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方言漢朝作為秦之後大一統的國家,漢語方言真正實現了逐步的融合與分化。通過古人留下來的語言材料,結合史書與現在的方言,從中稍能可見一斑。漢代揚雄的《方言》、許慎《說文》及王逸、鄭玄、何休、高誘等人的經籍傳注中的方言材料為我們提供了相當多的漢代方言資料及其地理分佈。
西漢楊雄的《方言》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方言詞彙辭典,對不同區域的方言詞語進行了精細的辨析比較。他注意到語言在時間上的變化和空間地域上的轉移,在《方言》中已經提出了當時漢語方言的分區問題,比較準確地描繪出了漢代漢語方言詞彙的地理分佈。由於楊雄在《方言》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後世的學者可以運用方言地理學的一般方法,依據《方言》中各個方言詞彙的地理分佈情況,結合古籍中有關語言的材料,作進一步的研究,從而比較可信地劃分出漢代漢語方言分區的大致輪廓。
劃分
依據《方言》進行漢代方言分區研究的工作,始於林語堂,他提出前漢方言十四系之說,之後主要的區劃論說相繼有羅長培、周祖謨的七區說;李恕豪、劉君惠的十二區說;美國語言學家司禮儀的六區說;丁啟陣的八區說等。日本學者松江崇試圖以《方言》為依據闡明漢代方言中的同言線;此外,周振鶴、游汝傑也曾對漢代方言區划進行擬測。
林語堂十四系
林語堂《西漢方音區域考》十四系:
- 秦晉;
- 梁及楚之西部;
- 趙魏自河以北(燕代之南併入此系);
- 宋衛及魏之一部(與第10系最近);
- 鄭韓周自為一系;
- 齊魯,而魯亦近第4系;
- 燕代;
- 燕代北鄙朝鮮洌水;
- 東齊海岱之間淮泗(亦名青徐) (雜入夷語);
- 陳汝潁江淮(楚) (荊楚亦可另分為一系);
- 南楚自為一系(雜入蠻語);
- 吳揚越為一系而揚尤近淮楚;
- 西秦為一系(雜入羌語);
- 秦晉北鄙為一系(雜入狄語)。
羅常培、 周祖謨七大區
羅常培、 周祖謨先生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中把當時的漢語方言分為七大區 :
- 秦晉、隴冀、梁益;
- 周鄭韓、趙魏、宋衛;
- 齊魯、東齊、青徐;
- 燕代、晉之北鄙、燕之北鄙;
- 陳楚江淮之間;
- 南楚;
- 吳越。
司禮儀六個大區
美國語言學家司禮儀在《漢代的漢語方言》中將漢代方言分為六個大區, 每個大區下面還可以分為若干個小區:
- 西部諸方言:秦和秦晉、梁益、西南、關西;
- 中部諸方言:
- 西組:周鄭洛韓
- 東組:宋— —衛(梁)——魯、齊魏;
- 北部及東北諸方言:燕、燕代北燕、朝鮮洌水、晉和趙;
- 東部諸方言:東齊、海岱、徐、淮;
- 東南諸方言:吳、揚、越、甌;
- 南部諸方言:
- 楚、陳楚、汝潁
- 楚淮、江淮
- 南楚、荊、湘沅、江沅、江澧。
李恕豪、劉君惠十二區
李恕豪、劉君惠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參考其他材料以及各地的人文歷史情況,劃分出了漢代方言十二區,分別是:
- 秦晉;
- 周韓鄭;
- 趙魏;
- 宋衛;
- 齊魯;
- 東齊海岱;
- 燕代;
- 北燕朝鮮;
- 楚;
- 南楚;
- 南楚之外;
- 吳越。
丁啟陣八大方言區
丁啟陣先生在《秦漢方言》中對《方言》中所有地名組合進行統計,共得 303 種,根據點陣密度確定方言區,得出八個方言代表點並以之劃分出八大方言區:
- 燕朝方言;
- 趙魏方言;
- 海岱方言;
- 周洛方言;
- 吳越方言;
- 楚方言;
- 秦晉方言;
- 蜀漢方言。
參考文獻
- 林語堂.前漢方音區域考[A].華學誠,王智群,謝榮娥,王彩琴.揚雄方言校釋匯證(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2006.
- 羅常培,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 劉君惠.揚雄方言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1992.
- 李恕豪.論揚雄《方言》中的幾個問題[J].古漢語研究,1990,(3).
- 丁啟陣.秦漢方言[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
- 松江崇.漢代方言中的同言線束—— —也談根據方言的方言區劃論[A].華學誠,王智群,謝榮娥,王彩琴.揚雄方言校釋匯證(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2006.
- 張永言.關於上古漢語的送氣流音聲母[A].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音韻學研究(第一輯)[C].北京:中華書局,1984.
- 周振鶴,游汝傑.方言與中國文化(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相關條目
|
---|
方言分區 | |
---|
方言分析 | |
---|
方言學家 | |
---|
其他 | |
---|
方言分區根據《語言學名詞》(2011)列出。官話部分根據錢曾怡《漢語官話方言研究》(2010)列出。吳語分區根據《 中國語言地圖集》(2012)。 |