第140頁.
  6. ^ Alden,第38頁.
  7. ^ 7.0 7.1 Gröner 1991,第15–16頁.
  8. ^ Herzog,第136頁.
  9. ^ Staff,第43, 46頁.
  10. ^ Herzog,第124頁.
  11. ^ Cantor,第50頁.
  12. ^ Dodson & Cant,第54, 126頁.

參考資料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陳進 等 (編).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Alden, John D. The Fleet Submarine in the U.S. Navy.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9. ISBN 978-0870211874. 
  • Herzog, Bodo. Deutsche U-Boote 1906–1966. Erlangen: Karl Müller Verlag. 1993. ISBN 3-86070-036-7. 
  • Staff, Gary. German Battleships: 1914–1918 1. Oxford, UK: Osprey Books. 2010. ISBN 978-1-84603-467-1. 
  • Leonard Cantor.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st and Present. LUT. 1990. 
  • Dodson, Aidan; Cant, Serena. Spoils of War: the fate of enemy fleets after the two World Wars. Barnsley: Seaforth. 2020. ISBN 978 1 5267 41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